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平安这个徒弟,他很是满意。
除了这家伙,经常到他们家蹭饭以外,其他的就没有任何毛病。
到底是初中生,脑子就是好用,不管什么问题,只要说一遍就会明白。
甚至,他这个徒弟把线路工那本书都已经背了下来。
特别是在理论基础上,别说是他了,比他们工长都要扎实。
又经过这小半年的跟岗学习,他这个徒弟啊,水平至少已经达到四五级工的标准了。
谁不夸他带出了一个好徒弟。
俗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
他蔡起磊毕竟是这二工班的扛把子。
陈平安想到后天的考核,心里也很是激动,到时候他就要正式转正,以后工资也会涨一大截,就不必像现在这么紧巴巴的过日子。
祖厉县黑虎村,社员们都在忙碌着在田里除草。
这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阵的汽车轰鸣声。
众人不由得直起了腰,看向了北面的河畔。
从河畔那边一辆军绿色的卡车,时不时的还冒出一股黑烟,在颠簸的泥泞小路上,缓缓向着这边驶来。
“赵家老二又回来了。”
“嗨!
咱们村除了赵家老二,哪还有什么汽车。”
众人嘴上谈论着,心里倒是酸的不行。
对于赵家,那可是以前有名的地主。
虽然这些年,赵家被人打压的厉害,在村子里面没了以前的那种嚣张跋扈,都是老老实实的低头做人。
可是赵家老二不一样,这狗东西早年当了兵,在部队里学会了开汽车。
后来转业回家,便分配制了县运输局,手里握着方向盘,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红人。
经常隔三差五的,给家里拉些东西,着实让人看着眼红。
就在众人谈话间,汽车已经到了田头。
“满仓叔,满仓叔。”
这时候,众人口中的赵家老二,已经把汽车停好,从驾驶室里跳了下来,朝着人群喊道。
陈满仓拿起脖子上那已经包了浆的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拎着锄头向着汽车走了过去。
“哎!
你们说,是不是陈家老大又给他们家里带东西了?
我可听说,自从他们家老大到铁路上工作以后,每个月都给他们家带粮食和钱。”
“这谁说不是呢?
以前咱们村谁不知道,就他们家的光景过的稀烂,可如今,人家也是过到了人前面。”
第34章 陈家
“满仓叔。”
“赵家娃,你这是刚从县城回来?”
赵家老二笑着从兜里掏出香烟,递给陈满仓一支,笑着说道:“是啊,满仓叔。
我这不是要去乌兰县那边拉东西,这不刚好顺路经过咱们村,所以回家看看。”
陈满仓哆哆嗦嗦的点上了香烟,看了一眼大汽车,然后笑着对赵家老二说道:“那还真是辛苦你,有空去家里坐坐。”
“不了,满仓叔,我这还有任务在身呢。”
说着,他便转身回到驾驶室,拎出了一个白色袋子。
陈满仓一看,脸上的笑容便再也藏不住。
这种白布做成的袋子,就是大家用来专门装面粉的。
“满仓叔,这是平安托我带回来的,你可收好了。”
他将面袋子递给陈满仓,又从兜里掏出了10块钱,说道:“对了,还有这10块钱,都是平安让我带回来的。”
陈满仓颤颤巍巍的接过钱,用手抚摸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的揭开上衣,然后将钱小心的装到了里面一层的衣服兜里,然后轻轻的抚平衣服兜。
“真是麻烦你了,每次都让你带东西,哪天有时间了,一定要家里坐坐,让你婶子给你做点吃的。”
“不用了,满仓叔,都是顺路。
再说了,咱们一个村的,邻里邻居的就不这么客气了。”
他说着,便跟其他的社员们打了一个招呼,着急忙慌的开着汽车离开了。
“哇,满仓叔,你家老大又给家里带粮食了,我看这可不少啊,足足二三十斤了吧?
你家老大还真是孝顺。”
“是啊,平安那孩子我从小看就是个出息。”
“切,哪都有你。
就你还从小能看出来,要我说呀,你这就是拍满仓叔的马屁。
要我说呀,还是满仓就是个有福气的,不然怎么会遇见平安,这么能成和孝顺的孩子。”
“要我说呀,这还是满仓教育的好。”
这几个月来,每个月陈平安都会节省25斤粮食和10块钱,这些东西都托同村的赵思远送到了家里。
别看钱跟粮食不多,可是对家里而言,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田里一起劳作的社员们,虽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可是仍然议论纷纷。
他们一辈子在土里面刨食,遇见这种直接送到手上白花花的粮食和钱,做梦都想把自己跟陈满仓换一下。
就在陈满仓应付完社员,安排自己婆娘将粮食赶紧背回家,按下自己心中的激动,拿着锄头锄地的时候。
陈满窑四处打量了一下,见貌似没有人注意到,便渐渐的移到了陈满仓旁边。
一边假装锄地,一边轻轻的看向陈满仓,说道:“大哥,大哥,求你个事儿。”
陈满仓见他过来,心里就已经清楚,所以一言不发,双手狠狠的用点力气锄着地。
仿佛根本没有听到陈满窑的话。
“大哥,我知道我混蛋,我活该。
可是你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可怜可怜你那侄女吧。
我们家已经断粮了,一口吃的都没了。
你说这大人还能熬几天,可这孩子怎么办?”
陈满窑说着,见自己大哥陈满仓不为所动,心里也是着急。
要知道他家可是真的断粮了,一直以来,他都不怎么认真劳作,所以一年到头的工分没有多少,分不到多少粮食。
断粮变成了常态。
如今,大队里他们家的劲粮已经快1000斤了,大队那边说什么也不给他们家借粮。
一家人总不能活生生的饿死吧。
所以他便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大哥身上。
以前自己大哥陈满仓家里那么困难,都能挤出粮食接济他们一家。
如今自己那大侄子陈平安到了城里当工人,每个月给家里又是钱又是粮食的。大哥家的日子可是比以往好的太多,这要是不接近自己家都说不过去。
“大哥,你是知道我的。
要是一家人真的没了活路,我也是不会开这个口的。
我陈满窑,也是个要面子的人。”
陈满仓听着自己二弟这么不要脸的话,早就已经习惯了。
只是,他自个儿也不愿意这个兄弟埋怨自己,便解释着说道:“满窑,你自己那烂球光景是怎么回事,我就不多说了。
可是我平安娃,拿回来这些东西你就不要想了。
前半年老三结婚,我这个当大哥的,知道你日子过的稀烂,没有让你掏一分钱和一粒粮食。
是我自己借的粮食和钱,这才把老三的婆姨娶回家。
可家里闯下了这么大的窟窿,总得要还吧,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人家能把粮食借给咱,那是相信咱们,现在咱们有了粮食,总不能不还吧,那成了什么样子?
人家还不骂咱们亏先人?
所以老二,不是我不愿意帮你。
这几个月来,平安带回来的粮食,家里都是一口没吃,全部还了家里的窟窿。”
陈满仓说完,见旁边的陈满窑还不愿意离开,一脸的纠结。
便没好气的直接说道:“你要是实在不行,就到大哥家吃两天,大不了让爹娘少吃点。
反正他们也老了,没用了。
正好把粮食省出来,给你陈满窑吃。”
“哥,你说的这是甚话?
我陈满窑就是饿死,也不能做这种禽兽的事情。
你也不要拿话激我,晚上我回去在院子里挖个坑,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躺到里面,饿死算了。
到时候还要麻烦你这个当大哥的,当大伯的帮忙填一下土。”
陈满仓听到这话,直接气的拿起锄头,向着陈满窑抡去。
“滚,你个狗日的。
你活逑个什么人?
脸都不要了,还不如早点死了算。
看着你我就生气。”
陈满窑见自己大哥来真的,立马吓得向一旁跳去。
嘴里还嚷嚷着:“反正都要饿死了,还要脸做甚?
反正咱们家兄弟三,没了我陈老二,还有兄弟俩呢。
爹娘百年了也有人送,陈家的香火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