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58节

  段厂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老段啊,这个项目你们要是接下来,自筹资金搞研发,那项目肯定还是你们的,如果你们不打算冒险,那咱们也只能交给西工大了。”屠老说道:“否则,咱们耗费心血谈判要来的技术,不能带回来之后锁资料室里落灰啊!”

  “不就是自筹资金嘛,咱们918厂接了!”段厂长咬咬牙:“航空电台是咱们厂的主营业务,咱们绝对不能看着这种设备落到其他厂所手里!”

  屠老心中大喜,好,成了!

  万事开头难,918厂愿意自筹资金搞研发,其他厂的心理防线也在慢慢地松动!

  “那咱们就不搞通信了,咱们西工大,帮忙搞一下雷达高度表好了。”

  “这产品,咱们117厂接了,咱们也去银行贷款几百万,就不信搞不出来!”王厂长说道。

  “大气数据计算机……”

  “屠老,这个给咱们081基地吧!”

  …………

  没有人知道,今天开的这个会议,究竟有多重要,对东方的航空工业配套企业来说,这就是一场大地震!

  上级拨款搞研发成为了过去式,谁想要项目,谁就自筹资金!躺着等上面喂?那是不思进取的典型,得批评!

  会议结束,众人都留在了132厂吃饭,饭桌上,大家伙拿着酒杯,频频来找秦亮。

  “都说你们西工大,技术一流,咱们在研发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那可得请你们西工大来帮忙!”

  “没问题,段厂长,咱们一定全力帮忙,这都是为了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发展!”

  “秦亮同学,咱们厂可是被你们给逼上梁山了!几千张嘴,就指望着这个大气数据计算机项目了,来,我提前敬你一杯,以后咱们可能会经常去西工大求教……”

  “赵厂长,您客气了,我敬您。咱们啊,就是得逼自己一把,否则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首都,飞机楼。

  “秦亮这一招,玩得溜啊!”林老满是感慨:“他们想要拿项目,就得自筹资金,这样一来,他们有了压力,肯定会竭尽全力搞研发,过去研发单位的那种臭毛病,统统都会消失!”

  “是啊,这样一来,只要用预定研发经费的一半,甚至更少,就能把产品研发出来。”王老也很高兴:“航空工业系统多年积累的弊端,也会一扫而空!秦亮这小子,就是改革的急先锋!”

  “超七的航电问题就将得到彻底解决,这飞机,就剩下发动机不给力了。”林老说道:“老巴协调来的RB199,看着性能数据就眼馋,也不知道西工大能不能把它给测绘仿制出来……”

  空军早就想用涡扇发动机,只是国内孱弱的航空工业,没法满足空军的需求,现在……

  “不着急,秦亮这小子有大局观,他估计已经开始布局了。”

  “报告,刚刚430厂发来电报,他们的斯贝改款已经上了发动机试车台,推力达到了十吨……”

  这么快就改好了!

  林老腾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太好了,走,咱们看看去!”

  “没错,去看看,只要性能稳定,那就改一架轰六试试!”王老的语气有些激动。

  轰六,东方海空军手头最大的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七十多吨,最大载弹量九吨,只是因为发动机油耗高,导致航程上不去,换上了省油的斯贝发动机,这性能绝对是脱胎换骨啊!

  换了发动机,轰六还能再用二十年!

  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是太保守了,轰六用完了字母表,还能继续用!

第121章 斯贝是个宝

  长安,机场。

  “秦亮同学,多谢你带我们出国。”唐长虹说道:“咱们见识了西方的繁华,心中有了更强烈的紧迫感……”

  “咳咳,老巴出来回的机票钱,英国佬出的购物款,我可没干啥……对了,咱们这次弄回来的东西不少,回去了分分,那台彩电,就放咱们5381班的教室好了。”

  “秦亮同学,电视机你要不要放到你父亲的宿舍去,他……”

  “他要知道我给他买电视机,怕不是会数落我乱花钱,电视机就放咱们班里,组织活动啥的用得上……”

  说话间,就看到两名绿上衣蓝裤子走了过来:“秦亮同志,请跟我们走!”

  好吧,又有事了!

  秦亮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扫了一眼三个人下飞机时候,每人拎着的一瓶茅台:“你们回去,把这几瓶酒灌到普通的酒瓶子里,给我老爹送去。”

  “好。咱们一定给你办妥!”

  很快,212开进了430厂,停在了试车台外面,此时,涡轮发动机那特有的啸叫正在缓缓消失。

  “好啊,换了大风扇,推力翻一番,正好适合咱们的轰六使用,这下,上级再也不会骂咱们斯贝引进是三大洋马之一了。”林老满心欢喜。

  斯贝引进了,但是引进之后能干啥?没有人知道!

  战斗机嫌弃它高空推力太差,轰炸机嫌弃它军用推力不足,当年耗费巨资的引进项目,找不到适配的飞机,结果不用说自己产的发动机了,引进的几十台斯贝,都只能放到库房里吃灰!

  现在,换涡轮,换大风扇,斯贝的推力成功地提升到了十吨,简直就是给轰六量身定做的一样!看着那粗了好几圈的发动机,王老也是感慨:“是啊,斯贝这个项目很重要,它的发动机会成为我们轰六的心脏……咦,秦亮来了?”

  “嗯,我来了。”秦亮看向试车台上的大家伙:“进展很快啊!”

  “没错,东方的研发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施罗德一脸的兴奋:“你们东方生产的先进的涡轮叶片,搭配上这种全新的风扇叶片,让民用斯贝的推力提升了一大截,这绝对是改得最好的一个斯贝了!”

  其他的没换,就是后面的低压涡轮增大,同时换了东方自己生产的涡轮叶片,复合材料的风扇叶片,更是东方首创,而且还能完美地通过各种测试!

  “最大推力十吨,重量只有两吨多,关键是油耗,只有涡喷八的三分之一,其他数据不变的情况下,航程能增加到两三倍,保守估计,一万公里没问题!”吴老很是感慨。

  原版的轰六,最大航程只有五千八百公里,这还是只挂三吨炸弹的情况,要是挂上九吨,这航程就会缩水到两三千公里,实打实的中程轰炸机。

  换了发动机,航程过万,那就是战略轰炸机了!

  先不用说斯贝的其他用途,只要能配给轰六,那斯贝就会源源不断地生产下去!

  “秦先生,这种复合材料的风扇叶片,性能的确不错。”施罗德继续说道:“按照我们之前的协议,贵方应该把技术交给我们,当然,我们也会按照协议,帮贵方完成斯贝的第二阶段国产化任务。”

  “好,没问题!”秦亮点头:“只不过……你们拿回去,也是改进斯贝吗?”

  当然不是了!对英国人来说,斯贝早就落伍了,罗罗公司目前最拿手的民航客机发动机是RB211,当初他们为了开发这种三转子的发动机,差点被搞破产,不过现在,RB211已经成为罗罗公司的王牌!

  到后世的特伦特发动机,也是在RB211基础上改进的,罗罗公司就是靠着这种绝活,成为民航客机发动机三巨头之一的。

  可惜,在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技术上,他们败给了美国公司,现在,只要从这里拿到相关技术,他们就能带回去,改进自己的航空发动机!

  重量减轻,推力增加,寿命增加……不管怎么看,这种技术都是他们最需要的!

  “当然不是,我们计划用在自己的RB211发动机上。”施罗德说道:“我们罗罗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世界第一……”

  秦亮摆摆手,他可不是听施罗德吹牛逼的。

  “施罗德先生,如果换成了其他的发动机,那这风扇叶片,也就得重新设计,我们之前谈的交易里,可没有包括给你们设计新的叶片,所以,如果你们继续委托我们的话,那还需要额外给我们一笔设计费,当然,咱们都是好朋友了,也不能赚你们的钱,你们象征性的给个一千万英镑的辛苦费就行。”

  啥?

  施罗德睁大了眼睛,还要一千万英镑?

  如果是在英国,当然不算多,但是……东方人……值吗?

  “不用了,只要你们把这种叶片的技术交给我们就行,我们能自己放大。”

  秦亮摇摇头:“这可不是简单放大就能解决的,不过……您既然坚持,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己方把斯贝当个宝,英国人只当它是一根草,英国人的宝贝是RB211,所以,秦亮决定,把这种叶片的技术交给他们,咱们不能失信于人啊。

  不过……一千万英镑既然开口要了,那就一定会弄到手里!

  “好,那现在就给我们!”

  “咳咳,这个嘛,我们还得整理一番资料,您先别着急,继续留下来帮我们完成斯贝第二阶段国产化的工作,等到这边完工之前,我们一定会把所有技术资料都完整地交给你们的。”

  后世涡扇九上吃的亏,现在可不能重犯!让英国佬把所有技术都留下!

  “可是……”

  施罗德的话还没有说完,外面就跑进来了一个人,嘴里大声地喊道。

  “斯贝改进到十吨推力了?好,好,真是太好了!咱们运十也终于有成熟的发动机了!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在哪里……”

  他身材中等,穿着一身中山装,眼睛里带着期望的光芒,浑身充满了干劲。

  这位是……马老?

第122章 弥补运十的遗憾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领导出国访问,不能乘坐自己的客机,很是遗憾,于是,航空工业系统抽调精兵强将,在魔都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大客机项目,代号运十。

  当时有过很多技术路线,比如说,用轰六改,测绘国内的三叉戟等客机,不过,当时正好有一架老巴的波音707空难坠毁,技术人员对着波音707的残骸一通测绘,最后决定,按照波音707的方案来!

  机翼下面吊装四台国产涡扇-8发动机,航程不小于七千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升限1.2万米……运十的研发,就此拉开了帷幕。

  1976年7月,第一架运十被制造出来,不过它注定无缘上天,需要在地面上做静力试验。历史上,第二架运十会在80年9月26日首飞成功,轰动国内外。

  可惜,仅仅两年后,运十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存在,没有人在意运十的死活,民航更是宁可去美国买波音707,也坚决不要运十。

  一直坚持到了1986年,上级驳回了几千万元的油费,运十项目彻底终止,从此,东方的天空,只剩下了波音和麦道,后来又加入了空客。

  至于民航系统提出的想当然的三步走的计划,也卡在了第一步上:生产麦道82客机,随着麦道被波音兼并,项目也戛然而止,跟国外联合研制,更是被国外耍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后来,C919横空出世,才算是给东方人争了一口气,不过,C919d最大起飞重量只有七十多吨,根本就没法和运十相比。

  当然,对运十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支持它的,认为运十下马,让东方民航客机事业活生生的耽误了二十年,贬低它的,认为运十就是个政治工程,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大梁没有万吨液压机来压制,发动机和航电用的还是民航的备件……

  而对秦亮来说,运十下马,始终是咱们东方人的一个心病,现在的运十,完全是和空客公司同步的,空客能成功,我们的运十为何就不能成功?

  航电?超七项目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大堆的航电技术,就看国内的消化吸收了!

  发动机?我们已经有了斯贝改款!

  JT3D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八吨而已,我们的斯贝改型,已经提升到了十吨!这样推力更足,运十的起飞重量可以进一步增加,商载和航程都会增加,油耗也低,经济性会进一步增强。

  还有谁敢说运十是空中楼阁,面子工程?

  此时,马老已经直奔试车台,看向了试车台上那台胖了一圈的发动机。

  “不错,不错,这台发动机完全可以安装到我们的运十上!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需要从民航借用发动机了……老吴,这种发动机,先给我们生产四台!”

  吴老神色复杂:“老马,你们要是用了斯贝,那涡扇八怎么办?魔都汽附一厂,长征机械厂……他们这些涡扇八的定点生产单位,会不会有意见?”

  “涡扇八要是成熟了,咱们当然可以用,现在……咱们的运十是要坐人的,可不能用不成熟的发动机!”马老说道:“咱们最近一直在为发动机发愁,原计划从民航借发动机,那边……现在不用了,咱们当年花费巨资引进的斯贝,可没有白花钱!”

  马老原本在首都那边,请民航部门提供他们的备份发动机,做了很多工作,民航那边也是模棱两可,然后就听说了430厂的斯贝发动机改型进展,很是兴奋,立刻就跑来了。

  此时,他的目光放在试车台的斯贝上,神采奕奕。

  虽然斯贝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好歹解决了有无问题!

  “这个啊,还是得多亏了秦亮同志,这风扇叶片,就是他们造的,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吴老感慨,英国人都要引进的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唰!

  一双大手握住了秦亮的手。

  “秦亮同志,我代表魔都飞机厂,代表运十的研发团队,感谢你的贡献!”

  “马老,这技术,是我们西工大材料系研究出来的,能推动我的运十客机飞行,我也感觉到很荣幸,运十客机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仅能当客机,更能当空中加油机,电子战机,空中预警机,这款飞机给空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大客机的平台……林老,您说呢?”

  运十的道路是曲折的,民航会以各种借口刁难,死活不要自己的,如果民航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先走军队的路线!

  空军缺乏合适的机体平台,后世玩空中加油机,只能拿老旧的轰六来改装,电子战机,只能用运八凑数,至于空中预警机,那得从老毛子手里采购伊尔-76运输机。

  有了运十,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林老心情复杂,现在的空军,能维持庞大的机群正常飞行就不错了!什么空中加油,空中预警,这些只能做梦的时候想想!

首节 上一节 58/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