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了一百二十多鬼子,但是牺牲了一百八十多人,还有三十多人失踪了。”
“失踪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听见又有人失踪,李幼盛眉头再一次的皱了皱。
这个失踪的比例有些高,但是没办法,自己这边的士兵来源成分有些复杂,有被抓壮丁的普通人,有一群兵油子,有逃兵很正常。
如果不是自己战前进行了动员,加上跟着自己之后,这些人的伙食一直都还算不错,估计逃的更多。
国军打败仗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有逃兵。
因为国军很多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稍微训练一下就被丢上战场,这些士兵有机会就会逃命,所以就会出现,敌人还未进攻,阵地上已经没有多少人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战斗,阵地上明明部署了一个团,但是刚打起来这个团就溃败的原因,人都跑完了,还打个屁。
至于所谓的督战队,督战队就那么点人,白天能盯着晚上还能一直盯着?总有机会逃跑。
还有相互监督什么的更没用,很多时候都是一起跑。
李幼盛这边加起来跑了几十个人,在国军之中已经算是非常优秀。
“将鬼子的尸体拍个照片,然后将他们脑袋砍下来,挖个坑埋了,我们战友的尸体,先简单安葬一下,记住位置,等我们以后回来了,带他们回家。”
将所有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李幼盛亲自拿着铁锹开始为牺牲的战士挖坟。
看到这一幕,其余战士们也都纷纷跑过来帮忙。
“都别挤在一起,会写自己的写墓碑,不会写自己的去砍树,或者找点石头过来!”
李幼盛看着一群人都在挖坑,眼看一人挖一个,足够全团一起躺这里,赶紧下令分工。
一群人分开干活动作很快,三百多座新坟就长在了瑞丽江两侧的山脚之下。
每个人的墓上面都有一个墓碑,为了防止以后无法确认身份,坟里还放了一块刻着籍贯和名字的石头,这样哪怕是墓碑上的字无法辨认也能通过身旁的石头辨认身份。
“团长,战报怎么写?”
安葬好所有牺牲的士兵之后,参谋来到李幼盛身旁低声的询问。
为什么要低声,是因为最终战果是需要李幼盛进行润色润色,这件事需要小声密谋,不能惊动周围的人。
“你写的给我看看。”
参谋小心翼翼将自己写好的战报递给了李幼盛,接着低声道:“团长,这个数字不满意的话,还可以改一改。”
“击毙日军三千余人?”
李幼盛看着战报上的内容瞪大了眼睛。
“团长,我们才加了十倍而已,而且我们还干掉了接近三百人,这不算什么。”
参谋点了点头,接着低声道:“团长,去年打的二次长沙会战,说俘虏了鬼子八千多人,击毙了鬼子三万多人,您猜实际上多少人?而且这是上面的意思。”
听见这句话,李幼盛明白参谋的意思了,战报要报,要有计划的报,要有深度的报,要有水平的报,不能瞒报,也不能不报,更不能不加修辞的报,要报的有水平,有技术,让山城那位开心。
这个参谋还真不是胡说,虚报战功这件事还真就是山城那位授意的,为了就是账面好看一点,真实数字自己知道就行了,宣传的时候要适当的扩大一些,给民众一些信心。
然后第二次长沙会站时候,军令部长官徐永昌一直没得到真实的数据,第九战区给的战报在不同场合都不一样,俘虏人数从八千多人到几百人都有。
最后还是军令部次长林未向他转述了从山城那边听来的真实数据:敌人打过汨罗江之后,我军以无有战斗力之军师,所报俘虏敌人不到十个,枪支有几支,余可想矣。
这最后一句,余可想矣,很有深意。
第22 章 士兵到副营长的提拔
李幼盛思索了一下,按照国军的尿性,如果自己如实上报三百,可能按照击毙三十名鬼子来算,不如干脆报三千,反正自己不会有事,头顶有个战区司令的舅舅,就是这么硬气。
“三千就三千吧!”
听见李幼盛同意上报三千这个数字之后,参谋点了点头,紧接着继续道:“我军伤亡一百五十人?”
“???伤亡数字也要瞒报?减少一半伤亡?”
对于夸大战果李幼盛还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宣传需要,夸大夸大战果什么的也是能够理解。
但是现在居然还要少报自身战损。
“团长,这也是上面的指示……”
李幼盛此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思索了半天脱口而出:“我不明白……”
“团长,您还记得昆仑关战役吗?”
李幼盛点了点头,这个战役李幼盛肯定记得,毕竟这是第五军打的,虽然自己刚刚调来第五军,但是也熟悉第五军战史,长出了第五军的骨头,对第五军的辉煌了如指掌……
“当初师长上报数字的时候,山城很不满意,骂了他一顿!”
“然后呢?”
“鬼子说我们牺牲了八千多人,山城那边说,不超过千人。”
李幼盛此时看着参谋写的战报,突然觉得他写的有些保守了,伤亡一百多人怎么能行呢?最多伤亡七十人,不对,五十人,伤亡五十人才能跟上山城的步伐。
“团长……”
“伤亡数字如实上报吧,咱们这些兄弟不少还有家人,多少能有点抚恤金!”
李幼盛思索了一下之后,缓缓开口道。
参谋听见之后,点了点头,拿出笔和纸将伤亡数字改了改,最后交给李幼盛确认。
李幼盛看着眼前这一份战报,深吸一口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将战报发给师部,我部取得大捷!”
击毙接近三百名鬼子,确实能够算得上一次大捷,而且本身伤亡差不多在一比一的情况下。
李幼盛不满意这个战果,但是对于600团其他人来说,这就像是做梦一样,他们不仅仅是胜利了,还击毙接近三百多名鬼子,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杀了三个,三个,你们知道我怎么杀的三个吗?”
“切,老子杀了七个!”王正昂着脑袋说道。
“七个?真的假的?”
“骗你们做什么?”
“靠,我只杀了两个!”
“我就杀了一个!”
“我一个都没有……”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杀了两三个鬼子,都在眼巴巴的等着李幼盛给他们升官,毕竟打仗之前李幼盛亲口承认的。
一些没有杀到鬼子的人,则有些不甘心,觉得自己是运气不好,没有遇到鬼子,如果自己遇到鬼子的话,自己也能够杀几个,立个功。
这些士兵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态正在慢慢转变。
以前他们想到鬼子就是害怕,就是想要逃命,但是现在他们想的是杀几个鬼子立个功劳。
这种改变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但是李幼盛却注意到了,从这些人的聊天之中,李幼盛知道,自己麾下这一支部队和以前不一样了。
如果说之前这支部队没有意志,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意志,有了一些军魂,不过这些意志和军魂并不强烈,需要李幼盛带领他们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才能锻造出钢铁的意志和不灭的军魂。
“团长,你之前说的话还算不算数?”
就在一群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孟烦了突然的开口。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李幼盛。
所有都知道孟烦了问的是什么,只不过之前都一直不敢开口询问。
现在孟烦了开口,大家都想要知道李幼盛说的是真的,还是随口一说。
“当然是真的,杀了几个,这么兴奋?”
孟烦了之前给李幼盛降成了班长,原本是个排长,连降两级。
“嘿嘿嘿,和其他人比不了就两个!”
李幼盛打量着孟烦了,接着看向身后的参谋道:“战功都统计出来了吗?”
“已经统计好了。”
李幼盛拿出本子翻看了一下,最牛的一个叫做王正的战士,干掉了七个鬼子。
找到孟烦了的名字,后面记录了孟烦了杀敌两人,刺刀搏杀一人,击毙一人。
“不错,干掉了两个,你继续当你的排长!”
这句话一出,孟烦了立刻激动的敬了一个礼:“是!”
“王正,你过来!”
王正就是干掉七个人的猛男,李幼盛见到之后,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看着有些瘦弱的战士。
确实是有些瘦弱,只有一米六左右的个头。
但是这一类战士在丛林战和山地战之中反而有优势,瘦小的身躯十分灵活,可以轻易的爬山下树,灵活走位。
“杀了七个,我这个团长的位置,得让给你了!”
这句话一出,周围的人立刻都笑了起来。
“真的吗团长,不是,团长,团长,不用,我当不了团长!”
“哈哈哈,你小子还真的想当团长!”
王正的脸微微一红,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别不好意思,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你想当团长证明你是一个好兵!”
“不过团长这个位置只有一个,目前给不了你,但是我可以给你另外一个位置!”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李幼盛会如何嘉奖王正,不少人也都在等待着,他们也想要知道,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回报。
要知道在国军之中,立功并不等于得到嘉奖,在国军之中,一个普通士兵立了功,并且侥幸的在战场上存活下来,他的功劳大部分也不会属于他自己,而是会被瓜分掉。
他的功劳会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某位有背景人的功劳,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步步高升,而这个立功的战士,能得到几块大洋,已经算是长官开恩了。
这也是为什么国军士兵不愿意卖命的原因,开什么玩笑,一个月三块大洋都没有,饭都吃不饱,玩什么命啊。
“我准备将团里爬树高手都集中起来组建一个营,你来担任这个营的副营长怎么样?”
王正只是一个普通战士,干掉了七个鬼子,直接提拔成了副营长,正好七级,李幼盛没有食言。
第23 章 恩威并施
听见李幼盛的这个任命,王正整个人都变得激动了起来。
“是,团长!”
“你这个副营长担子可不轻,我不仅要你能打鬼子,你们营也要能打鬼子,你会的这些绝活,也都要拿出来教给其他弟兄,不能藏私!”
“请团长放心,我一定将我会的都交给其他兄弟!”
“很好,我看好你。”
李幼盛笑了笑,他要的就是这个作用,千金买马骨。
给王正一个副营长的职位没什么,自己麾下这些部队的营连排干部李幼盛都要换,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
现在李幼盛看重的是自己在团里的威望。
一个人想要带好一支部队,在军中一定要有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