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第一天,签到满级饺子 第50节

听到这番棒子加萝卜的话,他犹豫了。

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苦读,就是为了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一切都摆在了他的眼前。

只要他点头答应入赘,就能成为其掌中之物!

这不也是家里的父母和妻子所期盼的吗?

可要是拒绝了,那他失去宰相这个大靠山、大势力,将来就会困难重重。

什么同行排挤,穿小鞋都会变成日常。

想到这里,他陷入了沉思。

他,能说出自己已经有了妻子家室的事实,从而拒绝宰相张说入赘的要求吗?

第七十一章 子寿的心事

转眼间场景变幻,宰相府窗贴红花门挂喜帘,张灯结彩。府内外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

正是到了子寿入赘张府的大喜日子。

子寿穿上了锦绣华服,绫罗绸缎。

成群的仆人侍奉他,端上了鸡、鸭、鱼、肉,以及从未见到过也从不敢想象的珍馐美食。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荣华富贵,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夙愿,终于是如愿以偿。

可是子寿却没有半分的快乐,美食在前却如同嚼蜡,食之无味。

“夫君,你怎么了?今天是我们的大喜日子,你不高兴吗?”

张说之女张素谣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子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没、没有……娘、娘子。”

他遥望着远方,违心说出了那两个字。

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他的家中正遭逢着大难!

连续三个月的大旱,不但子寿家中的田干枯得寸草不生。就是唯一的小河塘也变成了土坑。

眼看着田没有了收成,家里的粮食也早已经见了底日子越发的煎熬。

戚宜芬用树叶混着点点糠煮连一碗糊糊端到了公婆的面前。

此时的两位老人面色蜡黄,饿的已经老眼昏花,卧在床榻。

“公公婆婆,快趁热喝了吧。”

两位老人接过,“宜芬,你呢?”

前者笑着摇头“我喝过了。”

“唉,真是苦了你了。我们两个老家伙不中用咯~”

“是啊,子寿去进京赶考都过了快半年了,也没个音讯不知道怎么样了。就算是落榜了也该回家了呀!”

“婆婆公公你们莫要丧气,夫君肯定能高中的,只是可能被什么事儿耽搁了!”

“唉~我们就怕撑不到他回来了呀!想捎个信儿也没准地儿!愁死个人呐!”

戚宜芬立刻摇头“不会的!公公婆婆你们安心休养,粮食我来想办法!”

戚宜芬嘴上安慰着二老,自己却也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夫君,你现在到底身在何处?”

……

场景再次变幻,又到了年中的十五月圆之日,圆月高挂。

宰相府里又是歌舞欢腾。张说特意在亭中设大宴,与子寿一起饮酒赏月。

张说心情似乎很好,举杯邀月笑着说道。

“哈哈哈,子寿,你看如此良辰美景,何不吟诗一首?”

子寿立刻客气的低头举杯“岳父大人雅然高兴,子寿当洗耳恭听!”

“好!那我就作一首!”

琼楼玉砌应秋心,轮月如盘映仙影。

借酒一杯乘云去,人生几见此佳境?

子寿立刻拍手叫好。

只是他的心中明了。中秋月景年年都有,可在张说的口中却说成是仙境一般,显然是因为今年得到了像他这样的好女婿而十分高兴。

可要是让宰相知道了自己已经有了家室,那后果……他有些不敢想象。

作诗一首后,张说十分的高兴,接着说道。

“好了贤婿,你也不用夸我,我知道你的文采不在我之下。你也来一首助助兴吧!哈哈哈……”

“这……”

子寿苦笑着摇头推辞,虽然两人同在一个月下,他却是景不对情,没有半分的兴致!

只有对妻子父母的无尽思念和内疚的复杂情感,如何作出让宰相满意的诗文?

“父母不知道现在如何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他不知道的是,同一月下,此时远在家乡的戚宜芬正在为子寿的公公守灵。

连月的饥荒和瘟疫,年迈体弱的公公第一个支撑不住倒下了。婆婆也已经奄奄一息。

由于没有银两,她含着泪,用草席裹了公公,拖到了田里就地下葬掩埋。浅浅的坟包只有一块木板作碑。

她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圆月,内心的绝望终于让她失声痛哭了出来。

“夫君,你到底何时才能归来!宜芬快撑不住了!”

回应她的,却只有风声……

……

宰相府。

今日没人府中清闲,子寿独自一人在庭院后的林中拂琴。

琴声凄切哀伤,似乎是在诉说着自己心事。

张素谣悄悄的来到了林中,听到琴声不禁有些潸然泪下。

曲终,子寿深深的叹息了一声,收起了琴转身却看到了张素谣。

不由得一惊。

“啊,你怎么在?不是今日陪岳父大人出门了吗?”

张素谣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子寿,你我成亲已过半载,你真当我是你的妻子吗?”

“娘子,你这话是何意?我们结发拜天地,怎么不是我得妻子?”

“是吗?”

她眼中有些凄然“既然你我是夫妻,那你为何从来不肯跟我说起的你的心事,你不用骗我。我能感觉得到,你的心从来没有一刻在我这里过。”

子寿沉默了,他以为他掩饰的已经很好了,却没想到还是被看了出来。

张素谣:“怎么,还是不愿意说吗?还是你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和我在一起?”

子寿面色纠结“素谣,我……我怕我说出来,会、会失去一切……”

“那也比我们现在这样同枕不同心下去要好!我每次看到你悲伤的样子,我也很痛苦!我们难道还要这样煎熬下去吗?”

子寿闭上了眼睛,沉默了良久后,没有解释,而是突然问道。

“素谣,你……吃过我们家乡曲江县的素丸子吗?”

后者一愣“啊?没有啊……可是有什么稀罕?”

“我亲自为你做一份吧!因为这一切都要从我们一位姓戚的姑娘做的丸子说起!”

……

第七十二章 苦尽之后方为甜

子寿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宰相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刻就要处罚他。

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似乎是早有预料,

只见他惨然一笑跪倒在地上。

“岳父大人,事已至此您就是让我死,我也无话可说。我只求在此之前您能让我回去看一眼我的爹娘和妻子。他们还在等我的消息!”

说完,他的头重重磕在了地上,留下血印。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张素谣居然也站了出来,替他说情。

这才打动了宰相,同意派人和他一同回家探亲。

这下终于能够回家了!虽然一切都将可能付诸东流,可子寿的心情却十分的期待和激动。

终于能见到自己的妻子和父母了!当他踏上熟悉的归途的时候,天正好下起了小雨。

他不由的想起了诗经中的那一句:昔我往以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可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只看到了一对残垣断壁和父亲的坟包。戚宜芬和母亲却不见了踪影。

这下他急了,发了疯似的在周围寻找起来,可是除了一望无际的干枯田地,根本没有妻母的半点踪影。

他回到父亲的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再次失声痛哭。

“孩儿不孝啊!孩儿回来晚了!”

可子寿并未就此放弃。抹干泪后,再次起身,继续开始寻找。

“宜芬,娘,你们在哪儿?请一定要活着!我回来找你们了!”

他不知道的是,而此时的婆媳二人,正好与他擦身而过去了京城。

原来是宜芬见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呆在家中只能等死,树挪死人挪活。

她勇敢的做出了一个决定,背上婆婆上京城寻夫!

她这次上京可不比子寿上京赶考,有着充足的粮食和盘缠,还背着年迈的婆婆。

一路上风餐露宿,到处都是一片荒凉。

子寿之母忍不住劝说“宜芬,你放下我走吧!还有一条活路!”

“不!我怎能抛下婆婆呢!”

可她却始终坚持,凭借着她灵巧的手艺,路上的草叶、蘑菇、根茎变成了能入口的可口食物。

就这样,二人历经数月一路艰辛,总算是到达了京城。

只是世间的苦难并不是那么容易渡过的,即便是到了京城,可是人海茫茫,偌大的城中如何寻找子寿的身影?

首节 上一节 50/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