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同学,多谢你这次来解围啊,对了,咱们的运算一千万次的计算机已经设计出来了!有了它,空中预警机项目就解决了最后难题。”
“好!真不错!”秦亮满意地点头:“这计算机出来,以后咱们设计隐身机……”
隐身机的表面,是需要超级计算机才能运算出来的,别看什么菱形机头,平行四边形的进气道,都是一眼能看到的,但是具体尺寸如何,那关系可就大了!
手头的8086电脑还是太弱了,龙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段时间里,还是得靠山寨的8086来搞科研的。
“秦亮同学,秦亮同学!”就在此时,又有人叫住了秦亮。
秦亮扭头,看到了一名老人,思考一番,才反应过来:“王主任?”
“嗯,秦亮同学,咱们发动机系研制的小型涡扇发动机,已经完成了二十个小时的长久性试车,这发动机已经定型了!你……”
“走,过去看看!”秦亮想起上次在首都,领导们说起来了涡扇十一,没想到,这边就搞出来了!
发动机系试车台。
这几年来,发动机系也在不断地接合作项目,从最初的给外国佬搞什么爆震发动机,到后来的涡喷-15等等项目,所以,发动机系也积攒了不少资金,虽然发动机系自己的大楼还没有盖起来,但是,发动机系的实验车间,已经盖好了。
这里有各种金属冶炼和加工设备,各种实验装置,其中最大的,就是这试车台,有了它,耐久性实验之类的,都可以在西工大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出来。
“秦亮同学,这就是咱们的涡扇十一发动机,直径0.3米,1.26米长,自重60公斤,最大推力3.1千牛……”
秦亮好奇:“比美国佬的自重还轻?”
“嗯,咱们将前面的风扇,还有冷端的机匣,设计成了碳纤维材料,从而节省了一些重量……造价也没贵多少,这样的发动机,咱们可以控制到十万块钱一台……”
秦亮点头:“嗯,不错,咱们发动机系,以后也要赚大钱了!这发动机,绝对是万金油的角色,其他的不说,首先可以装到鹰击八号反舰导弹上,提升这款导弹的航程。”
“鹰击八号的弹体有些小,装到上面之后,这导弹的射程,最多也就能提升到三四百公里而已……”
啥?
秦亮睁大了眼睛,三四百公里!
在后世,鹰击-81导弹射程近的缺陷,让海军有些头疼,于是,改用小型涡喷发动机的鹰击-82就出来了,导弹还增加了一米多,射程提升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但是,海军还是觉得不够。
据说,海军的序列里,从未装过鹰击-82,用C802的称号,开启了出口之路,一直到鹰击-83,射程接近三百公里,海军才算是满意了,开始大批量装备,不过那个时候,其他的不少导弹,也都出来了。
现在,给鹰击八号换装己方手头的发动机,射程就一下子飙升到了三四百公里,海军领导做梦都会笑醒的!
“咱们还是觉得,按照战斧导弹的外形,设计一款新的导弹,直径提升到0.52米,长度提升到六米以上,这样咱们这款导弹的射程,少说也能达到一千五百公里以上。”一旁,刘教授开口:“航天系那边,也很感兴趣,如果要上马这个项目,那咱们西工大自己就能搞出来,而且,咱们也可以联合建立一个校办工厂,生产这种产品。”
眼看着其他系都吃得满嘴流油了,他们这些系也着急了!
导弹一向都是属于航天专业的,哪怕巡航导弹就贴着地面飞行,那也是归属他们管!
这东西搞出来,不管自用还是出口,都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如果只是这涡扇十一搞出来,还没必要把秦亮叫过来,关键是接下来的项目!秦亮不拍板,他们也没法自己决定。
“好啊,当然没问题!”秦亮立刻点头:“这鹰击八号的改款,就交给相关单位来做好了,咱们只提供发动机,这样咱们也能腾出手来,研究新的巡航导弹,这巡航导弹……需要有三款。”
“等等,秦亮同学,你等我打个电话,把宇航工程系的人喊过来!”
1958年,西工大就创建了宇航工程系,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宇航院系之一。西工大校园里摆着的那枚东风二号导弹模型,就是宇航工程系最骄傲的象征,当年,这枚完成了静力试验的导弹,从首都运输到西工大,一直在激励着西工大人逐梦苍穹,投身科研的精神。
可惜,在最近两年,西工大红红火火的发展中,宇航工程系并没有吃到多少肉,就连空空导弹,都是材料系和电子系搞出来的,把他们宇航工程系给扔到了一边。空空导弹的工厂,也没他们的份!
他们眼巴巴地等着呢!
现在,机会终于到了!
哗啦啦……宇航工程系的一大堆老师们,都来到了发动机系的实验车间。
“520毫米左右的直径设计方案是非常稳妥的,可以从我们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中发射,所以,这个尺寸可以定下来,至于要不要和战斧一样,把直径扩大到527毫米,还得看我们的弹翼和尾翼的折叠技术是否过关,是否可以完全塞进去。”
众人点头,大家伙也是注意到这些细节,才保守地选择了520毫米这个直径。
“至于弹体长度,可以保持和战斧导弹一样,长度五米五左右,在加上了固体推进器之后,增加到六米二左右,这航程必须要超过战斧,我们西工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第一!”
众人都很兴奋。
“这款巡航导弹,将会有三种不同的型号,常规款,按照战斧来打造就可以了,主打出口创汇。”
出口创汇!
众人都睁大了眼睛,老教授王焘忍不住开口:“这么先进的导弹,上级会允许我们出口吗?”
“不不,这只是最落后的型号,只是航程超过战斧,算什么真的超过了。”
这还是落后的!那啥是先进的?
“第二款,在这款导弹上进行改造,简单来说,就是保留弹体的后半部分,前面部分彻底空出来,只留下一个外壳,在里面,安装一套新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构成一款亚超结合的反舰导弹。”
这构思……绝了啊!
大家伙看着秦亮画后世的鹰击-18反舰导弹的设计图,统统睁大了眼睛。
直接利用巡航导弹的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航程,全程飞超音速,阻力大,射程近!而全程亚音速,末端攻击能力又不强,所以,这种亚超结合的方案,就成了后世反航母的利器!
“这思路咱们懂,但是,这超音速反舰导弹……”
“没有可以先空着,等到第一款巡航导弹卖出去,有钱了之后,就可以继续搞研发了。”
“哦。”
“第三款,海空军自用款,这款导弹的外形,要进行修型,具备隐身能力,弹体外壳,可以整体使用碳纤维材料来打造,进一步降低重量……”
隐身!
这话出来,很多人是懵逼了。
“秦亮同学啊,这隐身是什么意思?”
“咱们的巡航导弹,就算是飞超低空,依旧不是完美的,容易被天空中的预警机发现,所以,咱们要把外形改造一下,让它在雷达屏幕上消失。”
正好,接下来要搞双发重型隐身机的,就先用这个巡航导弹来练习一下隐身技术好了,有了这东西,以后四十年内都无敌手了。
至于别人仿制?呵呵呵,以咱们军队的个性,这种杀手锏,一定会藏得好好的。
“接下来说制导系统。”秦亮没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继续抛王炸:“为了能引导一两千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我们宇航工程系,要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究出来!”
早期的巡航导弹,是不需要卫星定位系统的,靠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也可以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误差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海面上和沙漠里,地形匹配不能用,那误差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后世的战斧,说从左窗户穿过,绝对不走右窗户,靠的就是卫星导航系统,这东西,咱们也得有!哪怕一个简单的航空炸弹,加个GPS套件,就是能精确攻击的杰达姆炸弹!
搞几枚导弹算什么,搞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才是宇航工程系最重要的项目!
“秦亮同学,你是说要继续咱们的灯塔计划?”王教授的语气中带着激动:“这个计划,咱们西工大也有一部分科研项目,可惜,项目被上级给……”
这下轮到秦亮惊讶了:“灯塔计划?”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王教授的嘴里,哼唱起来了这句最古老的歌曲,然后神情复杂:“灯塔计划是钱老提出来的一个项目,可惜……”
作为灯塔计划的参与者,王教授讲述起来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在美苏对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都把外太空当做了征服的对象,苏联人走得最快,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名飞上天空的宇航员……直至第一个登陆月球,美国佬才追赶上来。
至于航天事业能为人类做什么贡献,这也是航天人讨论的一个热点。
1961年,国内就举办了十二次星际航行座谈会,1965年,钱老提出报告,指明人造卫星的用途:测地卫星、通讯及广播卫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当年4月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代号651任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红一号。
1967年,海军就提出了发展导航卫星的建议,第二年,灯塔一号导航卫星项目正式上马!
在秦亮的意识里,总觉得北斗一号,就是东方在导航卫星领域里的最早的研究了,没想到,居然还有灯塔卫星!
和北斗一样,寓意都象征着挂在太空,永远不会掉落的指路明灯,只可惜……
“这灯塔一号,什么原理?”
“它使用十二米长的重力梯度杆,顶部有一个天平动阻尼器,和美国的子午仪卫星原理差不多……”
说起卫星导航,人人都知道GPS,这种导航卫星用的是精确授时的方式,用户只要能接收到头顶上三颗卫星发射过来的时间信号,和标准时间信号对照,就能知道这三颗卫星发射过来的信号用了多长时间,然后乘以光速,就能算出到三颗卫星的距离,再知道这三颗卫星的位置,就能用几何知识算出来自己的位置。
再叠加第四颗卫星,就能知道自己的高度信息,由于GPS有二十多颗,就能保证随时随地头顶上都会有五六颗卫星,完全满足导航定位需求。
在这种卫星导航系统之前,美国也有导航卫星,这就是子午仪卫星,用的是多普勒频移的方案,极地轨道,太空只有五六颗,导航精度在几十米上,关键是,动辄半个小时以上,才能飞到头顶一次。
东方,也有类似的导航卫星计划!
从六十年代末期设计,到七十年代末期,灯塔一号已经完成了模型星、初样星、热控星、结构星、电性星的模装和试验,可以说,地面实验已经全部做完,就等着打卫星上天了!
就在这个时候,灯塔一号项目,下马了!
原因也很简单,国家要发展经济,很多科研项目太烧钱!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反正美国有GPS,还有免费的民用信号,在当时短视之中,灯塔一号就这样烟消云散,和运十的命运一样,让人唏嘘!
在八十年代中期,陈老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双星定位原理,还利用地球通信卫星和地面站做了实验,但是,上级就是不批!
一直到了93年,货船在海上被检查,GPS信号被屏蔽……第二年,北斗一号项目就上马了!
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精度差了一些,还需要地面站解算,但是,这毕竟是咱们自己捣鼓出来的卫星导航系统!没想到,到了北斗二代,居然又要去和国外合作,在被欧洲人坑了之后,老老实实地回来搞自己的北斗二代。
在这种关系重大的系统上,不能指望外国人,只能靠自己!
“如果咱们西工大动手搞的话,现在就能把灯塔一号发射上天……秦亮同学,秦亮同学?”
秦亮这才回过神来。
“王教授,各位老师,子午仪卫星类似的技术,已经落伍了,我们不能发射一个上天就落伍的卫星导航系统。”
“你是说,要搞美国的GPS那种系统?那个技术难度太高了!上面星载的原子钟,我们国内就没有,耗费也太大了!二十多颗卫星,那得花多少钱,靠咱们西工大……”
西工大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造啊!美国的国力雄厚,可不是咱们一个大学能比的!
“咱们当然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打造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两颗卫星不够啊!至少得三颗卫星,还得呈一个三角形……”
“第三颗卫星,就用地球来充当!”
这啥原理?
双星导航,就是用两颗在轨的卫星坐标作为圆心,把用户到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球面,用户就在这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地面中心站的电子高程地球,是一个以地心为球心,球心到地面表面高度为半径的非均匀球面,只要用几何方式,算出圆弧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就能得到用户位置。
在定位的时候,用户还需要向卫星发送信号,用这个时间差来算用户位置。
这意味着用户在定位的时候会暴露自己的所在,和GPS纯接收信号的方案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同时……这也开发了北斗卫星的新功能:可以发送短报文,简单通信!
当年汶川地震,第一批跳伞下去的勇士,携带北斗终端,就是可以用这个终端来发出信号!后世的很多手机,也都能用北斗短信,北斗通话,这是咱们东方特色的导航卫星系统!
秦亮介绍完了基本原理,一群宇航工程系的老师们,都用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看秦亮。
“亮子,你这卫星导航原理,绝对世界独一份啊!”
“是啊,提出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你这脑子……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PS:战斧导弹和北斗定位原理图。
第242章 军火贩子的手,从来都是血淋淋的
自己不用想,后世只要是搞科技研究的人,就该知道北斗一代独特的双星定位原理,可惜现在,没法把真正的发明者陈老给说出来。
“我也只是个简单的设想,需要各位老师细化这个方案,完成项目论证之后,咱们会向首都航天部门进行一次汇报,如果上面能支持,那这个项目就是国家级的,如果上面只是口头上夸奖,那咱们西工大自己搞,以后商用化,赚到的钱也都是咱们自己的。”
赚钱?
王教授有些疑惑地开口:“秦亮同学,你说这个项目……还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