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老,已经安装到位了,是否继续实验?”
“实验,实验!”
半个小时之后,超七再次飞上天,平飞到1.8马赫,俯冲到2马赫,都没事,这空中加油管除了碍眼之外,其他的任何问题都没有!
“太棒了,这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正式开始空中加油训练了……”屠老说着,看向运十那边,空中加油吊舱还在安装,估计得明天了!
接下来的时间,还是说说其他项目吧!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一架双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对准跑道,降落下来。
“测试机载雷达的飞机下来了,亮子,过去看看?”
“好啊!”秦亮点头:“也不知道这雷达测试得如何了?”
“应该已经能投入使用了,沈阳那边很着急,已经要了一台雷达过去,直接用歼八2来测试了。”林老说道。
北方所的确很着急,眼看着超七逐渐成熟,不赶紧把歼八2捣鼓出来,空军怕是就嫌弃不要了!
“这么快?”秦亮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
“我们的系办工厂,又得扩大规模了!”
西工大研发出来的技术,是不会交给其他厂所的!那些厂所生产出来赚了钱,也不会给西工大一分,研发经费哪里来?那些白眼狼是养不肥的!
“嗯,咱们空军支持!”林老点头。
运七平稳降落,滑到停机坪,正是超七的旁边,机舱门打开,朱工第一个下来。
“秦亮,秦亮!你要的那些功能,咱们都已经实验完成了!接下来,可以装到超七上,然后匹配八号弹,展开测试……”
“朱工,你们辛苦了!”
这运七是苏联安-24运输机的仿制品,涡轮螺旋桨的动力,噪音很大,而且飞机的可靠性也不高,可以说,上天的团队是在用命在飞的!
“不辛苦,咱们浑身充满干劲!”朱工说道:“现在,眼看这个项目要结束了,咱们心中,还有些空落落的……”
607所就是为了研制机载雷达而组建的,几十年下来的工作成就,也比不上这一年的多!现在,机载雷达已经研制成功,发射机、处理机等等都一样,就是平板天线大小不一样,超七和歼八都能用。
这些都搞出来了,接下来干嘛?
“这项目结束,还有新项目啊!咱们这机载雷达的水平,还是太落后了!接下来,要进一步提升可靠性、精度、探测能力,新雷达的研发也要提上日程……咱们西工大会把一半的雷达收入拿出来,继续投入到新雷达的研发中去的!”
靠空军?还不如靠自己呢!反正卖给空军雷达的时候,价格稍稍提高点,这研发费用就出来了。
“新雷达?”朱工两眼放光。
秦亮看了一眼远处的运十,开口说道:“现在,飞机的问题即将解决,空军是不是该考虑一下空中预警机项目了?”
主动相控阵雷达技术,严重依赖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在还得等,不过……预警机倒是可以考虑了,用平板缝隙天线,达到美国佬E-3的水准,还是可以做到的。在八十年代,这飞机就是绝杀!
第184章 空军的天字一号工程,能随便看吗?
空中预警机,空战力量的倍增器!
把雷达搬上天空,对周围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链,指挥己方的战斗机进行作战!
没有预警机,就打不赢未来的高科技战争!
“这个啊……”林老犹豫了片刻,开口说道:“你们西工大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咱们空军的装备发展,所以,咱们也就不和你们藏着掖着了,咱们空军其实有空警一号项目,已经进行了快十年了……索性今天也是过来了,走,带你去看看!”
现在,这个项目应该还是空军的天字一号工程,是绝不外泄的,但是,西工大例外,他们研制了先进的机载雷达,相关技术,或许可以用到空警一号上呢?
秦亮却是一愣,啥?这个项目还没有下马?
1969年,空军以空36师牵头,603所为主要设计单位,六院主导,空一所、空二所、空军十二厂为辅,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组成了150人的设计队伍,研制空警一号预警机。
当时的空警一号,可不是为了当什么空中指挥所的,而是因为当时国土防空有很大漏洞,导致对面总是派飞机过来,所以,这空警一号,就是想要弥补地面雷达的不足,建成一个完善的雷达防空网,同时引导夜间战斗机展开拦截行动。
当时,空军手头体积最大的,就是图-4轰炸机,这款飞机也可以叫做超级空中堡垒斯基,就是B-29的仿制品。
浑圆的机头,前三点起落架,四台螺旋桨发动机,整体技术水平,就是四十年代的。
机背安装了雷达罩之后,阻力增加了百分之三十,机体重量增加了五吨,所以,发动机换成了涡桨六,因为螺旋桨转动的方向不同,干脆直接人为限制一侧转速降低,让飞机保持平衡。
一切都是土法上马,靠着大无畏的精神,把飞机给捣鼓出来,可惜,落后的电子管技术,还是限制了预警机的性能,无法从地面杂波中过滤出来敌机,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最终项目还是下马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也快下马了吧?
带着好奇的心情,秦亮等人乘坐212,来到了咸阳西部,空36师基地。
一排银色的轰炸机,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在停机坪的一个角落里,一架顶着蘑菇盘的飞机,静静地停靠着,仿佛很不起眼一样。
“老周,来,给咱们这些客人介绍一下空警一号!”林老看着飞机上下来的一名老专家,开口喊道。
926项目开始后,楼国耀前辈首先担任了技术总负责人,再后来,改成了周先耀前辈,此时,听到林老的介绍,周老皱起来了眉头:“林老,咱们这空警一号,那可是绝密任务,你带这么多人过来……其中还个小伙子,这不符合规定!”
天字一号工程,能随便让人参观?正是因为隐蔽,所以才不去试飞院,留在空36师测试,反正试飞院那边也帮不上忙。
秦亮笑了笑:“林老,这位老同志连您的面子都不给啊!”
林老的脸一红,大意了啊!
空警一号是空军的天字一号工程,什么人能看,什么人不能看,是有严格规定的,林老没有走流程,带着秦亮来参观,的确是违反规定的。
而且,老周这么不给面子,也是因为心烦意乱。
69年立项之后,71年飞机就搞出来了,接着就是漫长的试飞,前几年,主要是机体试飞,什么飞机跑偏,垂尾震颤等等,这些试飞完了之后,就进入了机载雷达设备的试飞。
对轰六的探测距离能达到三百公里,性能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地面雷达回波干扰,却困扰了研发团队数年。
1976年下半年,空军开始系统地组织抗地面雷达回波的研究,怎么也搞不定,于是,转到海上吧,毕竟海面平坦一些,没想到,海浪回波也搞不定!
从78年11月到79年1月,空军再次组织海上试飞,效果依旧不明显。
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空警一号项目,就只能下马了,现在,每一个研发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看老周那通红的眼睛,就知道他有好几天没下飞机了。
林老还真不好意思用自己的身份压他。
要不,带秦亮回去?
“这天线,不是一般的厚啊,里面塞进去的是什么天线?美国佬用的是平板缝隙,老毛子用的是波导管,咱们该不会用的是西瓜皮吧?”秦亮再次开口。
此时,已经扭头打算走回到飞机上的周老,瞬间停住了脚步。
各国的预警机,那都是高度机密,在国际公开的期刊杂志上,找不到任何介绍!
而且,当年空警一号研制的时候,国内雷达技术落后,所以,直接把地面防空用的843雷达给搬上了飞机,它的雷达天线是扁的,就像是吃完的一角西瓜皮。
原本只是测高雷达,把它横着放,就变成了一个二维平面探测用的雷达,为此,空警一号后背上,安装了一个巨大的玻璃纤维整流罩,直径七米,厚度……中央最厚的地方,足足两米,边缘也有一米二!
雷达天线罩旋转,西瓜皮雷达就能搜索周围三百六十度的空域,于是,地面雷达就被搬上了天空,虽然搜索距离不错,可惜,地面杂波无法过滤,简直就是无解的!
“你怎么知道的?林老,你告诉他的?”周老的脸色更加阴沉了:“林老,这可是严重违反保密纪律的,我们的空警一号,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预警雷达……”
“我没有!”林老赶紧摇头。
秦亮笑了笑:“还真是西瓜皮啊,太落后了,哪怕把波导管焊上去呢,也比这个先进,对了,既然是预警机,总得解决地面杂波干扰的问题吧?你们用什么技术解决的?”
老毛子造不出平板缝隙雷达天线来,不过老毛子有绝招,直接把军舰用的波导管搬上飞机!和平板缝隙一样,在叫做波导管的金属管中开缝,效果一样,就是……个头大了点,重量多了点而已。
哪壶不开提哪壶!周老的脸色阴沉得要滴下水来了,这是来故意挖苦咱们的吧?
“这上面的技术,都是机密,你们没有资格知道!”
“哦,那就算了,我还想和你们探讨一下MTI和MTD技术呢,算了,咱们回去吧!”
啥?
周老瞬间一愣:“你懂MTI和MTD?”
“嗯,看来,你们肯定已经在用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这飞机是机密,咱们不方便接触,大家伙走吧!”
PS:843雷达和空警一号,就是把上面那个西瓜皮雷达天线转九十度横着塞进去蘑菇盘里的,没找到内部结构图。
第185章 老古董已经落伍了,得改!
一旁,林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周,我这次带来的,可是咱们第一台国产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发人员!尤其是这个秦亮同学,更是一手推动了国内多个研发项目,你不让他们接触机密,那就算了!”
周老睁大了眼睛。
脉冲多普勒雷达!这种雷达,最大的功能就是从地面杂波中把目标给找出来!这也是空警一号最急缺的!
“秦亮同学,留步!”周老看向正在扭头的秦亮:“我代表926项目组,欢迎你们来参观咱们的空警一号预警机!”
反正人是林老带来的,以后真追究起来,林老得首先担着责任!
“好,那咱们就看看这架老古董。”
听到秦亮这话,周老的神情复杂,老古董?咱们这架全国最先进的空警一号预警机,在这小年轻看来,居然是老古董?
周老身后,从机舱里出来的工程师项仲恺不悦地开口:“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虽然空警一号的立项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它可不是老古董,它是咱们国内最先进的预警机!”
“哦,咱这么先进的预警机,怎么就用了图-4轰炸机这个机体平台?这二战时期的机体,还不算老古董吗?”
一时间,众人无语。
图-4仿制的是B-29,还真是二战时期研发出来的机体平台!己方虽然一番改进,依旧无法遮掩它落后的本质,只是……
“秦亮同学,你说得对,这个机体平台的确是有些老旧,但是……咱们也没办法啊,民航客机在引进的时候,就限制军用目的,咱们军队里,这种图-4轰炸机已经是最大的了……”
“嗯,以前的话,还真是这样,但是现在,咱们有了运十!完全可以在运十的机体平台上改装,美国佬的E-3预警机,也是在波音707的平台上改装的,咱们运十,和波音707是一个级别的,最适合改装预警机!”
“运十?”周老摇摇头:“运十不行,机体大梁的问题就不说了,就拿发动机来说,咱们自己产的涡扇八,性能太差,目前只能用民航备份的JT3D发动机,推力只有八吨,推动运十马马虎虎,要改装预警机,阻力会增加至少百分之二十,这就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美国的E-3,发动机也换装了普惠公司的TF33,推力提升到了9.5吨……”
运十要改,估计只能用轰六的涡喷八发动机了,只是这发动机寿命太短,八百小时就得大修!
“发动机不是问题,咱们国内430厂已经把斯贝改进到了十吨的推力,比E-3的发动机动力还足,如果不够,咱们还能进一步深度改进,多了不敢说,提升到十二吨没问题!”
周老睁大了眼睛:“你说啥?十吨推力的斯贝?”
“对啊,其实就是换大风扇,涵道比提升到了2.4而已,咱们西工大帮忙设计的,现在已经用来改进轰六和运十了。”秦亮无奈,这些人对外界的情况是一无所知啊,他再次看了一眼飞机:“这老古董,真的可以淘汰了!”
项仲恺神色复杂地点头:“是啊,真是老古董了,要是能用运十……还真是个不错的方案。”
西方的预警机、电子战机等等,都是用客机来改进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客机拥有全封闭的增压座舱,用它来改,机组成员拥有很大的活动空间,甚至还能布置几个卧铺,供机组成员轮换,提升留空时间。
但是,这得自己有客机才行,没有,就只能用轰炸机、运输机来改,增压座舱得额外安装,空间不会很大,内部很拥挤,噪音也很大!
周老点头:“走,上去看看,你们刚刚说的MTI和MTD,给咱们参谋参谋,看看能不能装到咱们的预警机上!”
改平台可不是一件小事!打报告写申请,还得有很长时间的审批流程,现在,还是先把空警一号最大的难题给解决了!
“好,那咱们就上去参观一下,这些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就拿MTI来说,用延迟线对消器,就能去掉固定目标和慢速杂波,保留运动目标的信息……”
MTI,Moving Target Indicator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动目标显示技术,就是为了显示运动目标的!
“秦亮同学,给咱们仔细说说?”项仲恺热情地上来,搂着秦亮的肩膀,好得像是亲兄弟一样。
“在连续波雷达中,大部分的杂波都集中在零频带附近,而对脉冲雷达来说,需要在DC和PRF的整数倍处,需要有一个很深的阻带……咦,你们这些设备,居然全部都是电子管的?”
大家伙一边说,一边向里面走,现在,秦亮已经看到了拆下来的电子设备,看着里面那一个个灯泡,忍不住摇头。
就算这预警机是十年前研发的,你们也好歹用晶体管电路吧?飞上天一颠簸,电子管里的灯丝很容易被晃断的啊!
“电子管怎么了?电子管功率大,不容易受到干扰……”一名正在低头检测电路的工程师,头也不抬地说道:“当年东方红卫星上天,全球都能收到咱们的信号,这就是电子管的好处!”
秦亮无奈地摇头,然后转身:“林老,咱们还是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