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18节

  但有些事总要做个取舍,暂时的利益和长久的利益,他还是能看懂的。

  孙涛犹豫的时间不长就答道:“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既然合同签到了年底,履行完合约,咱们也算完成了义务。明年那批黄瓜可以直接放到店里面卖,比卖给他们的收益还高,而且还能给咱们的蔬菜店引流。”

  李哲点点头,屁股还算正:“行,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第175章 损耗菜

  跟孙涛谈完后,李哲坐着卡车离开蔬菜店,去五家供菜的餐厅收账。

  两家全聚德每日供菜量是140斤黄瓜,一天菜价1120元,七天,7840元。

  东来顺供菜量20斤黄瓜,160元;20斤菠菜,120元;一天菜价280元;七天菜价1960元。

  单单是这两家餐厅,李哲就收了9800元,他直接开车去了银行存钱。

  之后,又去了长城饭店和蒙娜丽莎餐厅,这两家餐厅收的是外汇券。

  之前,李哲给季鸿宾兑换了五千外汇券,开蔬菜店、进货也花费了不少,外汇券已经所剩不多,这次收款也算是回了一波血。

  回到家后,李哲倒了一壶茶水,一边喝茶,一边算账。

  相对于餐厅的账目,蔬菜店的账目要更繁琐一些,要统计各种商品进货价和数量(包括损耗),得出总共的进货成本。

  然后用每日营收减去进货成本就是毛利。

  而纯利润的计算方式更复杂,要减去房租、人工、水电费、包装等。

  这也是个熟能生巧的活,李哲刚开始干,还不是很熟悉,拿着计算器在那边一边算,一边写……

  “咚咚……”外面传来敲门声。

  李哲将笔记本和计算器放进了公文包里,问道:“哪位?”

  “李老板,我是后院的谭静雅。”外面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

  李哲打开门,见到一身红色呢子大衣的谭静雅站在外面。有些日子不见了,谭静雅白皙的脸颊画着淡妆,气色比先前好了不少。

  “嫂子,进来说吧。”李哲让到一旁。

  谭静雅强挤出一抹笑:“李老板,我和季鸿宾已经离婚了,您还是称呼我名字吧。”

  “那我叫您谭姐。”李哲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她坐下来说。

  谭静雅应了一声,坐在茶几旁边,继续说,“李老板,我这次来还是想跟您谈谈合伙开饭店的事。”

  “好啊,我也想听听,您有什么新的想法。”最近,大棚蔬菜产量增加,损耗也增加了不少,李哲一家人现在根本吃不完,而损耗的菜品很多都是运输过程中磕碰的缘故,也无法保存太久。他也想着尽快开一家餐厅,将损耗的蔬菜变废为宝。

  谭静雅想了想说:“之前,您提议投资比例二八分,我同意了,您占八成股份,我占两成。”

  李哲点点头,如果自己占的股份太少,他觉得做的没意思;但如果不给谭静雅股份,对方也未必乐意。毕竟,李哲没有实际管理饭店的经验,谭静雅有了股份,才能尽心尽力地对餐馆负责。

  谭静雅从随身背包里取出一个本子,说道:“选址方面,我找了两个不错的铺子。一个就在旁边的后沟胡同,距离崇文门菜市场很近,采购会比较方便。铺子是四合院改的商铺,一个月要一百元租金,房主要求半年付,我觉得价格还可以谈,但房主对付款方式卡得很严。”

  谭静雅纤细的手指翻开下一页,继续说:“第二个商铺在崇文门西大街,是个一百平米左右的临街商铺,交通便利,客流量很大,距离您住的地方也不远。您觉得哪个铺子合适?您要是有时间,我带您去实地看看也成。”

  李哲虽说没去看过店铺,但大概知道是哪个位置,“崇文门西大街的商铺租金多少钱?怎么付款?”

  “这个租金高一些,一个月要360元,我估计价格还能谈,对方要求押一付三。”经过上次的谈话后,谭静雅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准备得很充分。两个铺子,两种价位,让李哲自己挑选。

  李哲反问:“你倾向于租赁哪个商铺?”

  谭静雅想了想说:“这要看您的预算是多少了。如果您的预算低,我觉得选后沟胡同的适合;如果预算充足,那肯定是选择崇文门西大街的店铺,那个店铺的位置很冲要,只要菜做得好,绝对不会缺客人,而且客人的消费能力也比前者强。”

  谭静雅说了,也等于没说,皮球又踢给了李哲。

  在李哲看来,选哪个店铺还是要看餐厅的定位。如果定位是快餐,主要的消费客户是周边的居民和旁边的崇文门菜市场摊主,那么就选择后沟胡同的店铺,价格实惠,成本低。

  如果餐厅的档次比较高,价格较贵,那么选择崇文门西大街的临街店铺更合适,客流量大,能吸引更多有钱的客人。

  李哲开餐厅的主要目的就是二次利用损耗的青菜。

  别看是损耗菜,但只要当天使用,品质没差,反而可能更新鲜,所以售卖的价格不会便宜。从定位来看,显然是崇文门西大街的店铺更合适。价格一个月贵两百多,只要生意好,一天就能赚回来。

  李哲捋清思绪后,“谭姐,哪天有时间带我去看看崇文门西大街的店铺。”

  “我这边随时都可以,倒是李老板贵人事忙,您定好时间跟我说一声就成,到时候我提前约房主看房。”谭静雅笑着应了一声。

  李哲的这句话,等于间接认可了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她继续说:

  “人员方面,我准备配两个厨师,三个帮厨,四名服务员,一名杂工,一名收银员。”其实,在谭静雅看来,她自己就可以兼任收银员,但问题是,她怕李哲不信任她,要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

  “人工费多少?”李哲从公文包里拿出笔记本,将先前的房租先写上。

  谭静雅没看本子,直接说:“厨师一百四,帮厨一百,服务员70,杂工60,收银员70。您觉得怎么样?”

  之前,李哲有开餐厅的想法后,就让表哥帮忙打听消息,王建军出去吃饭的时候会主动跟服务员聊天,这个工资倒是比较合理。“可以,就按这个价格定吧。其他还有什么花费?”

  谭静雅答道:“装修、厨具、桌椅板凳一类的。如果您选择后沟胡同的店铺,我建议您购买二手的桌椅板凳;但咱们现在准备在崇文门西大街开店,定位也是比较高端,我觉得再用二手就不合适了。这方面的花费也会相应的增加。”

  其实,这也是谭静雅找李哲合作的第二个原因。一旦使用了昂贵的冬菜,菜品的定价肯定不会低,饭店的档次也会提高,整体的投资也会增加,她自己根本负担不起。

  她和季鸿宾离婚,分到了一些钱,但并不多。

  倒不是季鸿宾故意使坏,而是季鸿宾自己的钱已经败光了,现在的钱都是季老太太的,房子也是季老太太的。

  说句不好听的,季鸿宾分给她的那些钱,也是季老太太给的。如果季老太真是一毛不拔,她能带走的也只有平日攒的几百块私房钱。

  谭静雅扫去杂乱的思绪,继续说:“为了节省资金,我建议装修从简,以干净简洁为主,能节省不少钱。厨具方面,冰箱、炉灶、洗碗台、锅具、刀具都可以买二手的,但接待客户的桌椅柜台要买新的。这一部分的花费在四千元左右。”

  谭静雅手指着笔记本说:“另外,食材储备、办理执照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也需要几百块钱。我大概算了一下,开店总花费在六千元左右。我占两成股份,需要拿出一千二的资金;您占八成股份,需要拿四千八百元。”

  李哲又仔细看了看各项花费,总体来说大差不差,而且这四千多块钱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现在每天的蔬菜损耗在五六十斤以上,如果将这五六十斤损耗菜卖给餐厅,又是一笔进项。

  “谭姐,损耗菜的价格,您准备多少钱购入?”虽说李哲是餐厅的大股东,但餐厅的生意和蔬菜生意还是要分开,否则弄的不清不楚,日后反而会更麻烦。

  谭静雅抿了抿红唇:“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冬菜的市场价,您觉得多少合适?”

  “这样吧,我以市场价的五折将损耗菜卖给餐厅。黄瓜外面的售价是八块,卖给咱们餐厅的价格就是四块。您觉得怎么样?”李哲粗略算了一下,以这个价格卖出损耗菜,自己每天又能多二百多块钱的进项,一个月就是六千多。

  只要餐厅能开一个月,哪怕最后餐厅一毛钱不挣,自己也不会亏钱。

  谭静雅点点头:“可以,就按您说的办吧。”虽说这个价格不低,但现在的冬菜有钱也买不到。

  李哲也很满意谭静雅的爽快,真要是个斤斤计较的合伙人,他说什么也不会跟对方合作。

  谭静雅笑着问:“李老板,您要是没有其他问题,咱们是不是先签个合作协议?”

  李哲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谭姐,我觉得还是先试菜吧。等试完菜,咱们再签协议也不迟。”

  谭静雅知道,李哲恐怕还是不太相信自己,也没强求:“那行,厨师我已经找好了,就是我父亲的徒弟,在厨房干了十几年,厨艺肯定没问题。过两天我带您试菜,到时候咱们再详谈。”

  李哲笑道:“行,那我等您的消息。”

  谭静雅说的是不错,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试过菜,才知道是不是有真本事。

第176章 王莉

  京城电视机厂家属楼。

  2楼王光伟家,窗台上摆放着四盆花,王光伟站在窗台旁拿着红色塑料瓢浇水。

  浇完花,王光伟拿出一个剪刀,开始修剪花枝。他冲着厨房喊道:“你妈那边还要吊篮吗?要的话我剪个枝,给她移栽过去。”

  陈淑芳戴着围裙走出厨房:“哪有冬天移栽的?春天暖和了再说吧!”

  王光伟不以为意:“家里又不是没烧着暖气,屋里也不冷。这冬天跟春天有啥区别?没看到大棚里都能种蔬菜吗?”

  陈淑芳并不买账:“你把我妈家当菜棚子了?再说了,你见过菜棚子啥样?你知道人家的菜咋种的?”

  “得了,我不跟你斗嘴。你说啥时候就啥时候吧。”王光伟将枝叶快垂到地上的吊篮挪到柜顶上:“喏,这不就漂亮多了吗?你就是想要,我还舍不得呢。”

  “咚咚……”就在此时,伴着敲门声。

  王光伟拍了拍手问道:“谁呀?”

  “爸,是我,忘带钥匙了。”外面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

  王光伟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与王婷有几分神似的女人。女人穿着一件蓝色羽绒服,眉心右侧有一颗痦子,个子比王婷要稍矮一些。

  “莉莉来了?怎么还提这么多东西啊?快进来。”王光伟接过女儿手里的袋子,笑着说,“你妈昨个还念叨你来着,还嚷着要去看你呢。”

  陈淑芳听到动静,也从厨房走了出来。见到女儿后先是一喜,随即又带着些责备说道:“你都怀孕了,不好好在家呆着,大冬天还出来跑什么?”

  “没事,我是坐公交车来的,累不着。”王莉脱掉了蓝色羽绒服,露出了显怀的小肚子。

  陈淑芳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了?志刚呢?”

  “他们单位还没放假呢,估计还得忙上两天。”王莉应了一声,打开她带来的两个袋子,“前两天志刚单位发的福利,我给你们送来了一些。”

  “你爸单位也发了,家里啥也不缺。以后发的东西你们自己留着吃就行。”

  王莉往侧卧探头:“婷婷呢?她应该放寒假了吧?”

  “放假了。”陈淑芳将王婷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听到小姨给妹妹介绍了一个外地农村对象,王莉露出惊愕的神色:“妈,您怎么想的啊?居然给婷婷介绍了个外地人?”

  陈淑芳说道:“那个李哲虽然是外地人,但在京城有房。”

  王莉掰着手指说:“妈,只要是正经的国营厂子,哪个单位不分房?就和志刚他们厂一样,我们结婚分了一套房子,明年有了孩子,再申请换个大点的房子。而且不光有房,逢年过节单位都有福利,吃的、喝的、用的都发。而且,单位发的好多东西,外面有钱也买不到。”

  “志刚是大学生,分到单位就是干部,有几个能跟他一样的?”陈淑芳对大女婿还是很满意的。

  “婷婷也是大学生,你为啥不让她谈个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单位大小也是个干部,不比一个外地来的个体户要好?”王莉想了想,“要我说,指定是小姨夫撺掇的,要不然小姨也想不到这茬。”

  听到这,陈淑芳也有些动摇了,难道自己真的错了?

  王莉看向一旁的父亲:“爸,您可是京城电视机厂的办公室主任,啥人没见过啊,怎么也不拦着点?”

  王光伟的职务不算太高,但也是个很关键的位置,来厂的重要人物都是他负责安排接待工作,也算是见多识广,脑子比较灵活。

  一开始,听说李哲是农村人,他也有些不乐意。虽说两人没有见过面,但几次间接接触下来,他觉得这个小伙子不简单。就说对方给涉外餐厅送菜,挣的是外汇券,这个一般人就做不到。

  有钱,很多东西的确买不到,但外汇券可以买到啊。

  再一个,李哲能在外交公寓开一家涉外蔬菜店,就更令他刮目相看了。其他的不敢说,二女儿跟着他,至少能做到衣食无忧。

  “李哲这个小伙子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婷婷也喜欢,先让他们接触着吧。”王光伟简单回应了一句,并没有过多解释。

  跟陈淑芳活了这么多年,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很多人都喜欢活在自己固有的认知里,让他们接受外界的事物很难。王光伟以前也尝试过说服,但后来发现,除了多吵几句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过去几十年,国企工人的待遇和地位都是很高的,很多工人家属也形成了心理上的优越感。让他们从心里改变这种优越感需要一定的时间。

  王光伟的职务比较特殊,能够接触到厂子的第一手信息,从他了解的情况看,工人的福利体系已经很难再维持了……

  看到娘俩还要再说,王光伟冲着妻子说:“莉莉最喜欢吃苹果,把我前两天发的红富士洗了,切果盘。”

  陈淑芳反问:“你咋不去?”

  王光伟摆摆手:“我不敢去,怕你又说我把厨房倒腾乱了。”

  “本来就是嘛!就让你做了顿饭,你瞅瞅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跟你说过多少遍,一边用一边收拾,等饭做好了,也收拾得差不多了。”陈淑芳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我没你那本事,不能一心二用,就喜欢做完饭才收拾。”

  陈淑芳不服气道:“那你收拾啊,还不是我收拾的。”

  “我咋没收拾?切菜刀、案板不都归置好了吗?”

首节 上一节 118/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