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05节

  她倒没啥坏心思,但心里就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年选择返京是不是错了?

  她摇摇头,暗道,瞎想什么?回京肯定是对的!

  ……

  李家东屋。

  王秀英打了个哈欠,同样睡不着。

  老李翻过身,压低声音问:“他娘,你以前不是念叨着不想让老二说京城的媳妇吗?咋又改主意了?”

  王秀英笑笑:“咋的?我家老二还配不上个京城媳妇?”

  “我不是那个意思……”老李怕惊动了西屋,摆摆手:“睡吧,明个儿再说。”

  李哲刚进京城那会儿,王秀英的确不想让儿子娶京城的儿媳妇,原因很简单,老李家底子薄,根本降不住一个京城媳妇。就算娶回来了,也得供着。

  但现在不同了,儿子越来越有本事,一天赚的钱比京城人一年都多,还在京城买了大房子,她的心也渐渐有了底气。

  京城人咋了?

  陈淑萍以前也爱端京城人的架子,现在呢?不光主动回村了,还给老二介绍对象?

  人都是会变的。

  再说了,自家老二连自己都震得住,何况是一个小丫头片子?

  当然,最主要的是,她现在也做不了儿子的主……

  ……

  1月12日。

  建国门派出所家属院。

  吴芳华正在厨房里剁肉馅,敲得案板‘咚咚’响。她时不时会停一会儿,生怕有人敲门自己听不到。

  过了一会儿,她隐约听到动静,转身走出了厨房。

  一个身材瘦小的短发女孩刚进门,吓了一跳:“妈,你拿个刀干什么?要吓死人啊。”

  “我这不是剁肉馅吗?听到动静出来看看,亏你还是记者呢,胆子那么小。”

  魏敏不服气道:“我要是胆子小,就没有胆子大的了。”

  “那你还被吓了一跳。”看着女儿身上的衣服脏兮兮、头发都打柳了,吴芳华皱眉道:“小敏,你几天没收拾了了,弄得跟逃难似的。”

  “我出差去……”魏敏说到一半,外面响起敲门声。

  “我去开门。”魏敏说话间跑到了门口,打开房门。

  吴芳华想拦住女儿,这乱糟糟的模样像什么话,但已经来不及了。

  王建军和李哲提着东西站在门口,王建军打招呼道:“小敏,休假啦。”

  “哎呀,巧了,我刚到家,你们就来了。”魏敏笑着说。

  吴芳华揪着女儿胳膊:“赶紧去换身衣服,瞅瞅像什么样子?”

  “得,你们先歇着,我去换身衣服,我们记者出差都是这样,你们别笑话我啊!”魏敏说完,跑回了卧室。

  吴芳华对着李哲两人说:“建军,李哲,你们俩坐着歇会儿,我正剁肉馅呢,一会儿咱们吃饺子。”

  李哲和王建军也没闲着,也进了厨房帮着一起收拾。

  二十分钟后,三人坐在客厅捏饺子,魏敏也简单洗漱后,换了身干净的衣服。

  吴芳华瞅了她一眼:“这才像话嘛。你连着跑了好几天,连个招呼也不打,到底去哪了?”

  “我去八达岭了。”魏敏拿起桌上的桃酥,大口吃起来,看样子像是饿坏了。

  王建军打趣道:“你去爬长城了?”

  魏敏盘腿坐在沙发上:“嘿,还真被你猜对了,我真去爬长城了。”

  “你神经病啊,大冷天爬长城。”吴芳华觉得女儿说话不着调。

  “合着,你们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嚯,这保密工作做的真好。”魏敏瞪大了眼睛,仿佛想到了什么:“坏了,我的那篇报道估计也发不出来了。”

  “咋了?”吴芳华好奇道。

  “前些天,长城发生了爆诈,一对小情侣殉情了,诈死了好些人,还死了一个老外,好多记者都跑去啦。你们真的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见到众人摇头,魏敏有些失魂落魄,“完了完了,这些天白忙活了,我连夜写的稿子肯定是废了!我的大新闻啊……”

  吴芳华停下了手里的活,这又是爆炸、又是殉情的,把她吓得不轻。

  女儿想的是工作,她担心的是女儿的安危。

  吴芳华推了推女儿:“行了,别魔怔了,你以后少去那些危险的地方采访。”

  魏敏叹道:“妈,您说的简单,我不出差,哪来的新闻?我怎么转正啊!”

  吴芳华知道李哲今天来的目的:“你可以采访李哲呀,他今天就是来找你采访的,寒冬也能长出夏天蔬菜,这也算是北方头一份了,多好的新闻啊,不比你冒着危险去外地采访强!”

第158章

  魏敏又难受了好一会,才扭头冲着李哲问:“李哥,你怎么想通了?之前不是说明年才接受采访吗?”

  李哲笑道:“这不已经是89年了吗?”

  “嘿,好像也是诶。”魏敏眼神恢复了焦距,脸上的颓色敛去。

  李哲解释道:“是这样的,我和崇文门菜市场要合开一家涉外蔬菜店,开业那天崇文门菜市场会找记者来店里报道。我没办法往下拖了,自然是先紧着你采访,让你拿到第一手的新闻。”

  “李哥,够哥们!”魏敏一挑大拇指:“改天我请您吃饭,全聚德、东来顺、八大楼你随便选。”

  李哲笑道:“吃饭就算了,你好好写新闻稿,多突出我的优点就行。”

  “李哥,那咱也别磨蹭了,现在就开始吧。让他俩包饺子,我采访你一些问题,争取下午把稿子赶出来。”一想到稿子,她就有些心疼,自己像野人一样在山里待了几天,白折腾了。

  ‘我一定能写出更棒的稿子,报道更棒的新闻!’魏敏暗暗给自己打气,回屋拿了本子和笔,看着坐在对面的李哲,正准备开口问,却发现吴芳华和王建军都好奇地看着两人。

  她微微皱眉,讨厌工作被打扰:“李哥,要不咱们去我屋采访吧?”

  “这挺好,亮堂。”这个年代跟后世不一样,他一个男人进人家姑娘卧室不方便。搞对象咋都好说,不想跟人搞对象,就别腻腻歪歪的。

  魏敏翻开本子,上面记着一些她早就想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李哥,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尝试种植冬菜?”

  李哲张口就来:“每到冬天就闹菜荒,我种植蔬菜大棚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响应农业部‘菜篮子’计划的号召,让大家冬天也不缺菜吃。”

  “李哥,你种植蔬菜大棚的难点是什么?”

  “最大难点就是温度,只有保证棚内在十五度以上,蔬菜才能正常生长。”说到这,李哲补充了一句:“另外,因为是夏菜冬长,所以我取名为‘反季节蔬菜’!”

  “‘反季节蔬菜’!”魏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虽然只是一个词,但能感觉到其中的专业性,没有一定文化的人根本说不出这种词。

  魏敏重新审视李哲,这个人不简单。

  不光有夏菜冬种的名头,还有了新的名词,魏敏觉得这次的采访大有可为,继续问:“李哥,您建造蔬菜大棚时,家人和周围的人是什么态度?”

  “略过。”李哲露出一抹苦笑。如果说大家都支持,那有些太假;如实说,也不大好。

  魏敏撇撇嘴:“那您的菜价卖这么高,会不会被人叫奸商?”

  “咳,蔬菜大棚种植的成本很高,而且还有运输费、人工费等,其实利润算不上太高。”李哲说完,无奈道:“妹子,咱是朋友,能轻点问不?”

  “哈哈……”一旁的王建军和吴芳华都笑了。

  “李哥,这你就不懂了,有痛点、够犀利,那才是好采访。不咸不淡的没人爱看,也没法引起讨论。”魏敏说。

  李哲:“……”

  魏敏继续问:“你在种反季节蔬菜过程中,谁对你的帮助最大?”

  “家人和朋友。没有他们的帮助,这大棚都建不起来,也就不会有反季节蔬菜了。”

  王建军嘴角勾起一抹笑,听了这话,心里感到十分熨帖。

  魏敏追问道:“现在大家都知道您种反季节蔬菜赚钱了,如果明年冬天有人跟风种植,您有什么话对他们说?”

  “建造一座蔬菜大棚不便宜,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谨慎,最好能加入我们大营村蔬菜合作社。明年,我们蔬菜合作社会有一些公开课和技术支持,也能以更低廉的价格集中购买大棚的建材……”

  魏敏询问得很细致,李哲大部分问题都回答了,整个采访过程很顺利。采访完,薄皮大馅的饺子也出锅了,牛肉大葱的肉馅饺子,咬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

  ……

  下午,李哲离开建国门家属楼后,直奔外交公寓蔬菜店。

  昨天下午,李哲没有回大营村,去外交部服务中心跟程科长签了租赁合同,租金三百元外汇券/月,押一付三,总共是1200元外汇券。

  他赶到外交公寓蔬菜店的时候,孙涛正拿着抹布擦蔬菜货架。

  这些货架原本李哲是想买二手的,等生意干起来之后,挣了钱再逐步换新的。但后来一想,既然是涉外蔬菜店,还是要有一些档次的,弄得破破烂烂的,显得小家子气,老外没准还看不上,索性就一步到位,直接买了新的。

  李哲摸了摸雪白的墙壁:“这是什么时候刮的大白?”

  孙涛应道:“9号下午刮的大白。昨天下午蔬菜货架才搬进来。李哥,你看我收拾的还成吧?”

  李哲在蔬菜店里转了一圈,还看到了新的竹筐、秤杆、黑板、麻绳、牛皮纸、水桶等一些平常能用到的小工具。不得不说,孙涛还是挺细心的,需要的工具基本上都买全了。

  李哲在店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门口,因为门口的牌匾还是空的。

  孙涛说道:“李哥,我已经联系了制作牌匾的作坊。地方不大,但活做得细致,也便宜。就是不知道您想取个什么名儿。只要您这边定了,我今天晚上立刻去定做。”

  李哲反问:“你觉得什么名字合适?”

  孙涛右手摩擦着下巴:“李哥,您觉得‘鲜菜坊’怎么样?”

  李哲想了想:“用中文还可以。但咱们是涉外蔬菜店,还得给老外看,最好是更容易记、朗朗上口的。”李哲琢磨了一会儿:“你觉得‘365蔬菜店’怎么样?”

  “365、365……”孙涛嘀咕了几遍,很快理解了这个名字的意思:“一年365天都开的蔬菜店。也能突出咱们反季节蔬菜的宗旨。而且‘365’也比较容易记,中文英文都合适。”

  孙涛赞道:“李哥,还是您取的名字更有特点!”

  “那行,就叫‘365蔬菜店’。现在店里也没什么事儿,你也早点走,去把牌匾预定了。‘365’这三个字要大一些,‘蔬菜店’要小一些。”说到一半,李哲觉得牌匾是一个商店的门面,最好还是他亲自去一趟,选定颜色、款式、大小。

  他看了一眼手表:“涛子,关门,咱俩去定牌匾。”

  “好嘞,李哥!”孙涛麻溜地关上店门,骑上自行车,带着李哲去了制作牌匾的作坊。

  ……

  京城电视机厂家属院。

  二楼王家。

  房门从外面打开,王婷开门进了屋,换上拖鞋。

  一进客厅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玉米香味儿,心中不禁十分诧异:这个时间哪来的玉米?随后她就反应了过来——莫非是……

  陈淑芳听到动静从厨房走出来:“婷婷回来啦。正好,赶紧洗洗手吃玉米。

  晚上咱就不做饭了,一人啃两根玉米,就是吃这个鲜嫩劲儿,放久了就不好吃了。也怪你爹没口福,今儿个晚上又有饭局。”

  王婷放下背包,简单洗漱,换了一身居家服。等她回到客厅的时候,陈淑芳已经将玉米端上了餐桌。“婷婷,快过来吃,这玉米嫩着呢,比夏天还好吃呢!”

  王婷应了一声,坐在餐桌旁老老实实地啃玉米。

  陈淑芳抬头看了一眼女儿,笑着问:“你也不问问这玉米是咋来的?”

  王婷低头吃东西,不说话。

  陈淑芳继续说道:“是你小姨带来的。她今儿个下午为了你的事专程跑了一趟。”

首节 上一节 105/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