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130节

  当时主导香江经济的产业是基建业与航运业,成分股上有八间公共事业股,六间环球航运股,这两大类就占据了成分股的将近一半。

  六十年代的地产行业还不算重要,当时进入成分股的地产公司只有两间,分别是怡和系的置地公司,以及会德丰系的置业信托公司。

  等时间来到1972年,当时四会启动创建,华资财团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并影响本埠经济。

  这些华资普遍都在涉足地产行业,导致香江的经济支柱也转向了地产与金融。

  正是因为香江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去年1979年时,恒生银行重新编制了三十三支成分股。

  变动后的成分股名单里,包括整整九支地产股,比重超过公共事业股成为香江的龙头产业。

  至于目前香江成分股的排名情况。

  只听韩春喜说道:“如果按照市值进行排名,第一位是汇丰银行,第二位是我们的黄埔集团,第三位是置地公司,第四位是太古洋行,第五位是我们的中华电力。”

  黄埔集团华资企业的龙头,但仍旧有没超越的英资。

  刘志成又问道:“前十位还有哪几间企业?”

  韩春喜根据最新市值排位,他给刘志成继续说道:“去年下半年开始,李超人在股市上吸纳港灯股票,

  导致港灯股价被持续炒作了半年之久,市值也在不断上涨,目前已经逼近五十亿港币的关口,排在第六位。

  李生的长江公司在今年年初披露了全年盈利,高昂利润引来市场的热烈追捧。

  致长江公司的股价大幅飙升,紧随港灯之后排在第七位。

  怡和洋行排在第八位,会德丰集团排在第九位,香江电话公司排在第十位。”

  从这份排名,就可以看出刘志成如今在香江的地位,他自己也不相信,一不小心,就弄了这么大的家产。

第184章 中电战略规划

  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市值排位,非常明确了现阶段香江市场的资本结构。

  最具分量的十大港企里面,华资只有黄埔集团、中华电力、长江公司这三间公司,其余七间都是英资。

  其实算到底,黄埔集团是刘志成当年从英资祁德尊家族手上夺来,中华电力是刘志成从英资嘉道理家族手上夺来。

  如果不是刘志成的重生,扇动了蝴蝶的翅膀,十大企业里边只有长江公司一根华资独苗。

  刘志成的重生,算是扭转了当下华资与英资的规模对比。

  刘志成旗下还有几间没有上市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盈利水平也不低,甚至要超过黄埔集团与中华电力。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刘志成的旗下企业,可以横行香江,抗衡整个英资企业呢?

  目前仍旧不行,现在英资的力量还很强大,必须得等待接下来的地产危机之后。

  因为这些英资都会转移部分资产,开始两头压注。

  要知道,在现在的三十三支恒生成分股里,怡和系分别有怡和洋行、怡和证券、置地公司。

  这三间怡和系公司,总市值加起来轻松超过百亿港币。

  会德丰系也是三间上榜,会德丰集团、会德丰船务、香江置业信托,总市值同样可以破百亿。

  如果把恒生成分股以外的企业也算进来,会德丰足足控股八间上市公司,实力强的很。

  虽然太古洋行只有一间企业上榜,但它旗下的国泰航空并没有上市。

  国泰垄断着香江与海外的航空业,年利润与港灯不相上下,一旦上市的话,太古系市值不亚于会德丰系。

  千万不要小看它们,仅仅是怡和、会德丰、太古这三大洋行,这些洋行全是百年老店。

  香江的产业,只是他们的一部分,他们老巢都是在日不落,那里还有丰厚产业,整体实力就有可能超过山峰投资。

  香江股市的前十位里,还有一间巨无霸公司:香江电话公司。

  电话公司也是一间垄断型企业,垄断着香江家庭电话、电报与国际电讯业务。

  幕后股东是日不落的大东电报局,这也是一间巨无霸公司。

  大东是在日不落上市,如果迁册到香江,实力绝对不会比怡和三大洋行差多少。

  反道是港灯一直都深扎本埠市场,而且没有实际控制人,是一间纯粹的公众公司。

  这间公司是给港岛供电,所以旗下在储备的电厂地皮价值连城,如果经营有方,市值完全可以与中华电力相提并论。

  不过目前正处于动荡状态,怡和置地看中了他的价值,正在全力收购中。

  如果没有大的变故,按照前世历史的发展,怡和置地会在今年对港灯完成实控。

  假如这次有华资能够拿下港灯,那么香江的华资实力与英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讲句实话,刘志成都对港灯垂涎三尺,但是因为港府律法的限制,刘志成就无法介入港灯的交易,只好作罢。

  现在刘志成资金充足,他的策略公司山峰投资,已经储备了大量现金。

  不管他以后看中任何项目,都不缺资金投资,因此他不需要再去调用旗下上市公司的资金储备。

  他决定把这些储备资金全部留在公司里,用于在这次地产危机之中救市,并且拓展海外业务,以壮大规模。

  “托尼,现在蛇口港建得怎么样啦。”刘志成问道。

  刘志成对于自己在内地投资的第一个港口,还是比较关心。蛇口港的成与败,关系到以后内地港口的投资。

  “刘生,现在蛇口港已经建设的差不多,预计五月份就可以剪彩。”托尼.丹克汇报道。

  “嗯。”刘志成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去年我们收购了菲力斯杜港口码头,进军海外港口业务是九龙仓的发展方向,

  现在中华电力在新西兰有一座发电厂,这个地区要成为我们优先投资的对象,

  你下一步,可以一同去考察新西兰的港口情况,如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做好投资方案,到时拿来让我审批。”

  “好的,刘生。”托尼.丹克点了点头道。

  刘志成又想到了一个大项目,就是鹏城市的盐田港,1983年的鹏城市开始上报请示建设深水港。

  而且好象用的R元贷款,现在应该已经有了初步建设意向,是否可以横刀夺爱呢?

  “现在蛇口港已经初成,托尼你应该多到内地走动,看看是否有我们可以投资建设的港口,

  据我了解,鹏城有可能有大港口计划,你安排人去探探口风,看看是否可以入一股。”

  九龙仓的对外投资主要是港口业务,刘志成就不可能放弃内地的港口投资。

  虽然刘志成对于港口建设不太懂,既然自己有‘先知’的特异功能,指点一下他们还是可以的。

  等刘志成处理完九龙仓的事务,就要着手处理中华电力的整合问题。

  中华电力肯定要投资海外的电力市场,以及内地市场。而且以后肯定会发展清洁能源:风电与核电等。

  这也是前世中华电力的发展之路,刘志成照抄作业就成。

  “1981年度中华电力的总营业收入是38.5亿港币,净利润率是18.4%,全年除税后的利润是5.7亿港币。”

  袁天凡向刘志成做着汇报,他入职中华电力已经有大半年时间,早就掌握了工作情况。

  其实这间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一,重点处理的公务只有三个,维护好发电厂的运营、输电网络的畅通,以及服务好用电客户。

  鉴于香江经济发展快速,城市企业与居民的用电量每年都要增加,针对发电厂的投资也必不可少。

  袁天凡继续说道:“去年我们接管董事会以后,原本有十亿港币左右的节余,这是嘉道理家族主事时的盈利,

  但是与银行也有部分债务,负债率比较高,清偿部分到期债务以后,其余资金全都投入了发电厂。”

  刘志成点了点头,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想了想对袁天凡说道:“中华电力从即日起开始重组,组建中电集团,旗下控股中电香江(上市主体)、中电海外、中电能源基建公司

  开始从太平洋公司接收资产,三座香江发电厂原本就属于中华电力,只用办一个手续就可以,不需要进行任何人员调动,

  但新西兰波里鲁瓦的发电厂与配电网络,这是海外独立运营的公司,伱要尽快派人过去接收。”

  当年刘志成与埃克森公司所签署的转让协议,他们把香江三座电厂与新西兰电厂全部资产转让给了太平洋投资。

  香江电厂本身就是中华电力在管理,但新西兰电厂的员工与中华电力没有任何关系,必须去把关系建立起来。

  中华电力的重组,第一是重组香江部分,第二是重组新西兰电厂。

  刘志成继续缓缓的说道:“中华电力给全港一百万户家庭供电,收益非常稳定,利润也相当丰厚,

  但中华电力的董事会从不向海外拓展业务,历年给股东发放的分红也不算多。”

  香江市民每天都要用电,仅仅百万户家庭的电费就是天文数字,再加上九龙与新界公共设施与商业机构的工业用电,年利润保守估计也有数亿港币,

  否则市值不可能冲到五十亿港币以上。但中华电力固守香江市场将近一个世纪,别说是遥远的欧美地区,即使是临近的澳门电力市场都没有打进去。

  每年的电费利润这么庞大,分红又不多,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嘉道理家族的敛钱手法很简单,他们经常添加发电厂的设施。

  香江共有三座发电厂,随着香江经济腾飞,每年的电力需求至少增长10%。

  发电量肯定要随着增加,他们就频繁发布通告,旗下电厂负荷不过来。

  前几年给刘志成的元朗产业园断电,就是使用负荷过重为借口,进行限电限售。

  而发电厂的建设成本非常高,动辄就是几亿港币或者几亿美刀。

  当初埃克森公司入港后投资的发电厂,对外披露的造价高达十亿美刀,而且那还是六十年代的价格。

  进入八十年代后,城市的发电厂成本都是百亿级别来计算。

  所以中华电力虽然利润高,但是牵涉到发电厂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也是相当惊人。

  嘉道理家族在这个运作过程里,他们可以随意调配中华电力的储备金。

  到底有多少用在了公司业务上,又有多少进了私人腰包,那就是一笔湖涂账。

  如今刘志成接管了中华电力,他的经营主张绝对不会像嘉道理家族那样保守。

  中华电力的每年利润,在确保足够应付香江电力的增长需求外,他会把其余储备金全部投资到海外的电力市场上。

  新西兰发电厂仅仅是踏出海外的第一步。

  “中华电力在香江经营将近一百年,本埠发电厂与输电网络已经非常成熟,完全有实力向海外拓展,壮大自身规模,

  等你熟悉了工作后,要做基建规划,重点是电厂能源基建、输电线路基建、港口电力基建、交通电力基建、屋宇电力基建。”

  袁天凡听了以后,随口说道:“青洲英泥里边有基建部门,主要从事楼房港口与交通,可以把青洲英泥的基建部门并购过来吗?”

  “我只是青州英泥的间接股东,这个事情你去找吕生商量,合则两利的事,我想吕生会愿意与你合营。”

  “好的,刘生。”

  “现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香江发电成本越来越高,我们不是已经和内地电力联网了吗?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从内地购电,以供香江用电,减少我们在香江发电上的投资。”

  “刘生的方案是一个好方案,只是现在内地也缺电力供应。”袁天凡皱眉说道。

  袁天凡没有明白刘志成的意图,前世,胡应相在内地建设了不少火电厂。

  而且,前世中电自己也在内地投资了清洁能源与水电站。而且大亚湾核电专供香江。

  前世,广核电与中华电力共同建设与运营大亚湾核电,所产生的电力,八成供应香江。

  电站是1987年开工建设,一年后投资运营,是内地的第一座大型商用电站。

  也是内地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影响深远。

  “他们缺电,你就去建呀,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刘志成笑着道。

首节 上一节 130/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