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70节

  他可是知道刘志成的身价,这么大一个老板亲自过去,能够起到巨大的带头作用。

  如果能够在蛇口投下一间工厂,那他今后的工作不更好做了吗?

  “就是不知道刘生什么时候方便?”秦社长问道。

  “我最近没什么事,就这几天怎么样?”刘志成说道。

  “行,我先与蛇口工业区的工作人员联系一下,安排好了我通知刘生。”

  秦社长很是高兴,他怎么也想不到,今天能够这么顺利邀请到刘志成到内地考察。

  这可是涉及香江商业巨头在内地的第一次投资考察,哪怕条件差,也得能做多少准备就做多少准备,尽量留下一个好印象。

  “好。”刘志成点点头说道。

  刘志成在内地投资一家公司,大不大不重要,主要是一种态度,而且在未来也会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

  鹏城市未来的发展,在现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人会想象得到。

  现在内地对改开的目标也很简单:老百姓能够解决温饱问题,GJ能解决经济困难。

  现在谁也想不到,在刘志成重生前,鹏城市成为比香江更加顶级的大都市,内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其中红利不要太多,这也就是刘志成自己创造机会,也要去投资的原因。

  目前,整个内地能投资的项目也是屈指可数:港口、公路、酒店、桥梁等等。

  只有这些基建项目,都是对香江商人开放,又或者去蛇口工业区投资建厂。

  …………

  目前在内地,大众桑塔纳还没有进入,最高档次的汽车就是红旗和上海牌轿车。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也没有几辆小轿车,都是几个主要领导才会配置,至于其他的普通干部,一般都是骑自行车。

  刘志成等人所坐的轿车,就是这个时代的最高配置上海牌轿车,正从鹏城市前往蛇口工业区的泥泞道路上,一路颠簸的行驶着。

  刘志成强忍着颠簸,说道:“我们还需要开多久才能到蛇口?”

  秦社长看了看手表,说道:“还要1个小时吧,路有点绕,再加上最近刚刚下雨,马路也不太好走,所以得耽误一点时间。”

  蛇口与鹏城市其实并不远,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路况特别不好,所以,路上耽误的时间有点长。

  “晃荡”一声,汽车里的人差点跳起来,刚刚经过一个大坑,把刘志成吓了一跳。

  “这样吧,我出资,从鹏城市直接修一条水泥路到蛇口,秦社长你觉得怎么样?”

  这一次刘志成过来主要就是来支援,修上一条几十公里的水泥路,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

  “这个……”秦社长大喜,想不到刘志成还没到蛇口就有这么大的投资,但他不是负责人,不好直接回答。

  “修路这种好事当然没问题,不过这件事还得和领导汇报下才行。”

  “好的!”刘志成笑道。

  他理解秦社长的难处,他只是负责外联,加上现在鹏城特区还没有成立,一切都得向上级请示汇报。

  捐资修路,主要是重在参与,这样才在未来想办法要项目的时候,好开口说话一点。

  蛇口位于鹏城市南山区,处于南头半岛的东南部,东临鹏城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江的元朗、屯门隔海相望。

  蛇口工业区面积只有10.85平方公里,在最开始的时候,国家只给了这一片地,其它都需要自己想办法。

  前世,开发资金都是工业区的领导走遍了香江,才从几大华资银行贷出来了3亿港元。

  这笔钱被用来平整土地,建设工业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同时还在海边修建了600米的码头泊位,建成之后可以停靠5000吨以下的货船。

  不过都是后话,现在一切草创,正在寻找建设资金,今天刘志成过来,都没有十足把握,现在就会投资。

  现在这种道路状况,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运出去都不知道。

  短短20公里,汽车开了接近2个小时,在到达工业区的临时办公室后,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立刻从车里下来。

  秦社长连忙介绍道:“刘生,这位是蛇口工业区的元局长,元局长,这位是香江来的刘志成先生。”

  “刘先生,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非常欢迎您能够前来蛇口工业区考察。”元局长笑着握手道。

  “元局长,你好。”刘志成也礼貌的说道。

  内地的改开成功,是无数人努力的心血,而这其中元局长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说现在的改开,还只是试点,但蛇口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改开的政策制定,以及让后面改开的城市少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说,别看现在的蛇口工业区很小,但他对改开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而作为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勇士,其中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不但缺钱缺人,很多事情在做出决定时,都需要谨慎万分。

  毕竟,全国很多目光都盯着这里,一旦出了一丁点问题,那就会无穷放大,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秦社长又分别介绍了刘志成团队里的几人,主要就是霍海清和韩春喜,其他的都是保镖与司机。

  “刘生,我们里面请吧。”元局长说道。

  “好。”刘志成点点头。

  一行人来到不远处的一间砖房办公室,房内还不是水泥地面,只是简单的黄土地面,可以想象现在的条件之艰苦。

  但是也没有什么灰尘,应该是来之前,为了迎接刘志成的到来,被仔细的打扫过。

  “刘生,环境简陋了一点,还请见谅。”元局长有些尴尬的说道。

  元局长也是刚接这个职位,这里以前就是一片荒地,这些临时办公室也是他刚来之后才建设。

  先别说没资金,就算钱到位,他也不可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能够做出多大成绩。

  “没关系,大家坐一坐就行了。”刘志成无所谓的说道。

  其实,在他来之前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没想到是这么简陋,一切从零开始。

  都是用竹子做的椅子,几人刚坐了下来,就有人泡好了茶,是用陶瓷大缸杯泡的茶,上面还有印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刘志成首先向元局长提出了自己的修路计划,元局长的回答,也和秦社长的回答差不多,就是要请示领导。

  主要是现在鹏城特区没有成立,现在修这样一条路,牵涉的部门太多。

  大家相互随意寒暄一会后,刘志成说道:“元局长,不知道可否去看一下工业区的位置?”

  “好。”元局长点头答应道。

  虽然现在的园区,还只是一个丑媳妇,但也是迟早要见公婆,没必要藏着掖着。

  人家过来就是要看工业区,要不然怎么去投资,不可能在纸上投资吧。

  几人走出大门,刚往前走了百米后,元局长停下脚步,说道:“刘生,我们的工业区就在前方这一片土地上,目前也只有规划,还没有来得急平整土地。”

  刘志成打量了一遍,由于站的位置比较高,可以看到了蔚蓝的海岸线,说道:“元局长,如果我来投资办厂,需要的土地可以由我自己来平整,但交通这一块,总得首先有保证吧?要不然产品怎么运出去?”

  “刘生,你讲的这些我们都有了规划。”元局长回答道。

  “所以,我前面提到捐赠一条蛇口到鹏城的水泥路,希望元局长这边尽快给个答复。”刘志成也是有一些着急,现在工业区的主要工作还没有理顺。

  “这边离海不远吧?”刘志成又指了指远处蓝色的海岸线,继续说道。

  “不远,走过去也就2公里。”元局长回答道。

  “那有没有比较好的位置,可以建港口?”刘志成又问道。

  在前世,蛇口工业区的海边,修建了600米的码头泊位,建成之后可以停靠5000吨以下的货船。

  “有,我们已经调研考察过,至少可以建一个吞吐量千万吨的集装箱港口,要不然也不会选择在蛇口建设工业区。”

  “不过目前也还只有规划,刘生伱也知道,港口的建设也是根据需求一步一步来的。”元局长说道。

  刘志成也是理解,现在工业区的情况还不明朗,不可以一步投资到位。所以,这个风险准备由他自己来承担。

  “那这个港口,你们可以考虑让我来投资建设吗?”

  “港口?”元局长愣了下,中央组建蛇口工业区,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外资开办工厂,而不是投资基建。

  这个问题难住了元局长,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第121章 投资内地

  刘志成刚刚说捐赠一条水泥路还好说,但这是港口,可不仅仅是可以民用,也是可以是军用。

  虽说中央给了蛇口工业区足够的自主权,但这涉及到改开的深水区,元局长不能直接回答,也不能直接拒绝。

  “刘生,目前蛇口工业区的计划是先将工业区做起来,前期的商品出口,都会走香江的港口,不过如果以后有需要建设港口的话,我首先会第一个考虑刘生的意见。”

  “也是,是我想的太远。”刘志成点点头说道。

  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太性急,现在改开才开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切只有等鹏城特区成立之后再说。

  “刘生,目前蛇口工业区,需要的是制造业工厂,有了工厂就有了一切,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望月。”陪同的秦社长在一旁说道。

  “投资工厂?”刘志成扫了一眼四周说道:“这些土地平不平整,这都不是问题,主要是通水通电工作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虽然,他知道蛇口工业区最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今年鹏城特区就会成立,而且一年后,第一个和港方合作住宅楼项目,就会在香江预售。

  但必须得保持正常逻辑才对,总不能在什么硬件条件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开口答应投资吧。

  秦社长与元局长对视了一眼,随后说道:“刘生,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目前,工业区还没有资金,所以准备向香江的银行贷款,只要资金到位,我们保证在三个月内把基础设施建设好。”

  “但你也知道,香江的银行一般都有风险管控,所以我们希望刘生能够先行在蛇口投资,这样我们好向银行申请贷款。”

  刘志成笑了笑说道:“可以,所以我打算在这里投资一家专门制作电风扇的工厂。”

  “电风扇?”元局长稍微有些失望,便问道:“刘生,这个电风扇的产能有多大?”

  “我计划建立300万台的生产规模,当然,前期主要是从香江采购配件组装,以后逐步实现在国内采购配件。”

  电风扇这种低端工业产品,刘志成并不准备用来赚钱,但神奇的是,这是他第一款大部分零部件都能自己生产的家电。

  现在在极致的运营模式下,成本已经降到了最低,如果继续在香江生产,以香江目前的人工成本,用来生产风扇有点太浪费。

  当然,主要利润就已经没有多大空间,只有搬到人工廉价的蛇口,才有可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而且,电风扇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适合现在的蛇口工业园区。

  在性价比极高的优势之下,志高电风扇的订单,今年有望出口150万台,而且手中的订单在逐年递增。

  所以说投资300万台产能的电风扇工厂,并不是夸大其词。

  “300万台电风扇?全部用于出口吗?”元局长眼神一亮,问道。

  “当然,内地还能让我销售不成?”刘志成笑了笑说道。

  改开初期的Z策,就是利用国内的人工及土地来做代工厂,实行三来一补。但是不容许在国内销售,要全部用于出口销售。

  除非是国内也造不出来的必需用品,因为这类产品国内一直需要以外汇直接购买。

  旁边的秦社长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数百万台电风扇,即使每台创汇一美元,那总共也可以高达数百万美刀。

  “哈哈,我就说刘生不是小气的人,数百万台电风扇,够意思。”

  “元局长,这电风扇其实只是开始,如果合作顺利,我也会逐渐迁移更多的工厂来内地。”

  元局长说道:“那得多谢刘先生的支持了!”

  “元局长,投资建厂不仅仅只是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工人,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有素质,不知元局长怎么解决。”刘志成又说道。

  “那不知道刘生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元局长问道。

首节 上一节 70/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