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当兵了谁谈恋爱啊 第175节

“谁?”陈铭下意识的转头看去。

只见最初被他救的那个小女孩萌萌,小脑袋伸进了帐篷内,看到陈铭在这里,脸上立刻挂上了甜甜的笑容。

“军人叔叔,你好。”

“你好。”

“你怎么跑过来了?”

对于小女孩的到来,陈铭还挺意外,因为随着卫生队大批量到位,民众和救援部队已经被分开了啊。

这样是避免民众在救援时,情绪太过于激动,无意间会扰乱救援进程。

她是怎么跑过来的?

“叔叔,我妈妈已经脱离危险了,我爸爸让我来谢谢你,还有他们,这些叔叔伯伯,婶婶姐姐,都要来谢谢你。”

“他们?”

在陈铭诧异的时候,萌萌拉开帐篷,外面密密麻麻的站着二十多个下姚村的村民,他们中有年老的长者,有壮年的小伙,有花季的少女,有上了年纪的妇人。

有些是陈铭自己从废墟背出来的人,有些是被他救下来伤员的家人,熟悉或陌生的感觉,让陈铭呆在了原地。

“你们?!!”

“萌萌,你带着这么多老乡过来做什么?”

铭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这时候跑过来,他能不知道干什么嘛?

可救援是军人的职责,根本用不着感谢,尤其是还特意跑过来。

“军人同志,谢谢你了,谢谢你救出我的小孙子,救了我们全家,乃至我们全村的命,这声感谢不说出口,我心里难受啊。”一名老者通红着双眼,声音哽咽。

看得出,这位应该是下姚村辈分挺老的一位,像他这种年龄,对于家乡的感情,远远超过年轻人。

下姚村,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心里最难受的还是这些老人,一辈子的心血啊,几十年为自己遮挡风雨的家乡,沦为一片废墟。

哪怕重建,对他们来说,也远远没有原来的好。

“小兄弟,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把我当家的从泥石流中背出来,我都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怎么活下去了。”

说着,一名中年妇女掩面而泣。

“谢谢,感谢军人同志。”

这么多村民跑到陈铭的帐篷前表示感谢,远处很多战士都看到了这一幕,军民鱼水情,是所有人心目中最温馨的画面。

下姚村的救援行动依然在进行。

陈铭又面对这么多乡亲的感谢,哪还能心安理得的休息。

快走几步,来到帐篷外一群村民的跟前,立正,抬手敬礼。

“各位叔叔伯伯,婶婶,不用感谢,真的不需要谢谢,我们是军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你们能够安全,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萌萌,带爷爷,叔叔伯伯婶婶都回去吧,我要继续去参与救援工作。”

陈铭说着,拿起刚脱掉的外套,重新穿在身上,起身就走。

旁边下姚村的老人看到这一幕,都心有不忍了。

劝慰道:“孩子,你该休息休息了,这样下去,你自己会垮的。”

“是啊叔叔,你休息休息吧,这里已经有好多军人叔叔在帮忙。”萌萌也跑过来拉住了陈铭。

“萌萌乖。”陈铭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脑袋,转头看向其他村民。

“老爷爷,您真的不用担心我,我的状况我心里有数,救援刻不容缓,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预计天黑之前,下姚村通往外界的路就会被打通,到时候有大型机械进来,我们就能轻松的多了。”

“我没事的,回去吧萌萌。”

陈铭穿好军装,提着旁边放着的撬棍,铁锹等救援物品,避开陶晟的视线,重新投入到了救援行列。

尽管手上的血泡被磨破了,一天之内,新长出来的血泡再次被磨破,陈铭也没有停歇。

说他义无反顾也好,说他会借势表现也罢。

陈铭作为有着几十年生活经验的人,当然不可避免的有过这种想法,救援是真,急切是真,但,借势,也是真。

傍晚时分。

乌盖山外围的通道终于被打通了。

数以百计的装载机,生命探测仪,挖掘机,切割机,破碎锤终于入

场了。

人力终究是有限的,几百人过来,也远不如这些大型机械入场。

伴随着道路打通,陈铭他们带领的龙牙,以及后续过来的支援部队纷纷撤到二线,该机械化单位上场了。

鹭岛的媒体单位,战区的宣传部,援助基金会,民间搜救团,等等人员大量涌入了下姚村。

这里的情况终于传到了外界。

全国各地无数的民众,紧张的盯着乌盖山泥石流的灾后救援工作的进展。

受灾的新闻是掩盖不住的。

外界的人刚来到这里时,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于颖,是鹭岛新闻电视台的记者,她这次过来下姚村,就是为了能够将这里的第一手新闻,在晚间新闻期间播出去。

“怎么办于姐,这里的情况比咱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啊,这要是拍出来,台里也肯定不让播。”

旁边跟着的摄影师以及小助理,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他们当然是想尽快把这里的消息放出去。

一来提高台里的收视率,二来也可以让心系这里的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实时情况。

“什么怎么办?你们是第一天跟我吃这碗饭嘛?”

于颖皱着眉头,呵斥了一声。

伸手指向陈铭白天已经清理出来的那片区域,沉思片刻说道:“等下拍摄的角度就从那里开始,那个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干净。”

“等下有救援车,装载车,过去的时候拍的话效果更佳,但是切记,转镜头时,千万不要朝着远处转,就对着附近的帐篷,营救点。”

“尤其是部队军人的休息区,军人的状态,是最能从侧面展示灾区情况的。”

“如今外界的机械化已经进来,第一批到达的部队开始陆续撤到二线,重点就拍他们。”

“还有,安排一部分下姚村的村民,过来配合拍摄,配合之前,你们自己走访一下,有些乡亲们刚刚失去家人就不要去打扰人家,把咱们台里带来的慰问金,慰问礼品放下就走。”

“专门去找一些在这次受灾后,影响不大的乡亲,或者家人被顺利营救,劫后余生的那种。”

“总之,为了拍摄,播出的顺利,究竟该怎么做,你们应该很清楚吧?”

“是,于姐。”

“好的,于姐。”

摄影师,以及台里的助理开始分工合作。

此时。

不止他们鹭岛新闻电视台在进行拍摄,东部战区宣传新闻部的柴舒窈,同样也来到了这里。

当地基金会,援救慰问团人员,都来到下姚村。

在他们进行采访,进行慰问期间,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村民,超过绝大部分的人,没有过多的讲述灾难的苦,没有过多的哭诉生存的艰难。

反而话里话外,都在夸赞一名军人。

称他是下姚村整个山村的恩人,是黑暗午夜里的一道曙光,是勇敢跳入泥石流救人的孤勇者。

而这名军人,就是陈铭。

各大媒体在进行走访中,得到这些消息后,那是欣喜若狂,他们正愁不知道该怎么如实报道呢。

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这名舍己救人的军人,被称之为英雄,并不过分。

英雄,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沸腾的血液。

有伟人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还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

显而易见,从下姚民众的口中,过来的媒体单位,终于找到宣扬的突破口。

这可不是虚假宣传,是民众的心声。

第198章 走访,黑夜的孤勇者

走访慰问的人群中,东部战区宣传新闻部柴舒窈,也在其中。

龙牙,作为秘密单位,这次行动计划,只有军区高层,武警支队高层,消防特勤方面知道是龙牙安排人探路。

柴舒窈来之前压根不清楚,这次乌盖山的救援行动是谁在带队,也不清楚龙牙有没有参与其中。

就很突然的,来到下姚村后,到处都成了夸赞陈铭的村民。

看着身旁中年妇人激动的讲解陈铭救人的过程,村中老人涕泪纵横的描述当时的危险,描述黑夜第一道光打入灾区时,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希望。

小孩子,青壮年,谈灾难色变,谈陈铭却眉飞色舞,一整天的营救行动,那个一直活跃在废墟中的“泥人”身影,已经深深的刻印村民的心中。

一桩桩,一件件,关于发生在陈铭身上的救人事件,都被村民给毫无保留的讲出来。

鹭岛电视台记者认真的记录着,这是乌盖山最好的报道讯息,英雄的出现,往往能够吸引民众的目光,从灾难的本身将注意力投到英雄身上。

家园需要重建,部队,当地管理部需要时间,只要捱过了前期最难报道的阶段,将下姚村的新风貌展现到公众面前,这次的影响力就能够降到最低。

柴舒窈更是将所有村民的阐述,全部用录像机给录了下来,社会需要英雄的形象,那部队里面也需要榜样啊!

这一期的战区报道,就选他了!!

“感谢部队,感谢国家,感谢陈铭同志!!”

“他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位好同志,我们下姚村欠这孩子太多太多了。”

“呜呜呜军人叔叔来了,我们有救了。”

“先救人,快,哪怕死,也要死在救人的战场上。”

“这一代的兵,行!!!”

“军人到了,人心就定了,陈铭小同志来了,生还的希望也来了。”

“人民需要,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

柴舒窈走访了很多下姚村的村民,他们也讲了很多关于这次灾难的切实体会。

首节 上一节 175/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