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生母叶轻眉,长公主抚养大 第92节

  这个名字,他只在奶奶和父亲的只言片语中听到过。

  据说是他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双胞胎哥哥。

  被长公主李云睿收养了。

  他怎么会突然送东西给自己?

  而且,还是通过若若转交。

  “他……让你给我的?”

  范闲的表情有些古怪。

  “嗯。”

  范若若点了点头。

  “长生哥哥说,这是给你的见面礼。”

  “里面的丹药能在危急关头,短暂提升实力,关键时刻或许能保命。”

  短暂提升实力?

  保命?

  范闲打开玉瓶,倒出一枚霸王丹。

  赤红色的丹药,表面有奇特的纹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药香,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霸道气息。

  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个李长生,到底是什么人?

  送这种东西给自己,意欲何为?

  最关键的是,范闲隐隐有一种感觉。

  这个李长生,恐怕和他一样,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一个同样拥有现代灵魂的穿越者?

  这个猜测让范闲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看向范若若。

  “若若,你这位长生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

  范若若想了想,认真地说道。

  “长生哥哥很好,很厉害,对我很好。”

  她的回答很简单,却充满了信任。

  范闲看着妹妹清澈的眼神,沉默了片刻。

  不管这个李长生是什么来头,有什么目的。

  既然是若若信任的人,而且还送来了“保命”的东西。

  他没有理由拒绝。

  “行,替我谢谢他。”

  范闲将丹药收好,放回玉瓶。

  虽然心中充满了疑惑,但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哥哥”,以及明日的诗会,期待感陡然提升了不少。

  他倒要看看,这个李长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

  东宫。

  太子李诚虔端坐在书案后,面色平静。

  下方站着一个穿着华服,略显肥胖的年轻人。

  正是礼部尚书郭攸之的儿子,郭保坤。

  “殿下,您找我?”

  郭保坤躬着身子,态度恭敬。

  太子放下手中的毛笔,抬眼看向他。

  “明日靖王世子的诗会,你会去吧?”

  “去,去,世子殿下邀请了,下官一定到场。”

  郭保坤连忙点头。

  太子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听说,那个澹州来的范闲,也会参加。”

  “范闲?”

  郭保坤愣了一下,随即露出鄙夷的神色。

  “就是那个私生子?听说粗鄙不堪,不知礼数。”

  太子淡淡道。

  “孤让你去,不是让你去附庸风雅的。”

  “明日诗会,找个机会,为难一下那个范闲。”

  “孤想看看,这个范建的私生子,究竟是个草包,还是真有些本事。”

  郭保坤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为难范闲?

  这事他在行啊!

  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殿下放心!”

  “这事包在我身上!”

  “区区一个澹州来的乡巴佬,看我怎么让他当众出丑!”

  郭保坤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范闲被他驳斥得哑口无言的场景。

  “有我郭保坤在,必成!”

  太子看着他这副样子,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嗯,去吧。”

  “是,殿下,下官告退!”

  郭保坤行了一礼,兴冲冲地退了出去。

  看着郭保坤离开的背影,太子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

  他轻轻揉了揉眉心。

  这储君之位,坐得真是如履薄冰。

  父皇的心思深不可测。

  二皇子又在一旁虎视眈眈。

  如今又冒出来一个身份敏感的范闲。

  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

  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密报,目光再次变得深沉。

  这京都的风,似乎越来越紧了。

  时间悄然流逝。

  范闲在京都的日子,逐渐步入正轨。

  他多数时候待在范府,熟悉着这个既陌生又似乎命中注定要搅动风云的都城。

  靖王世子李弘成,再次举办诗会的消息传来。

  这一次,请柬直接送到了范府,指名邀请范闲。

  范闲略作思忖,决定前往。

  他对这位世子本身兴趣不大,但对那个可能出现的李长生,却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诗会设在靖王府的别院,一处雅致的园林。

  范若若陪着范闲一同抵达。

  543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雅的衣裙,更衬得气质如兰。

  “哥,这里就是了。”

  范若若轻声介绍。

  范闲随着她的指引,步入园中。

  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布置得颇为风雅。

  园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大多是年轻的士子,穿着考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低声交谈,或凭栏远眺,一派文人墨客的景象。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熏香,混合着花草的气息,还有隐约的酒味。

  不少目光投向了范闲和范若若。

  范闲的身份早已不是秘密,澹州来的私生子,即将迎娶郡主,这些标签足以让他成为焦点。

  范若若在京都才女圈中颇有名气,她的出现也吸引了不少视线。

  范闲神色自若,目光在人群中不着痕迹地扫过。

  他在寻找。

  寻找那个可能与他来自同一个地方的灵魂,李长生。

  然而,看了一圈,并未发现符合他想象中“李长生”形象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哟,这不是范家的……范闲吗?”

  声音带着明显的轻佻与不屑。

  范闲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华服,身形略显臃肿的年轻人,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

  正是礼部尚书郭攸之的儿子,郭保坤。

首节 上一节 92/3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