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我们理工大学也会持续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入更多优质资源,为学生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更多像陈言同学这样的优秀人才在创业的道路上发光发热,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此时,何小朋把目光转向陈言,微笑着问道:“陈言同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理工大学创业的难忘经历和收获吗?”
接下来,陈言按照提前准备好的发言稿内容,大差不差的说了出来。
总之,这次采访的主体还是理工大学,而陈言的作用呢,大概就是理工大学在学生创业领域对外推出的一张黄金名片。
当然了,这对双方而言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对理工大学而言,有了陈言这个成功的在校生创业代表,一方面算是响应国家号召,可以给上面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另一方面呢,也可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以便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而对陈言来说,不但多了一层被官方承认的身份,也在无形中间接推广了【每日兼职】和【老板直聘】。
…………
采访结束后,陈言没有过多停留,跟潘院长以及江芷歆道别后,便直接开车返回了沪市。
接下来,他一个人要管理沪市的两支团队,【每日兼职】和【老板直聘】在沪市的拓展进度,都需要他一个人来操刀把控。
六天时间转瞬即逝。
5月18号,周日。
这天,陈国栋和何娟受邀参加陈言二婶家的饭局。
对,就是那个身材肥胖,又势利眼的更年期女人。
就在前几天,二婶的独子——陈博,收到了阿狸巴巴的正式offer。
据说年薪总包30万人民币呢!
要知道,2014年杭城的房价不过一万五,而陈言老家慈县的房价大概只有七八千。
工作两年可以直接在老家买一套房,或者在杭城首付一套房,这在农村里,算绝对的高薪了。
这不,二婶直接在自己家里大摆宴席,把能叫上的亲戚朋友全叫来了。
农村的房子一般在2楼3楼住人,所以一楼客厅都比较大。老陈和何娟走进二婶家,发现客厅里满满登登的摆了四大桌。
老陈家一共4兄弟,就算全部叫上,也不过堪堪十几口人。
看这架势,是把一些村里认识的,叫得上名字的都给请来了。
虽然何娟一点都不喜欢二婶这个人,但说到底,俩家毕竟是亲戚,又没有什么太大的过节,更何况还同在一个村里,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该有的礼数肯定是不能少。
于是乎,何娟进屋后找到陈博,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笑呵呵道:
“小博啊,恭喜你,这是三婶的一点心意,钱不多,就是图个好彩头,祝你以后工作顺利,节节高升。”
陈博也很爽快的接下红包:“谢谢三婶,我会努力工作的。”
这时,眼尖的二婶一下就发现了陈国栋和何娟,拖着肥胖的身躯颤颤巍巍的走过来:
“阿娟啊,今天周日,学校应该不上课吧,小言怎么没来啊?”
闻言,一旁的陈国栋解释道:“这小子不是不务正业,在学校里忙创业吗,我们也不想打扰他,就没让他特意赶回来。”
二婶脸上挂上一抹自以为是的笑,一边用手轻轻拍着身上不存在的灰尘,一边扯着嗓子阴阳怪气地说道:
“做生意风险太大了,多少老板一步没走对就导致破产的,还是我们家小博好,稳稳当当进了大公司,往后那就是铁饭碗了。”
她刻意把“铁饭碗”三个字咬得很重,说完还昂了昂头,眼神里满是得意。
这年头还没有“35岁中年危机”这个说法,不少人都认为只要进了大公司,就可以一辈子稳稳当当了。
何娟嘴角微微一僵,不过还是礼貌性的笑了笑,没有接话。
陈国栋的脸色也有些不太好看,轻咳一声,试图岔开话题:
“小博确实挺厉害的。对了,我看人到的也差不多了,可以开饭了吧?”
二婶却像是没听见陈国栋的话一样,继续自顾自的说着:
“可不是嘛,我跟你说,阿娟,找工作就得找像阿狸巴巴这样的大公司,福利待遇好,还稳定。干几年啊,还能分到公司股票呢!
不像小言,瞎折腾什么创业,说不定哪天就亏得底儿掉,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说着,还夸张的叹了口气,一副为陈言操碎了心的模样。
这时,周围几个亲戚也凑了过来,其中一个婶子说道:“胖婶啊,话不能这么说,要你说上班比创业好,那阿狸巴巴的马芸当初怎么不去上班?”
这话一出,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另一个大叔也跟着点头:“就是说,村里那条路还是国栋他儿子出钱修的呢,要是去上班,何年何月才能拿出这个钱给村里修路?”
听到这些话,二婶脸色有点难看,她尴尬的干笑两声,然后扯着嗓子招呼道:
“哎呀,都站着干嘛,菜都上桌了,大家好上桌吃饭了,今天可得吃好喝好!”
经过二婶这么一招呼,众人也开始纷纷落座。
接下来,大家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聊起了村里的家长里短、邻里琐事。
客厅里,电视打开着,正在播放之江电视台的午间新闻栏目。
虽然没有几个人的视线在电视屏幕上,但是好像全国人民都习惯了在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
仿佛不听着电视里的声音,吃饭都觉着不香了。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在校大学生创业越来越突出……”
“江省理工大学有这样一位大一学生,他利用课余时间创办了一个兼职平台,在江省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
突然,之江卫视出现这样一条新闻,在不关心的人眼里,这自然只是一条普通新闻。
但在座的人几乎都见过陈言。
于是立即有眼尖的人,认出了电视上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帅气男孩。
“老陈,阿娟!你们快看,你们儿子上电视啦!”
顿时,客厅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
第197章 又让他装到了
二婶原本还在招呼大家吃菜,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猛地一滞,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下意识抬头看向电视。
当然不止二婶,所有人都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电视屏幕上,陈言正侃侃而谈,讲述着自己创办兼职平台的初衷与发展规划,眼神坚定又自信。
而他旁边站着的,正是理工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潘苗丰。
客厅里瞬间炸开了锅,亲戚朋友们纷纷议论起来。
“国栋,你们家陈言可真是有出息啊,都上电视了!”
“就是,之前就听村里人说他创业,没想到这事业都干的这么大了。”
“天啊,5000万就占这么点股份,那小言的身价岂不是都好几个亿了!”
“这应该是我们陈家村第一个亿万富翁吧?”
“哎呦,小博一年30万的工资已经算是很好了,可想成为亿万富翁,工作几辈子都够不着啊。”
陈国栋和何娟对视一眼,显然也是愣住了。
因为陈言根本没和他们提起要上电视的事情!
一个年轻的堂弟满脸羡慕,凑到陈国栋身边:“三叔,我以后也想创业,你让言哥多教教我呗。”
陈国栋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连连点头:“好,好啊,等陈言有空,让他跟你好好聊聊。”
何娟虽然生气自己儿子上电视了都没跟家里知会一声,但此时听着众人的吹捧,再看看二婶的表情,她心里别提有多爽了!
二婶站在原地,脸色一阵白一阵红,之前那些炫耀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此刻却像一记记耳光打在自己脸上。
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挽回颜面,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一样,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新闻还在继续播放,详细介绍了陈言的【每日兼职】平台已经覆盖了江省多所高校,帮助无数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兼职工作,同时也为商家解决了用人难题,带动了校园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时,之前帮陈言说话的那位婶子看向二婶,戏谑道:
“胖婶,你看小言创业多成功,以后说不定比进大公司还有出息呢。”
二婶尴尬的扯了扯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是挺厉害的,我之前也是担心他,年轻人创业不容易,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
说完,她灰溜溜的找了个角落坐下,默默吃着饭,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关于陈言的采访结束后,电视上又开始播放下一则新闻。
但饭桌上的话题却一直在围绕着陈言展开,甚至很多八卦的阿姨已经开始给何娟物色自己的女儿、侄女。
“阿娟啊,小言刚上大学没多久,又一直忙于创业,肯定没时间谈朋友吧?”
“正好,我有个侄女啊,比小言小2岁,现在刚读高二,长得可水灵了,你看看,这是她照片……”
闻言,何娟尴尬的笑了笑。
说起这个,她也惆怅着呢……
说真的,有时候她也不知道自家儿子怎么学的时间管理,就像别人说的那样,刚上大学没多久,又要上课,又要创业,哪来的时间去谈朋友?
谈朋友也就算了,关键是,这小子一谈谈俩啊!
…………
总之接下来,饭桌上的气氛很融洽、欢快,因为陈家村出了一个亿万富翁,而且还上了电视,这说明陈言赚的钱,来路一定是清白的。
既然如此,那在座的亲戚朋友们,不论是出于对自己的考虑,还是为子女铺路,都会刻意的来巴结陈国栋夫妇。
甚至已经没有人记得,这段饭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了。
角落里,二婶和她儿子默默扒饭,不敢再多说什么。
原本二婶还可以把陈言当成一个暴发户,给自己洗脑说上班比做生意稳定,自己儿子以后肯定比陈言有出息。
可现在,人家都上了之江卫视,跟本科院校的院长站在一起侃侃而谈了!
本科院校的院长那可是正处级啊,相当于他们县的县太爷了!
这样的人顺利发展下去,或许等他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方巨鳄了。
而自己还在为儿子拿到“30万年薪offer”大摆庆功宴。
这差距实在太大。
大到她已经没有勇气将自家儿子和陈言做比较了。
也或许别人根本不屑于和自己家比较……
吃完饭,亲戚们陆陆续续离开,陈国栋和何娟婉拒了二婶的挽留,急匆匆的往家赶去。
刚到家,何娟就迫不及待的掏出手机说道:“我要给陈言打个电话,看看他在做什么。”
电话很快接通,陈言那边乱吵吵的:“妈,什么事啊?”
“没有其他事,你上电视了怎么也不和家里说一声!”
何娟明明是想慰问嘉奖一番的,不过说出口就带了点责备,大概亲妈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