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国家画的人均温饱线,那也是一年280斤粮食。
按照相关规定,农村每年的人均口粮必须要满足360斤毛粮。
最开始一些最差的生产队,也就是因为自然灾害等,造成减产的生产队,人均口粮达不到360斤毛粮。
这部分则是由国家补发,社员们就要去当地的粮食储备库领取缺失的这部分。
当然,这可不是白给的救济粮食,而是需要社员花平价购买。
并且价格要比生产队交公粮的价格,每斤贵上三五分钱,这部分粮食名字叫返销粮。
总之,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最后才是自己的。
而所谓的360斤的人均毛粮,别听这数字很大,其实也是吃不饱。
所谓的毛粮,就是没有加工过的,比如生产队今年种的是小麦和玉米,那就分给大家的是小麦和玉米。
可是小麦和玉米又不能直接食用,还需要加工成面粉。
这样一来,360斤毛粮,经过加工以后,连三百斤都是不够。
当然了,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小麦,那是直接将麦麸直接碾碎了一起吃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360斤,那可是人均数量。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平均下来,总就变了味道。
简单的来说,有些人家顿顿吃着油泼面,而有的人家,过年都舍不得包一顿饺子。
“行了,汉文,今天就别谈工作了,你跟平安好好聊聊。”
见自己丈夫皱着眉头,又在为老百姓吃饭问题发愁,何秀君立马开始转移话题。
姜汉文听到这话,知道今天自家这个侄女,直接带着对象上门,确实不好谈工作。
便喝了一口茶,看着陈平安笑着说道:“平安啊,你现在在做什么啊?”
“二爸,平安哥现在可是铁路上的三级工人。
并且他已经被单位推荐到金城铁路学院进修,国庆之后就要开学报到了。”
陈平安还没有说话,一旁的姜晓赶紧说道。
何秀君看着自家侄女这番表现,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然后便看着姜晓说道:“你这丫头,走,跟我去厨房做两个菜。
让你二爸跟平安两个人喝一点。”
在何秀君看来,自家侄女这有的对象,虽然不能再给她介绍周主任家的儿子。
可是自己作为她的二妈,也得好好考察一下这个陈平安,可不能让这个傻侄女被人给骗了。
所以这才拉着姜晓离开,她相信,凭借自己丈夫这些年的阅历,对付一个20岁的年轻人,肯定是绰绰有余。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居然要去大学进修,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
两人离开以后,姜汉文想一下自己侄女刚才的话,心里也是若有所思。
看来他老哥,之前要的两个招工名额,一个就是给了眼前的这个陈平安啊。
这就让他不由得想到,难道说自家老哥早已经就看中了这个女婿?
他想到这里,越想越觉得合理。
不然凭什么,两个招工名额,一个给了自己儿子,一个会给其他人呢。
这年头的招工名额,对于农村人来说,有多么的珍贵,他可是清楚。
就算是两家人关系再好,也不可能,让他那个当村支书的老哥张嘴。
要知道,他那个老哥性子可是固执的很,最是要面子。
这些年,在他面前就张过两次口。
第一次是为了自家侄女的工作,第二次就是要了两个招工名额。
想到这里,姜汉文看陈平安的目光也是变了。
一开始,只是对于老家人的一种热情,现在这种目光才是真正看待侄女婿,看待自己家人亲切。
一想到,这个陈平安,仅仅半年时间,就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三级工人,心里也是有些好奇。
“平安啊,你是跟小斌一起招的吧。
你跟叔好好说说,你是怎么在半年时间里,完成转正成为正式工人,并且定级到三级的?”
陈平安听到这话,便赶紧将这半年的经历详细的说了一下。
“好啊,没想到你还有这份好学上进的心,实在是不错。
要记住,这个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只要你不忘初心,坚持这份好学上进的心,时代总是不会辜负你们。
就像咱们村里的那些老乡,家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而你现在作为一名工人,只要自己的技术过硬,那也是不用顾虑任何人。
国庆以后到了学校,一定要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要像一块海绵一样,努力吸收知识的海洋。”
姜汉文说到读书,便又跟陈平安说起了,他自己读大学的经历。
他说的高兴,直接拿了一瓶汾酒出来,两个人边喝边聊起来。
不一会儿,姜晓从厨房也端着菜出来了。
拌黄瓜和猪头肉,看着简单,可是这么短时间,在厨房里就能端的出来,那就不简单了。
“二爸,你们怎么已经喝上了?”
“哈哈,我这是跟平安两个人,越说越投机,所以就先喝两口。”
何秀君这时候也从厨房里出来,看着两个人已经喝了起来,便笑着说道:“走,晓,咱俩去外面逛逛,别打扰他们喝酒。”
她这会可要拉着自己的侄女,好好的问道问道。
两个人好好的谈谈心,了解一下侄女心中的想法,可千万不要是一时冲动。
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一时的冲动,只会害人害己。
两个女人离开以后,陈平安跟姜汉文两个人没多久半瓶酒已经下肚。
“平安,你跟叔老老实实的说一下农村的问题?”
陈平安听到这话,顿时酒醒了一大半。
他面露难色的看向了姜汉文,张了张嘴,这才说道:“叔,有些问题胳膊拧不过大腿,您知道的多了,只会徒增烦恼。”
姜汉文听到他这话,不由得苦笑连连。
“我一个人的力量有线,可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装聋作哑。”
说完,他一脸坚定的看向了陈平安。
“叔,其实无为乎就那么几件事情。
各种频繁的学习,莫名其妙的会战,还有一些残忍粗暴的批评。
这些事情不仅极大的消耗着农民的精力,还有他们对于生产的热情。
特别是那些基层的领导,都是靠着那个上去的,所以他们一贯坚持这种手段,要是不整人,那肯定是全身难受。
还有就是,大家都中了一辈子的地。
对于村里的土地,也是已经极为熟悉的。
可是上面,总会直接下达命令,规定要种这个,要种那个,从来不听社员们生产队的意见。
以前的时候,技术站的工作组,都会到村里蹲点进行指导。
人家那个可都是有真本事,不管是欧肥还是育种,可都是帮到了,大家不舍得忙。
粮食产量也是提升了不少。
可是现在您也知道,这些专家,这些有本事的人,早就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
而现在的那些人,他们哪懂什么种地呀?”
姜汉文听着陈平安近乎抱怨的话,心头也是更加的沉重。
多少年来,他都很想遇见一个老家的人,问一问乡亲们还好吗?
只是没想到现实居然这么的残酷,已经20多年了,大家的生活还是这么的艰难。
“哎,是我们这些人做的不够好,这才让大家受苦了。”
陈平安听到这话,不由得摇了摇头。
“叔,这不是你的问题。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个人的努力,在这种时代大事面前,永远是渺小的。
我们要相信上面的智慧,相信所有人的努力。
不管怎么说,国强民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而让几万万中国农民吃饱饭,也是历史必然要给出的一个答案。
而历史总会选择一个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
两个人说着说着,一瓶酒渐渐的已经喝完。
姜汉文不顾陈平安的劝阻,于是拿了一瓶白酒,打了开来。
喝着喝着,姜汉文的话越来越多。
仿佛是这几年心中的苦闷之情,一直没有得到宣泄。
这一刻,在陈平安的面前,在酒精的麻醉之下,他整个人放松了。
将这几年的抑郁,将心中的憋屈,将那颗为人民谋福利的理念,全部的宣泄出来。
陈平安也是没有想到,他这么一个大主任,居然在工作上有那么多的掣肘。
原本他以为的,一把手一声令下,大家莫敢不从。
结果却是对于他的话,大家都是阴奉阳违,甚至在会议上都会直接进行顶撞。
他这个一把手,在单位里早就没有什么威信。
要不是这几年,他小心谨慎,没给别人抓住把柄,连这个主任都当不安稳。
陈平安心里也是明白,当一个人清醒着,不愿意与其他人同流合污的时候,最是难受。
渐渐的陈平安只觉得自己耳朵里只是嗡嗡的响着,看着姜汉文一直在说话,确实有些听不清,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听着听着,他只觉得眼前一黑。
第64章 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生气
时间一晃到了秋里,新堡子公社黑虎村里,各个生产队都是将平日里当成宝贝的拖拉机都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