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红星公社时,时间也还早,离中午还有不少时间。
公社的人几乎都认识何保国,一些人更是和何保国混熟了。
因此,随着何保国来了公社,10个人看到他,至少9个人和他打招呼,可见人缘很好。
“老何,有段时间没来啦!”
“怎么有空来了?”
红星公社,不少人和何保国打着招呼,也有人和他聊几句公社的人都是忙着。
农村没定量,但却计工分。
工分一般是劳动日作为社员投入劳动的计量单位,最多是10个工分。而计工分又分为按件记工,死分活评,死分死评,还有包工。
像红星公社的生产队,男劳力基本上就6个或7个工分,女劳力一般4个或5个工分,老幼病残就1个或2个工分,年景好的时候,1个工分能值4分钱的样子吧!至于现在,闹荒了,1个工分顶多也就值2分钱,甚至都没有。
农村的人都是靠着工分养家糊口,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开支都在其中。
就何保国知道的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小孩多,靠着生产队分的口粮根本就不能让全家吃饱,所以,饿着肚子干活就是常事。
至于公社的活计也都不容易。
根据不同的季节,生产队长安排社员工作,也被称为‘排工’,像春季要踏车,拉田,沤田,夏天铲草,撒药,秋天则是收割,放场,挑渣,冬天又要挑桶泥,拔棉花杆子,豁二道坝,再加上割猪草,喂猪养鸡等。
总之,公社的活很多就多了。
如今,农村想嫁到城里的姑娘太多了,毕竟在农村种田起早贪黑也没几个工分,而嫁到城里就能吃上商品粮,差别可是大了。
原剧中秦淮茹的堂妹秦京茹盼着嫁到城里,其实也能理解。
而原剧开场就是65年了,荒年早过了,日子可比现在好过太多。
如今,荒年才算开始。
没多久,何保国就和公社的王队长聊上了。
红星公社有着十几个生产队,而何保国和七队的队长王喜根关系最好。
当何保国递了支烟给王喜根,王喜根都舍不得抽,香烟别在耳后,公社的社员看到了都羡慕一下。
即使没烟嘴的香烟,但在农村也不常见。
农村大多是抽旱烟,拿个大烟杆子,烟丝也便宜,都是论斤的。
“老何,你消息可真够灵通的,没错,大前天有几头野猪在东村那边田里祸祸庄稼,民兵拿着枪就去打了,大大小小的野猪有8头,加起来1200斤左右,但被祸祸的庄稼也不少,总的来说赚了。”王喜根说着就咧嘴笑。8头野猪组团?
1200斤左右?
平均一下,每头野猪也就200斤不到。
不过,这年代农村能看到头野猪就算稀奇了。
一下子猎到8头野猪,都让人难以相信。
不过,对红星公社来说,收获的确是大。
要是每个月都能猎到8头野猪,公社的人肯定都会高兴环了。
但猎了8头野猪之后,公社的民兵搜寻了下,就猎到了几只野鱼,一些耗子,挖到点野菜,野猪的窝找到了,却没能再发现野猪。
何保国这次来红星公社就是为了猪肉。
而王喜根好歹也是个生产队长,还是能帮上一些忙的。
不过,何保国想买点肥肉?王喜根也表示帮不了。
猪板油?更是没戏。
“几斤排骨还是可以,要不要猪下水?十几斤没问题。”王喜根说。“都要。”
何保国是来者不拒。
其实这次来红星公社也就是碰碰运气,何保国都没抱太大希望。
能买几斤排骨和猪下水,也知足了。
好歹也是野猪的猪排和下水。
肉票?何保国还有点,但买几斤排骨都不够。
不过,各种平时很少用到的票却不少,例如粪票。
拿出一叠票,粪票,豆腐票,布料,糖票等,再给些钱。排骨就每斤1元,至于猪下水,每斤0.6元。
这也是何保国和公社的关系好,别人来了,公社还不实呢,就是卖也不可能这个价。
何保国以往来公社也是买点农村土特产,又或是买点野味。
这次,除了买几斤排骨和十几斤猪下水,何保国也顺便买了些土特产。
在红星公社吃了顿大锅饭,何保国也就把买的排骨等搁自行车上,然后骑着车回家。这次也就没打算藏着掖着了,直接让四合院的人都知道也没什么。
从红星公社成立到现在,野猪祸祸庄稼可没几次,以往就1头野猪,还没能猎到,这次给野猪来了个一锅端....
估计野猪也是饿坏了,组团祸祸庄稼。南锣鼓巷。
何保国推着车来到了四合院外。
还用农村土特产遮掩了下排骨和猪下水。
这时,院子里的人也比较少,毕竟不少人都去上班了,大一些的孩子也都去上学了。
但院子里也不是没人,何保国这一回到大院,院子里的人也就都看向他自行车上搁着的。“老何,你下乡了?”二大妈笑着问。
“听说红星公社前些天猎了几头野猪,就下乡去看看,买了点排骨和猪下水。”何保国笑了笑说。
一听何保国这话,院里的人也都惊讶不小。
农村猎到野猪就让人惊奇了,更别说还一下猎到几头野猪,这运气也未免太好了。何保国把自行车停在家门口,拿起搁在自行车上的土特产,也就看到排骨和猪下水。可不是何保国口中的一点,首先排骨就好几斤,猪下水更是十几斤。
何保国昨晚就告诉秦淮茹了,秦淮茹在家就等着。
对于没能买到肥肉和猪板油,虽然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而能买到几斤排骨和十几斤猪下水,这已经很不错了。
只不过,猪下水处理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而秦淮茹也是勤快,高高兴兴的就接过猪下水去处理了。尽管又脏又臭,但秦淮茹2.7还是麻利的处理着。
猪下水被处理的干干净净,也不会一顿吃完。再说院里的人,都想着让何家两口子匀点。
不过,买这点排骨和猪下水,何保国也用了钱和票。匀点给邻居,贵了别人也不要,便宜了就是何家吃亏。所以,就不匀了,还是自己家慢慢吃好。
再说别人家买几斤肉也不会匀点给邻居。
这年代能吃点肉可不容易,排骨就不说了,猪下水也是肉菜。以前看不上猪下水的,现在想买都买不到。
至于不匀点给邻居,邻居眼红,这其实也没什么。
而秦淮茹也不想匀点给邻居,就自家慢慢吃。
排骨和猪下水加起来也超过20斤了。。
第69章 偷菜心
傻柱又是提前几分钟就下班了。
今天厂里没招待,傻柱带回家的‘剩菜’也就没肉,就一点萝卜和白菜。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厂里的伙食也差了。
而像厂里的采购员,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但身为个厨子,傻柱至少不缺嘴。
不说大鱼大肉,至少不会饿着。
并且,傻柱的工资也不低,他如今是七级炊事员,又是食堂班长,工资超过40元。再加上傻柱他媳妇也有27.5元的工资,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能超过70元。
在这年代,傻柱两口子绝对是高收入了。
双职工,全家有定量,收入也高,加上还有厨子,这日子可太好过了。
昨天,傻柱他爸去了趟红星公社,买了几斤排骨和十几斤猪下水,还匀点2斤猪下水给傻柱。
虽然今天没能带点肉菜回家,但2个饭盒的剩菜,油水还不少,也算不错了。
哼着小曲,傻柱刚回到南锣鼓巷,却23看到有个人躺在路边。靠近了些,却看出是贾张氏。
“一大妈?”傻柱也是诧异。
老易目前还是四合院的一大爷,而贾张氏和老易又还没离婚,虽然早就下乡种田了,但也还是一大妈。
只不过,贾张氏却是四合院之耻。
如今在南锣鼓巷说到贾张氏,狗听了都摇头。说起来,贾张氏上次来四合院还是半年之前。
下乡种田之后,贾张氏可没少闹腾,也一直想回四合院。
每年,贾张氏都会回四合院,看看儿子儿媳,看看‘孙子孙女’,其实是想回四合院生活贾张氏可不傻,知道农村没城里日子好过,所以,让她下乡去,她死活不肯。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贾张氏说什么也不会下乡。果然,回农村之后,贾张氏可没少吃苦。
下乡前贾张氏白白胖胖的,但如今再看,黑了,也瘦了,双手还粗糙了,头上也多了些白头发。
看得出,贾张氏在农村没少吃苦。
傻柱还有点同情她。
只不过,贾张氏怎么躺在路边?这是饿晕了?
何保国下班回到大院时,院子里可是热闹了。
就看到一大群人围在贾家门口。
“怎么了这是?”何保国也是好奇。
贾家怎么了?院里的一大群人都围在贾家门口。秦淮茹也抱着个孩子在贾家门口,凑热闹。
傻柱两口子,还有许大茂大家,二大爷一家,三大爷一家...
推着车过去,何保国听着别人议论,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贾张氏回四合院了。
贾张氏在农村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毕竟农村的情况不用多说。
在农村很多干活卖力的都饿肚子,更别说这贾张氏好吃懒做的。
况且,贾张氏也农村就是一个人,虽然有些亲戚,但亲戚又能帮她多少?她和亲戚的关系也没多好。
所以,贾张氏在农村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留在农村只会饿死,贾张氏也就要回四合院,农村不给开介绍信,她就又哭又闹,寻死觅活的,没办法,农村也就给她开了介绍信。
而3天没吃了,她来到南锣鼓巷终于是撑不住了,就饿晕在了路边。傻柱下班时才看到了贾张氏。
现在,贾张氏醒了。
马荷花就算不是个好儿媳,但也不能眼看着婆婆饿死,没办法,只能煮点粥给婆婆吃。因此,贾张氏如今就坐在贾家大口吃着粥。
3天没吃了,2大碗的粥下了肚,贾张氏却还没饱,还想吃。“妈,你饿了几天,一下子吃太多也不好。”马荷花说。
其实马荷花说的也没错。
让贾张氏敞开了吃,对她身体可不好。
然而,贾张氏可不高兴了,她都饿了3天了,当然是希望能敞开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