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159节

  刘志成点点头,说道:“你看着办就可以了。另外,你给我成立一家独立的证券公司,或者收购一家也行,今后主要进行金融投资。”

  刘志成不是无缘无故的成立一家投资公司,虽然有了一间山峰投资公司,但这间投资公司主要是一间策略性公司。

  这间新公司,刘志成是准备布局全球金融市场,亦或者说是在展开金融领域的发展。

  最近的一个投资计划就是:在‘八七全球股灾’之前,做空美股、港股、日经、伦敦指数等。

  当然了,刘志成为了不被别人列为‘不欢迎’的名单,他没有打算投资太多,小赚个二十亿港币的就满足了。

  以后还会和远东银行一起,成立金融集团,这也是为自己的家族办公室作准备。

  “韩生,我对于这一行不太了解,你可得帮我把人才招进来,要不然根本无法运作。”

  韩春喜笑着说道:“刘生放心,现在凭你的名气,不要担心没有金融人才来投。”

  刘志成摇摇头,说道:“我以后准备投资海外的金融产品,能低调一点就尽量低调一点。”

  韩春喜明白刘志成的目的之后,心里有些惊讶,但很快又释然。

  他在帮刘志成打理山峰投资,也大量投资了恒生指数蓝筹股,现在可能已经获利十几亿港币。

  如此巨大的个人财富,布局全球金融就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韩春喜又问道:“老板,山峰投资还投资蓝筹股吗?”

  “以后山峰投资只投资实业,不在进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新公司开办资金就用这批蓝筹股吧。”刘志成点了点头,说道。

  刘志成对于韩春喜还是十分信任,但现在山峰投资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管理刘志成旗下几百亿的资产。

  虽然有刘志成一手监管,但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所以,才有安排杨敏丽进入决策委员会。

  至于决策委员会的成立,也是想把权力装进笼子里。

  待韩春喜离开后,刘志成又和杨敏丽讨论起山峰投资的管理工作。

  突然间,杨敏丽话题一转,问道:“老公,上次我妹妹问起我,现在益达出现了发展瓶颈,想通过我问一下你,看看有没有好路子。”

  刘志成听完一乐,真把自己当有求必应的‘先知’了,但老婆娘家的事,也不好拒绝。

  刘志成思考了一会,回想一下前世益达集团的发展之路。

  “她们也可以做自己的品牌,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其次,你们家不是做纺织和成衣代工为主吗?

  纺织肯定需要大量棉花吧,我建议可以自行去种植棉花,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自己种棉花?”杨敏丽有些惊讶。

  “是呀,就是去种棉花,我觉得内地的南疆挺适合,地广人稀的。而且当地就是棉花主产地。

  另外,你们也可以适当投资部分物业,有利于资产安全。”

  杨敏丽听完,点了点头,说道:“谢谢老公。”

  前世,香江有个在內地具有影响力女人,就是眼前益达掌门人杨敏丽。

  现在她变成了刘太太,她妹妹顺利接过益达的大权,刘志成当然愿意益达集团继续为内地南疆的发展作出贡献。

  前世,北疆棉花受到抵制后,京城市的高官多次接见杨敏丽,为她出谋划策,加油打气。

  由此可见,益达集团在內地影响力,以及为南疆的繁荣稳定作出的贡献。

  当然,这一世,杨敏丽的影响力,肯定不会比前世差。

  ……………

  港英政府自1841年1月26日开始统治香江,到麦理浩时代,一共拥有25位总督。

  麦理浩自1971年开始,至1982年结束,任期高达10年半之久,一共四次续任,是香江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港督。

  虽然麦理浩在管理香江之前,并没有任何行政管理经验,但缺少官僚主义的他,反而为整个香江做了无数实事。

  在他的任期之内,香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医疗、基础建设、交通、经济和诸多社会福利。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开发新市镇、十年建屋计划、九年免费教育、创立廉政公署以及兴建地下铁路。

  其中后三样基本上都已经达成初期的目标,但前两样却并没有成功。

  在1978年,麦理浩提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为香江的中产阶级提供物美价廉的房屋,这实际上也就是后世香江回归之后“八万五计划”的雏形。

  不过“居者有其屋”的计划影响到太多人的利益,即使是港督,也很难大力推进这个计划。

  最终双方形成了平衡,廉价房屋每年推出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完全成了一个“形象工程!

  当初的天水围开发计划,华闰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之大的项目,麦理浩也从中周旋了不少。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交好内地政府,另一个目的就是他看中了华闰的背景。

  希望其能够不受一些资本的影响,能够为香江的普通百姓提供廉价且有尊严的住房。

  可惜天水围因为其本身的地理位置受限以及一些ZZ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这个时代,根本无法发展起来。

  现在麦理浩已经离任多年,尤德都快要说拜拜了,天水围才开始真正大规模建设。

  刘志成接手中天水围地块之后,按照麦理浩时代的计划,准备投资500亿港币,兴建一座能够容下30到50万人口的新市镇。

  这不但可以刺激香江的经济,亦可以缓解目前香江的巨大人口压力,受到了总督尤德的大力支持。

  虽然在香江归属这个问题上,香江的总督皆偏向于日不落,尤德也是如此。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自己管辖之下的华人,至少大力发展教育,支持刘志成的天水围大计划。

  刘志成数次单独拜访了港督府后,港府同意了天水围的兴建计划。

  并会根据黄埔集团的开发进度,批准建立相应的民生机构建设。

  黄埔集团随后发布公告,将会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0亿港币,在新界天水围兴建一座能够容下超过30万人的新市镇。

  同时亦将兴建大型电子科技广场,提供上千的就业岗位。

  当年黄埔集团公布天水围消息时,正值香江地产危机,刘志成记得,当时消息传出,顿时让香江地产市场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因为黄埔集团要投资500亿港币进入地产市场,这说明背后的刘志成是十分看好地产市场。

  现在由于香江地产升浪,刘志成当年投资天水围的决定,不知让香江多少地产商羡慕不已。

  但实际上,黄埔集团这所谓的巨额投资,只是一个计划,这是总共10年内的计划,总额看起来吓人。

  但项目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开发,后续的项目的启动资金完全是上一个的利润。

  这么大的计划,刘志成决定上工地考察一番,因为他想为香江普通市民谋一些福祉。

第210章 居者有其屋

  几日后,天气晴朗,刘志成在郝庆文的陪同下,来到了天水围视察。

  现在从港九到天水围道路,还是要绕道屯门,只有等大榄隧道打通之后,才能够从港九直达。

  现在从港九到天水围的路程,差不多与到元朗产业园区一样。

  行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刘志成一行,才抵达天水围。

  下车之后,映入眼帘是一片大工地,到处是忙碌的地盘工身影,充满着机械喧嚣。

  “刘生,目前整个项目的土地平整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建成。”

  郝庆文指着前方不远的几栋大楼,继续介绍道:“四栋写字楼已经开始招租,底层的商场部分也正在招租。”

  “嗯,现在招租情况怎么样?”刘志成缓缓的问道。

  “不太理想。”郝庆文摇了摇头道。

  “那住宅楼的销售情况怎么样?”刘志成继续问道。

  “已销量过半,但比我们预期的要差。”

  刘志成只是摇了摇头,没有作出任何指示性批评,因为这个不能够怪郝庆文,毕竞天水围实在太偏僻了。

  刘志成继续问道:“现在这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样啦?”

  “已经建好社区中心和一间警局,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已经全部移交给了港府。”郝庆文见老板有些不高兴,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汇报。

  “嗯,我们先到前面看看。”

  然后,一行人又上了车,继续视察整个项目。

  “刘生,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条公路,是城市集团修的公路赛专用道路,现在他们每年在秋季,举办一次摩托车公路耐力邀请赛。”在车上,郝庆文又接着介绍道。

  “嗯,这个项目你要配合好孙经理他们,把它办出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刘志成点了点头说道。

  现在的天水围还是典型的农村,如果不是天水围工地工程机械的轰鸣声,绝对没有人会想到这里是属于香江。

  不一会,车队来到了后海湾海边,刘志成让车队停下。

  后海湾就是前世内地地图上标注为鹏城湾,对岸就是鼎鼎大名的蛇口工业园区。

  站在海边,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得清,蛇口工业园区里工厂的面貌。

  前世,到了新世纪,这里还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来往两岸的车辆可以免费通行。

  如果能够提前修建这座跨海大桥,对于天水围的开发与品质提升,是有好处的,只是不知道现在的工程技术能否实现。

  “现在从天水围到鹏城方便吗?”刘志成问道。

  “从天水围出发,经元朗,新田公路,还算方便。”

  现在福田口岸还未修建,香江往返内地,必须得经过罗湖口岸。

  如果从天水围到蛇口工业园区,就要绕上一圈,极其不方便。

  上午,刘志成走马观花般视察了一圈。

  下午,天水围项目部会议室里,刘志成准备招开一个现场办公会。

  郝庆文知道,上午老板已经大概了解了项目的现状,现在才是今天主题的开始。

  “港府在去年虽然有了财政赢余,但不是太多,也没有太多资金来投入到天水围开发,

  所以港府只能出政策,其他一切基础设施都需要我们自己投资,所以,天水围的开发压力相当大呀。”刘志成会议一开始,就开始定调子。

  刘志成在来天水围之前,去港府拜访过尤德,达成了一些共识。

  “天水围的内部道路,警局、消防局、学校,都需要我们投资修建,然后移交港府?”刘志成看了一眼郝庆文,问道:“郝生,这就是现况,你有什么想法?”

  郝庆文想了想,说道:“刘生,就算建设的再好,如果不把港九联接天水围主要公路修好,

  那绝对会发展不起来,不与港九等繁华地区进行交通互通,那就啥经济也发展不起来。”

  “短期内地铁不可能,公路的话,港府可以已经立项,就算大榄隧道打通之后,也只能够到元朗畅通,到天水围至少需要两三年才能够实现。

  虽然我们已经开通了天水围至各地的巴士线路,但我觉得还不够,应该开通直达港九和罗湖口岸的巴士,记住,是直达的快速巴士。

  其次,就是天星小轮,既然现在可以带人从港岛到九龙半岛,也可以到大屿山,那自然也可以带人到天水围,就是距离远了点,

  但也完全可以购买高速轮船,虽说这样也比不过公路,但至少能够缓解一下交通问题。”

  “这样的话,也行,只能先试试。”郝庆文点点头说道。

  “造新城镇这样的事情,谈何容易,不将一切基础设施准备好,市民怎么可能过来购房安家,这应该也是销售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直没人来,那就这样投资下去,就算我们杠得住,压力也会非常大。”

  哪怕如今有祥细、明确的计划,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推进,这里面涉及到的资金投入,就是刘志成都得慎重。

首节 上一节 159/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