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李哲今儿个来的关键目的。他想要扩建蔬菜大棚规模,离不开信用社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其他的不说,就一个资金问题就绕不过去。
这年头村里人都不富裕,想建造蔬菜大棚,大多数人都得去信用社贷款,没有信用社的支持,李哲的扩建计划根本无法施行。
孙立国立刻猜中了李哲的想法,去年他支持李哲建蔬菜大棚,就是希望他能带动其他农户一起来信用社贷款。
“老弟,咱们关系这么熟了,我实话跟你说,我们每年都有放款任务。今年没了无息贷款政策,让农户贷款的难度更大了,我是打心眼里支持你这个计划。
不过,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隐患,咱们还得先研究研究。”孙立国端起暖壶,给李哲续了一杯水,
“无息贷款是从八三年开始发放的,很多贷款都办理了延期,最长期限是五年,也就是88年到期。结果大部分贷款都收不回来,再加上‘父债子还’的政策影响不好,所以,无息贷款就暂停新增发放了,虽然还没有完全暂停,但我估摸着……也快了。
同时,上面要求严格处理不良债务问题,以后,不良债务也会成为信用社的‘核心’考核。我们压力很大啊。”
李哲听明白了,“您是担心农户种植蔬菜大棚亏了钱,还不上贷款。”
“没错,我就是担心这个。李老弟你的本事我是相信的,你借钱,我也是一百个放心。但那些村民我信不过,他们可没你这本事,万一大棚建起来,没赚钱,反倒亏了钱,又是一笔烂账。”孙立国瞅了瞅外面,叹道:
“到了年根,我们的信贷员一直在外面催收,结果呢?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失踪了,个人贷款的村民也找不到人,快愁死我了。”
“孙哥,您的担心是对的,这个问题确实要考虑。”从李哲的角度看,提高信用社的贷款难度并不是什么坏事,贷款额度就那么多,别人都贷走了,他拿什么扩建蔬菜大棚。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说要教村民种植蔬菜大棚并不是一句空话。
我会成立一家公司,雇佣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员,给那些想种蔬菜大棚的农户上课。并且,从买建材、建大棚、育苗、移栽、搭架、施肥、打药……我们都会派技术员亲自指导。
蔬菜出现病害,我们也会帮着处理,在种植技术方面我绝对不会藏私。
保证村民能把蔬菜种出来,能赚到钱,让他们有能力偿还信用社贷款。”
孙立国摸着下巴,反问:“老弟,那你图个啥?”
李哲笑了笑:“我们会和农户签订一份蔬菜收购协议,约定好蔬菜成熟后,以固定的价格收购蔬菜,然后,我们公司会将蔬菜转卖给京城市蔬菜公司。”
孙立国是金融系统的,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笑道:“老弟,要不说你能赚钱呢。我算是看出来了,你就算是不种蔬菜大棚,干别的一样赚钱。”
“孙哥,您就别夸我了,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李哲继续总结道:“我们公司教授种植技术,村民负责种植蔬菜,信用社负责提供贷款业务,京城市蔬菜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的闭环,大家都能受益,您觉得怎么样?”
孙立国没有立刻回答,认真地想了想说道:“不错,我觉得这个主意挺好。比村民们自己鼓捣那些乱七八糟的项目要好……”
说着说着,他仿佛又想到了什么,“对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农户跑到信用社贷款,为了能顺利办下贷款,他申报的项目是符合规定的,但他拿到钱就去干别的了。
南关村有一户姓陈的就是,说是要开个砖窑,前些日子我们去考察进度,结果连个坑都没有。
再去他家问,家里人也不肯说,后来还是跟邻居打听才搞清楚,那小子拿着钱去了南方做生意……
我担心有人打着种植蔬菜大棚的幌子,拿着贷款干其他事。”
“是有这种可能。我们到时候可以采取一些监管措施,比如说,农户想要办贷款,首先要加入我们蔬菜合作社,我们合作社会和信用社一直有联系。
建大棚先从挖地基开始,动工前,我们会通知信用社大概需要多少钱,信用社先拨给他们一部分施工款。
之后,我们合作社会去检查,大棚的地基挖好了,再发放购买建材的贷款。
所有的贷款都是分批发放,一旦发现对方挪用贷款,后续贷款就全部停止发放。”
孙立国点点头,其实这种办法谈不上多高明,信用社也能想到,只是实施起来难度较高。现在李哲的蔬菜合作社愿意帮忙监管,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老弟,你的这个扩建大棚的计划,我个人非常支持。你继续推动,我也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李哲道:“孙哥,我也知道,这事不是您一个人说了算,如果需要走动关系,您跟我说一声,咱哥俩一起想辙。”
孙立国小声提醒:“政府那边也能说上话,你也要提前走动走动。”
李哲点点头:“这两天我会去拜访陈镇长。”
蔬菜大棚的规模越大,利益越多,李哲一个人根本吃不下,大家一起赚钱才能长久发展……
……
大营村,村北。
夕阳西下,林小虎将最后一卷大棚的草帘子放下,累得双臂发酸。他也不嫌冷,直接一屁股坐在夯土墙上,目光无神地眺望远方。
虎妞的到来把他对未来的憧憬击得粉碎。
有虎妞盯着,他也不敢主动靠近青禾了,一想到这,他的心就有些痛。
忽然,看到一辆绿色的卡车开过来,他习惯性地走了过去。这辆每天都开往京城的卡车,总能给他一种新鲜感,哪怕只是和车上的人聊两句,也能让他觉得,自己距离京城更近了。
他见到李哲从车里下来,立刻屁颠颠地跑过去,“李哥,您回来了!”
李哲瞅了他一眼,“小虎,脸色怎么这么难看?生病了?”
“没有,昨儿个没睡好。”林小虎挠挠头,讪笑了一声。
李哲也没多问,吩咐道:“你去通知大家伙,忙完了去三号棚领工资和过年的福利!”
第199章 大喇叭(两章合一)
李哲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工资,分福利。
李哲先将陈守耕陈老师请进了大棚,虽说这段时间陈老师移栽到大棚内的果蔬作物还没有盈利,但他的能力和努力老李都看在眼里,用老李的话说,除了长相斯文点,跟他这个老农民没有区别。
这对老李来说,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
同时,朱益民也是对陈守耕赞不绝口,张口陈老师,闭口陈老师。
李哲不在村里的时候,这两人是大棚的负责人和技术员,他俩的话很有分量。
“陈老师,您来了有段时间了,还习惯吗?”
陈守耕接过李哲递来的椅子,坐下:“刚开始还真不太习惯,但住了一段时间,你让我走,我还真舍不得。
我得提前跟你请个假,我打算明儿个回京城,眼瞅着快过年了,我得回京走动走动。就是大棚里的试验田有些放心不下。”
李哲笑道:“您就放心走吧,只要我在大营村,都会去试验田里看看;我不在的时候,让老朱多盯着点,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陈守耕应道:“那行,明儿个我就坐车走了,等过完年,把京城的事处理完,我就回来。”
李哲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陈老师,这段时间辛苦您了,为了种植试验田抛家舍业,真不容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李老板……”陈守耕毕竟是个文化人,还有些抹不开面子,想要摆手拒绝。
李哲不由分说地握住他的手,将信封放进了手掌里,语气真诚道:“陈老师,这不是给您的,是给嫂子和家里孩子的。您在外面奔波这么久,回去给家人买些礼物,让家人过个欢喜年,比什么都重要。”
稍作停顿,他又补充道:“对了,您那份年节福利我都安排好了,就存在365蔬菜店,回头让人给您送回家。”
见李哲这般说,陈老师也不再推辞,“那行,我就收下了。”
两人又聊了几句试验田的事,陈守耕才离开大棚。
作为重点高校的老师,他的薪资不算少,基本工资、工龄工资、教龄工资、粮食补贴、奖金、洗涤费、补助,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一百五十多块,在京城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了。
也正是因此,家人对于他来大营村种植蔬菜大棚的事并不是很支持,为此他还和妻子吵了一架,临走时闹得并不痛快。
现在多了一份收益,也能给家人一个交代。
他打开李哲给的信封,却是微微一愣,里面装着几张外汇券,他数了数,足足有两百外汇券。
他心头火热,这外汇券可不好搞,别说友谊商店了,就是百货大楼很多紧俏物品也需要外汇券,有了这两百外汇券能给家人买些稀罕的礼物,也能降低他对家人的愧疚。
……
第二个进大棚领工资的是朱益民。
李哲上下打量了对方,精神状态要比往日好了许多,人也显胖了:“朱哥,听说你离婚了?”
朱益民露出一抹苦涩,叹息道:“离了,家产也分清了,女儿归我。这样她再嫁也容易一些。”毕竟是夫妻一场,过了最初的冲动后,对于前妻的怨念也减轻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女儿,没必要把事情闹得太难看。
“朱哥,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让闺女来咱大棚里吃饭。晚上你也甭守夜了,带着女儿回家住。等明年蔬菜大棚再次扩建后,咱们也会盖一些砖瓦房和一间吃饭的食堂,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朱益民笑着说道:“嫌弃啥?咱这儿的伙食好,那丫头恨不得天天来蹭饭,比我还积极呢!”
“那就成。”朱益民没了后顾之忧,才能踏踏实实的种菜,李哲话锋一转,问道:“朱哥,听说在周家的事儿上,快嘴媳妇给您帮了忙?”
朱益民虽然不待见快嘴媳妇,但也没有否认这一点:“对,说实话……要不是她的话,这钱,我想要回来难。等咱们发的福利,我还想着给她送去一些,也不多,就米、面、猪肉、苹果四样,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
李哲说道:“朱哥,我想请您帮个忙。这件事跟快嘴媳妇有关。您给她送的礼,我出了。”
朱益民一愣,语气中带着不解:“老弟,这是啥意思啊?”
李哲没有立刻回答,反问道:“快嘴媳妇是不是现在又回代销店了?”
“嘿,这事儿也是怪了,原先两家闹得这么厉害,现在又和好如初,快嘴媳妇又成了代销店的座上宾,又跟以前一样,整天家长里短地说别家的闲话,什么事到了她嘴里,能传半个村子,比咱村的大喇叭都好使。”朱益民说着说着就笑了,其实好奇这件事儿的不止他一个人,半个村子都在传。
林小虎就在李家干活,也有人问过林小虎原因,那小子滑的很,每次都糊弄过去,愣是不肯说。
越是这样,众人越觉得有事。
李哲笑着问道:“那她对咱们大棚的事情感兴趣不?”
“太感兴趣了!上次她被打出院后,我去她家看望,她还旁敲侧击地问过我大棚的事儿,都被我敷衍过去了。没打听到消息,她还有些不乐意。”
“那你这次再去送礼的时候,她要问起来,你就捡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告诉她。比如说,发放的福利、工资、奖金,还有反季节蔬菜的价格,都可以跟她说一下。”
这个年代村子里没啥娱乐项目,所以很多人都热衷说一些家长里短,聊一些新鲜趣闻。
代销店是整个村子的八卦中心,而快嘴媳妇又是其中的翘楚,称其为人形肉喇叭一点都不夸张。
只要她知道的事儿,就等于大半个村子都知道。只要送几斤米、几斤肉、几斤水果,就能对蔬菜大棚种植扩建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快嘴媳妇的性价比是极高的。
朱益民略一迟疑:“你这是想借着快嘴媳妇的嘴给蔬菜大棚做宣传?可有这个必要吗?”
同时,他又有些担心:“如果别人知道咱们种植蔬菜大棚挣钱了,他们肯定也要跟着干,一旦蔬菜大棚的产量增加,冬季的菜价肯定会受到影响。”
朱益民可不相信李哲真的无私到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发财致富。
李哲能明白对方的想法:“朱哥,有一句话叫不进则退。咱们不发展,其他人也会发展。华国地大物博,能人多的是,就算咱们不教蔬菜大棚的技术,也有人可以自学成才,我并不是个例。”
朱益民心中一动:“你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李哲答道:“据我所知,东北和鲁省一直都在研究蔬菜大棚种植延迟采收的技术,虽说他们还无法种植出越冬蔬菜,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人家研究出来,即便咱们不推广,人家也会推广。如果人家抢先占领了蔬菜市场,那也没咱们什么事儿了。”
朱益民若有所思的说:“所以你之前说想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植蔬菜大棚的事儿,并不是喊口号,而是真的?”
“是真的。你先按我说的去做吧,等过一些日子,我会将明年的发展计划详细地告诉你。”
朱益民领了工资,有些心事重重地出了大棚。李哲的魄力让他有些敬佩,同时内心深处又感到一丝迷茫:我明年该咋办啊?
……
大营村,代销店。
曾经的嘴强王者,她又回来了!
店铺中心,快嘴媳妇正坐在旁边煤炉旁烤火,四周围了一圈唠嗑的娘们,旁边还有一桌打牌的爷们。
前几日,快嘴媳妇突然返回代销店,众人都感觉到十分诧异,还以为这货又要遭到一顿毒打。
毕竟她把人家坑了的事,众人都是知道的。林家三口对她恨之入骨,张玉珍更是直接放话,不允许快嘴媳妇再踏入代销店一步,她敢进来一次打她一次。
就在众人以为又要看一场热闹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张玉珍见到了快嘴媳妇,不仅没有驱赶殴打她,还主动给她倒上茶水,递上瓜果,居然比往日还要殷勤。
“娘的,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代销店里的娘们儿和爷们儿都懵了,想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原本结仇的两家变得和好如初,甚至比先前的关系还要好。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胖婶、王大脚、赵兵媳妇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直接间接的打探消息,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人——虎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