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54节

  “好啊!”秦亮点头,有免费的出国机会,当然要去了,不不,这是为了老巴选先进的航电!

  “那就明天走?”

  这么快?老巴对咱们的超七项目,也太上心了吧?

  “好,那咱们准备准备,明天和你们一起去一趟!”屠老点头。

  “咳咳,这个嘛,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秦亮开口。

  “秦先生,您讲!”

  “咱们回趟长安,接上我的几个朋友,他们虽然年轻,但是,和我一样,能力都……很强。”

  自吹自擂不是咱们东方的传统美德,但是,这次出国机会难得,得带着5381班的学生去见见世面,别人可以放放,那三个后世的总师,是得带出去的。

  “没问题!”

  第二天,长安飞机场。

  唐长虹、杨威、赵晓霞三个人,拿着昨天相关部门给紧急办理好的护照,看着老巴的专机降落,满脸的激动。

  出国啊!昨天接到消息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投来羡慕的眼神!

  这年头,出国可是足以炫耀十来年的大事,仅仅办这个护照,少说也得折腾三十天!提交申请材料,核实身份、走访单位、调查亲属……得写一摞摞的文件,才能给签发,而他们三个人,特事特办,一天给批了!

  噔噔噔!

  三个人上了飞机,就看到秦亮那张笑脸:“同学们,欢迎欢迎!”

  “亮子哥,你以后就是我亲哥!”杨威上来,直接来了个拥抱。

  唐长虹走到秦亮跟前,脸色严肃:“秦亮同学,你放心,咱们不会给你丢脸的,咱们的英语可以跟外国人正常交流,有什么任务,尽管分配给咱们!”

  赵晓霞的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秦亮同学,多谢你,让咱们去看看西方国家究竟是怎么个发达程度,看完了,也好回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嗯。上来,调整到舒服的姿势,然后睡一觉……”

  79年,2月10日,伦敦希斯罗机场。

  作为西欧的交通枢纽,这里航班密布,几乎每分钟,都会有飞机起降,各种各样的机型,三叉戟、波音、麦道……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大鼻子向下偏的超音速客机。

  走下飞机,杨威不由得感慨:“居然不用舷梯,直接就能走到航站楼来!”

  东方的民航机场大部分的航班还是步行或者坐车到停机坪,然后踩着舷梯上飞机,而希斯罗机场已经有三座航站楼了!那整面墙都是大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飞机起降。

  这就是现代化的西方世界!

  “嗯,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需要经过商业区,可以多做点生意。”秦亮看着前面的购物区,笑着说道。

  等等!

  一个人影出现在他的视野中,披肩的长发,鹅黄色的大衣,长筒的靴子,看着气质十足,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

  算了,自己一定是眼花了,怎么可能在英国机场都能遇到一个熟人?

  “各位好,我是马可尼公司的海外销售代表马利纳。”一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迎了上来,首先和萨必尔握手,然后一一介绍。

  “我们公司给各位安排了酒店,等到明天……”

  “现在刚刚过中午,我们希望能立刻展开谈判。”显然,萨必尔很着急,连时差都不倒了。

  “那好,等我打电话,通知公司那边做准备。”

  当地时间,下午两点钟。

  会议室里漂浮着一股咖啡的味道,秦亮接过来之后,一饮而尽,然后感觉到浑身精神,果然是提神的好东西。

  看到秦亮的样子,杨威也抬起头来,把咖啡灌进嘴里,刚刚第一口,脸色就变了,自己喝过的最难喝的中药,也没这味道啊?

  但是……不能吐,得保持形象,就当喝中药好了!

  咕嘟嘟……杨威也把咖啡一口气喝进了嘴里,放下的时候,就看到赵晓霞正在把一个白色纸包里的东西倒进去,那些粉末亮晶晶的。

  “杨威,原来你喜欢喝不加糖的啊,不加糖那么苦,你怎么喝下去的?”

  还要加糖?

  杨威打了个嗝:“没错,我就喜欢不加糖的!”

  “各位都辛苦了,我们就知道,东方朋友是实干派。”对面,马可尼航电公司的负责人彼得曼坐定,乐呵呵地开口:“我们马可尼公司历史悠久,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古列尔莫-马可尼先生是无线电领域的奠基人,他曾完成了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波传送、第一次SOS紧急信号的使用和第一次公共无线电广播……”

  一番废话之后,这家伙才切入正题:“贵方需要什么航电设备,尽管开口。”

  “萨必尔先生,您来提吧。”屠老向他说道。

  “我们认为,需要先进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还需要惯性导航系统……”

  “这个嘛。”彼得曼淡然开口:“我们认为,超七这种小飞机,没必要装什么惯性导航系统,有个无线电罗盘就够用了。至于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这个要求也太高了,那么小的机头……塞个雷达测距器如何?”

  这家伙,是啥好东西都不想给!

  “彼得曼先生,我们来找贵方,是想请贵方给提供设备的,贵方有,那就谈,贵方没有,那就去找第二家。”秦亮开口了:“至于需不需要,那好像不是你们该考虑的问题吧?”

  PS:插图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机械惯导装置。

第113章 买方和卖方互换了?

  秦亮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原本还很融洽的氛围,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小伙子是说啥?他在驳斥英国人的观点!

  萨必尔都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不带这个秦亮来了,他就是个大炮,逮谁轰谁啊!

  彼得曼也是一愣,然后……露出了一个笑容:“秦先生,东方没有先进的航电技术,所以不太了解这些设备,我能理解,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们马可尼公司研制的最先进的静电悬浮陀螺,个头大概是一个篮球大小,贵方的轻型飞机上,能找出这么大的空间来安装吗?”

  牛顿三大定律是陀螺仪的技术基础,它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旋转的陀螺,它具有绝对的稳定性,装在飞机上,当飞机姿态变化的时候,陀螺保持不动,支撑它的架子就会转动,只要测出这个角度,就知道飞机在怎么动,积分运算之后,就能知道飞机的轨迹。

  这样一来,陀螺和架子之间的摩擦,就成为了影响它精度的最大原因了,工程师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先是用滚珠轴承,后来了液浮、气浮和磁悬浮等等技术,进入七十年代,开始用静电场的电磁力来支撑陀螺,这样彻底摆脱摩擦,被认为是最高端的方式。

  但是,它的个头还是原来那么大!

  再看看后世,小小的手机里,都能集成个惯导模块,这就是技术的进步!

  “静电陀螺,还先进?”秦亮白了对方一眼:“动力调谐陀螺、环形激光陀螺、干涉式光纤陀螺、超导体陀螺、粒子陀螺、音叉振动陀螺、流体转子陀螺……你们英国不是科技先进嘛?居然只能搞个静电陀螺?”

  屠老等人目瞪口呆,大家伙虽然是搞飞机的,但是咱们东方的飞行员飞行从来不用陀螺仪,就靠肉眼看地标,大家伙也没接触过陀螺,只知道普通的机电式陀螺,静电式的都不知道,至于秦亮说的后面那些陀螺,绝对没听过。

  英国佬也是目瞪口呆。东方不就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吗?啥时候成陀螺领域的专家了?

  “秦先生,这些陀螺,你们都研究过?”

  “当然没有,我们只挑其中最合适的技术路线研发,可惜前些年,我们国家的科研被耽误了,否则……哪里用得着来出国买,你们的陀螺如果只有静电陀螺这种大家伙,那就算了!”

  “不,不,我们有更加先进的,我们的环形激光陀螺,体积可以降低到一个饭盒大小!”

  秦亮心中都不由得感慨,英国,老牌帝国,还真是牛啊!自己只是诈他们,没想到,他们还真有!等配套的时候,咱们得拆开了研究研究,争取仿制出来!

  萨必尔睁大了眼睛,咱们老巴买东西,英国佬都不够最新款,过分了啊!多亏带了秦亮来!此时,他已经将刚刚的后悔忘得一干二净了,心中只有骄傲。

  “好吧,那陀螺就这么定了,咱们再说雷达,你们马可尼公司,居然只有雷达测距仪?你们该不会是把海鹞上的破烂货推销给我们吧?”

  “咳咳……当然不是,脉冲多普勒雷达,我们当然也有,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技术过于先进,不能出口?”秦亮白了对方一眼:“如果是美国的机载雷达,或许还可以这么说,欧洲的……据说,狂风战斗机分成两种型号,IDS型号称多用途,其实主要用来对地攻击,你们英国专门搞了个ADV型负责防空,用的还是倒卡天线,这技术,和美国怕是差了十年以上……”

  在后世,每次提到苏-27,所有人都是感慨万千:好好的设计,硬是被机头那个一吨多的N001雷达给毁了,老毛子电子工业落后,连个平板缝隙天线都搞不出来,只能上落后的倒卡!

  实际上,老毛子搞不出来,欧洲也搞不出来!

  狂风IDS,用来对地攻击,为了超低空飞行,就得有专门的地形测绘雷达,所以,里面有个橙色的椭圆形雷达天线,看着是平板,实际仔细观察,上面根本就没开槽。

  狂风ADV,用来拦截老毛子的轰炸机,需要对空能力出色,英国佬专门给它开发了AI24雷达,天线像是个倒扣的锅盖,占据了机头的全部空间。

  再看看美国佬,六七十年代搞的雄猫,就是平板缝隙天线,对空,对地,对海,各种模式一大堆……

  英国人的脸红了,没错,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和美国的差距,但是,东方人这样说出来,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秦先生,我们目前正在攻克平板缝隙天线的加工难题,这个缺陷很快就会弥补上的!”对面,马可尼的雷达工程师珍妮斯开口。

  雷达的效率,和天线有很大关系,毕竟,它直接决定了辐射电磁波的效率高低!

  最初的是抛物面天线,也就是个锅盖,再后来,锅盖越造越大,转动起来就困难了,干脆把锅盖倒扣过来,馈源放后面,让馈源动就能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这就是倒卡天线。

  比这些天线更加先进的,就是平板缝隙天线,在一个平板天线上开缝,缝隙的尺寸正好是半个波长,这样辐射出去的效率很高,在相控阵技术出现之前,它就是王道!

  欧洲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掌握了加工技术,和东方的时间差不多。

  “它需要的加工技术很高,你们不用个十年八年的时间,怕是研发不出来的,不如来向我们请教吧!”秦亮微笑开口:“我们已经攻克了平板缝隙天线的生产工艺难关,只是成品率还很低,导致价格很高,当然,你们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帮忙生产。”

  咱们哪里有!咱们连个倒卡都没有,咱们西工大电子系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机载雷达,用的还是普通的锅盖!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寂静,萨必尔开始怀疑人生了。

  等等,我是来干什么的?我带着东方朋友过来,一起采购西方先进航电的啊,现在,怎么成东方朋友向西方人推销他们的产品了?这……这是怎么回事?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你们攻克了难关?这不可能!”珍妮斯满脸的不屑:“这天线结构特殊,多层、空腔、薄壁、精度在0.02毫米上,咱们研究多年,精度始终不达标,就你们东方人?哪里来的这种技术?”

  PS:上面是截击型的雷达,下面是对地攻击型的雷达。

第114章 你们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1938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等荣誉毕业生艾伦-布鲁姆林第一个提出了缝隙天线的理论,当时是为电视广播研究的。

  三年后,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等荣誉毕业生亨利-乔治-布克巧妙地把光学中的巴比涅原理引入电磁学领域,丰富了缝隙天线的理论,可惜,二战开始了,这成果就被雪藏了,直至二战结束,布克才正式发表了电磁巴比涅原理,同时,他根据这个原理,提出了平板缝隙和波导缝隙天线的概念。

  可见英国的底蕴有多深厚,可惜,二战把欧洲打废了,人才都跑美国去了!

  英国佬折腾到现在,也加工不出合格的产品来!

  平板缝隙天线,就是需要在一块平面上开槽,形成一条条平行排列的长条形的缝隙,这缝隙的宽度是半个波长,战斗机常用X波段,波长25毫米到37.5毫米,半个波长,就是十来毫米,而在加工的时候,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二,就得到了0.02毫米加工误差的要求!

  如果只有这个精度要求,那先进的数控机床还是能满足的,但是……它内部还得是空腔结构,这个缝隙还得是多层结构,得一层层地焊接起来,这就要老命了!

  平板缝隙天线优点很多,低剖面、平装结构、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牢固、低副瓣,馈电损耗低……可惜,加工技术达不到,一切都白搭。

  科技一流的英国都做不到,你们东方人还能给加工出来?

  珍尼斯绝对不相信!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怀疑我们?”秦亮冷笑:“难怪你们欧洲会落后美国,看看美国,广纳人才,再看看你们……算了,这个话题咱们略过,萨必尔先生,这机载雷达,还是得去美国考察……”

  “等等!”彼得曼开口:“秦先生,贵方既然有这种技术,可否……给我们展示一下?”

  “没错,既然你口口声声说你们有相关技术,那倒是展示给我们看啊!”珍尼斯开口。

  “展示?那种脑残的事情,咱们可不干,这加工工艺,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你们……这是想要偷学我们的工艺吧?”

  一群英国佬都脸红了。

  “秦先生,当然不是,我们英国一向都是最重视知识产权的,如果你们真的有这种工艺,那我们愿意花钱来购买!”彼得曼说道。

  这技术,美国佬都不教!能从东方人手里买到,绝对是值得的!

  秦亮思考片刻:“说买就太见外了,这样吧,你们把我们这次采购的全套航电设备技术都交给我们,我们把这个天线加工工艺交给你们,让我们互换技术,如何?”

  虽然国内也在研制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但是毕竟没有任何技术参考,自研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而且,还有有些东西是秦亮没有涉猎的,比如说平显,现代战斗机离不开它,大部分的重要数据,都是从平显上显示的,尤其是机炮热线,有了它,飞行员在激烈的空战中,就不用低头看上百个仪表了!

  当年,屠老他们和马可尼谈航电引进,重点就是这个平显,虽然后来装飞机上,老飞行员还是嫌它碍事经常关掉,但是新飞行员却都对它赞不绝口。

  用一个平板缝隙天线的加工,来换取马可尼全套的航电技术,绝对是划算的买卖!

首节 上一节 54/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