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第一天,签到满级饺子 第105节

潘美见状冷笑道“这下你明白了吧?你可能还不知道,这王冼虽然平日里很低调,可一直都是皇上的近臣,这次借酒问话,到底是谁的意思还说不好、也很有可能是皇上想要是试探也未必!”

“但是不管怎样,接下来的战斗你都要做好准备了,不要被落下了把柄!”

杨业抱拳:“多谢老潘你的提醒了,不过我杨业虽为降将,但是都是为民为苍生。一片丹心赤胆,天地日月可鉴,无惧任何试探!”

他的话铿锵有力,目光坚定,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可是潘美还是有些担心,嘴巴微微张开了张,似是想说什么,可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来。

他与杨业两人在沙场配合杀敌十几年杀敌无数,战无不胜,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

对彼此的能力都十分的熟悉和信任,可以说默契无比。

这次虽然任务重大,但是他还是有信心和以往一样战之即胜!

只是有一个唯一的小变数罢了……

“或许只是我多虑了吧……”

潘美暗暗想道。

第一百五十二章 酿酒如练兵

接着,场景变幻秦凡来到了一处地窖之中。

这个地窖很大,其中摆满了酒坛子。可是,却不闻其酒香,秦凡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盖子封得很紧。

走出地窖之后,来到一处热闹的酒坊,里面无数光着膀子的大汉,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酿酒。

酒坊的中间是一个巨大的蒸馏锅炉,几个人正合力将一个巨大的簸箕抬起,高粱哗哗地倒入锅中。

随着高粱的倒入,浓如白云的蒸汽扩散,瞬间将几人的身影淹没。

就在这时,变故突生,一个扶着簸箕的大汉似乎是没有站稳,一下子滑倒在地。

巨大的簸箕因为受力不均匀也随着倾斜,那装得满满的高粱眼看着就要洒出来。

所有人包括秦凡在内都惊呼了一声,想要有动作却已经来不及了。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两道身影从门外疾驰而至,其中一人手中的红缨长枪脱手而出化作残影斜斜地插入了锅炉下方的地面上。

正好将倾斜的簸箕支撑住,高粱这才没有洒落在地上,

摔倒的壮汉和其他人心有余悸地拍了地拍了拍胸口,回头看来人顿时恭敬地叫道。

“延平公子!延昭公子!”

来的两人都和杨业面有七分像,身材魁梧,目露精光正是杨大郎杨延平和杨六郎杨延昭!

杨延平面色沉稳,走到锅炉旁扶起了地上的汉子,责怪道:

“怎么这么不小心?”

汉子低着头有些不好他意思“对不起,我没注意地上的水,还好延平公子来得及时,不然又要浪费好多粮食了……”

酒坊中对酿酒工艺的要求极高,要是煮熟的高粱落在了地上,那么就不能再用来酿酒了。

杨延平拍了拍汉子的肩膀“我不是说浪费粮食,而是担心你的安全!你们离锅炉那么近,要是摔着烫着了那怎么办?你们可是我们的杨家的大好儿郎,粮食浪费了不要紧,咱们可以捡起来洗干净吃掉,可是你们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就是我们杨家无法弥补的损失!”

说完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下汉子的身体,确认其没有受到什么伤之后才放下心来。

听得样延平的这一番话,壮汉顿时感动得眼睛通红,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他人也都是面带感动。

杨延平笑道“好了,大家继续干活吧!我今天来就是拿一坛老酒为我父送行!”

大家都知道了出征的事儿,没有太多意外。

“好嘞!要我们去给您拿吗?”

“不用了,我正好带我弟弟在这里逛!”

延平笑着拒绝了,然后带着身后的杨延昭王地窖走去。

两兄弟虽然看起来相似,但是杨延昭却是青涩很多。他似乎也是第一次来酒坊,跟在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延平笑道“六弟,你和七弟也成年了有些事儿也该挑起来担子来了。七弟武艺天赋高,每日醉心于练武无心他物,酒坊的事务他可以不管,但是你可跑不掉,你记得多学学看看!”

延平点了点头“大哥你放心吧,我知道哥哥们和父亲平日忙,我会替哥哥和父亲分担的!只是我感觉这酿酒似乎也不怎么难啊,也不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们这酒做出来的就和别人家酒不一样呢?”

杨大郎似乎早预料到弟弟会这样问,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六弟,你可知道在你之前这个问题我和你的四位哥哥都曾在这里问过父亲!”

“啊?”杨延昭顿时一愣,脸上大写的惊讶。

“哈哈哈……六弟你听我慢慢说来。咱们的酿酒秘方你得先记住一点,那就是别人家酿的是酒,可是我们杨家酿的不是酒,是兵!酿酒如练兵!”

杨大郎一边回忆着父亲曾经给跟他说过的话,一边指着酒坊中间的巨大锅炉娓娓道来。

“这酿酒的第一步是蒸馏,先将挑选好的粮食放入高温中蒸煮淬炼,去糟粕留其精华方可留用。你看着道工序像不像咱们杨家军选拔人才然后进行训练和风吹日晒的磨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六郎下意识地点头。

“经过这样的蒸煮还不够,还需要使用酒曲发酵,在此之前还需要来到第二道工序!”

说着杨大郎带着他来到了一处开阔大院子里,刚进这个院子就闻到一股扑鼻的粮食香味。

只见这个院子里铺满了用竹子编制的席子,席子上则是成堆的、已经蒸煮好的红色高粱。

几个壮汉正在拿着铲子不停地翻着地上堆积的高粱。似乎是想要每一粒高粱都能经受到阳光的洗礼。

而那粮食的香味正是从这些熟透的高粱之中散发出来的。

“这里便是晾堂了!蒸煮淬炼好的高粱在这里搅拌、配料、堆积,然后才会进行封存发酵!六弟,看着高粱你能想到什么?”

看着地面上鲜红欲滴的高粱,杨延昭几乎是脱口而出“血?”

前者点头“没错!就是鲜血!这就好比优秀的士兵,经过了刻苦的训练,风吹日晒地磨炼后有了体魄还不够,还需要经过鲜血的洗礼!要在这一次次的战斗中,不停地历经生死磨炼,完善其弱点增强其意志,最终才能成为一名能够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士!”

听着大哥的话,看着那在铲子下不停翻滚的高粱,六郎眸光闪动,似乎是心中已有所悟。

他突然有一种想和父亲上战场一同厮杀的冲动。

“大哥,我知道最后一道工序是发酵,那又有何寓意呢?”

杨大郎微微一笑“六弟莫急,跟我来地窖!”

说着二人带着秦凡一起又回到了最初那安静而幽暗的地窖之中。

此时的地窖还没有存酒,看不到酒曲发酵的过程,只能看到一坛坛大小不一的密封瓦罐。

长兄又问“六弟,你可知道作为一名优秀的将士,在战场上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什么吗?”

六郎还未曾上过战场,他斟酌了一番后试探性地探性地回答道“狭路相逢勇者胜,难道是过人勇气?”

杨大郎摇头。

“兵法言,两军作战,一鼓作气、一而竭再而衰,难道是士气?”

杨大郎依旧摇头“你说的都对,都很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却没有说道。那就是冷静!”

说到打仗,身经百战的杨大郎也不禁有些叹息。

“战场上的厮杀何其惨烈,战机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作为我方的将领不仅仅是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需要对千千万万的士兵的生命负责。这时候勇气再多也无用,在临危受命之下,能够时刻保持绝对的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是关键!这也是成为名将的唯一标准!”

“而想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就像是酿酒需要经过的这最后一道工序:发酵!”

“这一步也叫藏锋!想要一帆风顺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士甚至是名将那是很难的,只有历经过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忍受无数次失败后还能不断总结和反省自己的人才能够有希望领悟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说了这么多你可明白?”

杨六郎听了长兄的循循谆谆教导,心中心潮澎湃认真地点头道“明白!我以后也一定会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代名将的!”

看着弟弟此时热血上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杨大郎知道他根本没有领悟多少,摇头失笑道。

“六弟你别看咱们的父亲战无不胜,一次又一次地击退辽兵,可你不知道的是,父亲在此之前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暗地里流下了多少的血,受到了多少惨痛的教训。父亲曾经说过,将手中的长枪刺出去杀人很简单,但是想要在关键时刻控制住收回来却很难,你还要多多地体悟!”

“好了,咱们杨家特制的酿酒工序说到这里差不多了,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我杨家酒最为重要的一个秘法!”

说着杨大郎揭开了一个酒坛子的盖子,刹那间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涌了出来。

杨六郎和秦凡都瞪大了眼睛,还有秘方?是什么呢?

第一百五十三章 饮血酒出征

“秘方嘛~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

杨大郎也不卖关子,一只手拿出腰间的长匕,另一只手握住刀刃猛地一划。

瞬间鲜血就顺着刀刃流了下来,滴进了酒坛子之中。

杨六郎顿时一声惊呼“大哥你……”

杨大郎摆了摆手“你不用慌张,你可要记住这就是我们杨家特酿酒的秘方——赤胆之血!想要酿出最为上等的壮行酒,就必须在酒中加入忠贞赤胆者之血,不然此酒徒有其形,而无其魂!就算酿者有心、食者也无味,你……可记住了?”

看着鲜红的血液在酒中沉淀后缓缓地地消弭于无形,心中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触动。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他默默地伸出了一只手掌也学着兄长的样子,将鲜血撒入酒坛之中。

杨大郎露出满意之色,拍了拍六郎的肩膀。

“好兄弟!天色不早了,爹娘估计都等急了,咱们就带这坛酒走吧,明早就用这坛酒为吾父送行!”

“好!”

……

翌日,烈高照,雁门关前杨家营帐前。

杨业身披帛甲,手持长枪,腰杆笔直。神色沉凝,眺望着远方那恢宏的雁门关,目光深邃。

为了这块黄色的土地,他已经厮杀征战了大半辈子了,如今,他将再次为这块土地而战。

只是在昨王冼的一番话和潘美的提醒让他预感这次出征似乎不会那么胜利,心情有些莫名的沉重。

七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他的身后,站成一排,神色肃穆。

杨大郎端着一碗酒上前一步说道“爹,二郎们已经为您和将士备好了壮行酒!请喝了酒再出发吧!”

杨业一愣,转身看着自己的七个儿子,心中感动。

他接过酒一口饮下,顿时感觉烈酒入喉,豪从胆中生。

“我杨家的好儿郎们,待为父将那些契丹人赶出我夏国土地后,再回来与你们畅饮!”

七子异口同声道“恭候父亲大人凯旋!”

杨业之妻余夫人也走了过来,接过了杨业手中的碗。

夫妻二人对视,眸光闪烁,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了一句话:“保重,我和儿子们在家等你归来!”

杨业点了点头,握住了余夫人的手“此行前去可能所需时日不短,期间家中大小事务就辛苦夫人了!”

“放心!家中一切有我,只要你能平安归来!”

杨业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们夫妻之间的默契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他就明白了自己妻子的担忧。

可就在杨业准备出发的时候,杨六郎和杨七郎杨延嗣悄悄溜出来跟上了杨业的队伍。

首节 上一节 105/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