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177节

  罗茨挤出了一个笑容:“钱不是问题!”

  “嗯,那就五千万美元吧。”

  “什么?当初贵方给我们设计,设计费才不过四千万美元,现在仅仅改动,就需要五千万美元?贵方太黑了吧?”哈拉里忍不住了,再次开口道。

  秦亮叹了口气。

  “鸭翼和进气口激波互相影响的问题,属于气动布局上的大问题!得重新吹风洞,寻找解决方案,重新布局之后,飞机的整体设计还是得推倒重来,简单来说,和重新设计差不多,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从四千万涨到五千万,也属于正规操作啊。”

  秦亮看向对方:“贵方觉得贵,可以去找美国人啊!”

  要是美国人能解决,他们也不会过来了!

  美国航空工业就没有量产过鸭式布局的战机!根本就没有技术储备,让他们帮忙解决问题,五千万美元都打不住!

  所以,他们只能来求助东方,五千万美元这个价格……听起来好像很高,实际上,比美国的报价还要低!

  “那这个研发经费,包括飞控程序的编写吗?”

  “当然不包括!我们可以把风洞数据交给你们,你们根据这些数据自己编写,而且,这飞控,还需要根据试飞数据进行调整……”

  看着对方还不情愿的样子,秦亮也只能坦诚相告:“说实话,我们东方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款成熟的电传操纵飞机,我们自己还在摸索着前进呢,所以……你们如果非得让我们帮忙编写飞控程序,也可以,但是,我们得签署免责条款,一旦因为飞控缺陷出现重大事故,我们可不承担责任。”

  对方不说话了。

  电传飞控不是那么容易玩得转的。

  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电传操作的飞机是F-16,在试飞中因为飞控缺陷而摔过!第二款是幻影2000,法国佬也摔过原型机!之后是瑞典的鹰狮,摔得稀里哗啦,最后被迫请美国帮忙调试飞控。

  至于老毛子……苏-27更是摔了好几架,以至于说了个经典名言:好飞机就是摔出来的!

  现在,大卫人要让己方帮忙编写飞控,当然可以,但是,摔了别怪咱们!

  一群大卫人都沉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知道,秦亮这么说,还真没问题!所以……

  “那就先给我们修改外形吧,飞控的事情,可以以后说,我们……是不是该进去,好好谈谈?”罗茨开口。

  大家伙就在大门口堵秦亮的,现在,既然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所以,进去找个会议室,坐下来好好谈啊。

  “咳咳,这个嘛,我们还是在附近找个饭店,一边吃一边谈,如何?”

  这……什么意思?

  哈拉里最为敏感,很快就想到了什么:“你们西工大的校门,都不让我们进去?”

  “咳咳咳。”秦亮说道:“这个嘛,你们别误会,我是真的饿了。”

  “哼,那接下来的合作,是不是也不让我们进去?”

  “咳咳咳,各位,我们西工大现在有很多项目,所以,所以,所以内部的空间比较紧张,没有地方搞其他项目了,如果你们要留下一部分人来一起研究,那也没问题,我们就在外面找个场所……”

  这意思,就是不让他们进西工大!

  哈拉里的脸色更加难看:“罗茨先生,我们走,哪怕去美国,多花一些钱,也不受这个气!”

  “太好了,告辞!”

  秦亮是扭头就走,半点不含糊的,似乎这个活儿,他压根就不想接一样。

  他这样的表态,倒是把几个大卫人给弄懵逼了。

  鱿鱼们一向都是眼高于顶,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实际上,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过来,如果有一群人,在自己的公司里搞间谍工作,那就算是不杀掉,也得驱逐出去,以后再也不会见的那种。

  现在,他们还上门来找茬,对方当然不理,要合作,肯定还得花钱,而且,也得做好防御措施,不能让之前的事情再次发生啊。

  要合作,就只能接受条件,在西工大附近找个地方搞研究,他们大卫人是绝对不可能再次进入到西工大的,那里提防他们就和防贼一样。

  这样的屈辱……他们是不愿意承受的,但是……

  钱他们不怕花,但是时间上,他们拖延不起的啊!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贸然接手他们这个项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先得把鸭式布局的战机吃透了啊!美国佬就算是研究过,那也没有搞成熟,法国人虽然也在搞,但是刚刚开始着手,进度并没有东方快。

  而且,这些人要钱也绝对不含糊,毕竟同行是冤家……

  想到这里,罗茨没有犹豫。

  “等等,秦先生,您的要求,我们都能答应,但是,也请您答应我们的要求!”

  “什么要求?”

  “三个月内,把飞机改好。”

  “不可能,至少一年!”

  “为什么?”

  “我们没空!人手严重不足!”

  “那就半年,不能再拖了!”

  “我们尽力,但是签合同,还得签一年的!”

  此时的罗茨,真想要掉头就走,但是……他还是忍住了。

  “好吧,那我们什么时候签合同?”

  “朵朵,来生意了!”

  杨朵儿这才下车,脸上露出了微笑:“各位,我们找个地方,详细谈。”

  虽然在门口耽误了一段时间,但是又拿到手五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还是很不错的!这样一来,芯片设备公司就有初始投资了。

  一系大楼,会议室。

  “好啊,这可真是太好了!”倪工听完了秦亮的介绍,满脸兴奋:“华清大学的那款光刻机我听说过,用到了109厂之后,成品率立刻就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七!而且,1.5微米的工艺制程,可以让芯片发热量更小,性能更高!这绝对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正好,我们的龙芯已经进入了详细研发阶段,等新设备安装到位,我们的龙芯就可以正式流片了!”

  “这么快?”秦亮也是一愣。

  “嗯,如果直接用X86架构,那我们的研发会更快,现在另起炉灶,这才耽误了一段时间。”

  说起这个来,倪工是满脸的兴奋。

  “用上1.5微米工艺制程的话,那我们的这款处理器,起始频率就能达到20兆赫兹,内部集成28万个晶体管,32位处理器,能访问的内存空间会大大增加,整体性能会是8086处理器的二十倍以上……”

  秦亮点头,具体的技术自己不懂,但是,倪工他们捣鼓的这款龙芯,性能的确不低,这已经远远超过了286处理器,直接能和85年首发的386处理器媲美了。

  为了研制这款处理器,东方芯片领域的精英,几乎都汇聚到了西工大数学系,而且,还耗费了海量的资金,可以说,把生产8086微机赚来的利润,都砸进去了!

  “好,不错!”秦亮满意地点头:“倪工,你们辛苦了。”

  “做咱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没什么辛苦的。”倪工说道:“研制出来咱们自己的处理器,避免受制于人,这是最让人快乐的事情,等到龙芯一号流片成功,我们团队还希望以龙芯一号为基础,研制我们的DSP芯片,给军队提供真正的军用芯片。”

  “好啊。”秦亮点头。

  现在研制的龙芯一号是中央处理器,也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前者负责数据的运算,后者负责和其他硬件设备协同工作,通过一系列指令,来完成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

  而DSP叫做数字信号处理器,也就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它专门处理数字信号,对乘法、加法这些运算进行优化,可以高速、实时处理数字信号,用在专门的领域里。

  现在,机载雷达等设备,用的还是普通的CPU,虽然也能算,但是毕竟不是很专业,到了后世,这些设备上装的都是清一色的DSP,在进行脉冲多普勒专门的洛伦兹变换里,速度快得一逼。

  对这个计划,秦亮当然得支持。

  “不过……在研制DSP芯片之后,再做什么,咱们还是有些……”

  这是问路线了,这个咱懂!

  “之后,那就研制龙芯二号啊,这中央处理器的性能还是太差了,之后要提升到100兆赫兹,200兆赫兹,最后还要达到GHZ。”

  众人睁大了眼睛,这岂不是比现在的大型计算机还要快?1GHZ,那就意味着每秒十亿次的运算能力了!

  处理器在诞生之后,就在追求频率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发展到了5GHZ之后,对频率的争夺才失去了意义。

  “到达GHZ之后,就开始向多核心发展,就好比是把几个处理器集成到一起,这样加快多任务的处理能力。”秦亮继续介绍:“等以后,处理器内部可以集成十个,甚至是二十个核心,每一个核心都具备3GHZ以上的运算速度……”

  众人已经不敢想了,那是多么强悍的计算机……

  现在,一台百亿次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就已经世界第一了,到后世,不过是一台家用电脑的运算能力而已,在AI大行其道的时候,个人电脑动辄就是几十GFLOPS,也就是每秒几百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了。

  “除了处理器,我们还要研制其他的产品,比如内存芯片,比如主板芯片,还有显示芯片,到以后,需要专门的显示芯片来提供3D运算能力,甚至以后的计算机,显示芯片的性能,比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更重要。”

  看后世,穿着皮衣的老黄,在每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再看看英特尔,已经沦落到求包养的地步了。

  倪工飞快地记录着秦亮说的话,未来不再迷茫,他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等到秦亮说完这些,一旁的系主任终于迟疑着开口:“秦亮啊,你刚刚说那些话的意思,是不是我们数学系要再盖一座芯片工厂?”

  “这个嘛……”

  咚咚咚……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秦亮同学在吗?4433厂那边发来电报……”

  接过电报,秦亮笑了笑:“这4433厂的觉悟是真高,想要继续和我们合作,等他们来了,我们再谈芯片加工的事情吧。”

  西工大设计芯片就已经牵扯了整个一系的精力,再搞芯片厂,还真有些捉襟见肘,所以,如果4433厂追求进步的话,倒是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芯片代工厂了!

  第二天,4433厂的人就来到了西工大,进入会议室,李国富也是直入主题。

  “咱们听空军那边说了,要从华清大学那边订购两台光刻机,这笔钱,咱们出了,光刻机直接放到咱们厂,进行一次升级!”

  秦亮笑了笑:“李厂长,这可不仅仅是购买两台光刻机的事情,需要从单晶炉开始,到切片,冲洗等等环节,才能到光刻机,光刻机之后是刻蚀机,然后是各种一系列的流程,最后是封装测试,这需要全新建设一条生产线。”

  后世说起芯片来,总会提到光刻机,因为这东西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同时,这东西也制衡着工艺的提升,其实,芯片生产,可不仅仅有光刻机。

  不过……这些设备,东方都有!甚至就连光刻胶,中科院的化工所也研制了出来,只可惜,八十年代,在那场造不如买的潮流中,国产的设备几乎都被废弃,一个个电子厂,宁愿花费高价从国外采购洋垃圾,也不愿意看国产的一眼。

  李国富愣住了,他们原本只打算把厂子的接触式光刻机换成投影式的,没打算干别的,秦亮这意思,已经是新建了!

  “咱们东方芯片制造,最大的问题就是小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趁着这个机会,直接过渡到流水线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我认为,至少得新建个六千平米的洁净厂房,那才够用。”

  六千平米!

  李国富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秦亮同学,咱们山沟沟里,没这么大地方啊。”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搬出来!”

  PS:当年的厂家,都是这种作坊式的。

第265章 振华电子公司与华西微电子设备公司

  三线基地,是没有未来的!

  地方偏僻,干什么都不方便,大学生都留不住,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比大城市要花费很多,这就大幅度增加了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线基地要么搬迁出来,要么彻底废弃!

  现在的4433厂,也不过是因为能生产8086芯片,这东西属于现在国内的抢手货,不管是民用的电脑,还是军用的各种电子系统,都需要这芯片,西工大又给他们留了足够的利润,这才让他们活得很滋润。

  但是在摩尔定律强大的魔力下,4433厂的好日子,不会超过五年,之后就会迅速衰落,他们想要发展,就得把工厂搬迁出来,搬到大城市!顺带着提升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东方芯片产业,不仅仅是技术落后,更要命的是,都是小作坊一样的生产规模,全国所有芯片厂一年的产能,加起来还不够西方一个公司一个月产能的十分之一。

  必须得走现代化的大公司的道路!

  李国富等人表情复杂。

  搬出来,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只搬迁一个工厂,就已经够头疼的了,更不用说,还有职工家属,还有附属的子弟学校,医院等等,这些整体搬迁,需要的是天文数字。

  当年搞三线基地,那是国家级的工程,现在国家不管三线厂了,自己找出路,搬迁这种大事……

  “李厂长,如果4433厂不搬迁的话,五年内就会走下坡路,五年后……厂子十有八九就黄了,我这样说,你相信吗?”

首节 上一节 177/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