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124节

  “这……”

  “现在,农村市场里,最需要洛阳一拖那边生产的东方-150拖拉机,我们长安拖拉机厂,能不能转产这种拖拉机?”

  原本以为是捡漏,没想到居然是背了个大包袱!填窟窿的事情,西工大肯定是不干的,但是直接走人,又显得很是无情,所以,不如给他们介绍个出路。

  “咱们要转产……又需要贷款,已经欠了银行几百万,那边怕是不肯借了啊!”

  “咱们西工大,借给你们五十万,支持你们上新款拖拉机!这笔借款,就用你们仿制出来的拖拉机还!”

  “好!”

第217章 只要西工大插手,就一定做到世界最强!

  燕省,坝上,小村庄。

  外面是呼呼的寒风,窗户纸忽闪忽闪地响动,热炕头上,杨朵儿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秦亮在那里忙来忙去。

  “亮子哥,你怎么不再睡一会儿?”

  “我去给你烧点热水,这大冷天的,你先躺着,等在被窝里擦把脸,清醒了再起。”

  自己的老婆自己疼,村里这环境,真是太差了,等村里的砖厂盖起来,就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装上密封性好的窗户,再生上暖气,以后冬天老爹想回来过年,也能舒服一点儿。

  后世的新农村,住着也不错,家家户户有个大院子,比在城市里住鸽子笼好多了。

  “不用了。”杨朵儿伸出胳膊,打算去拿衣服,然后……又缩了回来,冷,的确是冷啊!

  “别急,这衣服也得放被窝里暖和暖和。”秦亮说着,把毛巾从脸盆里拧出来,给妻子擦脸。

  擦完了,再涂点雪花膏,衣服在被窝里放暖和,直接在被窝里穿好,这才能出来。

  大冬天的,其实完全可以一整天都躺在被窝里,用不着出来,可惜,庄户人忙碌惯了,说不定等会儿,就有乡亲们来窜门了,不起还不行。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

  秦亮的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这声音,该不会是……

  “哇,大飞机!”

  隔壁响起了小孩儿兴奋的声音。

  完了!

  等杨朵儿手脚麻利地穿好了衣服下地,院门口已经出现了几个穿着军大衣的身影。

  “秦亮同志在吗?林老叫我们来接您!”

  唉,自己回个老家也不轻松啊!要是在长安,和首都距离遥远,林老想找自己还不容易,现在回老家,距离首都都不到两百公里,只是大雪天气,路上坐车不是很方便,所以,林老居然派直升机过来接自己了!

  用直升机,这会不会有另外一层意思?

  十几分钟后,村口打谷场上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他们用羡慕的眼神看着秦亮和杨朵儿上了直升机,拔地而起。

  上大学,待遇居然这么好吗?回家坐212就够气派的了,现在,居然坐直升机!

  首都,飞机楼。

  秦亮的妻子已经被安排进了招待所,秦亮来到会议室,就看到里面一群人。

  “亮子,你来得正好,来,坐我这里!真是的,回老家也不打个招呼,咱们用直升机送你回去!”

  秦亮苦笑:“林老,我要是打了招呼,还能回去吗?”

  “怎么就不能了,你要是不愿意来,咱们一起上你家开会去!”

  “咳咳,林老,说正事吧。”

  “好,咱们正式开会,首先,我代表空军,感谢西工大给咱们引进了怪蛇-3导弹,解决了咱们空军近距空空导弹的问题,这样一来,咱们空军的所有短板,终于弥补上了!”

  会议室里,掌声响起。

  秦亮有些无奈:“林老,我可代表不了西工大。”

  “怎么代表不了,整个过程,几乎都是你一手推动的!”林老笑呵呵地说道:“听说你们西工大在生产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如果你们生产不了,也可以交给其他兄弟单位。”

  “林老,只要兄弟单位给我们五千万美元,我们就把整套技术奉上!”

  这种事得说清楚,咱们花钱买的!

  “这倒不用,咱们会把相关工厂,直接划拨给你们西工大,虽然没在长安,但是,整个工厂都归属你们西工大管理。”

  “这不太好吧?”

  “没什么,咱们也是为了导弹能尽快投产,解决咱们的燃眉之急。”林老说道:“咱们空军憋屈了几十年,终于能鸟枪换炮了!”

  “这个嘛,各位还是和咱们西工大校方去谈吧。林老,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你着急什么,既然来了,就在这里住下,咱们还有很多项目要谈,还是先说这个怪蛇-3吧,按照你们西工大的性格,总得在上面进一步改进提升吧?”

  只是具有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导弹还不行,还得改进,超过世界一流!

  秦亮点头:“改进计划的确有,得一步步来,目前来说,主要是增加导引头的离轴发射角,在后面安装矢量推进挡板,以及进一步优化火控系统。”

  林老点头:“嗯,不错,那后期改进计划呢?”

  “在彻底掌握了锑化铟导引头的生产之后,我们就会研究这种导引头的小型化工作。”

  “小型化?”

  “没错,让它的体积大幅度缩小,这样我们就能在同一个导引头上,集成多个单元,首先的目标是32X32,后期希望能到达128X128.”

  “这什么意思?”在场众人有些糊涂。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仅能追踪到红外发射源,而且,我们还能鉴别出来红外发射源的形状,这样,红外干扰弹就对我们的导弹无效了,只要被我们盯上,必死!”

  这就是后世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啊!

  早期的红外导弹性能很差,只能盯着目标的屁股飞,那里有着发动机喷口,热量最多,甚至战机在被导弹锁定之后,只要向着太阳飞就行,这样导弹就会被太阳这个大热源吸引。

  现在东方所有的红外导弹,都只能尾追攻击,怪蛇-3技术生产的霹雳-8,是东方第一款具有迎头攻击能力的近距空空导弹,不用飞行员玩狗斗了,迎头就能干掉对手!

  但是,被攻击的目标照样有应对措施,这就是红外干扰弹!

  当被盯上之后,目标机就会发射一组组干扰弹,用更炽热的红外诱饵吸引那飞来的空空导弹,试图摆脱攻击。

  这还真无解,不管迎头攻击还是尾追攻击,红外导弹都只攻击热量最高的那个!

  解决的办法,就是红外成像!在导弹的视野里,不再只有一个亮点,而是一个目标的轮廓!

  这样一来,红外干扰弹就彻底无效了,对方将无所遁形!

  明白了秦亮说的是什么,在场的很多人,都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林老,咱们612所彻底服了!”一名身穿军装的工程师,开口说道:“这个怪蛇-3导弹的技术,的确该交给他们,就算是把咱们所合并到西工大,咱们也认了,咱们当年,也是从长安发展的。”

  1958年,九二四空战中,东方的战斗英雄的战机被响尾蛇导弹击中,英雄血洒长空,让人痛心,而当时,一枚没有爆炸的响尾蛇导弹被我们捡到,于是,测绘仿制任务开始,命名为霹雳1导弹。

  当时负责研究的部门,就是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他们工作地点,就是长安844厂的一栋三层宿舍楼里,床铺夜晚睡觉,白天办公。

  在他们的努力下,1964年,东方的霹雳1导弹,正式定型,从此,东方空军也进入了使用导弹的时代。

  六院五所也在不断发展,先后有多个厂所并入,扩大了他们的力量,之后又经过了几次下属机构的单独分离和整合,原本负责空空导弹设计任务的剩余力量,组建起来了612所,工作地点也转移到了洛阳。

  现在这个机构,已经是国内最专业的空空导弹研发机构了。

  中距空空导弹,西工大仿制了,近距空空导弹,又落到了西工大的头上,专业搞空空导弹的612所,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跑来飞机楼诉苦了!

  空军领导也很头疼,这些项目,不是不给你们,而是秦亮给拉来的啊,空军甚至都没花钱,人家自筹经费,自己谈合作,空军坐享其成,你们还想让空军把项目给你们协调过来?这就太过分了吧?

  就在此时,他们听说了秦亮回老家过年的消息,于是,协调直升机,把秦亮接过来!

  果然,秦亮一来,纷争就平息了,612所的专家们,自愧不如!

  中距弹,西工大搞出来了双脉冲技术,射程翻了一倍,近距空空导弹,现在又要搞红外成像导引头,这技术,612所想都不敢想!他们的目标是追赶世界一流水平,西工大的目标是超越世界一流水平!

  “咳咳,林老,这位是?”

  “我是612所的,你叫我老董就行!咱们现在正在搞霹雳-5甲导弹,现在看来,也不用搞了!搞出来也是浪费!”

  看上去四十来岁的年龄,在612所工作,又在搞霹雳-5甲,那没别人,就是后世霹雳-9导弹的总设计师啊!

  董老,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首都航空学院飞行力学专业,之后就去研究空空导弹了,一直到现在,已经是612所副主任,负责起来了霹雳-5甲的工作,等到怪蛇-3引进之后,又带队研制了霹雳-9导弹,让东方的空空导弹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跃!

  可惜,因为疲惫的工作,在2000年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他连续九天,跑了四个地方,在祖国的大地上画了一个圈……秦亮读过董老的故事,对这位老前辈,满是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科研工作者,我们的军工才会走向世界第一!

  现在,看到这位技术大能,秦亮的目光闪亮:“董老,见到您很高兴。”

  “可别,我才四十岁,叫我老董可以,董老就算了!”

  “那我叫您董工吧,董工,咱们西工大对空空导弹技术并不擅长,接下来,还需要你们612所大力配合,在后期的导弹改进中,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奋斗……”

  这老董如此有面子吗?林老白了秦亮一眼,你小子,这不是让咱们空军当了回恶人嘛!

  “好!”董工点头,能一起跟着研究,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董工您以后需要常去咱们西工大了,能不能给咱们西工大的学生们上几堂课?就是给他们讲一讲空空导弹的设计?”

  如果秦亮没记错的话,这董老还是西工大的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来着,现在既然遇上了,当然不能放过。

  “好!”

  这就成了!

  林老神色复杂地看向秦亮,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咱们空军在长安有个202军工厂,这个厂就划拨给你们西工大了,也省得你们去找厂房了,尽快完成和大卫国的合作,把这款导弹造出来!”

  “好啊!”秦亮点头,刚刚要感谢,突然间……觉得不对劲啊。

  你们要划拨,那就直接和西工大说啊,你们告诉我是啥意思?让我表示感激吗?我又没拿半点好处!

  “走吧,时间差不多了,咱们上午的会议就到此为止,去食堂里吃饭,下午还有个会。”

  还有!

  秦亮真是有些无奈了,林老,我可只是大二学生,现在是我的寒假期间啊!

  “走啊,小王,去招待所,把秦亮同志的妻子叫过来,咱们空军请他们夫妻一起吃饭!”

  秦亮白了林老一眼,林老,我是不是还得谢谢你啊?

  下午,会议室。

  董老等人吃过饭就走了,现在坐进会议室来的,又多了一些人。

  林老打着饱嗝,继续主持会议:“随着西工大的发力,现在咱们空军的主力飞机已经不缺了,不过,咱们空军的直升机,还是太弱了一些,上次,秦亮同志给弄回来了一架完整的海上种马直升机,咱们下午的会议,就论证一下能不能测绘仿制出来……”

  “不能。”

  “为啥?”

  “第一,咱们的基础没那么强,第二,咱们部队也没有多大需求。”秦亮连连摇头:“部队需要的是十吨级的通用直升机,这才是万金油的角色。”

  主力战机都很落后的时代里,直升机自然就更会被边缘化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直升机工业就是个空白,直至1958年,哈飞在老毛子米-4直升机的基础上仿制出来了直五,最大起飞重量7.6吨,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木制旋翼,技术非常落后。

  然后……就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仿制法国的超黄蜂直升机,十几年后定型,命名为直八,之后又仿制了法制的海豚直升机,代号直九,构成了东方的主力直升机。

  前者个头太大,起飞重量十三吨,后者太小,起飞重量只有四吨,反潜作战得两架配合,对地攻击只能带四枚反坦克导弹。

  国际经验证明,十吨级的通用直升机,那才是万金油的角色,黑鹰和米-171都是典型代表。

  而这种直升机,东方在新千年之后才开始研发。

首节 上一节 124/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