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49节

  十九世纪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发明了大棚技术,那个时候就叫温室大棚。

  不过一开始是普通的大棚,加上通风、灌溉、加热和照明等技术。

  后来就是塑料薄膜的发明,也被应用在了温室大棚上面。

  但成本的原因,温室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自然是非常昂贵的,普及成为十分困难的问题。

  民国时期,内地的蔬菜大棚主要是栏杆和竹木为框架,搭配草帘、竹帘等材料来覆盖。

  但这些技术的限制,是非常明显的。

  外国的塑料薄膜大棚,很多学农学的学生或者老师都知道,毕竟这东西书本上就有提及过。

  “我当然知道啊,要是没有难度的话,我还来找你干嘛?”

  陈国华没好气地说道:

  “我这才刚提出来,你就直接否决了我的提议,你这样不行啊.”

  先是给马秉裕这小子一顿训斥,纠正对方的思想观念之后,他这才接着说道:

  “要干大事儿,就不能因为有困难,直接选择退缩。”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嘛,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所以,这个温室大棚种菜的事儿,我就拉你小子入伙了。”

  “你们学校有没有像样的地儿啊?到时候我找到材料之后,直接找你们学校申请”

  马秉裕闻言,只能说佩服。

  但,关于申请土地的事儿,只怕很难做到了。

  只因为他们学校的地,都有用。

  何况,农学专业这一块,在他们学校来说,其实占比并不高。

  因此也不是十分受重视,毕竟现在二五计划,国家都在大力推广相关技术方面的发展。

  也因此,更多是推广关于拖拉机、农业种子技术、增产等方面的技术,而不是温室大棚!

  陈国华听了之后,大失所望。

  靠!

  算了,找马秉裕这家伙,没用,还是他自己折腾吧。

  转眼第二天,周三下午,陈国华拿着写好的计划书,直接找到薛亚军。

  二把手这次看到陈国华找到自己的办公室来,特别是听说有一个科研项目找他审批,顿时让他两眼放光。

  可当他看完陈国华提交过来的计划书之后,却有些懵逼了。

  “你要研发一款农用型塑料薄膜?并且还想要找一块地,准备这个月就开始进行蔬菜大棚的种植研发工作?”

  除了这些之外,陈国华还希望找几个懂种菜的人帮忙。

  比如保卫科的夏孟远,这个老头是种菜的一把好手。

  问题是,塑料薄膜如何研发呢?

  现在都十一月份了啊,这个时候研发塑料薄膜,是不是太晚了呢?

  “是的,领导,我是希望您能支持我,我敢保证,您让京城塑料厂那边的科研人员,直接按照我计划书上面的配方进行研发,我保证不出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研发出来了.”

  陈国华十分笃定地说道。

  这些塑料薄膜的配方,那都是现成的。

  按照原时空的轨迹,六二年这一年,西山农学院的一位农家子弟赵鸿钧就会给轻工业部的领导提出建议。

  然后第二年,也就是六三年,农业地膜就面世了。

  因此,陈国华现在不过是提前几年罢了。

  “那你上面提出来的科研经费就一千块钱,这真的够吗?”

  薛亚军点点头,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对此,陈国华十分耐心地给出了解释。

  这科研经费的大头,还是塑料薄膜的研发和制造,剩下的话,就是购买木材或者说蜂窝煤这些。

  毕竟温室大棚这东西,陈国华需要给大棚进行加热。

  否则的话,京城零下十来度的气温,那蔬菜不都冻死了嘛?

  现在是十一月初,气温还只是零上三四度左右,还不算寒冷。

  可进入十一月中下旬,特别是小雪过后,那气温老低了。

  “那行,没问题,这个项目,我批了。”

  听完之后,薛亚军沉吟半晌,直接就批了。

  也不用开会,毕竟科研经费也就是一千块钱而已。

  何况,这些钱的大头,也都是购买塑料薄膜和蜂窝煤等东西,大棚使用到的竹架等物件,那都是现成的。

  不贵!

  “对了,领导,这个塑料薄膜这一块,就麻烦您安排人跑一趟塑料厂那边,我就不去了。”

  听到陈国华的话,薛亚军顿时诧异道:

  “这京城塑料厂就在一公里开外的地方,离我们这儿也不远,你不去跑一趟么?”

  “再说了,你才是技术员,你去的话,不是能说得更清楚么?”

  前者郁闷不已,只好坦白地表示,他跟京城塑料厂不合。

  不合?

  这一下子就勾起了薛亚军的好奇心。

  毕竟在他跟陈国华接触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后者都是很好说话的好好先生。

  或许他是领导,所以陈国华不是讨好谄媚的人,但也是与人为善的好同志啊。

  比如陈国华跟华居佐这些研究小组成员,又比如跟保卫科、设计部等同志,都没有听说过跟谁不合的事儿。

  即便是从配件研究小组离开的邓韵秋,那也只是因为工作,私底下的时候,陈国华还跟对方打过一两次招呼呢。

  很快,薛亚军便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也因此,老薛高兴之余,也挺生气的。

  “还好,要不是他们塑料厂不懂得珍惜人才,你也不会被老白发现”

  “既然这样,那我就替你去走这一遭吧。”

  陈国华闻言,感谢地说了几句好话,然后脚底抹油就开溜了。

  他确实不太想去塑料厂那边见人,主要是不想看郑勇军这些人的嘴脸。

  当初的郑勇军,在他已经翻译好了注塑机说明书,并且解决了注塑机的技术问题之后,前者依然不想给他翻译稿酬。

  如果不是他一再开口,那么当时那笔十三块五毛钱的稿费,就拿不回来了。

  尽管现如今的陈国华,已经不觉得十三块五毛是很大一笔钱,毕竟他空间里面还有两万多美金。

  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

  何况这是他应得的劳动成果,凭什么不给?

  京城塑料厂的事儿,陈国华不想再关注了。

  但接下来蔬菜大棚的事儿,他就得多多关注了。

  不到半天的功夫,段云平突然安排人把陈国华给喊去办公室了。

  “我说小陈,你怎么不务正业了?”

  老段是听到了风声,知道陈国华要去搞什么蔬菜大棚的事儿。

  这事儿一听,就不是什么好事儿。

  毕竟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好好待在配件研究车间,抓紧时间把那些板簧加工设备给改进好呢。

  对于老段的问责,陈国华早有准备。

  “领导,您也知道,我这个人闲不住!”

  陈国华摊了摊手,道:

  “现在配件研究小组那边,已经步入正轨了,冲床加工设备已经改进好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折弯机的改进”

  “设计图纸和技术原理等,华同志他们五人已经吃透了。”

  “他们现在可努力工作了,这还得依赖于段书记您的英明领导和培养”

  “而且,除了周一和周二之外,我平时可是会好好盯着配件研究小组的,可没有偷懒.”

  “就这,白主任都说我不务正业了,每次在设计部都见不着我人影,要跑来配件车间这边喊人.”

  身兼多职的陈国华,彻底成为了‘无业游民’。

  他除了是学生身份之外,在北汽制造厂内还有两个身份:设计部的第一小组组长和配件研究小组的组长。

  同样是组长,同样是干设计工作,但后者所需要的技术明显更高一些。

  因为设计部这边,目前正在设计的是军用越野车,这玩意儿虽然说是自主创新设计。

  但是,它还是可以参考北方的嘎斯越野车,进行重新设计的。

  第一小组有十名组员,陈国华自然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啊。

  每次跑设计部检查一下,指出技术错误、细节等位置,让吴梦雨她们重新修改就可以了。

  毕竟组员们进步了,才是他这个组长应该做的。

  而且,领导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必躬亲,一种是委任责成。

  所以,陈国华选择了后面这一种。

  人家段书记不也是选择委任责成这种方式么?

  因此陈国华刚才便直接说明了一点:依赖于段书记您的英明领导和培养!

  这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华居佐他们这些人才会如此卖力工作,陈国华才能抽身出来,干点别的事儿。

  见他如此巧舌如簧,段云平不为所动,皱眉道:

  “你小子别给我打马虎眼,前几天我可是给你说过了,你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三个月内你完成不了,你说怎么办?”

  “这要是在部队里,我肯定让你接这个军令状的。”

  看得出来,段书记十分重视板簧加工设备的技术改进。

  或许这是一份很重要的功绩吧。

  要不然老段不会看得那么紧。

首节 上一节 149/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