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45节

  说值钱,自然也能值一些,但这种地皮,哪怕到了20年后,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因此,重要性并不是很高。

  而黄埔集团的这块曾经的港口地皮,一旦真的按计划开发,利益之大,足以成为香港地产的一个记录。

  之所以不与原先历史上李嘉成那样等待80年代再开发,是因为哪怕在80年代开发会因为低价升高而能赚到更多的钱,但70年代有了这样一笔钱,会有更大的用处。也因此,他需要对和记及黄埔进行私有化。

  “好。”周家杨答应道。

  “另外,放出消息,和记准备出售旗下一些在开发的业务,还有一些非核心业务,也都可以出售,让有兴趣的人自己过来谈吧。”陈志文说道:“除了核心位置的地皮物业项目、港口、屈臣氏、海港工程,其他的都可以谈。”

  “陈生,如果我们表现的太过迫切,那很有可能会被联合压价,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李查德说道。

  “所以只是放出消息,找个几家来谈,我们出售给最高价的,如果一个项目只能找到一个人愿意购买,那也没什么再谈价的意义了,早点卖了得了。”陈志文耸耸肩说道。

  和记旗下,停工的项目很多,这里面很多其实还是不错的项目,特别是今年开始的地产复苏,会直接救活这些项目,但没资金启动,所有项目只能摊在地里,还在不断的从和记身上吸血。

  适当出售一些次一点的项目,获得资金,让其他项目启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让大部分项目结束,获得利润,才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投资。

  祁德尊就是太在乎独享,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又为了面子不愿意出售和记的边缘业务,才导致和记长期失血,最终陷入超级困境。

  当然,地产市场的暴跌,也可能是导致祁德尊没办法出手的原因之一,因为一旦出手,就需要计入财报,亏损的数据少了还可以转移一下,太多了就没办法了,这可是与当时祁德尊拼命维持股价的政策相反。

  现如今整个和记,没有太多顾虑,做任何事情只需要有利就行了,方便很多,现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快速将和记从债务漩涡中给拉出来。

  “那陈生,之前您说的两亿港元?”李查德问道。

  “退市之后,资金就会到账。”陈志文说道,和记现在的情况,的确是没钱就运转不下去了,原先历史上,汇丰控制和记后,也是紧急支援了5000万港元,后续也是对和记的烂账头疼不已,后来找到了公司医生韦理,才算把包袱甩开了。

  “那就好,如果有了这一笔资金,我们的很多项目就可以启动了,关于和记内部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的计划,陈生,我这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等到5天后的董事会,我再详细介绍。”李查德说道。

  “好。”陈志文点点头,其实,这方面,是他的弱项,对和记进行大手术,除了是必须外,也符合他的理解能力,简单来说,地皮上的小区、写字楼业务是肯定赚钱的,好的港口也是能盈利的,屈臣氏以及旗下的百佳超市,算是基本民生,也不是问题,海港工程正常接大型建筑项目,一般也都是盈利的,还有则是最基本的收租。

  其他的各类业务,陈志文如果想深入了解,就需要费一点时间,那还不如卖了拉倒,反正也赚不了多少钱,用这些钱来开发几个核心业务就行了。

  “还有一件事,和记既然已经退市,那董事会这边要不要改动,中华电力与香港电信的代表还在担任和记的董事。”周家杨询问道。

  “打发一下,让他们自己辞了吧。”陈志文说道。

  “那董事会要不要解散?”李查德问道,之前的祁德尊虽然也控制了和记,但怎么说在名义上还不是绝对控制,所以还有个董事会,也邀请了外人,名义上是一起管理。

  “解散就不必了,我们内部的人退几个下来,我会从外界请一些知名人士进来,当个顾问吧,有时候,一些事情的看法,也许从外部来看是不一样的。”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第133章 李嘉成的图谋

  “和记股东大会召开,陈志文即将退让和记从港股退市.”

  “华人商业巨子即将全面吞并和记,开创香港商业的先河”

  “华洋易主,和记仍然负债累累,何去何从,请见本报分析.”

  和记股东大会的第二天,陈志文即将全面退市私有化的消息也传了开来,李查德在被记者堵住之后,也肯定了这个事情,一时间,整个香港舆论再一次火爆起来。

  一些媒体在报纸上支持陈志文,将这样大的英资银行全面收购,是百年来香港华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一代人见证了这个商业奇迹,自然很是支持。

  反对的人也有,认为陈志文虽然有些成功,但和记的问题,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级别的债务危机,远超过当年的恒生银行,收购也就算了,全面私有化只会增加更多的风险,私有化的资金还不如用来拯救和记现在的资金问题。

  嘲讽者也有很多,认为一些华人不自量力,趁着英资洋行陷入债务危机强行收购,也不看看自己有多少能耐?不到一年时间,和记必然倒闭,同时收购它的人也会因此倾家荡产。

  随后几天,各方媒体报纸都在自家的媒体上开始了分析,讨论,最后吵了起来,相互都有自己的观点,让整个香港吃瓜民众凑了很大的热闹。当然,买报纸也多了不少钱。

  长江实业总部:

  李嘉成看完几份报纸后,有些不理解的说道:“老胡,这陈志文的目的,明显是想私有化和记了,可惜了,这个钱要是给和记,和记现在的问题就好很多了,也不至于在放出消息,要出售旗下的资产物业及一些分公司了。”

  “可能是他太年轻了,追求独资?”坐在李嘉成对面的中年男子猜测说道,此人正是香港地产五虎之一和合实业的创始人胡应相。

  虽然同为地产五虎,但这个称谓只是香港媒体给这五位华资巨头的一个称呼,而也只局限与华资之中,在如今的香港,华资掌握的地产其实不过是冰山一角,地产五虎加起来,也比不过置地、和黄、九龙仓、太古这类传统英资巨头。

  也因此,五虎的掌门人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在商场之上也是共进退的多,短期之内,他们这些人之间是不会有任何冲突的,而且很多项目也是共同合作,一起开发,一起承担风险一起获利。

  一直以来,他们都策略都是靠着对地产市场的了解及出色的运营能力,从英资公司获取地皮或者与英资合作,然后赚取利润,但收购一家大型英资财团,可是不敢想的事情!

  而华资天生就是自带喜欢控股的基因,如果是他们收购了和记,必然也会想办法在能力之内做同样的事。

  “不太像,我和陈志文见过一次,虽然交流不多,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他非常自信,对自己做的事情似乎有绝对的把握,看时间的话,当时他应该就已经在谋划和记了,今天的所作所为,应该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李嘉成说道。

  “那也有可能,他觉得和记太臃肿了,想将那些小业务全部扔掉,轻装上阵,专门做其他的核心业务?”胡应相说道。

  李嘉成点点头说道:“这倒是有可能,那私有化和记,也应该是他非常相信自己有能力将和记经营好,不愿意与其他股东分享成果。”

  “我听说,这陈志文在前两年以高风险杠杆在炒作工业地皮,现在香港的地市,工业地皮反而涨的最快,这么看的话,他这一路走来,要么就是闭着眼睛在赌市场,要么就是真的很有自信了。”胡应相动容道。

  “后者的可能性显然更大,他应该就是这么自信。”李嘉成笑着说道:“一款饮料卖的美国供不应求,价格还那么高,要是红牛是我的,我也敢收购和记啊。”

  “人家就是有能力,你羡慕也来不及啊。”胡应相摇摇头说道:“这才出道几年,和记这次收购,如果以后真的成功把和记拉了回来,那他可就是咱们华资的头了,我们不认媒体认啊!”

  “不认也不行,和记的优质资产太多了,之前英资不会开发地皮,白白浪费了那么久,就是不知道陈志文会不会了?”李嘉成带着笑意说道。

  胡应相顿了下,说道:“老李,这才是你今天叫我来的目的吧?咱们去跟和记合作?帮他开发地皮?”

  “我是有这个想法,陈志文的能力再强,也没有地产相关的经验,更没有团队,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开发,我估计,以他的精明,不太可能真的等那么久,肯定会想办法开发手中地皮,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李嘉成淡笑着说道。

  “你也说了,人家那么精,会跟我们合作?”胡应相问道。

  “所以,我们要给陈志文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资金。”李嘉成笑道:“无论红牛的效益多好,一边在大量囤积地皮,一边又收购了和记,还要面对和记几十亿的债务,他的资金压力肯定很大,要不然也不会放出消息卖一些土地了。”

  “那伱的意思是直接买这些土地?”胡应相问道。

  李嘉成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直接购买也是一种方法,但和记这次放出的位置有些还是不错的,不光我们,其他华资也会竞争,这就类似港府的竞拍了,如果我们内部拼的太狠,反而便宜了和记,增加我们的压力。”

  “和记放出消息,本身目的就是要吸引有兴趣的人去竞争,你想怎么样?让陈志文专门选择与你合作?”胡应相有些不解的问道。

  “对,你觉得之前我们与会德丰那次合作的方式,怎么样?”李嘉成成说道。。

  “那一招,倒是很有意思,说不定他还能真同意,就是我们的风险太大了点。”胡应相听完后想了想,点点头说道。

  “只要地产价格上升,就不会有风险。”李嘉成笑着说道。

  胡应相问道:“既然你都有这么好的主意了,为什么还要来找我?”

  “因为资金啊?再怎么用银行的资金,我本身也要钱的,长江实业本身也有很多项目,短时间之内拿出的资金有限,所以就找来胡哥你来帮忙了。”李嘉成笑说道。

  “需要多少资金?”胡应相问道。

  “不知道,这要看和记愿意出手多少项目,也要看我们能拿下多少,具体多少,还得去找陈志文谈谈,拉上你,我是想全包的。”李嘉成淡淡的说道。

  “哈哈哈,不愧是你李嘉成啊。”胡应相竖起大拇指大笑道。

第134章 共赢的方案

  “陈生,长江实业的李嘉成刚刚打电话来,约您明天中午在文华东方酒店总统套房见面,李嘉成先生说,同来的还会有和合实业的胡应相先生。”上午晚点来到和记大厦的陈志文,刚进办公室就得到了安琪的信息。

  这也是没有大哥大不方便的地方,没办法直接通话,除非自己一直在办公室。

  “李嘉成、胡应相。”陈志文想了想说道:“行,你待会回他们,我会准时赴约。”

  抢了老李的和记黄埔,陈志文还是感觉很爽的,可惜对方不知道未来的事情,爽点似乎又不足了。

  “好的。”安琪收到回复后便离开。

  “等等,问一下香港电信公司,香港这边什么时候能普及美国的一款产品,叫做cellphone。”陈志文又说道。

  “cellphone?”安琪不是很理解。

  “就是无线电话,我们可以带着一个电话到处跑,随时可以接到别人的电话。”陈志文解释道:“大概比手大一点。”

  “好,我去问一下。”安琪点点头答应道。

  “等手中这些问题解决,得点钱研究信号技术了。”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说起信号,自然想到华为,就是这家公司还要十几年才能成立,有点太晚了,当然,在香港这种地方,研究信号技术也是白日做梦,但隔壁内地改开之后,这方面的人才也不少,大概率也缺乏资金进行研究,和自己倒是搭配了。

  就是信号研究的太厉害,再过四五十年会比较麻烦,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不管怎么样,这几十年还是很有用途的,再说,信号研究属于高技术行业,自己的先知金手指没有什么大用途,在初期仗着资金优势开发国内市场倒是有可能,但以后全球争霸,大概率是斗不过老美的高通与国内的华为的。

  这点自知陈志文还是有的,但这个市场很大,规模做中等一点也还是很不错的,到了90年代,做功能手机也是必然的。信号技术称霸不要想,但有点技术专利的基础,至少不用被别人卡脖子卡的太厉害。

  ……

  第二天,陈志文如约来到了文华东方酒店。

  “陈生,这位是和合实业的董事长胡应相先生,胡生,这位就是现在和记的董事长陈志文陈生。”三人见面后,李嘉成笑着介绍道。

  “胡生,久仰大名了。”陈志文笑着伸手握手道。

  “哪里哪里,陈生收购和记,涨了我华人威风,我才是久仰陈生的大名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听说胡生准备在中环兴建香港最高的大厦?胡生的志气,也是要压住置地啊!”陈志文笑说道。

  在后世香港的几大超级财阀之中,并没有胡应相胡氏家族,但在这个时代,胡应相旗下的和合实业的规模,是超过长江实业的,70年代,和合实业最大的成就就是兴建了一栋中环超级大厦-——和合中心。

  这栋大厦的高度超过了置地旗下的康乐大厦,在80年代初建成后成为了香港的地标,不过当时的长江实业已经收购了和记黄埔,论规模也超过了和合实业。

  之后几年,胡应相将家族资金投向内地,兴建了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又在广东建了几栋大型发电站,弥补了当时国内对电力、交通的需求。

  但也因此,投资内地基建的胡家相对与李嘉成、李兆基、郑宇彤这些一直在地产市场打滚的家族没落了很多,毕竟,基建只能说收入稳定,但暴利性是远比不上可以动用杠杆疯狂融资的地产行业的。

  当然,人家的追求可能也不一样,80年代,胡家这数百亿港元的基建投资,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解决的就业数量、带动的财富、给予老百姓的方便更无法用数字来形容。

  “哪能压得住置地啊,和合大厦只是在天线上增加了一些高度,实际高度可比不了,再说,地理位置比起康乐大厦,差的太多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没事,中环这边还有很多旧楼,也有很多旧的政府建筑,港府的财政主要来自与地产拍卖,这些地方迟早会放出市场的,到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的。”陈志文说道。

  “这种东西,可是置地的最爱,想拿到手,可不容易。”李嘉成说道:“倒是陈生,也许有机会和置地争一争了。”

  “和记说是四大洋行,其实跟置地,差距还是很大的。”陈志文摇摇头说道:“置地收购牛奶后,地皮数量更多,而且大多数在港岛核心位置,和记的就差多了。”

  “所以陈生是想出手这些位置不好的地皮,以后再换核心位置?”李嘉成问道。

  “李生好眼光,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陈志文也没否认,这种做法,在地产行业也很常见,谁的规模大了后,不想往市中心走?普通人有钱都想去市区买房。

  “今天,我与胡生约陈生你来这里,就是想商讨我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李嘉成接着说道。

  “怎么合作?”陈志文问道。

  “我知道陈生是准备出手很多和记的非核心位置地皮,还有就是一些已经在开展的地产项目,我与胡生也知道现在和记的情况,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我与胡生还有陈生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合资公司会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向和记购买地皮、物业或者一半的项目,这样一来,和记立刻就能获得需要的资金。”李嘉成不慌不忙的说道:

  “合资公司由我与胡生来经营,经营之后的净利润按照比例在未来进行分红,陈生,我知道你是看好未来地产行业的,所以这样一来,如果地价上涨,陈生还能够从合资公司中获得地价上升的利润,这个合作方案,陈生觉得怎么样?”

  “听起来不错,但合资公司哪来的钱?总不能让我们先注资吧?我要是先注资,还卖给伱干吗?早就自己开发了。”陈志文皱眉问道。

  “不需要注资,我会联系银行团来获得资金,以和记出售的物业为抵押,等未来项目结束,我们再归还银行借贷的本金利息。”李嘉成说道。

  “银行团会100%出抵押资金?”陈志文问道。假设一个项目和记出售价为2000万港元,按照市场规矩,银行肯待出1400万港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已经是银行行业默认的常规情况,当初陈志文想让汇丰将放款比例提高到80%,结果被汇丰拒绝,后来找到几家不正规的小银行,才算勉强实现。

  就这样,对银行来说风险已经非常大,一旦地价下跌,银行将可能血本无归,很可能几千万的项目就能拖垮一家规模不小的银行,这种事情在香港之前发生过很多次。

  “所以这需要我们三家公司的公章,也就是,我们三公司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最后项目亏钱,我们需要自己拿钱还给银行。”李嘉成说道。

  “李生这招,是有十足的信心未来地产行业会大规模上涨啊?”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只要地产价格上涨,那什么问题都没有,项目结束后的利润肯定能够轻松覆盖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但如果地产价格跌了,那就能把所有参与的人拉入深渊。

  “陈生不也一样吗?前两年星河地产对工业地产的投资,我都觉得心惊胆战。”李嘉成笑着说道:“但现在工业地产已经涨了20%,陈生已经赢了。”

  “是啊,我也很有信心。”陈志文笑了笑,对未来的地产情况,谁能和他比信心啊。

  李嘉成问道:“合资公司的账务我们可以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全面审查,陈生以为如何?”

  “好想法,我会慎重考虑这件事。”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第135章 和记地产的规划

首节 上一节 45/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