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284节

  “来,老张,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西工大的秦亮,他可是搞科研的一把好手,亮子,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国防科工委的首任参谋长,张首长!”

  张敏,1925年,出生在河北保定,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当时仅仅12岁的他,就参加了革命,建国后在44军、54军干过,之后还参加过远东战争,1958年才回国。

  当时的张老,以为能继续在54军任职,哪里想到,被分配到了酒泉基地,从此,张老和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搞太原基地,张老挂帅,搞西昌基地,还是张首长挂帅,西昌基地搞出来,张老就成为了基地的首任首长,这样直至今年7月份,国防科工委成立,张老直接升为了这个机构的核心领导,足以看到上面对他的重视。

  按说,他应该已经走马上任了,不过,东方第一颗同步地球卫星要发射,而且还要组网成为东方第一个导航定位系统,这么重要的时刻,他还是不放心,就亲自过来督导工作了。

  而国防科工委这个部门,以后也会经常和西工大接触的,算是直属上级了。

  张老看向秦亮,目光中满是赞许:“秦亮同志,早就听说过你了,西工大能有今天,离不开你的努力工作,即将要发射的北斗导航,更是一个重大国防工程,没花国家一分钱,你们就给搞出来了,厉害!”

  秦亮笑了笑:“张老,以后还得您多多照顾。”

  “那是自然,你们西工大该和咱们国防科工委建立一个直接通道,有什么需要的,直接向咱们这边汇报,咱们全力支持。”

  “嗯嗯。”

  “走,带你们看看西昌基地。这里是凉山州冕宁县泽远镇峡谷,分成了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场区,来,看这边,三面环山的峡谷中央,就是我们的发射塔架,能满足东风3号的发射需求,相比之前的发射塔架,增加了液氢液氧的加注设施……”

  长征三号,就是为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相当于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第三级,由于需要在太空中二次点火,必须得使用燃烧后没残留的发动机,也就是液氢液氧发动机。

  这也是西昌基地和其他基地不同的地方。

  看着那高高的发射塔,秦亮也是心驰神往:“等以后,咱们西工大造出来火箭,也需要航天部门的发射场配合啊。”

  “那是自然,你们要走液氧甲烷路线,咱们老航天人都看着呢!走,再给你介绍一下其他场所,两边的山体内,是配套的指挥,测控,还有水电气设备,火箭发射前最后半个小时,地面所有人都进入山体内……”

  这也算是一种安全保障措施了,万一火箭在发射台上炸了,也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运作。

  “张老,这火箭总装机构呢?”

  “在前面的山坳里,走,带你们看火箭去。”

  一栋乳白色的高大建筑,隐没于绿树深处,通过铁路运输来的火箭分段,就是在这里装配和测试的,等到一切准备就绪,通过铁轨,从总装测试车间里转移到发射台上。

  最让东方航天人骄傲的,还是这里的一切,都是咱们自己设计和生产的!

  老毛子的火箭都是水平总装和运输的,到了发射台前才转入竖直状态,这样做方便组装和运输,但是竖直起来之后,还得再重新测试一遍,而咱们,在组装的时候就是竖着的,这样测试好了,直接就能发射,效率比老毛子的高很多。

  林老走在后面,语气复杂。

  “喂,老张,你这什么意思?我也是你的客人,你怎么只招呼亮子?”

  “老林,你自便。”

  啥?

  秦亮和张老向前走,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绿军装,到现在为止,航天基地还是军方主持的,而东方航天想要走出去,到国际上承揽卫星发射业务,那就必须要开放才可以啊!

  正想着呢,远处,一名通信兵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报告,张老,有外国人想要来我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起参观这次北斗导航的发射……”

  张老瞬间一愣:“外国人?”

  他下意识的就认为,这是外国人想要刺探己方的军事情报!

  “是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教授,还有他的学生,都希望能目睹这次发射的盛况……”

  “瞎胡闹!管他什么大学教授,都不可能进入我们基地!”一旁陪同的发射中心负责人王胜开口:“告诉他们,我们不欢迎!”

  “等等,这些人,我怎么听着有些耳熟?”林老似乎看出来了秦亮此时的想法,开口说道:“亮子,这些人什么来历?”

第358章 开放的高科技卫星发射中心

  秦亮来这里,只是个看客,是没有发言权的,此时,他感激地看了林老一眼,然后开口。

  “当初,我们西工大决定搞导航卫星的时候,写过一些SCI论文,被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教授发现,他很激动,兴致勃勃地来了我们大学做技术交流。”

  秦亮介绍起来:“他们对我们的双星定位十分关心,当听说我们的星载原子钟有困难的时候,还从霍尔特伦公司协调,按照美军内部采购价,采购了三台星载原子钟,解决了我们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问题,可以说,北斗一代现在就能发射上天,和奥尼尔教授的帮助分不开关系。”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和星载原子钟的授时精度有很大的关系!

  后世,东方北斗一代上天之后,精度只有一百米,在地面上设立了标校站之后,精度可以提升到二十米,这就和提升民用GPS信号的差分式地面站一样,不过,二十米的精度,还是不够军用的。

  要知道,美国佬靠着先进的GPS系统,可以实现精确攻击,精确到说从左边的窗户打,就绝对不会从右边的窗户飞进去。精度在米级上,甚至还有邪乎的说法就是分米级或者是厘米级。

  当时的北斗一代,用的是从欧洲购买的原子钟,到了北斗二代,欧洲人不卖了,东方只能自研原子钟,由于是多星定位,精度提高到了十米,通过地面标校站,定位精度提升到五米以内,到了北斗三代,才终于提升到了米级,军用信号,更是达到了0.2米左右。

  对普通用户来说,之前的车载导航,只能引导到某条路线上,有了北斗,就能引导到某条车道上,这就是高大上的车道级导航了。

  “由于奥尼尔教授的帮助,我们的北斗一代,就能实现十米左右的导航精度,在加上地面站的帮助,可以精确到一米。”秦亮说道:“奥尼尔教授给我们的帮助可是巨大的。”

  王胜喃喃地说道:“秦亮同志,听你这么一说,奥尼尔教授的确很不错,算是我们东方的朋友了,但是,朋友是朋友,规定是规定啊,我们西昌发射中心的保密级别很高,可不是外国人能进来参观的。”

  “那这个规定……能改吗?”

  秦亮这句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说楞了,因为规矩限制了,就修改规矩?秦亮同志,你可真有想法啊!

  张老脸色严肃地开口:“说说理由?”

  “各国的航天部门,最初都脱胎于军用,毕竟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本来就差不多,一个把人送上蓝天,一个把人送上西天而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民用航天和军事部门,会逐渐分道扬镳的。”

  秦亮尽量说得轻松些,他不喜欢严肃的气氛。

  “军用的,肯定还需要保密,民用的,需要逐渐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航天技术,佩服我们的航天进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我们的民用航天部门,也要摆脱之前全部依靠国家投资的方式,民用航天,也是可以赚钱的嘛。”

  在场,不少人睁大了眼睛。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单位都开始了改变,而航天系统呢?还要保持原来的方式吗?全靠国家投资,能走多远?如果自己能赚钱呢?

  “我们东方有着成本低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完全可以到国际上承揽卫星发射业务,赚来的资金,可以支持航天部门自己的项目,各位可以看我们西工大,不需要国家一分钱的拨款,不也发展起来了吗?我们靠的,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啊。”

  众人神情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航天系统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一些年轻人,是耐不住寂寞的,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大批人,都想办法找关系调走,而以前一些有本事的老工程师,有的也想下海去赚大钱……

  再这样下去,航天系统是会出问题的,而他们,除了给上级打报告,要提高待遇,就没别的办法了。

  现在,要是航天系统搞改革,从国外承揽卫星发射业务,赚到了钱,航天系统就能良性发展起来了啊!

  不过……航天系统毕竟是带着神秘色彩的,这要是承揽了对外发射业务,那外国人是肯定要来发射中心的,这样一来,己方的秘密,不就暴露了吗?

  他们神情复杂地看向了张老,都在等着他拿主意。

  “秦亮同志说得对啊,我进了国防科工委之后,掌握了整个国防工业的情况,可以说,大部分都表现不好,产品老旧,利润低下,都需要国家拨款支持,国家要发展经济,哪里来的这么多资金扶植困难户?”

  张老很感慨。

  “航天部门是烧钱的,国家的经费支持更是捉襟见肘,之前我就在想,西工大搞导航卫星的这个方式,能否用在咱们航天系统上,现在,秦亮同志的提议,是符合咱们东方航天工业发展的,所以……”

  张老看向秦亮:“我们今天,允许外国人进来,让他们看看我们的航天发射场,秦亮同志,你能否给我们拉来卫星发射业务?”

  秦亮摇头:“我可以尽力争取,但是,这种生意,国际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我可不能保证一下子就能拉过来,得等机会,不过,让外国人了解我们东方的航天能力,这第一步是必须要走出去的。”

  东方第一次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正好赶上了一个市场的空窗期,美国的航天飞机爆炸,法国的阿里安火箭,接连几次发射失败。市场对西方的火箭发射失去了信心,这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转向东方的。

  这才82年,去国际上承揽卫星发射业务,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张老点头:“好,既然这样,那就破例允许奥尼尔教授和他的学生,进入我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但是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好,不能让他们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如果出了事……我来承担全部责任!”

  这就是老一辈领导的觉悟,你们大胆干,出了事我背着!后世的很多领导,你们给我使劲干,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了成绩,是我领导得好,出了事故,那就是你们背锅。

  “走,亮子,我带你继续参观这里。”张老笑呵呵地说道。

  总装大楼里,秦亮看到了王教授等人,正在对安装到火箭顶部的卫星进行各种测试,忙忙碌碌,这可是西工大航天工程系的第一个重大科研成果,他们都是满怀期待。

  而在厂房的一旁……秦亮还看到了另外两枚长征三号火箭的箭体!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射长征三号,为了避免发射失败,我们准备了三枚火箭……”航天元老任老走了上来,亲自给秦亮介绍。

  任老,1915年出生,1940年去了美国,拿到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回国之后,他在军队研究室工作,在哈工程学院成立的时候,他遇到了钱老。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中国人也能,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钱老这一句话,让任老记了一辈子,从此,任老的一生,就和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当搞长征三号火箭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计划使用常规推进器,只有任老掷地有声: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都要上去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愿意立军令状!

  于是,氢氧火箭发动机,就成为了第一方案,为了这款火箭的研发,任老鞠躬尽瘁,冒各种风险,有一次,仪表舱突然着火,在浓烟和灭火的水柱中,任老直接爬上了试车台,想要第一时间找到着火点……

  历史上,1984年,长征三号第一次发射失败,二级火箭无法点火,当时的任老,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他顶着压力,寻找故障原因,最后发现,是电路接触点残留的0.15毫克铝屑,引发电路接触不良。

  1996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卫星708时,起飞仅仅22秒就掉落到地上爆炸,成为东方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而且,这还是现场直播的!

  事后检查半年,终于找到故障原因:随动框架伺服回路中的电压输出模块焊接点失效。火箭惯导平台输出了错误信号,火箭按照错误信号进行姿态校正,从而导致了坠毁的恶性事故。

  两次事故,一次是接触点有杂质,一次是焊点虚焊,充分说明搞航天,必须要精细,来不得半点的闪失啊!

  等等!

  秦亮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们这火箭的电路系统,检查过了吗?”

  “检查过了,西工大校办工厂生产的电路板,那质量,真是没的说……”

  什么?

  秦亮又惊呆了:“这电路板,是咱们西工大生产的?”

  “没错。”王教授抬起头来:“咱们和航天系统对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电路板,居然还在用原始的人工焊接的方式,太落后了!于是,咱们找了电子系帮忙,用上了四层印刷电路板,通孔回流焊接工艺,焊完了之后再通过X光检查,这质量,比航天系统自己的技术先进……”

  王教授想要说先进一百倍,但是又觉得有些王婆卖瓜的嫌疑,就没说下去。

  “比咱们的先进一百倍!之后,咱们的火箭电路板,就都交给西工大生产了!”任老点头。

  “这……咱们航天系统的相关单位,岂不是没工作任务了?”

  “嗯,他们转产电视机去了。”

  这……

  秦亮神情复杂,继续开口:“那电路零部件呢?比如说一些带触点的部件……”

  电路板的质量没问题了,里面零件的质量呢?万一是零件质量问题导致发射失败,会不会给西工大惹上麻烦?

  “西工大的技术,就是先进啊,我们原本的电路,有很多是用触点的,说实话,我们也担心在火箭运行的过程中,这些触点会出问题,现在好了,西工大都用开关管给取代了,高压和大电流都支持,这技术,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家啊。”

  任老依旧满是感慨:“听说,氮化镓这条技术路线,是你一力推动的,这绝对是跨时代的啊!”

  秦亮神情复杂,当初搞氮化镓,是为了组装相控阵雷达的,不过,氮化镓这材料性能一流,的确能用到很多方面,一些需要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完全可以用氮化镓开关管,后世的电源适配器,用了高大上的氮化镓,功率足,体积小!

  “任老,您过奖了,这都是西工大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不不,选择技术路线很重要,听说,你们西工大要搞液氧甲烷发动机,咱们老航天都是眼前一亮啊,这技术,肯定能让我们的航天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美国有氢氧发动机,老毛子有液氧煤油发动机,而我们,有液氧甲烷发动机!

  “报告,外国人进来了,他们申请去指挥控制大厅!”

  听到这话,秦亮一惊,本来以为外国人是在西工大,等待这边同意,现在看来,外国人已经到了发射场外围啊!

  “不行,指挥控制大厅是我们最机密的地方,可不能让他们进来!”王胜又着急了。

  “亮子,你怎么看?”

  “张老,我认为,指挥控制大厅这种地方,只是走马观花的话,也看不到什么机密吧?只要不让他们触碰设备,只是走走看看,也没问题啊。”

  “嗯,让他们进去吧,只能看,不能碰。”张老点头。

  “那个……我也跟着一起过去看看,毕竟,他们是咱们西工大的朋友。”

  张老点头:“你去吧!老林,咱们吃饭去!”

首节 上一节 284/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