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214节

  “我们需要政府下达命令,在各个要害部门,拒绝使用龙芯电脑,必须要使用我们的英特尔处理器。”

  “你们的处理器?能播放视频吗?出声音还是启动时候那单调的滴的一声响吧?”

  “你们的处理器,连浮点运算都会出错误,这让我们怎么使用?”

  “这些都可以改,可以改,只要有钱,我们就能把这些缺陷统统地改掉!”

  “是吗?需要多少钱?”

  “只要有五亿,我们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英特尔是微处理器研发的领头羊,我们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

  听到他的话,对面的议员露出了鄙视:“那么,这五亿美元,你们打算从哪里筹集?”

  “希望政府给我们提供这笔经费……”

  “那不可能,纳税人的钱,不是我们随便花的。”

  葛洛夫的脸上,满是失望,真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些政客,居然如此短视,己方的高科技产业已经遭到了如此惨重的打击,居然还不想着扶植一下,还想着靠普通的市场竞争,这样下去的话,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就完了!

  “各位,如果我们英特尔破产了,那我们美国就会失去希望!”

  “葛洛夫,你太高估自己了,生产处理器的企业,又不止你们一家,没有了你们英特尔,还有AMD,还有其他企业,你们自己企业发展不利,还想要让纳税人来弥补你们的亏空吗?”

  离开大楼,葛洛夫的神情复杂,靠商业手段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所以他才会带着最后的希望来找政府,现在,政府也不管了,英特尔……怕是没有未来了。

  他的心情有些恍惚,走向停车场,当身后传来汽车的轰鸣声的时候,他都没有注意。

  下一刻,咣!

  葛洛夫的身体飞了起来,然后重重落下,附近的路人发出了惊呼声。

  很快,葛洛夫发生交通事故,被撞身亡的消息,刊登到了报纸上,对普通人来说,这不过是一起常见的交通事故,他们庆幸自己手头的英特尔股票,已经提前抛出去了,至于那些没有抛股票出去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英特尔破产的消息,这笔钱算是打水漂了。

  普林斯顿大学。

  “东方的技术发展,真是太快了!我们现在用的龙芯一号,就已经甩开了英特尔的386处理器一大截,所以……英特尔的衰落,几乎就是个必然了。”杰拉德-奥尼尔教授,感慨地说道。

  他的面前,就是一台使用龙芯的苹果电脑,当有了这台电脑之后,他的科学研究,进展很快。

  “老师,您说的没错,利用龙芯电脑,我们已经完成了巨型太空结构的计算,计算结果也验证了您的推测的正确,这奥尼尔圆柱体是最好的太空城结构。”学生爱普士说道。

  杰拉德-奥尼尔,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以及……太空爱好者。

  当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的时候,奥尼尔就做出了大胆的预测:人类最终要居住到太空中!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到太空,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生活空间,而且,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体制,不受政府约束,从而实现乌托邦的梦想。

  奥尼尔开始进行了各种探究,尤其是,作为大学教授,他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几年下来,学生们提出来的理论被他归纳总结,最终得到了圆柱形太空集合器的概念,发表在1974年的《今日物理》杂志上,两年后,他又发表了《高空前沿:人类在太空中的殖民地》,正式提出奥尼尔圆柱体的设想。

  只是,当时只能提出,他没有资源大量使用电脑,现在,龙芯电脑帮他计算了很多数据,得到了精确的模型。

  这个系统,由两个圆柱体构成,反向转动来减少陀螺效应,每个圆柱体的长度为三十千米,直径7.5千米,里面有山川,有湖泊,有森林,有城市,可以居住一千万人!

  “现在的设计已经很精确了,只可惜,想要实现太空梦想,还是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啊。”奥尼尔说道:“最近,我倒是有一个新的设想。”

  “嗯?什么设想?”

  “就是一款全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只需要两颗卫星,就能给全美国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听着奥尼尔滔滔不绝的讲解自己的想法,爱普士忍不住开口:“老师,您的这个设想,已经在被东方人实施了。”

  “你说什么?”奥尼尔睁大了眼睛。

  “您稍等,我去找一份《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期刊。”

  几分钟后,奥尼尔看着上面的那篇关于双星定位的论文,名字叫做:北斗导航,东方特色的双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他仔细地从前到后阅读了一遍,眼睛里的光芒是越来越大。

  这些东方人,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不过,自己只能是想一想,根本就没有经费把这个项目推动到落实的地步,而且,美国军方走的是另一条路,对于这种需要双向通信的卫星导航系统不屑一顾。

  “这个西工大,之前在航空和电子等领域里,已经表现出来了一流的水准,现在,在航天领域里,他们也有这么独特的见解……我要去东方看看,我要和他们聊聊!”

  此时的奥尼尔,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东方交流了,现在,美国很多公司、大学都在和东方合作,他能有这种想法,那也是很正常的。

  东方,西工大,航天系。

  “这一年半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我们还申请了国内的卫星和地面接收站,进行过简单的测试,事实证明,我们的理论是可行的。”王教授满脸兴奋地说道:“仅仅这个项目,我们就发表了十几份SCI论文……”

  秦亮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

  “没什么,这论文……发表就发表了,但是以后,还是要谨慎,防止外国人学了我们的技术。我们西工大,不以论文来评价科研工作。”

  这还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

  一所大学,科研能力如何体现?自吹自擂,说自己的研发实力多强,这个没有意义,因为没法对比,所以,在大学里,论文的数量就成为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谁SCI上发表的论文多,谁的科研能力就强!

  于是,随着发展,大学教授能否继续被聘请,就有了量化的标准:在上一个任期内,一共发表了多少论文,有多少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而为了论文,教授们也是各显神通,有一部分是真才实学的,有这个能力,至于没能力的……那就搞各种歪门邪道了。

  这个制度该怎么评价,秦亮也不好说,但是,咱们西工大,不看这个论文数量!

  很多先进技术,是不能写论文的,写了就会给别人启发,甚至让其他同行仿照然后超越咱们,西工大的先进,靠的是产品!实打实的在市场上热销的产品!

  至于这个双星导航,发表了也就发表了,别人应该不会仿制,毕竟,美国佬搞的几十颗卫星的方式,老毛子也是如此,欧洲……现在还没有这个想法,以后有了,也是几十颗卫星的,只有咱们东方,因为缺钱,只能暂时搞个区域导航系统。

  “嗯,秦亮同学,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还是咱们考虑不周了,以后,咱们就不搞这些虚名了,把卫星发射上去,自然能证实咱们的科研水平。”王教授说道。

  航天系被压制太久了,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所以……他们是有些焦虑了,于是,当有了科研成果之后,就想要公布出去,引起同行的重视,此时,王教授明白了秦亮的意思,也有些后悔。

  “嗯,还是说说咱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吧。”

  “接下来,就是卫星的设计和制造了,这方面,咱们航天系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也有很多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星载原子钟。”

  对卫星导航系统来说,定位精度多高,就看原子钟的授时精度有多高!

  再看看咱们东方,先不用说精度了,这星载原子钟,压根就没有啊!

  想要计时,就得有准确的衡量时间的方式,早期,惠更斯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于是做出来了摆钟,前些年,发现了石英晶振的等时性,做出来了石英钟,把钟表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普通人来说,一个星期慢一两分钟的石英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航天来说,这个误差就非常大了,航天需求的钟表,最好上亿年的误差也不过一秒。

  普通的装置是不好用的,好在,人来已经发现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在1945年,磁共振技术运用到了钟表的计量之中,原子钟的研发序幕就此拉开。

  1948年,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1967年,国际度量大会正式重新对时间进行定义:铯13原子振荡9192631770次为1秒。

  在这个领域里,东方也没有落下,五十年代,东方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就开始了原子钟的研究,利用氨分子的磁共振制造了东方第一台原子钟。

  六十年代,东方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魔都光学仪器厂联合研制成功了东方第一台铯原子钟。七十年代之后,为了满足远望号测量船,又研制了铷原子钟。

  但是,这些统统都是地面使用的,动辄就需要占据一个房间的大小,这种原子钟,注定是无法用在卫星上的。

  在星载原子钟的领域里,东方的技术还是空白的!

  “这个原子钟,我们可以找核物理专业的师生们来研究,不过,从技术原理开始研发,到最后研制成功,恐怕……至少也需要五年的时间,还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王教授说道:“这样的话……”

  这样赶不上趟啊!己方预计,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把卫星研制出来,但是,上面配套的原子钟,却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这还是理想的情况下,万一遇到了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时间可能还会延长,到时候,北斗一代就会被拖累啊。

  秦亮点头,刚刚想要说什么,电话铃就响了。

  “喂,没错,秦亮同学是在我这里,什么?有外国人要见他?先让外国人等着,秦亮同学在和我们商量很重要的事情!什么?杰拉德-奥尼尔?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吗?好,好,知道了。”

  放下电话,王教授神情复杂:“秦亮同学,杰拉德-奥尼尔,是普林斯顿著名教授,在航天领域里有很多全新的见解,比如说,在太空城的项目上,很多人都以为旋转的大环是最好的方案,他却提出来了圆柱体的方案,他……”

  “那就请他一起过来吧。”秦亮说道:“我也想要听一听,这位老教授的来意是什么。”

  “好。”王教授很兴奋。

  十几分钟后,奥尼尔教授带着几名学生,走进了会议室,他先看了一眼王教授,然后,就望向了秦亮。

  “你就是秦亮先生?”

  “您知道我?”

  “没错,当然知道,秦亮先生,在美国科学界,大家伙都对你很好奇,不知道你那些新奇的想法,究竟是怎么来的……”

  “咳咳,我不过是个普通人。”秦亮说道:“我们西工大的研发成果,都是西工大的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您带着学生,远道而来,恐怕不是为了恭维我的吧?有什么来意,请尽管说。”

  “我看到你们西工大航天系的SCI论文,你们的北斗导航系统,现在还停留在理论上吗?”

  这家伙,居然是为了这个来的?

  王教授神情复杂,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后悔,因为自己发表论文,把美国的教授给吸引来了!

  “目前的确停留在理论上。”

  “为什么?我看论文,你们是在切实地搞研究,一定是为了把这个项目推进到实用化的程度的吧?而且,对你们东方来说,这应该是最合适的卫星导航系统了!”

  “因为我们缺乏相关技术。”

  “什么技术?”

  “星载原子钟。”

  这个没什么丢人的,以前发射的卫星都不需要,自然也就没有研发的必要了,东方的科研模式,一向都是需要什么才会研发什么,也不用藏着掖着,美国佬肯定也知道。

  “目前,我们正计划和我们西工大的核物理专业协商,先研制星载原子钟,等这个技术突破了,我们才会考虑正式研发这款导航卫星,您既然是这方面的专家,那应该就知道这东西对卫星导航系统来说有多重要吧?”

  “没错,这个很重要!不过……你们从零开始研发,需要的时间太长,我可以帮忙,从美国给你们协调两台星载原子钟过来!”

  王教授瞬间就睁大了眼睛。

  买?

  如果买的话,那这个问题就能瞬间解决了!北斗导航卫星就能正式启动研发,三年内,肯定能组网,提供服务!

  只是……

  他也知道,秦亮从来都不推荐买的,毕竟,买别人的,就无可避免地受到别人的制约,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不是西工大想要的,所以……

  果然,秦亮摇头了。

  “我们不想买,一方面,我们买不到最先进的原子钟,我们不想要落后的,另一方面,就算是能买到先进的,生产商也会狮子大开口,有同样的资金,我们还不如自己研发,这样不过就是时间长一些而已……”

  历史上,北斗一代的两台星载原子钟,就是买回来的,精度不高,所以北斗一代的导航精度,只能是百米级别的,而到了北斗二代,想要继续买的时候,对方就不卖了,就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来制约东方在导航系统上的进步!

  所以,秦亮并不看好外购,但是……现在眼前这个家伙,显然对双星定位充满好奇,如果他能帮忙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这番话,就是说给对方的听的,希望他能听出来自己的意思吧。

  奥尼尔教授没有丝毫的犹豫。

  “霍尔特伦公司的原子钟研发总工程师,就是从我们普林斯顿大学出去的,曾经是我的学生。”奥尼尔教授说道:“你们要原子钟的话,我可以帮忙联系,而且,我还会让他给出最优惠的报价来!”

  这老兄,还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您……有什么要求?”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老兄帮忙协调,有什么想法?要获取咱们北斗的秘密,那可不行!

  “我的要求就是,希望你们能尽快完成这种导航系统的研发,让全世界都看到,航天系统,不一定是高投入的,还可以是低成本的,这样,我们会离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就更近一些。”

  这老兄……还是这么纯粹的一个人?

  PS:圆柱形太空城内部,以及我国早期地面的原子钟。

第299章 哭泣国要动手了?

  大部分资本世界出来的人,都是唯利是图的,但是,也有少数人,是有理想的,为了理想,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

  眼前的这位,是狂热的太空爱好者,希望人类有朝一日,能大规模进入太空。

  六七十年代,当美国佬搞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这老兄以为,距离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就是一步之遥了,只是没想到,阿波罗登月已经是最辉煌的时候了,之后,人类的太空探索就进入了低谷。

  要进入太空,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阿波罗计划,花了美国当时全部科研经费的百分之二十!现在呢?在航天领域里,科研经费占比已经不到百分之五了!

  太空城这种耗资巨大的项目,怕是会永远停留在想象中了!

首节 上一节 214/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