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沙尘落在一户家庭就是一座山。
但军人保家卫国也是光荣的。
毕竟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田姐家4个烈士了。”秦淮茹说。
何保国点着头,他也听说过,田红霞的男人有2个哥哥,也都是烈士。
名副其实的烈士家庭啊!
大家过来都是安慰安慰,毕竟是老街坊。
这时,有人议论着田红霞给孩子取的名字,男孩叫援朝,女孩叫抗美。
实话的说,去年和今年出生的不少孩子都取这名,也有些几岁的孩子改成这名。
而田红霞的男人又是大姓,估计四九城都会有不少和田红霞2个孩子同名同姓的。
以往,何保国也有所耳闻,但看到发生在身边,感受又不一样。
“老钱家是怎么南锣鼓巷的光荣。”贾张氏也说道。
对了,聋老太太被某些人说是满门烈士,但实际上也就说说而已,真是这样,不仅街道办要经常上门慰问,还会有不少干部登门。
但要说老太太普普通通,看着也不太像,应该还是有点东西的。
院里开开玩笑也无伤大雅,但有些玩笑话可是不能传到院外。
95号,三进四合院。
大家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而回到院子里,不仅何保国两口子谈论着,别的人也在谈论。
像贾家婆媳在谈论,三大妈和老太太在谈论,二大妈和许母在谈论。虽然不是这个大院,但毕竟也是街道出了个烈士,也挺光荣的。
说起来,田红霞家也不太容易,她婆婆在街道办工作,工资不高,而她则是纺织厂的临时I.
不过,街道办往后肯定会多照顾她家。
没多久,老易牵头,找上二大爷和三大爷,又找了何保国,一起商量着给田红霞家捐款。“那就开个全院大会,号召大家捐点,但也本着自愿,捐多捐少都是个心意。”何保国对仨大爷说。
“就这么办。”老易没意见。
二大爷和三大爷也都没什么意见。
一个街道的,哪怕不是一个大院,但本着对烈士家庭的敬重,捐点款表达下心意也不为过仨大爷没撤开何保国,而是和何保国商量,这也并不奇怪。
何保国如今虽然不是这院的管事大爷,但地位可并不比三个管事大爷低。
当商量好了,就通知大家开会。
还有人不在院里,例如许富贵,还有贾东旭。
没多久,院里也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各家都至少有1个人来了。大家也都知道这次院里开大会的目的。
不用说也知道是组织大家捐款给田红霞家。
看人来的差不多了,至于老许和小贾等几个人没在,但也就不等了。
“咱们南锣鼓巷又出了个烈士,虽然不是咱们这院,但毕竟也是一个街道,多年的街坊,这次开会,是商量着大家捐点钱,当然了,捐或不捐,捐多捐少,全凭自愿,咱们也不能勉强。”二大爷先是开口说。
说完,二大爷就让一大爷和三大爷也说几句。
对于二大爷这爱出风头,三大爷只是笑笑,也不在意。
老易心中就对二大爷有些不满了,但脸上却不动声色:“我做个表率,捐10元。”说着,老易就拿出10元放在桌子上。
“我家人多,就捐5元吧!”二大爷考虑下,说道。三大爷满是尴尬,口中说着他家困难,捐了1元出来。
其实三大爷是想捐0.5元的,但没好意思。
“我就和二大爷一样吧,也捐个5元。”何保国想了想,开口道。
接着,各家就都多少捐点。
贾家婆媳没捐。
老易和贾张氏是两口子,既然老易捐了,还捐了10元,贾张氏还捐什么捐?许富贵不在,竟然是许大茂捐出2元。
聋老太太也捐了1元。
院里十几户,每家都捐了,而加起来也就25.7元。也算不少了。
每家捐了多少,三大爷都给记下。
老易和二大爷把钱给田红霞家送去。
除了这院,南锣鼓巷还有不少院的住户也或多或少的给田红霞家捐款了。
......
这也是田红霞家和街坊关系处得好。贾张氏很是羡慕田红霞家。
仅仅这院就捐了25.7元给田红霞家,整个南锣鼓巷有多少人捐款?一共又是多少钱?估计给田红霞家送去的钱能超过100元吧!
没错,贾张氏就是眼红。
贾东旭下班之后就去浪了下,刚回到南锣鼓巷就看到他‘爸’和二大爷给57号院钱家送钱。
没等回到大院,在巷子里听到别人谈论,贾东旭也就知道钱家又出了个烈士。等回到大院,贾东旭听说老易捐了10元,就撇了撇嘴:“臭显摆。”
而在得知何保国捐了5元,贾东旭也没好话,说何保国就是小气。
何家的收入可不低,何保国和傻柱的工资加起来,再挣些外快,每个月收入可是超过100元。
而何保国和傻柱都是大厨,平日里也不缺嘴。
以何家的条件,应该多捐点才对,就是捐个100元都不为过。
当然,贾东旭也就回了家这么说,在院子里可不敢说,怕傻柱削他,也怕邻里的吐沫星子老易是整个街道捐的最多。
街道办捐的不算,这不是个人。因为捐的多,老易又出了下风头。
街道不少人给老易竖个大拇指,称赞一下。也有人拿老易和王老实两口子对比。
王老实两口子也捐了,但只是捐了1元,远比不上老易。
于是,老易可是得意了下儿。。
晚上,在家吃着饭,何保国也就和媳妇聊起了扫盲班的事。“扫盲班?”秦淮茹一脸问号。
“估计街道办这几天就该下达任务了。”何保国笑着说。
这年代的文盲还是太多了,而在何保国的记忆中,也是52年开始的扫盲运动。
快速识字法在全国推广,各地也兴起了多种识字方法,有人自做学字教具,有的在家学习,有的结合生产劳动,把田间地头变成识字课堂,也有的学会了再去教别人。
几次大规模扫盲运动,到了50年代末,扫除了几千万文盲,成绩斐然。
能够识文断字,不说多有学问,至少也能看得懂报纸,以及各种公告宣传等,好处还是很多的。
何保国也算消息比较灵通,就有所耳闻。
估计南锣鼓巷这几天也要开展扫盲工作了。这对大家来说也是大事。
不过,和何家却没多大关系。
毕竟何保国,秦淮茹和傻柱都不是文盲,雨水在上学,也用不着。
至于对门的贾家,贾张氏和马荷花这对婆媳估计是要参加街道组织的扫盲班了。这事何保国也没在院子里传,就在家和媳妇聊一下。
两口子也就聊了聊大院里有几个需要扫盲的。除了贾家的婆媳,也就没多少了。
这么看,这院里识字的还是大部分,堪称‘文化大院’了。在外给人做席面的傻柱这时也回了家。
“爸,你们在聊什么呢?什么文盲什么的?”傻柱也没听到多少,却是疑惑着。“没什么,就是在聊这大院里有几个文盲。”何保国随口说,
“这有什么好聊的?”傻柱却是没什么兴趣。吃过饭,何保国又是拉着媳妇出去走走。
主要是在家待着无聊。
要是家里有个收音机什么的,也就不会太无聊了。
说到收音机,国内现在也有,但都是‘洋机’,至于国产,好像要等到明年才会出现。走出家门,院子里都黑了,而院外就更黑了。
何保国两口子拿个手电筒。
每天吃过晚饭出来走走,再聊聊天,秦淮茹也是习惯,要是哪天吃过晚饭不出门走走,她还不太习惯。
3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二大爷跑去街道办了。
却是二大妈听说街道办有重要任务了,当二大爷下班回到家,二大妈和他一说,积极表现的他也就连忙跑街道办去。
老易还没好利索,厂里都不让老易去上班,而是让老易在家多养个几天。
至于三大爷,下班后去钓鱼了。
街道办,当二大爷来到时,就看到比往常多了不少人。
南锣鼓巷几乎每个大院都有管事大爷,除了防敌特,也是配合街道办的工作。
街道办还没下发通知,消息比较灵通的就跑来了,而刘海中就是其中之一。王主任也就把扫盲班的事和刘海中等人说了。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街道各大院的文盲组织起来,学字识字。“争取今年让咱们南锣鼓巷不再有1个文盲。”王主任说着。
听了王主任所说,刘海中立刻就表示了支持。
当回到大院,刘海中就看到何保国正在和老易下象棋。
可不是何保国主动找老易下棋的,而是老易拉着他下棋。何保国索性也没什么事,就和老易下下棋打发时间了。
看到刘海中从外面回了大院,何保国也没在意。
但刘海中却径直走来。
“老易,老何,街道要进行扫盲工作。”走了过来,刘海中也就开口说。
刘海中心中有点得意,他不是文盲,他老伴也不是,孩子也都不需要扫盲。
但老易可就不一样了,老易本人虽然不是文盲,当老易的媳妇(贾张氏)是文盲,而老易的儿媳(马荷花)也是。
一大爷家2个文盲,他这个二大爷家没文盲,说出去可不就有面子了?觉得这是个打击老易威望的好机会,刘海中可就积极起来了。
“扫盲?”老易诧异。
看来,老易的消息不灵通啊!至于何保国却很淡定。
这四合院,何保国可以说是最先知道的。
“就是让街道不识字的文盲都进行学习,要识字,要会写。”刘海中说道。
“文化人一定要有文化!”
“应该是每个院的文盲先报上去,街道办再进行统一安排吧!”
何保国说...
“应该是这样,老易,你家有2个文盲,这工作可要做好啊!”
刘海中一脸认真地对老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