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84节

  这可不是后世城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时候,这会儿上班的,真是就近。

  因为有正职的,要么是机关单位的,要么是工厂工人,或者医生老师这一类。

  不管是哪种情况,单位一般都分房子,那些职工楼家属院,都离上班的地方比较近,通勤时间短。

  新店如果想跟老店一样,晚上也开门做生意,那下班时间就比较晚了。

  到时候回家的公交车都没了,别的员工还能就近招工,轮晚班。

  余婶子和杨婶子一个店长,一个后勤总管,轮都没得轮。

  住的地方,沈鱼可以安排,那一条街上他买的不止一套房,腾一套出来当职工宿舍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可这样一来,这两位婶子就只能周末的时候回家,这个问题沈鱼也提前跟她们说清楚了。

  这方面余婶子和杨婶子都表示没问题,余婶子家三个娃,大龙上班,二凤读高中,住宿,就小虎还在读初中。

  不过翻年小虎都十四了,这个年纪的男娃,早就不需要大人照看。

  况且,余婶子表示,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打算把大龙奶奶从乡下接过来。

  以前她们家条件不好,老人也不愿意来,觉得给他们添负担。

  现在她要是在外头上班,把老人接过来,一是家里有个长辈能撑住事儿,二是老人年纪大了,想孩子。

  杨婶子那边就更简单了,丈夫一直在家,孩子有人照看,只要能挣钱回去,就是对那个家最大的帮助。

  余婶子听说沈鱼要给她涨工资,而且一涨就是四十,当然十分欣喜。

  不过她现在历练出来了,没有急着答应,沉稳地问:“第二种选择呢?”

  “不设基础工资,给你分红。”沈鱼解释道:“你担任店长期间,每个月分店净利润的百分之一,就是你的工资。”

  这个比例是沈鱼根据总店收益得来的,总店现在一个月净收益在一万五左右。

  分店刚开业,具体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有可能不如总店,但是也有可能比总店生意更好。

  因为分店在市中心,以人流量论,其实总店是比不过的。

  总店虽然离机械厂近,可价格决定了周边的人不会天天去吃,偶尔打个牙祭。

  但分店就不一样了,全城的人都有可能去附近,去百货商店买东西也好,去邮局寄信也罢,只要经过,就是潜在客户群。

  分店只要能达到总店的收益水平,那余婶子作为店长,一个月就有一百五,比沈鱼给出的固定工资高三十。

  余婶子当了那么久总店店长,心里有一笔账,大致清楚总店有多赚钱。

  那些钱每天从手上过,不是不羡慕,可她脑子清醒,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现在她家能有这样的好生活,多亏了沈鱼,她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事。

  有时候看见那么多钱,眼红,她就想人家银行的员工。

  每天经手的钱比她还多,怎么就能克己奉公,她比人家品德差还是咋滴。

  这样一想,好胜心强的余婶子就啥念头都没了。

  现在沈鱼跟她说,给她分红。

  听起来百分之一好像没多少,可余婶子粗略一算,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只要不比总店生意差太多,她的工资就只有涨没有掉,只看涨多涨少。

  要是能跟总店一个水平,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差点儿翻倍的涨,一年就是一千八!

  要是分店生意好,这不是没有可能,总店生意就越来越好。

  如果生意好,一个月再多一些,每多一千,她就多十块!

  至于分店会不会没生意,余婶子完全没考虑这个问题。

  不可能的,怎么会呢?她在沈记也干了一段时间了,每天客人都很多,尤其是饭点儿,爆满。

  换到市中心去,总不能客人的味觉就换掉了吧,她们做的好吃,怎么会没人来呢?

  这笔帐算得余婶子心跳加速,嗓音发颤:“我、我选第二种。”

  沈鱼挑眉笑了:“决定了?”

  余婶子用力点头:“是,我要试试。”

  她的努力将决定她的工资,付出不再是固定的收益,每一份努力都有可能收获更多,这让她斗志满满。

  杨婶子那边也没什么问题,她从一个普通服务员,一跃成为分店后勤管理,相当于升职了。

  当然,工资也相应增加了,暂时没给她分成,总店这边的周婶子也还没给。

  不过杨婶子的工资,从之前的三十提升到了六十。

  不管是她,还是她家人都十分高兴。

  除了总店安排过去的两个管理人员,还要再招几个店员。

  这次沈鱼没再招人介绍,直接贴得招工告示。

  以后他可能还会开分店或者继续扩大规模,总不能每一次都招工都找人介绍,不说人家有没有那么多靠谱的人介绍给他。

  都是熟人介绍来的,以后管理方面也会出问题。

  前期是因为他店子小底子薄,需要人品好可信度高的人,才找了熟人帮忙。

  总店这边新招了两个人,一个跟王萍差不多大的年轻女孩,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

  他们店招人没别的要求,就勤劳肯干手脚麻利就行了。

  分店那边,分店那边招了四个,三个住附近,还有一个是看到招工告示跑过来应聘的年轻女孩。

  这姑娘十八九岁,圆脸大眼,说话带着几分乡音,应该不是本地人。

  但她力气十分大,装了几十斤底汤的大桶,搬来搬去,一点儿都不见费力,余婶子就让她留下了。

  这些新招的员工,都先拉到总店做员工培训。

  要干的活没什么好叫的,看一看练一练就会了,很容易上手。

  重点要培训的是沈鱼当初培训第一批员工时定下的店规,比如工服要保证整洁干净,不能把指头插进客人碗里,处理食材前必须洗干净手等等。

  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起眼,甚至粗心一点儿都客人都注意不到,但沈鱼还是这么要求了。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新店员,难免有老客好奇打听,这才直到沈记要在市中心开分店了。

  沈鱼趁机打了波广告,把新店地址和开业时间都说了一下。

  有的不住附近的,听到这个消息纷纷高兴起来,尤其是离分店更近的,当然更愿意去离家近的地方吃饭。

  “两家店味道一样吗?”有客人问,这种就是特别在乎味道口感的。

  沈鱼当即保证:“当然一样,一模一样的配方,连辣椒油都是一样的,您直管去试,要是味道不对,您来找我。”

  “行,有小老板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是啊是啊。”

  客人们笑起来,有脑子转得快的,又问:“那分店开业,有九折吗?”

  这一问,可激起其他客人的兴趣了。

  当初开业三天九折,就有好些客人没有赶上,后来听说了,懊恼不已,觉得自己亏了。

  现在一听还有机会,可不就激动起来了。

  “有。”沈鱼当成承诺:“以后但凡沈记的店,开业三天,一律九折。”

  “好!”店里的客人齐声叫好,一个个跃跃欲试,不管是不是住附近的,都不打算错过这次占便宜的机会。

  九折啊,哪怕坐公交车去,来回要一毛钱车费,可只要吃得超过一块钱,就赚回来了。

  吃两块,赚一毛,吃三块,赚两毛,吃得越多,赚得越多。

  这么一算,真的是吃到就是赚到呢。

  奸商沈鱼再次发动打折技能,成功吸引了一波客源。

  店铺那边进行得也很顺利,沈桥办事还是很靠谱的,他提前了解过房价,也跟沈鱼商量过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

  卖房的人本来以为,他会着急,可沈桥真的不急。

  他见惯了大场面,不管是看房子还是谈价格,他表情都淡淡的,没什么波动,完全看不出他怎么想的。

  哦,也能看出一点儿。

  他打心眼里觉得这些房子不值那么多钱,也看不上这些房子,真的,除了沈鱼喜欢,找不到任何优点。

  这种挑剔中带着点儿嫌弃的态度,让那些房主一个个忐忑不已。

  这是看不上?是不是价格喊高了?会不会不买了呀。

  可不买了,下一个想买房子的,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更何况都住一条街上,邻居要卖房,完全瞒不住,都能听到一点儿风声。

  再有,沈桥去看房可是光明正大,谁都看得见。

  他们是不知道沈桥打算全买,想破脑袋都想不到这一出,谁家有钱这么造,干点儿啥不好,买一堆不能吃也住不过来的房子,还能一家人一人住一套不成。

  所以他们把彼此当竞争对手,沈桥没来的时候,互相打听报价,隐瞒自己的要价,甚至编个假的骗人。

  卖个房子,跟上演低配版宫心计似的。

  沈桥一点儿都不着急,他看出来了,里面大部分都是真心想卖的,价格也报的实在。

  但是因为其他家还没商定,这几家他也没有给准话,免得再生变故。

  他不着急,就轮到别人着急了。

  等沈桥过去再谈价,早就跟“竞争者”们斗过一场的房主们,都没敢喊高价,基本上就是压着自己的底线来——怕喊高了沈桥就买别人家了。

  结果沈桥听完,特别淡定地说:“成,那今天就一起去办过户吧。”

  房主们:“???”

  等弄清楚沈桥是打算把这些房子都买了,那些老老实实报价,一开始价格跟最后价格没什么差别的房主还好,本来也没打算宰人。

  那些一开始喊了高价最后迫于竞争降价的,现在可就后悔了。

  当场就有两个房主反悔要加价,不加就不卖了。

  沈桥也不着急,甚至连个眼神都懒得给他们,他答应沈鱼给多买几套,具体买多少沈鱼又没要求。

  而且就算沈鱼自己来了,以他的性格,也不会惯这种坐地涨价的。

  不卖就不卖呗,沈桥直接喊上其他愿意卖的,去办过户。

  他态度太轻忽了,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在意那两个涨价的,于是本来还有几个动摇的,那点儿飘忽的心思瞬间被沈桥淡漠的眼神给杀没了。

  算了,这个价不错了,再贪心,就该跟那两个张大嘴巴一脸不知所措的家伙一起留下了。

  最后他们看出沈桥是真不打算买他们的房子了,这两人才急了,匆忙跟上去,缩着脖子,小声说之前开玩笑的。

  沈桥依旧没什么表情,没有说话,但也没有拒绝他们。

  这是沈鱼完全不熟悉的沈桥,他不知道,他心目中温柔得不得了的沈桥,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这样。

  冷漠、疏离,连表情都少有,更别说笑了。

首节 上一节 84/3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