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84节

  那地方实在是太过偏僻,交通方面又不发达,坐个巴士到繁华点的地方都得一个小时。

  不要说现在,即是前世到了21世纪,天水围都是香江经济最差的地方。

  都偏偏也有人在里面赚了大钱,只因为土地价格便宜,房价更低。吸引大量港九市民前去购房。

  1978年,魏城公司成立,由长江实业,会德丰和本土地头蛇赵家三者共有。

  但到了79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内地一家雄厚的国企华闰公司,想进入香江地产市场,有意开发天水围。

  而因为长期无望开发,英资会德丰趁机脱手手中股份,当前,目前就只有华闰、长江公司和大宝公司。

  华闰雄心勃勃,计划在15年内建成一座可以容纳50万人的新市镇。

  内地的公司此刻还是比较天真,认为现在是香江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期,现在买入地皮似乎是稳赚不亏的买卖。

  不过进场之后才发现其中的问题,开发这么大的项目需要的资金是天量。

  任何一家房地产商也不可能拿的出来这么多现金,即使有这笔钱,也不可能傻的投入进来。

  所以,目前华闰公司应该是刚刚陷入左右为难之际,还在观望之中。

第138章 海洋中心开业

  开发一个楼盘,一般都是银行贷款,用出售楼花来回流资金。但魏城公司第一步就困难重重。

  因为在香江缺乏广泛的人脉,未完全洞悉港府的运作的特点,没什么银行愿意贷款。

  没有贷款资金支持,就无法动工建设楼盘,更不说通过出售楼花回笼资金。

  这不是ZZ原因,而是实在是没有银行看好天水围,这边这么大的项目,没有人预计会成功。

  而且占有魏城公司51%股份的华闰公司,根本就没有房地产开发经验。

  而且不少香江市民认为,就算现在买下来,新界十几年后就得归还,变成国有资产。

  虽然离元朗新市镇没多远,但现在的天水围就是一个烂水坑,交通十分不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华闰公司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只能找到长江公司李超人。

  前世,李超人也想帮这个忙,只因天水围这边的确是太过贫穷,也是无力回天。

  更何况李超人一直忙着和汇丰谈判收购和记黄埔,根本没空理这件事,而魏城公司不得不停下这个庞大的计划。

  目前魏城公司的股份分别是:华闰51%,大宝地产25%,长江实业24%,拥有着天水围一共488公顷的土地。

  差不多接近5平方公里,要知道整个香江也才1000平方公里多点,即使再偏远,这么大的地皮都是极为的重要。

  前世,80年代初会碰到地产危机,82年港府为了向内地政府示好,动用22.58亿港元回收这片土地,这可是一笔巨资。

  港府回收之后,又将其中位置较好的38.5公顷以8亿港元卖给了魏城公司。

  后来华闰没有能力开发,李嘉成接手这个项目,开发了香江十大围村之一的嘉湖山庄,获利数十亿港币。

  这还是因为李超人只想赚一笔就走,如果能够好好经营,肯定不会比元朗差多少。

  而且,李超人后期开发的面积,只有原来十分之一的面积。

  如果刘志成接手,把这里建成一个低价的新商业中心,提前把大揽遂道打通,就会让交通更加方便。

  如果能够在香江地产危机的两年里,趁着地价便宜接手开发,84年后开盘销售,那还不赚个盆满钵满。

  而且这里离内地更近,更适合外贸公司和内地联系,但这些必须得提前进行。

  相信在未来,整个5平方公里的天水围将会为刘志成带来无穷的利润。

  不过在当下,如果刘志成想拿到控股权,华闰公司肯定不同意,如果他们的持股将低于51%,这对他们来说,ZZ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刘志成的打算是先期拿到大宝公司股份,再过两年拿到控股权。

  或者,用李超人的模式,拿到项目的开发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志成又想到内地巨大的基建市场,前世胡应相投资的广深高速和沙角电厂,获利几十亿。

  虽说是跨时比较长,但胜在收入稳定,基本上没有风险,如果想分一杯羹,最好得有一个平台。

  计划收购中的中电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一旦控股,把他改造成基建公司,沿着前世胡老和中电的历史前进就可以。

  目前,中华电力它是有控股家族,刘志成还没有拿到一票否决权,真正的进攻号还得过两年。

  …………

  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

  香江迎来了一件大事:建了快十年的海洋中心,终于营业了。海港城商场系统正式成形。

  海港城(海运大厦、海洋中心)开业后的第四天,黄埔集团的总经理郝庆文在获得相关数据后,第一时间前来联邦大厦汇报。

  曾经在怡和手中缓慢建设的海洋中心,在被刘志成收购之后,立刻盘活了起来。

  后又被黄埔集团接手,凭借着黄埔的注资之后,连夜赶工之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完成。

  同时,招商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不仅仅香江本埠的很多商业品牌,以及本埠商家代理的外埠大品牌也一样入驻不少。

  “刘生,海港城(海洋中心,海运大厦)这三天的平均人流量,大约在800万人次左右。”

  整个黄埔集团,大量的资源都投入进了海港城,整个海港城,商场面积200万尺,上方的酒店外加写字楼总面积400万尺。

  光凭这一个项目,就可以让黄埔集团成为香江最大的地主之一,但地主也是有档次之分。

  虽然海港城位置不差,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流量来决定实际价值。

  “800万?那一天的平均营业额是多少?”刘志成问道。

  人流量这种东西是务虚,营业额才是务实,例如一个人在门口进出十次,这就算十次人流量。

  所以,营业额才是一个商业中心最实实在在的东西。

  “第一天是1300万港币,第二天1100万港币,第三天也差不多1100万港币,这是我们曾经大力宣传的结果,还不能作为日常的参考。”郝庆文说道。

  “也不错了,三天3500万港币。”刘志成点点头说道。

  “按照目前的估算,现在这个数据,海港城能占到全港零售额的3个百分点。”郝庆文继续汇报道。

  而在前世,一个海港城差不多能占香江总零售额7个百分点,但这也是船王后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外加后续大量投资,才得到的数据。

  现在的海港城才刚开业,自然比不了,相信在刘志成的指导下,肯定会更好。

  “现在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刘志成点了点头问道。

  “刘生,真有一个新问题,从天星小轮最近的乘船人数来看,很多港岛的人都愿意来海港城游玩,就形成渡轮的数量不太够。”

  郝庆文看了一眼老板,接着说道:“最近几天都是我去找袁天凡协调,他从其它点借调了几艘渡轮过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刘志成也看了一眼郝庆文,问道:“你的意思是?”

  “刘生,黄埔集团想并购九龙仓旗下的天星小轮。”郝庆文小心翼翼的说道。

  因为刚才刘志成哪一眼,仿佛已经洞穿了他的心思。

  “可以,没问题,外加很多渡轮已经很老了,你收购之后,就适当添加新的渡船,好好经营。”刘志成点点头说道。

  虽然红磡海底隧道通车了,但香港的人口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渡轮仍然是最主要的跨过维多利亚海港的方式。

  毕竟,很多地方如果走隧道,有很多不便,是要绕很远的,再说,以后黄埔城也需渡轮为其服务。

  刘志成对于渡轮的一些陈旧设施其实也有所耳闻,换点新船也好,如果渡轮的环境好一点,座船渡港也是一种享受。

  而且在前世,天星小轮也是不错的旅游资源。

  “刘生,除了从港岛吸引市民,我们计划同时吸引整个九龙半岛的市民,而最佳的方法,就是让九龙巴士配合。”

  郝庆文看了看老板,顿了顿继续说道:“刘生,我觉得,黄埔集团如果能收购九龙巴士的话,会有着很大的好处。”

  “你还想收购九龙巴士?”刘志成惊讶的问道。

  “是的,九巴拥有着一些不错的地皮,同时巴士也是公共服务,虽然赚不了大钱,但其收入也比较稳定。”

  郝庆文见刘志成在点头,继续分析道:“而且这也有利于整个集团的发展,以后我们新开发的楼盘门口就可以建公交站,商业中心可以开通更多的公交线路。”

  “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件事我同意,你和韩春喜他们一起商量一下,看看怎么用最低的成本将九巴收购到手吧。”刘志成点点头说道。

  “至于收购方式,先和大股东谈,尽量避免使用现金,而是使用换股的方式,或者资产置入方式获取控股权。”

  香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收购,大大小小的也有几十个,九龙巴士也是其中之一,它被新鸿基给收购。

  对于这种华资小公司,现在的刘志成其实已经不太在意,而且也不太愿意用阻击的方式获取。

  当然,对于不听话的小企业,不介意再当一回野蛮人。

  但他也不可能一个都不放过,只是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才会去实施并购。

  再者来说,自己手里的地产公司,他们在扩张的时候,自然也会有着想收购部分公司的想法。

  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香江华资财团的崛起,就是一边赚钱一边收购的过程。

  如果旗下公司觉得需要对哪家动手,那刘志成自然也支持,不过就不会去亲自参与。

  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类小事情手下自己决定就行。

  “好的,待会我去找他们。”郝庆文欣喜的说道。

  能够收购一次性收购两家香江的上市公司,对任何职业经理人来说,都是很开心刺激。

  特别是,为了黄埔集团的发展,这种战略并购,百利而无一害。

  “黄埔城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呀?”刘志成又关心起黄埔城。

  黄埔城的规模比海港城大的多,而且绝大部分是商场和写字楼,招商就是一个大难题。

  “刘生,黄埔城明年就可以全部开发完毕,前期招商招租工作已经开始,只是较果不太好,空置达4成。”郝庆文汇报道。

  感谢您的订阅!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139章 布局天水围

  刘志成听完,心里不由得顿了顿,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而且过两年就会出现迁籍危机、地产危机,那么空置率不会更高。

  刘志成为了让黄埔城渡过84年之前这段危机岁月,就必须得向包船王当年学习,用长租模式锁定远期利益。

  “你找个理由和现在已经入驻黄埔城的商户、公司,签订新协议,如果长租4年,可以七折优惠。”

  “同时,这也要作为我们新的招租手段落实下去,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空置现象。”

  “租约部的人一定要注意,必须找有实力的公司,要严防皮包公司,整体提升我们物业的形象。”

  “如果大公司来租赁我们物业,必须由高级职员去商议租约细则。”

  刘志成对于黄埔城的招租,一口气就说了这么多,听得郝庆文都有点惊讶。

  特别是当刘志成提出七折优惠招租活动时,更加惊讶。

  开始招租价格是按照中环租金的七折,现在最来个七折优惠,不变成半价了吗?

  “老板,这样我们损失挺大。”郝庆文问道。

  刘志成眼睛看了一眼郝庆文,现在他既然敢质疑老板的决定。

  “现在主要是大家还不习惯在黄埔城办公,我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来黄埔城开公司,以后这里就会成为新的香江中心。”

首节 上一节 84/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