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第93节

  罗卓英看着李幼盛的电报,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还没来得及发电斥责李幼盛,对方反而先发电过来告状了。

  更让他措手不及的是,不仅李幼盛给远征军司令部发了电,山城那边也发电过来询问情况。

  “山城那边也知道了?山城怎么会知道的?”

  罗卓英看着山城发来的电报,眉头紧紧皱起。

  “会不会是李幼盛先向李宗仁打了小报告?然后李宗仁再把事情告到山城那边去了?”

  听到这个猜测,罗卓英觉得十分有可能。

  “这个李幼盛,他要是想回桂系就回桂系,在远征军里赖着不走算什么事!”

  此时罗卓英对李幼盛也没了办法。

  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根本搞不清楚,毕竟他们不在现场。

  而且李幼盛还率先倒打一耙,这件事远征军指挥部还真不好贸然处理。

  “给戴安澜等人发电,询问详细情况。对了,把戴安澜他们之前发的电报也一起发给山城,让山城那边定夺吧!”

  “哎,真是麻烦啊!”

  罗卓英揉了揉发胀的脑袋,此刻他头大如斗 —— 亚历山大一个劲催他赶紧出兵救援,山城那边也在不断施压,可北路的孙立人等部队无法及时返回,戴安澜他们又和李幼盛闹出这种幺蛾子。

  “司令,您说会不会是戴安澜他们…… 故意和李幼盛演的戏?”

  一名参谋思索片刻,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种可能。

  罗卓英沉吟片刻,最终摇了摇头:“应该不可能!”

  实际上,罗卓英更愿意相信,这件事就是单纯因为物资问题引发的冲突 —— 毕竟戴安澜等部队确实缺补给,他们主动向李幼盛部靠拢,本身就是为了获取物资。

  “先等山城那边做决定吧!”

  罗卓英叹了口气,只能暂时搁置。

  可罗卓英这边想等消息,有些人却等不起。

  亚历山大刚收到英军驻印司令官韦维尔的命令,要求他务必收复曼尼普尔河和英帕尔这两处战略要地。

  但亚历山大手里现在能调动的兵力,只有英军第一师、第七装甲旅,再加上一支印度部队,加起来大概三万人左右。

  这三万人里,印度部队占了一万六七千人,这些人的战斗力不能说彪悍,只能说是毫无战斗力。

  剩下一万三千人左右的兵力,要面对日军两个联队,亚历山大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所以,他只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远征军身上。

  “催催催,就知道催!早知道会有今天的局面,当初干嘛去了!”

  罗卓英看着英军发来的催促电报,心里满是不耐烦。

  “司令,我们怎么回复他们?”

  “告诉他们,远征军现在严重缺少物资,让他们直接和戴安澜等人联系!”

  罗卓英突然想到一个解决办法 —— 让英军把物资直接送给戴安澜他们,这样戴安澜部说不定就能从李幼盛那边脱身了。

  亚历山大收到回复后,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给戴安澜等人发了电报,命令他们立刻进军曼尼普尔河和英帕尔 —— 毕竟他目前还是缅甸战区司令长官之一,有权指挥远征军。

  “李军长,亚历山大给我们发电报了!”

  戴安澜收到电报后,第一时间就送到了李幼盛手中。

  “呵呵呵,把我们发给指挥部的那份电报,再发一份给他们,让他们直接来找我谈!”

  李幼盛现在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拖得越久,对他越有利 —— 毕竟现在着急的是英军,不是他们。

  眼下,李幼盛最要紧的事,是把物资集中管理,同时重新整编自己的部队。

  之前守卫大桥时,他收拢了不少远征军残军,加起来有一两万人,这些人暂时被编入了暂七师,编制混乱得很,急需重新整合。

  除此之外,李幼盛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 —— 他在等日军第八联队的回信。

  他要把之前的 “假计划”,变成真正能落地的现实。

第149章 和大阪师团做生意

  “李将军你好,我是中明大翔,第八联队联队长!”

  “李幼盛!第七军军长。你就带了一个人过来,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李幼盛和中明大翔见面谈事情,开出的条件就是让中明大翔亲自过来和自己谈。

  一开始李幼盛觉得中明大翔会派出一个代表过来,多接触几次之后,双方才有可能进一步合作。

  让李幼盛比较意外的是,中明大翔居然直接同意了李幼盛的请求,带着一个人就过来和他见面。

  “李将军说笑了,我只是一个联队长,李将军已经俘虏了帝国数名将军,我在李将军眼中一文不值。”

  说到这里的时候,中明大翔停顿了一下:“除此之外,我也有一些生意想和李将军一起做,让别人过来和李将军交流,我担心无法促成合作!”

  李幼盛拿出香烟,递了一根给中明大翔:“中明大佐,先说说你的生意。”

  “李将军您是桂系的人,对吧?”

  “看来你们对我很了解?你们是想和我舅舅做生意?”

  李幼盛并没有觉得惊讶,小鬼子的情报部门对华渗透得很厉害,国内一些重要情报,小鬼子基本上都知道。

  李幼盛是李宗仁外甥这件事,原本就没打算隐瞒,中明大翔知道也很正常。

  “李将军猜到了,确实如此。我们有一批重武器想要出售,不知道贵军或者桂系是否感兴趣。”

  听见 “重武器” 三个字,李幼盛不由得眉头一挑。

  众所周知,鬼子内部武器贩卖十分猖獗,无论是关东军、华北派遣军还是华东派遣军,一直都和山城有生意往来。戴老板的人甚至能到魔都采购物资,然后拿着通行证大摇大摆地返回山城。

  但是对于重武器,鬼子一直管控得十分严格。

  造成这种局面,一是因为鬼子内部的贪腐问题,二是因为鬼子的经济问题。

  第一个问题让他们能找到买家,第二个问题则让鬼子当局对倒卖物资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鬼子也需要通过出售物资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

  但鬼子内部却有一条红线,那就是不得出售重武器。

  鬼子每一件重武器都有自己的编号,若是被损毁,还需要将损毁的武器上报;若是丢失或者被敌军缴获,都要进行详细调查。

  而且小鬼子军队和山城那边做生意时,还会主动要求采购山城那边的火炮,有些蠢货为了钱,还真的把火炮卖掉了,之后再上报成战损。

  “上一次你们卖给我们的废炮管,看来你们是打算废物利用一下?”

  听见这句话,中明大翔笑了起来:“什么都瞒不过李将军,确实如此。我们联队现在可以出售九门火炮,其中六门是九二式步兵炮,外加三百发炮弹;还有三门山炮,配一百五十发炮弹!”

  无论是九二式步兵炮还是山炮,都是国内军队最为紧缺的物资。国内军队和小鬼子军队差距最大的,就是火力差距。

  如果去掉火炮差距,国内军队和小鬼子交火,并不会打出太夸张的伤亡比,甚至有时候还能打赢。但小鬼子每个联队都会配备一些火炮,而国内军队,一个师都很少能配上几门炮。

  就算有炮,大部分性能也不如鬼子的火炮,弹药还不足。

  “我可以直接购买!”

  李幼盛笑着说道。

  中明大翔听见之后摇了摇头:“李将军,我们日后还会在缅甸战场相遇,这些火炮我不能出售给你!”

  李幼盛听见之后,不由得笑了起来:“是担心会被鬼子当局发现?”

  “炮管的编号已经被我抹平了,我只是不想看见我们联队的士兵,因为这些火炮而出现伤亡。”

  李幼盛听见之后点了点头:“你是个聪明的商人。这些武器,我可以答应让桂系来购买,不过怎么交易?”

  “这一点李将军不需要担心,我们会将武器运送到桂省,你们安排人来交易就行。价格方面……”

  “可以。我给你联系的电台,到时候你们直接和他们联系。除了这些重武器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出售吗?”

  “您还需要什么?”

  “我们部队需要一些粮食补给,桂系则需要一些武器弹药,越多越好。你们能出售多少?”

  其实李幼盛自己并不缺粮食补给,剩下的粮食足够他的部队使用半年。但他需要给中明大翔一种 “李幼盛很缺粮” 的错觉,让中明大翔觉得他是一个可以长期依赖的客户。

  万一中明大翔把 “李幼盛缺粮” 的消息上报上去,鬼子想利用这一点来对付李幼盛,李幼盛也能给鬼子一个惊喜。

  至于桂系缺少武器弹药,这一点确实是真的 —— 现在全国所有部队,哪怕是嫡系,都缺武器弹药。

  “您需要多少,我就可以为您准备多少!”

  中明大翔给了李幼盛一个十分意外的答复。

  “大阪会社?”

  李幼盛立刻想起了第四师团背后的那群人 —— 鬼子大阪出身的官员。

  “看来李将军对我们第四师团也十分了解!”

  “当然,不了解你们,怎么敢和你们做生意?”

  互相点破对方的背景,也是一种威慑方式。如果一方知道对方的底细,另一方却一无所知,知道底细的一方在谈判中就会占据一定主动 —— 毕竟你的背景和底牌我都清楚,你却对我毫无了解,我自然更容易掌握主动权。

  “李将军,您这一次让我来见面,我想除了谈生意之外,应该还有别的事情吧?”

  李幼盛点了点头:“我听说你们会收殓阵亡士兵的遗体,现在还收吗?”

  中明大翔点了点头:“确实会收,不过现在普通士兵的遗体已经不收了,只收军官的遗体。李将军您这里有多少?”

  “价格呢?”

  “是这样的……”

  大致了解了价格之后,李幼盛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中鬼子遗体的数量 —— 大部分遗体都已经砍头、烧掉或者埋了。毕竟缅甸这种炎热潮湿的天气,遗体要是不早点处理,很容易引发瘟疫。

  “只有脑袋吗?”

  “是的,只有脑袋了!”

  “如果只有脑袋的话,价格会低一些……”

  确定好鬼子军官脑袋的价格之后,李幼盛看了一眼中明大翔,示意他让身旁的人离远一些 —— 有重要的事情要谈。

第 150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小寺君,你去山下的车里,将我给李将军的礼物拿上来!”

  和中明大翔一起来的是小寺康太,对于之前的交易,小寺康太全部都听进去了,但是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这种交易对于大阪师团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李将军,您这边?”

  “他是自己人!”

  对于李幼盛这种双标行为,中明大翔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笑着道:“李将军,请问您电报里说的大买卖是?”

  中明大翔之所以以身犯险,主要原因就是李幼盛给他的电报之中说了一句 “有大买卖”,不然中明大翔也不会冒这个风险和李幼盛面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刚才说过了,李幼盛确实不需要他这个 “功劳”—— 抓他换不来多少实际好处。

  “对战功,有没有什么兴趣?”

首节 上一节 93/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