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草原上的大牧主 第72节

赶忙骑着马向那只猞猁赶去。

边跑边向追上来的小白子解释。

猞猁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属于中型猛兽。

平均体长85~105厘米,尾长20~31厘米,重量20~30公斤。

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

耳基宽,耳尖是黑色耸立簇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

脊背的颜色较深,呈红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黄白色,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

背部的毛发最厚,身上或深或浅点缀着深色斑点或者小条纹,这些斑点有利于它的隐蔽和觅食。

背部的毛色变异较大,有乳灰、棕褐、土黄褐、灰草黄褐及浅灰褐等多种色型。

其冬毛长而密,冬季,大爪子上包裹着长而密的毛茸茸的兽毛,在厚厚的积雪移动,相当于拥有了穿雪靴的效果。

刚捕捉到兔子的猞猁,紧咬住兔子的脖颈,还不等享用美餐,就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

它惊慌回过头,就见两匹骏马正向自己这个方向而来。

叼起兔子就向远处跑去。

还好小白子拍摄到了猞猁的照片。

拿回家给众人看,众人纷纷感到惊奇。

猞猁这种猫科动物如今在草原上已经很是少见了,更何况现在还不到冬季。

不知为何,最近不光有棕熊来到巴图家牧场,就连猞猁也出现了。

巴图感觉这一切都应该是受万物生滋养的影响。

同时心中隐隐感到些许不安,这才刚刚要不步入秋季。

牧场中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少见的野生动物。

如果真到了冬季,山林里食物缺少,到时狼群下山,袭击羊群时自己又该怎么办。

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万物生能力滋养了这片土地,为巴图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令各种野生动物得到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所以才会有平时很是少见的野生动物出现在牧场中。

正想着,巴特尔突然走了进来,声称今天附近有祭敖包的活动。

问大家要不要去看,众人听后纷纷响应。

祭敖包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

也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华夏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

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

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

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

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

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

他们还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

蒙古人因为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

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

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

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

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直至今日,在草原上依然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不过现在的祭敖包也比曾经好玩了许多。

在祭敖包不远处会举行小型的那达慕大会,其中会有草原男儿三艺‘赛马、射箭、摔跤’

而在摔跤的场地周围,还会有一些搭着帐篷的商家,做一些特色的蒙餐,比如手把肉、肉饼之类。

牧民们可以边欣赏着比赛边品尝的美食。

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坐在帐篷中,吃上两张滋滋冒油的蒙古肉饼,喝上一碗特色汆羊肉。

约上几个好友,席地而坐,喝着冰爽的啤酒,岂不美哉。

得到众人一致同意,巴图大手一挥,就带着全家老少向着家门外走去。

而琪琪格这时却偷偷摸摸的回到家里,将墙上挂着的摔跤服取了下来。

找了个袋子,装了起来。

“琪琪格,你怎么还不出来,我们要走了!”

“等等我,我马上就来!”

第七十五章 高耸山峰

三辆车,载着众人来到了距离巴图家牧场几十公里远的一处山脚下。

因为在大草原上,大多数山峰并没有那么高耸,相反的,则基本上都是如同一个馒头般的半圆形。

此时在山顶之上,一个用石头堆砌,上面插满柳条之类的树枝,那里就是祭祀的敖包山。

蔚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向敖包山顶望去,巴图等人见山顶上有不少身穿各种色彩的蒙古族服饰的人,正在举行着祭祀活动。

巴图他们将车停靠在路边,这里此时已经汇聚了近百辆车。

“哥,这是阿妈给准备的手把肉、酒水、牛奶、还有一些糕点,你们拿上去祭敖包吧。”

琪琪格从后备箱中拿出母亲准备好祭祀的祭祀品。

唐婉莹这时不解的问道:“琪琪格,咱们不上去吗?”

琪琪格笑着对她解释,在蒙古族祭敖包时,只允许男人登顶祭祀,女人则必须止步于山脚。

因为在草原上,祭祀敖包是草原上男人的事儿。

并且我们经常唱的那首歌《敖包相会》,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草原上的女人是根本上不去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古时候的蒙古族女性甚至连自主婚嫁权也没有。

在过去女性是男人之间的战争胜利品,男人们看上了哪家女孩直接就会抢回来。

就连成吉思汗的皇后孛儿帖也是因为部落争斗被抢走过。

然后才激发了成吉思汉的部落联盟,为日后的横跨欧亚埋下了伏笔。

“那我们只能站在这里等着吗?”

唐婉莹皱了皱眉头,作为新时代的女强人,坚信男女平等的她来说。

这种做法就像是旧社会时候的男尊女卑的传统。

“嫂子,我们女人虽然上不去敖包山,但我们还有其他去处啊!”

琪琪格耐心的向她解释,毕竟唐婉莹作为外地人,不懂得草原上的传统实属正常。

其实在男人祭敖包时,女人也有她们可以去的地方。

女人们需要走到敖包的西南方向,那里会有一个相对的高地 ,在那个高地上也会堆着一小堆石头,这个地方就被叫做女儿石。

女人可以走到女儿石的位置,再之后就不能向前走了。

一般草原上的女人们都会站在这里遥望男人们祭祀敖包。

虽然现如今的蒙古族年轻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可是在曾经牧区生活的上岁数的蒙古族女性,每天还是非常的辛苦。

天不亮就要起床,首先要把炉火点着,然后出去挤牛奶。

回来当炉火已经点燃以后就开始烧茶,等烧好奶茶,外面的小牛犊也放出去了,这时候自家男人才会起床。

女人们再过去给男人端茶,男人喝完茶后,骑着马就出去玩去啦。

这时候女人才能坐下来喝口茶,紧接着就是做奶食,捡牛粪,照顾羊群,还要给自己的男人做蒙古靴子,蒙古袍子。

等到了晚上回到蒙古包继续做晚饭,把男人伺候睡着了以后女人们还要下夜(时刻听着外面的动静,狼来了,女人们就要负责把狼喊跑,如果狼还不走,就去点起一堆牛粪火)。

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中,牧羊姑娘放声唱,这是因为放牛放羊都是女人的工作,而男人只是负责放马。

还好在来之前,巴图事先换好了一身古铜色蒙古袍,头戴黑色礼帽,脚踏马靴。

与同样穿着蒙古袍的巴特尔拿起祭祀用的祭祀品,转头对小白子说道:

“你不跟我们上去看看吗?”

小白子,指了指自己:

“我可以吗?”

巴图微笑着点了点头。

三人便向敖包山上走去。

当来到敖包山顶,巴图见这里的男人们,基本都是周边嘎查的牧民。

喇嘛们在一旁诵经,其他人则围着敖包转圈。

这时,一名身穿蓝色蒙古袍的中年,向巴图迎面走来。

“赛白努!巴图,没想到你们哥俩也来了。”

“赛赛,巴雅尔大叔,这祭敖包,我们怎么能错过呢。”

中年正是这附近的嘎查的嘎查长,巴雅尔。

巴图与对方,握手寒暄。

“昨天我听了巴特尔跟我讲,你要租赁你家附近的草场,牧民们还可以免费在你牧场上放牧。”

“这是个好事,相信不光生活在这匹草原上牧民们会感谢你,长生天也一样会保佑你。”

“巴雅尔大叔,我这也只不过是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巴图谦虚的说道。

“呵呵,好,不愧是我们草原上的男人,我也会帮助你尽快把这件事落实的。”

巴雅尔大叔听到巴图的话,明显很是高兴,拍了拍巴图的肩膀,欣慰的说。

“行了,那你俩赶紧去祭敖包吧,我还要下山去主持那达慕大会呢!”

首节 上一节 72/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