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
并不是说你一直保持和善,就能和人相处好的。
适当的撒气,也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相信,周秉义是个聪明人。
在自己撒气后,就会认识到他的失误。
然后,就会弥补。
当然,这对杨玉没什么。
但对周志刚很重要!
对这小老头、便宜岳父,杨玉还是希望他能心情舒畅的多活几年。
毕竟,都是自己人,都有感情了。
至于周秉义会不会因为杨玉的撒气,对他有什么看法。
杨玉不是很在乎。
因为只要周秉义不改变以郝家、郝冬梅为主的思想,那杨玉就永远只会当他是个有些熟悉的‘亲戚’。
而以原电视剧情况来看,周秉义想要改变十分困难...
就算他这次有所醒悟,也只是改变了一时一刻。
日子,还长着呢!
等脑子里的思维理顺,脚下的路,也走完了。
远远的,他就看见周秉昆站在屋子旁冲他招手。
杨玉把自行车停好,然后朝他问道:“那老两口呢?之前干什么去了?”
还没等周秉昆回答,曲秀贞就双手插着兜站在房门处:“怎么,你这个小小的处长,还要管我们了?”
“亦或者,你有什么居心不良的企图?”
杨玉笑着给她递了根烟:“曲姨,咱也好久没见了,您怎么一见面就躁我呢!”
“您要是不欢迎,那我转身走了啊...”
曲秀贞先是接过香烟,在鼻子下闻了闻,然后又恋恋不舍的还给杨玉:“戒烟呢...”
接着,她继续说道:“要是以前啊,我是真不欢迎你,就怕你打我和老马的主意。”
“不过,你小子也是个聪明人,一见我和老马的态度不对,就再也不过来了。”
“也没开口求我们办过事儿。”
“这等现在我们俩都退了,你才拎着走亲戚的礼物来拜访...这就让我和老马很舒服!”
“难怪呢,你能和同事、领导都处好关系...”
“就算你去帝都了,依旧能照顾到秉昆这小子。”
“哎,曲姨,咱虽然行事风格不同,但我们心里的‘秤’相同。”杨玉也把要抽的烟塞回去,接着对曲秀贞说道:“什么事儿该干,什么事儿不该干,我心里明明白白的。”
“所以呢,我今天才在这儿迎你。”曲秀贞拍了拍他的肩膀,朝他眨了眨眼,笑道:“要不然啊,我和老马今天都会‘不在’。”
“哈哈哈!”看着这老太太有趣的一面,杨玉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一番大笑,也让他与老曲之间的几年隔阂不翼而飞。
“对了,马叔呢?怎么没见他?”杨玉边往屋子里走,边问道。
“找人下棋去了!”曲秀贞把一些好吃的、稀罕的,从厨房里拿出来:“我之前是在上面睡觉,没听到电话。”
“老马,他早早的就出去了,说要接着完成昨天的残局...”
“我已经给那边打过电话了,他等下就回来。”
“他现在啊,也没事儿,整天就下棋。”
“不是和我,就是和他几个老兄弟。”
第336章 杨玉为家乡的心
“退休了嘛,正常。”杨玉帮曲秀贞泡着茶说道:“要不,我以后往您这边寄些我们出版社的刊物。”
“您和马叔没事儿的时候可以读一读。”
“你有心了。”曲秀贞又准备了些水果:“可我和老马啊,不是能欣赏文学的性子。”
“除了文学,还可以有其他啊!”杨玉在沙发上落座后说道:“比如政治、军事、经济...”
“对于这类刊物,我们虽然采购的不多。”
“但作为对西方文化的背景了解,还是有不少的。”
“而且为了加强我们出版社编辑的素养,对于这类刊物,我都是大量印刷,接着任务式的要求阅读的。”
“您要感兴趣,开过年,我就给您寄一套。”
“都是最新的吗?”曲秀贞被撩拨了心弦,她换了个姿势问道:“要是最新的,那就极具参考价值!”
“最新的很少。”杨玉想了想回道:“我们毕竟是文学出版社,不是新闻社。”
“最新的读物除非是获过奖,或者特别优秀,否则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我们一般是不会采购的。”
“毕竟我们的外汇也很紧张。”
“必须谨慎使用,优中选优。”
“市场?市场检验?”曲秀贞琢磨着这些新词儿,有些不明所以:“什么市场?为什么经过它检验的,你们才会采购?”
杨玉愣了一下,接着很快反应过来。
现在才1981年,社会上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加上这里是江辽,曲秀贞对‘市场’感到陌生很正常。
而且,过去几十年,她的思维方式一直是‘计划’这一套。
对什么‘市场检验’的,根本就没听说过。
杨玉想了想,解释道:“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他们的经济政策与我们大不相同,这,您是知道的。”
“知道,资本主义嘛!”曲秀贞点点头:“二几年、三几年的时候,咱们也实行的差不多的政策,那时候的人们,是真苦!”
杨玉略过这个话题,他无意与曲秀贞谈论什么意识形态。
他的聚焦,还是落在经济上面。
“以前,我们这边是计划多少原料,生产多少东西,然后给多少人用。”
“现在,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学欧美、学香江,自己生产东西,自己找销路。”
“在找销路的这个过程中,你要确定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好,还要比别人便宜。”
“这样,大家就根据利益要求,非常自然的选择你的东西。”
“这就是市场。”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说法。”
“实际的市场随着‘玩家’的增多,复杂无比!”
“每一步的竞争都关乎生死大局!”
“明白了!”曲秀贞总结道:“市场就是竞争!”
“就像养蛊一样,活下来的,才是最需要的...”
“呃,有些偏颇了...”杨玉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有序的竞争,是盘活经济的必要手段。”
“就像是运沙丁鱼的时候,放进去一条鲶鱼,活下来的沙丁鱼才能更多。”
“那你觉得这条‘鲶鱼’是谁?”一个宏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杨玉站起身,打了声招呼:“马叔。”
马守常给他做了个手势:“坐,继续你刚才的话,你觉得谁会在我们中,充当‘鲶鱼’的角色?”
杨玉不需要思考,脱口而出就答道:“民营经济!”
“民营?就那些街道的、村里的小厂?”马守常哈哈笑道:“你知道他们厂子有多少人吗?你又知道省里的大厂有多少人吗?”
他拿出两根手指比了比:“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杨玉看着马守常坐下,然后接着说道:“的确,它们现在不是一个量级的。但人会成长的,厂子,也会成长的!”
“马叔您是打过仗的,您最清楚,人在没有后路的时候,会爆发出怎样的潜能!”
“省里的厂子有省里托底,所以它们安于现状。”
“但那些小厂没人托底,这就会要求它们的产品必须更好、更便宜!”
杨玉将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放在自己和马守常面前,然后指着大的苹果说道:“马叔,这个大的一毛钱,这个小的两毛钱,您选哪个?”
马守常的脸色忽然变得难看起来。
他不是普通人。
他之前所处的位置,更能让他明白杨玉的比喻。
毫无疑问,除非有人强迫,否则没人会选那个又小又青的果子。
当大果子大量被人选购之后,小果子,自然卖的就少了...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杨玉拿起大的苹果掰开后,给马守常分了一半儿,接着继续说道:“当产品被卖出去,那小厂们赚到了钱,就会升级设备、招兵买马,然后产出更多的‘大果子’!”
马守常的脸色又黑了几分:“那小果子,就没人买了...对吧?”
杨玉叹了口气,说道:“违背人性的事,做了没好处的。而且,反噬很大!”
“但您也不必过于忧虑,生命,总会自寻出路...”
“当大厂们被挤兑的赚不到钱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求变、求更好。”
“更何况,您已经退了,再操心这些,也没什么用...”
“哼哼!”马守常拍了拍桌子:“说的什么话,我就算退了,那也是有责任的!”
“你回去,把你的想法给我整理成文字。”
“然后呢,我这边找省里谈一谈...”
“啊?”杨玉露出略显懵逼的神情:“我可是来给您拜年的...更何况,我初八就要走...”
“那这样!你等下就写!”马守常吩咐杨玉后,又朝媳妇说道:“你和秉昆,准备午饭。”
“我呢,和杨玉去书房!”
杨玉做无奈状,似乎对老前辈的要求没办法...
但在心里,他是愿意写这份东西的。
否则,他也不会与曲秀贞讲之前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