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12节

  “好,那我派人去湾湾走一趟。”雷盛利欢喜的说道。

  “行吧,就先这样吧,重点还是电机这一块,我要尽快降低风扇的成本。”陈志文说道,在香港这边,他不担心制造业有谁能斗得过他,但韩国的三星是个棘手的对手,不过印象中,三星电风扇似乎没什么名气,可能也是看不上这个市场吧。

  “明白,那我先走了。”雷盛利告别后便离开办公室,留下了陈志文一人。

  这是在工业写字楼的最高一层单独建立的一层办公室,一些行政及管理人在这里办公,也给陈志文这个老板留了一间大的,虽然他可能一年也来不来几次。

  实体制造业方面的布局,已经成功的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往两个方向耕耘,第一自然是产业链领域,这一块只要有钱,至少低端产业链整合不是问题,而第二个就是在终端市场的扩张,目前靠着中东的市场,暂时能够给美的获得几年的订单,但这不会长久的,等到现有的品牌巨头们增加产能全部涌入进去,中东的市场也会饱和。

  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美的没开发好其他的市场,那必然完蛋,也因此,必须开始开拓欧美的市场,以他现在的资源,自然要先开拓美国的市场,好在红牛是饮料市场的新产品,以现在的趋势,进入全美各大超市渠道并不难,而有了这个关系,至少可以让美的的人有了一个关系不深的渠道,可以沟通这些超市,虽然不一定有用,但肯定也比没有这层关系强多了。

  至于未来的costco,对美的的作用其实不大,costco的发展速度再快,想要有一定的规模,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是最基本的需求,初期基本上没什么大作用。

  查看了美的的财务资料后,陈志文便离开了工业大厦,虽然这几个月还在亏钱,但总算发展计划还是在他的预期内,他自然有些开心。

  而陈志文,一般都喜欢双倍的快乐。

  希尔顿酒店的总统套房内,充满着欢快的气息。

  换了一张床单之后,张韵雪讲着自己上次旅游途中的事情,今天她独自一人与陈志文住在酒店里,很难得的机会让她非常开心。

  “下次我买个游轮,你们想开去哪就开去哪。”陈志文听着有些无聊的风景描述,打着哈欠的说道,张韵雪之前参加了一次前往rb旅游的大型邮轮,在rb外海专利一圈,然后停了几个城市进行购物、玩乐、赔偿美食等等。

  邮轮算是比较高档次的旅游了,香港一些家庭还不错的中产都会参加,之前陈志文比较忙,就把这些牌友送几个出去旅游了。

  “一个游轮要几千万?一栋大厦那么贵?”张韵雪有些好奇的问道。

  陈志文笑了笑说道:“不需要的,几百万就够了。”

  现在的港元、美元还是很值钱的,几百万港元是一笔非常不小的数字,同时,70年代的造船技术也远不如后世,针对富豪的游轮都是小型,要等到八九十年代后,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富豪出现,大尺寸游轮才成为了富豪标配。

  “那也好贵了。”张韵雪说道。

  “该买还是要买的,要不你代我先去看看,欧洲的游轮哪些比较漂亮,我们就买一个放在香港,这样香港这边玩腻了还可以出海玩。”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海上打麻将,也是香港富豪的一个爱好了,不过他不会麻将,只会打扑克。

  至于选择欧洲游轮,也是没什么好选择,造游轮这个行业,欧洲绝对的第一,这个领域甚至到了50年后,内地成为全球最大的船只制造业国家,也没办法拿下这个领域。

  当然,这个领域本身的市场就非常小,也没什么好值得的。

  “我要去欧洲?”张韵雪问道。

  “去也行,不去也行,香港这边有这些欧洲造船公司的代表,伱放出消息,自然有人跟你联系,等你选的差不多了,可以去欧洲看看实物。”陈志文耸耸肩说道。

  香港虽然小,也就一个小城市,可在70年代却是全球造船业最大的客户聚集地,这里至少有着4个能排进全球前五十的船王,同时,四大洋行、一些华人家族也都有着跑船的生意,自然而然,全球的造船业都重视这里,游轮业与商业船虽然不一样,但大部分都是属于同一个集团的。

  “好唉。”张韵雪非常开心,突然想到一点,问道:“文哥,你不一起吗?”

  “你先挑,把所有资料都收起来,我再看。”陈志文摸着顺滑的头发说道。

第37章 贷款谋划

  当方向决定下来后,所有公司的业务进入了正常的发展,红牛打开了美国市场后,订单开始飞速上涨,多到让包括陈志文在内的所有人震惊,美国的很多超市都是催着要货,后来从美国方面的反馈才知道,广告火爆的确有很大的效果,很多人看了广告后在超市碰到就购买了一瓶,但喝过之后,就发现效果是真的好,不管有多疲劳,一小瓶下去之后,顿时精神气爽。

  而70年代的美国,熬夜的年轻人太多了,从大学到社会青年,都喜欢在酒吧里混时间,一般都是越晚越好,而不管有没有喝酒,到了深夜人总会困,这个时候再来一瓶红牛,再爽不过了。

  同样的需求自然还有就是那些需要在夜里保持清醒的工作,红牛的效果丝毫不比咖啡差,而咖啡只能适用于少数场合,红牛却几乎没什么限制。

  大量的订单,让整个红牛工厂也开始24小时三班倒转起来,从美国那边的情况得知,现在的渠道铺设也才刚刚开始,不出意外的话,后面的需求量会更大,更不要说还有另外一个庞大的欧洲市场等待开发,陈志文也同意了从rb引进十条最新款的饮料生产线。

  好在饮料生产线不是什么重工业,12层楼高的工业写字楼可以承担它们的重量,短期内不用担心工厂问题。

  美的工厂的生产也进入了正轨,雷盛利再一次招聘了十几位销售送到了中东,同时也在本地招了一些翻译,也幸好华人在全球到处都是,要不然在香港可找不到几个懂阿拉伯语的。

  欧美日的电器公司也在全力进入中东的市场,但短期是很难满足这么大的空白市场的,加上他们定位都很高端,都是想着能够宰中东这群新土豪,因此,美的的价格在中东很有竞争力,一些中东的经销商也乐得购买更便宜的电器,谁会嫌钱多呢?

  另一方面,电机的生产线也从rb进口了一条,不过还需要等几个月才能到港,这也是本土没有制造业产业链最麻烦的地方,不要说一条生产线,有时候缺个配件,必须要从国外进口,两边海关折腾一下,速度快也可能需要半个月,这非常影响生产效率,也是供应链不全的地区很难发展工业的根本原因之一。

  收音机业务还算正常,在1974年7月,终于拿下了丰田汽车公司的认可,靠着几乎亏本的价格,美的终于进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陈志文知道民用收音机在十年之后基本上就彻底萎靡,东南亚那边黑白电视机现在都非常火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喜欢收音机啊?

  至于内地,在80年代,收音机市场的确很大,但外资不可能有这个机会,改革开放初期的目的是为了赚外汇,外资想反过来赚内地的外汇?那是在做梦!至于等到90年代后,国家放开了对内地市场的限制,那时候,基本上已经是电视机的天下了。

  而汽车行业不一样,就算是国外发达国家,汽车收音机至少还有30年的寿命,哪怕是30年之后的中控系统,到时候也可以转型生产,未来的世界500强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可不少,这个市场非常的大,车载收音机业务也只是开始而已。

  金融业务那边,在汇丰银行里明面的资产,陈志文委托汇丰的获多利在市面上收购工业写字楼,贷款走的也是汇丰银行,现如今国际上的市场需求还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香港工业获得的订单并不多,这自然导致了工业写字楼价格的暴跌,获多利轻轻松松就收到了数栋位置不错的工业写字楼以及一些独立的工业写字楼物业。

  获多利谈好价格后,陈志文认可后签字,这是一般的流程。

  “陈生,这三栋工业写字楼价格为7,500万港元,您这边需要本金2000万,剩下的走汇丰的贷款便可。”获多利的商务代表陆维春恭敬的将手中的文件递上前。

  “本金方面,就不能再降一点吗?陆生,比如,1000万港元?”陈志文接过文件,大概看了一眼,在准备签署这购买文件之前,他早就获得了相关信息,三栋写字楼的面积、位置、基础设施状况、目前租客信息、每年租金收入等等,今天不过是走完最后一个流程罢了。

  当然,这个最后流程只是针对陈志文本人,实际上星河的行政、法务部门都在一直跟踪获多利的收购情况,从选择对象、价格谈判、价格评估以及后续收购流程的跟踪,即使跟汇丰合作,陈志文也会要求全方位的监督,每次收购也都会请第三方审计公司来复核。

  “陈生说笑了,汇丰的正常放款比例最多3:7,现在还是地产行业的特殊时间,一般的地产公司能拿到5:5的贷款就很不错了,再说,您这边实际上也不只3:7。”陆维春不是礼貌的解释道。

  “那可惜了,本来还想收购更多的物业的。”陈志文叹气摇头说道。

  “陈生,汇丰不是小银行,所有贷款流程都是被限制住了,除非大班点头,要不然很难做到您要求的。”陆维春说道。

  “香港的小银行可以这么操作?”陈志文假装随口问了下。

  “可以是可以,陈生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介绍,只是这样做的风险很高,所以利息方面,也会比较高。”陆维春不动声色的说道。

  “利息高不是问题,我可以答应。”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过两三年,工业地产的价格能够翻倍不只,这点利息又能有多少,实际上之前他已经尝试联系了一些小银行,只是陈志文的旗下没有很强的产业,也没有丰富的经商历史,唯一一栋希尔顿酒店的大厦还不在自己控制之中,同时也被抵押给了汇丰,这种情况,谁敢随意借贷啊?

  “行,那我联系一下我的几个朋友,有消息的话,我再通知您。”陆维春说道。

第38章 贷款谋划(2)

  是人就有弱点,获多利的人也是一样,虽然他们在汇丰的收入肯定不低,但比起他们这些人面对的客户以及手中经常处理的金钱,他们自己那点收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汇丰的中层,肯定也让他们人脉不少,特别是在银行业以及金融业。

  按照正常的情况,陈志文肯定很难贷到高额度的资金,但这里是香港,再过几年整个金融行业包括汇丰银行都被陈松青玩弄在鼓掌之中,可见贪婪是能够远超过高智商的。

  陈志文自然不会玩的那么大,他只是想多获得一点资金,从而在几年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以他的先知能力,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哪家银行如果敢与他合作,那绝对也会赚的不少,绝对的双赢。

  一个星期后,陈志文在陆维春的推荐下,见到了所谓的“小银行”,原来是rb银行在香港的分支。

  一番交谈后才知道,rb的一些部分银行在73年初,香港发生股市危机时候,通过入股的方式进入了香港市场,本以为赚了便宜,结果后续石油危机一来,rb本土也出现了问题,好在石油危机来得快去的也快,半年就结束了。

  但这样一来,一年的时间,rb银行在香港的业务没有丝毫进展,香港的地产危机后,很多地产公司都巴不得降负债来保本,连李嘉成这种商界老狐狸都通过股市融资筹集资金,而不是银行借贷,同时,大量的人又来银行存款,这钱贷不出去,可是亏的很严重的。

  于是,在利益的结合下,类似陆维春这种汇丰的中层,就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因为他认识很多缺钱,却无法从汇丰获得贷款的人。

  一番交谈后,rb银行的代表表示需要再向总部汇报具体情况,如果没什么大问题,那么双方就可以进行合作。

  日餐吃完之后,陈志文顺道回家,将这件事也告知了父亲陈天福。

  陈天福想了想说道:“rb银行有钱我倒是知道,香港不少船王的资金其实不是从香港银行借来的,而是rb,跟他们合作倒是也不错。”

  “汇丰那边不肯降低抵押,我也只能换银行了。”陈志文耸耸肩说道,虽然他想着与汇丰进行长期合作,甚至在初期让利多一点也无所谓。

  但商务合作其实跟追女孩有点像,一个劲的求着对方,反而不是好事,适当的时候也要表示没有你我也能行,这样对方才会珍惜。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有这个能力,离开了也行,要不然,还是得舔。

  “我最近也收购了不少乙种公函换地证,要不要转给你?”陈天福接着说道。

  “不用,爸伱先留着吧,过几年,应该就能卖个好价格了,到时候你用来发展恒义,争取让恒义也成为地产五虎之一。”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哈哈,借你吉言了。”陈天福哈哈笑道。

  “笑什么这么开心。”吴秀玲从楼上走了下来,看到儿子后,眼神充满欣喜,说道:“阿文,过几天我带你去见我一个朋友。”

  “你的朋友让我去见干吗?”陈志文一脸怀疑的问道。

  “就认识一下,我儿子这么帅这么有出息,给你妈我争光啊。”吴秀玲笑眯眯的说道。

  陈志文接着问道:“那你这个朋友,是不是正好有个和我年级差不多的女儿?”

  “没有。”吴秀玲直接否定道。

  “真的?”陈志文一脸不信,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真的。”吴秀玲被儿子盯着片刻,说道:“是我朋友的妹妹,不过跟你年级差不多大,而且长的很漂亮。”

  “妹妹?那不是乱了辈分吗?我真和你朋友的妹妹结婚了,你不成了她长辈了。”陈志文义正言辞的分析道,一旁的陈天福倒是笑了。

  “你只要早点结婚,我是我朋友晚辈都没关系,兔崽子,你必须要去。”吴秀玲摊牌道。

  “不去,我还早着呢?过几年再说。”陈志文连忙摇头,拿着桌上的牛奶与瓜子,就往楼梯上跑。

  “兔崽子”后面的吴秀玲看着陈志文一会功夫就没了,气着对陈天福说道:“你也不管管你儿子。”

  “管什么?儿子现在这么大成绩,你以为结婚这种大事还会听你我的,别想了。”陈天福看的很开,接续安定的看着报纸。

  “成绩再大也是我儿子。”吴秀玲有些小气的坐了下来,但被陈天福这一提醒,想到了儿子的成绩的确越来越高,以后真的管不到了。

  进了房间之后,陈志文走出里面房门,来到外面的小阳台上,这是一间半阳光房,这几天又台风,阳台之上非常的舒服。

  跟前世一样,这相亲的事情,真的是到哪都逃不掉,父母这辈人,都是早点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家,不能说错,只是时代观念不一样,再说,以他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个70年代土著,也不可能这么早结婚。

  半个月之后,rb银行那边回了消息,可以尝试与陈志文合作,在有足够抵押物的情况下,可以给更多的贷款,利息增加了2%,另外,如果房价暴跌,那就需要立刻补足抵押金额。

  对此,陈志文倒是没担心,此时已经是74年下半年,虽然股市还在跌,但地产市场也跌的差不多了,73年的泡沫来说,股市要比地产市场大的多,再一个,地产还是很强的居住属性,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香港又不像后世的内地,城市里没地方住还能回农村,当地价跌到高峰三四成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到底了,只不过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到了75年会慢慢回升,76年就又开始火爆了。

  购买新的地产,自然还是需要本金,于是,陈志文在汇丰银行调出了3000万资金,存入了一家香港本土银行,这种资金流出,沈弼一定会知道,不过暂时也没有任何动静。

  当然,之前获多利找的三栋大厦还是通过汇丰交易了,rb银行这边,还要等到下一次找到合适的物业,收购的时候再合作。

  自此,留在香港明面上的资金,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陈志文也没有再关注,因为美国那边有了新的成果。

第39章 收购fedmart

  一个正常制造业公司的发展流程,是先在本土市场立足,利用本土的市场来获得发展,获得技术进步,获得质量经验等等,随后,当有了一定把握的时候,就会向海外发展。

  海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先在国内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后就开始进军海外。

  本土市场越大,那这家企业能够成就的规模就越大,也就越有把握能够在海外市场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国际型的大公司。

  香港的制造业公司显然没这个条件,本土市场小到基本上没什么本土品牌,基本上是给国外代工为主,到后世的21世纪,除了那些抓住内地市场机遇的制造业公司,其他的都活不下来。

  美的在未来自然也要靠内地,但想进军内地市场,至少要到90年代以后,离现在还差不多有20年,那就必须依赖市场已经成熟的欧美市场。

  只是,越高端的产品,就越难打入已经成熟的市场,比如汽车,欧美市场稳定之后,基本上50年也就出现了两三个新玩家。

  在70年代,空调冰箱等大件电器还算是当红的行业,rb、美国、欧洲本土都有大量知名品牌,一个不知名的香港品牌,是很难进入这个市场的,这一点和红牛不一样,红牛这玩意,本身就是走的还没有被开发的能量饮料市场,属于这个行业的鼻祖,一炮而红后,不愁销量,但大件电器,你送到欧美超市门口,他们也不敢随便引入,因为这种价格高技术含量高的商品,用户基本上只看品牌,杂牌的容易出质量问题,反而会给超市引来麻烦。

  即使是三星,也了小十年时间才在美国铺设了自己的家用电器渠道,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进入一家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一定的市场加上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市场认可,再加上一定的特殊优势,比如价格,就可以顺利进入其他超市,从而慢慢在国外市场立足。

  所以说第一次进入是最难的,后面就轻松多了。

  以正常的情况下,美的的空调与冰箱不可能进的了美国有点规模的超市,简单的电风扇倒是有点机会,但如果陈志文有了一家自己的超市,那问题就完美解决了。

  但有一定规模的美国超市,陈志文的资产再翻十倍也买不起,但如果是一家很快可以起飞的零售业超市,那就不一样了。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飞行,陈志文再次来到了美国洛杉矶,经过了数月的谈判,旗银行、世达律师事务所、索尔.皮尔斯以及在香港的陈志文,fedmart零售超市的出手价格终于谈妥了,价格为2300万美金。

  历史因为他的出现已经改变,没有那家欧洲公司收购fedmart后将他们踢出公司的经历,这些人是不会放弃手中的fedmart的,虽然fedmart已经持续三年的亏损。

  而这几个月的时间,陈志文也了解了fedmart的情况,这家超市的风格其实与后世的costco差不多,仓储式超市以简单为主,经营模式基本上相同,拼的就是用户数量、用户平均消费能力、供应链采购成本等等。

  fedmart目前一共有13家直营的超市,8家加盟超市,去年13家直营超市的营业额在1.8亿美元,单店营业额的均值在1500万美元左右,远超过此时沃尔玛的600万美金单店,这也是仓储式连锁超市的特点,单店营业额特别高,当然,仓储式超市的面积也是远超过普通超市的。

  去年fedmart的亏损大约在250万美金左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美国零售巨头凯马特超市开始在fedmart附近开店,抢走了不少客户,皮尔斯团队经验不足,为了夺回客户,进行了多次的广告投放,但效果不佳,反而增加了成本,为了止损,又放开了加盟,但成绩一般又引起了与加盟客户的矛盾,还陷入了法律官司。

  但对于陈志文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开始从亚洲采购相关商品,省掉的成本就足以覆盖每年200-300万美金的损失,他在亚洲操作一下,也能赚上一笔。

  与加盟商的矛盾,钱也能解决,而与凯马特的竞争,只要fedmart的采购成本降低了就行,赢不了也不会输。

首节 上一节 12/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