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李幼盛就见过了张发奎,只不过记忆有些模糊了。
“大侄子,你今天这么做,让叔叔很难做啊,逃跑将军这个称号,我可不敢背,要是换成别人,我早就带人将他司令部给冲了!”
张发奎的话就是在抱怨李幼盛。
“叔叔,我这也是没办法啊,现在战事紧急,我只能这样,叔叔您看这样好不好,我明天就发电,说是误会?”
李幼盛笑眯眯的说道。
张发奎听见之后,立刻笑道:“误会?算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我已经让人写文章了,是重庆方面撤的兵,和我没有任何关系,重庆方面想要挑拨我们关系,还嫩了点!”
说完之后,拍了拍李幼盛的肩膀:“但是大侄子,你这新闻一发,我光靠嘴说没有用了,说吧,你想要叔叔我做什么?”
“嘿嘿嘿,叔叔,被你看穿了,黎明关那边有些危险,夏威的第十六集团军里面还有不少新兵,我想要您过去坐镇。”
“现在我还有拒绝的选项吗?”
张发奎说完之后,拿出一根烟,李幼盛立刻给他点上烟:“叔叔,这不是实在没办法,我舅舅也不在,我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战役,需要您来坐镇,不得以而为之。”
李幼盛就没有打算和张发奎交恶,毕竟张发奎是名义上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如果他能够支持李幼盛,在桂省作战李幼盛可以获得不少便利。
除了能够调动桂省的资源之外,第四战区的资源李幼盛也能够调动。
“行了,行了,不过那个逃跑将军的名号?”
“您放心,我现在立刻让报纸写报道,这件事和您没有关系,明天举行誓师大会,到时候我邀请您来,到时候我宣布您的职务!”
张发奎看着李幼盛,眼睛微微一眯,仿佛能够看穿李幼盛的心思。
“行,我这个老家伙,也给你打打下手,你可别将我这个老骨头给折腾坏了。”
李幼盛听见之后,知道自己小心思被看穿了,不由得笑道:“叔叔,要不这次您来指挥?”
“别,你舅舅要是知道,马上从第五战区跑来打我一顿,他兵强马壮,我可打不过他!”
“哈哈哈,叔叔说笑了,小侄对先前的事情和您道个歉,是我考虑不周,让叔叔的名声受到了影响。”
“都是小事,雷老母的重庆方面,老子有机会,一定找他麻烦!”
张发奎嘴里对着重庆方面一顿输出。
李幼盛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的附和两句。
一直等到中午吃完饭之后,这才将张发奎送走。
李幼盛看着张发奎离开的背影,眉头轻轻一挑,自己推测果然没错,张发奎这个家伙,还真的是爱惜自己的羽毛。
“发电和夏叔叔说一声,黎明关的事情交给张发奎!”
“给各个报社发电,让他们将我准备的第二篇文章明天发出去吧!”
第238章 誓师大会
《重庆方面下令撤军,张将军毫不知情!》
《张将军今日开启誓师大会,誓死守卫桂省!》
第二天一大早,桂省的百姓一觉醒来,发现风向发生了改变,昨天还是人人喊打,如同过街老鼠一样的张发奎,现在口碑变了。
“我就知道,张将军不会放弃我们!”
“又是重庆方面搞的鬼!”
重庆方面的一张桌子上,何长官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让黎明关撤军的建议是他上报的,目的只有一个,打击桂系。
现在的桂系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李宗仁坐镇第五战区,手握四十万重兵,而且还有大量精锐,保护着重庆方面的门户,随时都有可能调转枪口,对着重庆方面。
而李幼盛在东南亚地区搞得如火如荼。
原本鬼子一号作战计划要进攻桂省,如果桂省能被鬼子攻占,那么对于李宗仁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情,自己的老巢都被鬼子占领,李宗仁的桂系,以后就成了无根浮萍,没有家乡的支援,只能依靠重庆方面。
到时候,重庆方面可以更好地拿捏桂系。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李幼盛的部队居然从东南亚回来了,一回来就入驻桂省,开始布置防御,同时还将嫡系的新编第十军收编,顺带将方先觉和余锦源也都收编。
那可是还有九千多人的嫡系精锐,重新休整一下,再进行整编,可以扩充四万多能打的主力部队。
而李幼盛也确实这么做了,新编第十军虽然没有被打散,但是扩编了。
除此之外,李幼盛还在桂省开始征兵,因为是坐地户的原因,桂省百姓对于李幼盛征兵十分支持,特别还是在要保卫桂省的情况下。
李幼盛在衡阳会战结束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疯狂扩张了十几万人,组建了十几个新编师,让重庆方面感觉到了压力。
特别是李幼盛和英美的关系保持得还不错,这让重庆方面更加着急,桂系的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所以才想出来这个骚操作,想要在开战前夕,将一个重要地区的守军撤走,让鬼子可以轻易进入桂省。
实际上,如果没有李幼盛,鬼子一号作战进入桂省的时候,重庆方面就已经有了这种打算,桂系主力无法回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桂省落入敌手,豫湘桂大溃败之中,可以说重庆方面和桂系就是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然后鬼子渔翁得利。
那场溃败败得莫名其妙,国人不敢相信,英美也不敢相信,但是如果将这场溃败看成一场重庆方面和军阀之间的斗争就能够理解溃败的原因,这是在借刀杀人罢了。
借鬼子的刀,杀掉一些自己的竞争对手。
按照重庆方面的预想,就是李幼盛在桂省兵败,这样的话,李幼盛的威信就算是扫地了,甚至李宗仁都会被打击到,如此一来,重庆方面的位置也就稳了。
不过重庆方面没有想到,李幼盛反应这么快,在黎明关守军被调走之后,就立刻做出了应对之策,通过激将法,让张发奎站了出来。
而且从现在张发奎的态度来看,张发奎这是和桂系走在了一起。
“先让你们嚣张一会,这可是接近三十万日军!哼!”
何长官说完之后,思索了一下,觉得不能如此被动,想了想之后,开始下令。
首先带人撤出黎明关的将领肯定是毙掉的,这是一个背锅侠,或者说是替罪羊。
当初下令让他撤退的时候,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遵守军令,立刻撤退,二就是投靠李幼盛。
他选择了一,实际上他的活路只有一个,就是收到命令之后,立刻投靠李幼盛,这样重庆方面拿他没有办法。
他选择了一之后,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他都要死。
李幼盛这边守住了黎明关,重庆方面需要一个背锅侠,不能说是自己下令的,所以需要毙掉他,然后对外宣称是他怯战,私自撤退,这样双方不至于撕破脸皮。
如果李幼盛守不住黎明关,让鬼子进入了桂省,李幼盛大败,他也需要死,他需要站出来为这次大败背锅的同时,也可以用来平息桂系的怒火。
所以他选择撤退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
而此时南宁。
张发奎和李幼盛此时站在南宁城内的一个广场之上。
鬼子今天已经开始向着黄沙河地区外围防线发动了进攻,桂省保卫战算是正式打响,李幼盛需要在今天进行誓师大会。
此时广场之上已经聚集了一群人,同时最后一支准备出发前往黄沙河防线的预备师也在今天准备出发。
“铁娃,上了战场别害怕,多杀几个鬼子!为大牛他们报仇!”
“表哥,你到了战场上要好好照顾自己!”
一群送亲的人站在周围,依依不舍地和亲人做着最后的告别。
虽然很多人不舍,但是几乎所有送别的亲人,都是在祝福,希望自己的亲友到了战场之上可以多杀几个鬼子。
当年鬼子占领桂省一段时间,就在桂省制造了不少惨案。
南宁沙井惨案,宾阳惨案,上林惨案,龙武岩惨案等等,不少桂省人对鬼子也有血海深仇。
而且李幼盛这一次征兵是自愿报名,并没有强制征兵,所以当兵的人大部分都是自愿,没有什么强迫。
李幼盛站在高台之上,扫了一眼下方这群脸上还有些稚嫩的青年,鬼子的战争潜力已经被榨干,人力池差不多抽干了,国内虽然有四万万人,但是青壮年的数量也在战争之中损失了不少。
“父老乡亲们,我是李幼盛,是第七军的军长,我首先感谢,你们信任我,将你们的儿女,兄弟交给我,我请你们放心,我李幼盛一定会守住桂省,将鬼子挡在桂省之外!”
“我向你们保证,鬼子想要踏入桂省,需要从我李幼盛的尸体上踏出去,我李幼盛和桂省共存亡!”
“关于黎明关的事情,已经调查清楚,张发奎将军毫不知情,是重庆方面,下令调走守军,张发奎将军对此也深恶痛绝,下面让张发奎将军下来讲两句。”
第239章 三号作战计划
黄沙河镇往北十五公里,陡头岭处
“鬼子来了!”
陡头岭上一处高点,两名士兵趴在高点,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远处,发现了一支鬼子部队正在快速地向着陡头岭方向赶来。
“给后面传递信号,鬼子来了!”
身旁的士兵,迅速跑到陡头岭背面,拿起一面旗帜用力挥舞着,示意身后的友军,发现鬼子部队踪迹。
远处正在急行军的部队,是鬼子第一一六师团,也就是在衡阳时候,被戴安澜部活捉了一名师团长的部队。
此时这支部队补充了一部分新兵之后,作为先头部队正在向着黄沙河方向赶来。
新上任的一一六师团师团长菱田元四郎此时正骑在一匹马上,拿着一张地图,正在辨别方向。
“距离黄沙河还有多远?”
菱田元四郎抬头看了看天空,开口询问道。
现在是九月初,正是南方一年最热的季节。第一一六师团从衡阳出发,经过永州,再来到这里,走了接近两百公里,而且为了赶时间,鬼子要求每天必须走四十公里。
如果是鬼子的老兵,五天急行军两百公里,都能够坚持下来。
但是现在一一六师团大部分都是新兵,而且走的还是山路,天气又炎热,大部分鬼子士兵此时已经十分疲倦,全靠着兵粮丸硬扛着,才能够坚持下来。
不过依旧有不少鬼子掉队,现在走在前面的鬼子动作都十分僵硬,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报告,师团长阁下,还有大约十五公里左右,就能抵达黄沙河镇。”
“十五公里吗?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吧!”
菱田元四郎思索了一下,下令道。
听见这句话,身旁的参谋长立刻说道:“师团长阁下,天气太热了,士兵们有些受不了,让士兵们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出发吧?”
师团参谋长看了看士兵的状态,有些担忧。
菱田元四郎听见之后,则摆了摆手道:“他们是帝国的勇士,这点困难可以轻易克服。兵贵神速,让帝国的勇士坚持坚持,拿下黄沙河镇再吃午饭!”
“可是,师团长阁下……”
“八嘎,听从我的命令!”
师团参谋长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自己的愤怒,开始下令继续前进。
“加速前进!”
“加速前进!”
鬼子士兵开始加速向着黄沙河镇方向前进。
“报告,前沿侦察哨报告,鬼子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陡头岭,正在加速向着黄沙河镇前进!”
此时黄沙河镇,方先觉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鬼子过来。
“哪支部队?”
“报告,是一一六师团!”
“一一六师团?”
方先觉思索了一下道:“给少司令发电,申请执行三号作战计划!”
方先觉为了能够守住黄沙河镇,一共准备了三个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