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第335节

  而几日下来,费兰越发沉默了。

  他本以为头几日的开镰场面已是极限,然而接下来的秋收节奏并未减缓,反而像一口严密运转的机器般日夜轰鸣。

  白天收割,午后运输,夜里脱粒。

  三班轮耕制就像是军中调令一般精准无缝。

  孩童在田埂间打捆麦束,妇女成队搬运,赤潮骑士列阵巡逻。

  没有人高声催促,也没有混乱嘈杂,一切井然有序。

  几乎不像是收粮食,更像是一场没有号角的军事行动。

  他一度怀疑这是靠强压维持的假象。

  直到某个夜晚,脱粒场边,他终于低声向身边的格林问道:“这些人能做到这样……你们,是怎么逼出来的?”

  格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静静望了片刻田间麦浪中挥动连枷的人群,才开口道:

  “这他们自愿的,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干活,这就是赤潮的制度力量,路易斯大人的伟大之处。”

  短短一句话,却像是点燃了费兰沉寂许久的内心。

  他看着那群夜色中奋战的百姓,有人满头大汗却笑着唱歌,有人脱粒间隙还拿出温棚里刚摘的菜叶炖汤。

  他们不是在受苦,他们是在收获。

  是在用自己的双手,换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一刻,费兰忽然意识到:自己看不懂的,不是这些领民。

  而是这个地方,这片土地上运行的秩序,似乎早已与旧北境彻底不同了。

  打谷场火把林立,照亮了整片谷地。

  每一次敲击,麦粒与麦秆分离的声音如同战鼓回响。

  火光在他们脸上闪耀,映出汗水,也映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满足。

  费兰站在打谷场边缘,久久未语。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将“壮阔”这个词,用来形容脱粒场面。

  这时,一名工匠推来一台新式滚筒脱粒机,金属结构虽不复杂,却在试用时表现惊人。

  只需两人操作,一轮下来,就能将整车麦束脱得干干净净,麦粒哗啦啦流入布袋,如水银泻地。

  “这玩意儿,是你们自己做的?”他忍不住低声问道。

  “赤潮工坊研制的第三代改型。”格林一旁答道,“原本是米克改的旧水磨,汉密尔顿提出了轮轴反转的方案用在这里,省力许多。”

  费兰轻轻点头,他倒也没多惊讶。

  因为这几天来,让他惊讶的事情有些太多了。

  能在严冬种出蔬菜的温棚,能自动抽水的蒸汽水泵,会根据阳光调节角度的光反射板,还能储存热量的地热管……

  赤潮的奇迹,并不在于一两件发明本身,而是源源不断的进步。

  一场秋收,悄然改变了费兰的内心。

  最初他对这赤潮领和路易斯,谈不上期待,甚至曾经在心中质疑过:为什么是路易斯?

  一个年轻贵族凭什么承担起北境重建的大任?

  他甚至亲口问过埃德蒙公爵。

  当时的公爵只是笑了笑,说:“或许这个小子……能为北境带来点新东西。”

  而那时的他,根本不理解公爵的意思,只当是年老多病之人托孤的无奈之言。

  可如今他明白了,他亲眼见过这片土地。

  如何被一锄一镰耕出希望,如何从冻土中生长出南方的蔬菜,如何在风中蒸汽轰鸣里秩序井然。

  他见过那帮农夫如何自豪,百姓如何沉静地配合,骑士如何冷静而守纪地维护秩序。

  他也见过那台滚筒脱粒机,见过温棚与水泵等新奇的工具。

  但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整个领地的意志。

  这是一种根植于土地的、不断向前的意志。

  而它的源头,毫无疑问,是路易斯。

  此刻他不再怀疑这位年轻领主的能力。

  甚至在内心某个角落,他不得不承认,或许这有些大不敬,但在政务这条路上,十个埃德蒙公爵也未必能比得上一个路易斯。

  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只是维持了秩序,他改变了底层结构,重塑了北境希望。

  几百年来,北境的统治者一直在维稳,而路易斯是第一个试图改变它本质的人。

  费兰终于明白公爵说的新生,指的不是换谁坐上高位。

  而是有一个人,真的打算从土地开始,重建北境。

第317章 麦浪庆典

  秋阳微暖,仓前大道上车轮滚滚。

  整条粮道被满载的车队挤得水泄不通,马蹄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却并不混乱。

  队伍前方设有临时登记点,数十名书记员提笔疾书,将一袋袋粮食编入账册,贴上编号布签。

  每一个编号都对应着一座村庄,一块田地,一个劳作的名字。

  格林立于粮仓前,高声指挥调度:“第四仓北区满了,转第五仓。三组改从西侧坡道入……编号让他们写清晰些。”

  他亲自检查布签是否固定牢靠,是否书写清晰,是否分类无误,甚至每个入仓口是否铺了防潮布都要亲眼确认才肯离开。

  这时一声清亮的嗓音自坡下传来:“格林。”

  格林一顿,随即立刻转身下台,快步迎上前。

  “领主大人。”他躬身行礼,面上少有地露出一丝松快,“秋收进度顺利,目前已入库四成,今日预计可完成七成以上入仓任务。”

  路易斯翻身下马,环顾一圈忙碌而有序的仓道:“做得很好。”

  “大人这边请。”格林当即引路,带他穿过仓门长廊,一边简要汇报。

  “新建的三座仓体已启用,第四与第五为可调温结构,结合鼓风干燥系统与封粮袋,可存至少两季以上主粮,腐败率控制在两成以下。

  鼓风系统由工坊工匠日夜维保,保证每日巡视两次。”

  他们沿着二层走廊向内,仓体内堆叠如山的粮袋一眼望不到尽头。

  阳光透过顶部的排风窗洒下,尘粒在光柱中浮动,仿佛整个仓库都在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等仓储完毕,我们会统一清点并张榜公示。”格林侧目看向路易斯,“今年的数字,足以震撼全北境。”

  路易斯微微点头,视线扫过仓内正在忙碌的搬运工、登记员与巡视骑士,笑道:“那我就尽情期待这场秋收的最终成果了。”

  他语调轻松,但像是对整个麦浪领的认可。

  接着路易斯语气一转:“庆典方面……都准备妥当了吗?”

  格林神情一正,立刻接道:“回领主大人,一应物资均已到位。

  用于今晚丰收盛典的酒水已从主城运抵麦浪,特选山葡酒八百瓶,赤麦酒三百坛。肉类包括腌制牛羊、烟熏火腿、盐水鱼干,合计六百余斤。

  热汤分锅已布设九十六口,负责主炊的厨工共计两百余人,轮班备料,确保盛宴全程不断粮。

  此外奖章、榜单、公示布告已印刷完毕,会提前送往会场布置点。”

  “做得很好。”路易斯打断他,却带着些许笑意,“你们这一年确实辛苦了。明晚,就一起好好庆祝吧。”

  格林神情一震,低头应道:“谨遵命令。”

  …………

  第二天傍晚,谷地中央原本杂草丛生的空场,早已被夯实压平,整片地面如晒干的麦片般泛着浅金色的光泽。

  主台立于其中,那是临时搭建高台,四角高柱之上,悬挂着麦浪领的象征的麦穗太阳金纹旗,随风猎猎飞舞。

  台下民工与工匠正忙碌着最后的布置。

  几位赤潮骑士也卸下肩甲,卷起袖子正帮忙抬着木座架。

  在路易斯的影响下,他们并未将这场典礼视为平民的事,而是本能地参与其中,也乐于参与其中。

  这是属于整个领地的节日。

  格林一只手握着沉重的祭典流程册,另一手则不断挥笔圈注、批示。

  而他要确保,这数万人的庆典没有一丝差错。

  有人悄声说:“这位督管大人从昨夜开始就没合眼,今天一早就开始转场了。”

  另一名村妇应声道,“真辛苦啊,听说是领主大人吩咐他亲自总览全流程的。”

  而更多的村民,则悄悄议论着那位仍未现身的身影:

  “你说……今晚,领主大人会不会亲自登台讲话?”

  “哎呀,去年他说的话语可太感人了。”

  “咱今年可是收了近二十万吨粮呢!”老农眼里发光,“要是他能亲口说一说明年的安排就更让人心安了。”

  另一边的谷地低坡上,炊烟与汤香交织成一道流动的金线。

  炖牛肉锅、盐羊汤锅、蘑菇杂炖锅……

  一口口直径两米的大铁锅,被统一运抵了由木棚搭建而成的“热汤区”。

  棚顶悬挂着标牌布签,“青麦蔬锅”“老年暖汤”“骑士专供”等字样被一一划分清楚。

  锅边则是咕嘟嘟冒着热气的浓汤,香味扑鼻,叫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孩童们手提木柴来回穿梭,有的搬炭、有的跑腿传话,吵吵闹闹得如一群仓鼠散窝,却又在民妇的呵斥中迅速归位。

  主妇们挽起袖子,正熟练地搅动锅底,调味用的盐、酱、草根粉末被细细撒入,汤面渐渐泛出浓稠金油光泽。

  穿过人群,一道略显佝偻的身影挤进了汤棚之间。

  是米克,边走边絮絮叨叨的吩咐着。

  “记得啊,第一轮得先给老年户与娃儿送汤。”他朝一个炖锅边的姑娘说道,“第二轮才是青壮,干活人能等,但老人娃子不能饿肚子。”

  姑娘笑着点头:“明白啦,米克叔。”

  他又弯腰检查了火候:“风别吹太猛,小火稳着煮才出味……蘑菇汤别早加盐,容易发苦。”

  话音刚落,旁边就传来一声响动。

  一群孩子围在锅边指指点点,一个胖墩墩的小子偷偷探出木勺,舀了一口滚烫的汤,刚凑到嘴边便是一声惨叫:“烫烫烫烫烫!”

  米克一手把他提开,拍了拍他后脑勺:“还没熟透你就想偷喝?”

  小子被吓得连连点头,捂着嘴巴跑回了人群中,惹得周围一阵大笑。

  “孩子都快馋疯了。”一名村妇笑着说,“也难怪,去年可没见过这么多锅。”

首节 上一节 335/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