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婆洗头被骂?我选择离婚 第25节

见状,他赶忙跑到最前边的窗口处,抢了一个位置。

如今虽然天已经开始热了,但是晚上还是很冷的。

他就这么披上军大衣,然后靠着窗口处的墙,坐在了地面上,静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

一夜无话。

当六子醒来的时候,目光朝着前边看了看,发现自己的身前,或坐或躺,已经有了不少的人。

很显然,这些人与他一样,都是为了买票,在这里等候了一个晚上。

“咔!”

突然,卖票的窗口,从里面被人打开了。

紧接着,一个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卖票了。”

听到这声音的瞬间,周围的人群立刻便从地上爬了起来,然后朝着窗口挤了过来。

这时,六子早就站起身来,把身边的人挤开,然后又把头第一个伸进了窗口。

六子一边把钱递过去,一边说道:“同志,买一张去省城的卧铺票,要下铺啊!”

第三十五章 离家前

今天就是刘洪昌去往省城的日子。

一大早,他便起来开始洗漱。

期间,他还签了个到。

“系统,签到!”

“叮!签到成功!”

“恭喜你获得了米国飞行员墨镜×1、酱板鸭×5、牛肉干10斤!”

“墨镜?”

刘洪昌在听到系统的声音后,不禁摸了摸下巴,心中暗道:“好像又有新的生意可以做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外国的电视剧电影,便逐渐开始被国内引进。

而人们的穿着打扮,也开始随着这些电视剧电影逐渐发生变化。

在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蛤蟆镜、牛仔服、喇叭裤还有蝙蝠衫了。

所谓的蛤蟆镜,便是墨镜的一种,由于镜片比较大,戴在人的脸上就像是蛤蟆的眼睛,所以便有了这个称呼。

从70年代末的米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进入国内后,墨镜、牛仔服便吸引了一部分追求时髦的年轻人。

而当《大西洋底来的人》,在80年年初开始被央视播放后,更是使得全国的年轻人都争相模仿。

那些在廣州只要几块钱就能买到,且粗制滥造的蛤蟆镜,拿到内地都能卖个几十块钱。

刘洪昌心中想道:“如今是79年,墨镜在国内极其稀少,而且我这可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货,应该可以在省城卖个好价钱!”

这样想着,当即他便用复制镜复制了一个墨镜。

这墨镜左右对称,倒也不怕复制完以后不能用。

至于上面的字母颠倒了也不怕,反正都是很小很小,不仔细查找根本看不到,而且最主要的是,丝毫不影响戴。

“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还未在全国播放,就怕去了省城以后,没遇到认识墨镜的。”

刘洪昌想了想,道:“实在不行,那就等培训完了去一趟沪市,作为国内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那里肯定有不少人认识墨镜。”

刘洪昌洗漱完后,先是开了个门,然后就开始做早餐。

而这个时候,六子骑着一辆三轮车来到了刘家。

这辆三轮车是从二食堂借来的,专门为了送刘洪昌去火车站。

毕竟,刘洪昌可不是光自己,还有行礼要拿。

而这个年头国内还不允许有私家车,就连出租车也只有京城和沪市那种大城市才有,所以就只能用三轮车拉人了。

六子把三轮车停好,进了院里。

刘洪昌正好从厨房的窗户看到了对方,便喊道:“六子,我在这儿呢。”

闻声,六子便进了厨房,笑问道:“哥,你这做什么好吃的呢?”

刘洪昌抬头看了眼六子,笑着说道:“今天咱们赶得急,就吃方便面吧。”

“方便面?”

六子一听,不由兴奋起来:“方便面好啊,早就听说大城市的人,早餐都吃方便面,我这还没吃过呢,今天倒是可以沾沾哥的光,尝个鲜。”

在现在这个年代,方便面一包就得两三毛钱,还得要粮票,那可是妥妥的奢侈食品啊。

要知道,眼下一斤米面也就才一毛多,一包方便面已经相当于两斤多的米面了,正常的家庭根本就舍不得买方便面吃。

不过,这对于刘洪昌来说,却是不算什么。

且不说他已经是万元户,单单之前他从系统那里,就签到获得了两箱方便面,这还没有开始吃呢。

因为刘运昌和王翠兰也要去刘洪昌,所以他直接煮了十包泡面。

光吃泡面肯定没什么营养,他还煮了十个荷包蛋,加了一些青菜和十根火腿肠。

这火腿肠也是他之前签到出来的。

说起这火腿肠,目前国内还不曾出现。

直到八六年,一家经营不善的肉联厂厂长,这才在国际的一个展会上看到了火腿肠生产线,并在八七年引进到了国内。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昨天剩的猪头肉、腊肠之类,反正天热可以凉吃,也不用担心吃了会肚子不舒服。

煮泡面自然是很快的,没几分钟时间,刘洪昌就已经将它做好了。

在放入调料包和酱包以后,顿时一股奇异的香味,便是弥漫开来。

六子闻了闻,说道:“这味道好香啊,哥!”

刘洪昌将一锅方便面,平均捞到五个大碗里,每个碗里还会放两个荷包蛋和两根火腿肠。

“好了,端进屋里吧!”

刘洪昌对六子说了一句后,拿出一个小碗开始调蘸料,一些米醋、少许红油辣椒和小磨香油,搅拌均匀后就完成了。

这是用来蘸猪头肉和腊肠吃的,直接吃的话味道没有那么好。

等到早餐准备齐全后,王翠兰、刘运昌和吴小英三人也已经洗漱完。

“开饭喽!”

随着刘洪昌一声叫喊,众人纷纷来到餐桌上。

大哥刘运昌好奇的问道:“今个儿做的什么面呀,这么香?”

“我煮的方便面!”刘洪昌回答。

“方便面?”

“这就是方便面?”

众人一听,皆是很惊讶的样子。

王翠兰更是心疼的道:“这方便面多贵啊,买什么方便面啊!”

“都已经做好了,总不能倒了吧?”

刘洪昌笑了笑,说道:“我买这方便面是打算路上吃的,反正现在赚了不少钱,就多买了一些,做这个就是一个方便快捷。”

王翠兰摇了摇头,道:“就你这大手大脚的,我看啊,你迟早得把赚的钱都花完。”

“行了,都吃,都吃啊!”

刘洪昌说着,直接夹起面吃了起来。

“吸溜~吸溜~”

见刘洪昌已经吃了起来,其他人再也无法忍受那股奇异的香味,纷纷动筷吃了起来。

刘运昌一边吃着,一边夸赞道:“不愧是一包两毛多的,这味道就是好啊!”

“没想到这方便面这么好吃,难怪卖的那么贵。”六子亦是说道。

这年头物资匮乏,平常人家里做饭更是少油少盐,味道自然是一般。

对于后世人来说,方便面的味道或许一般,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能够称得上是少有的美味了。

“嚯,还有荷包蛋,这可真奢侈啊!”吴小英从碗底翻到了荷包蛋。

很快,众人碗里的面,便已经被捞了个精光,只剩下了汤。

刘运昌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后,不禁赞道:“没想到这面好吃,汤也好喝。”

“是啊,是啊,就是光拿这汤泡饼就馒头吃,那也是一道美味啊!”吴小英亦是连连点头。

王翠兰翻了个白眼,道:“这一顿饭就花了好几块钱,能不好吃吗?”

第三十六章 省城行

吃过了早餐,刘洪昌、王翠兰、六子还有刘运昌一行四人,便朝着市里的火车站而去。

其中刘运昌骑自行车带着刘洪昌,六子则是骑着三轮车带着王翠兰和手提箱。

至于嫂子吴小英目送着四人离开后,便转身回了家,她得在家里看家。

现在的城市都还没有开发改造,并不算特别大,而他们都住在市区,所以别说是骑车去火车站,就算是步行也不会迟到。

一路所过,街道上到处都是低矮老旧的建筑与木制电线,电线东拉西扯,密密麻麻如同蛛网一般。

偶尔会见到一两栋高楼,但也不是摩天大楼那种特别高的建筑。

尽管现在时间尚早,但街道上已经有了许多骑车和步行的人。

放眼望去,人们的衣着只有单调的蓝、绿、灰,极少会有色鲜鲜明的衣着出现。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他们一行四人便来到了宁州火车站。

这火车站也是非常的破旧,墙壁黑乎乎的,上面侵染着一层煤灰。

刘洪昌拎起三轮车上的手提箱,对王翠兰三人说道:“好了,你们就送到这吧,我要进去了。”

“儿子,路上小心啊,火车上人多眼杂,一定不要让你的皮箱离开视线!”

王翠兰又是免不了一番唠叨。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首节 上一节 25/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