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克扶了扶眼镜,指尖在采访本上快速划过,仿佛在复盘比赛中的每一个击球轨迹:“当顾诚使出逆鳞回切时,我就注意到他的动作比之前更加凌厉且具有攻击性!”
“那与你们想象中的不同,不是随随便便的发力,而是将人体工程学与空气动力学做了精密耦合。
你们注意到球路的抛物线了吗?在过网时突然下坠的弧度,和贝内特乌预判的拦截点偏差了整整 37厘米。“
他说着。突然起身模仿顾诚的击球动作,一副已经对逆鳞回切这个球技有了极高的感悟。
莫克的西装袖口滑落露出一块绿色的腕表:“这种回切不是简单的速度压制,而是在击球瞬间通过拍面倾角变化,让网球产生横向自旋与垂直下坠的复合运动。
就像在球上安装了微型陀螺仪,落地后会向内侧诡异地弹跳——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网球技术的范畴,更像是一场物理学实验。“
提问的记者懵了。
顾诚的逆鳞回切真的是那样的吗?还是说……莫克只是在这里胡编乱造?
他根本不知道逆鳞回切的原理,甚至都不知道,顾诚事实上在掌握了其他球技的情况下,还掌握了众多不曾出现在网王中的球技?
可看着莫克那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几名记者心底也有些恍惚,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莫克说的。
又或者说,提出质疑?
可想到莫克那张把任何东西都能说的天花乱坠的嘴,一些本想追问两句的记者还是闭上了嘴巴。
莫克主席,记仇的很。
眼见着这些记者脸上满是质疑之色,莫克连忙从文件夹中抽出数据图表,这不知道是他什么时候弄出来的玩意。
“看这个跑动热力图,顾诚在第六局后主动减少了非必要移动,每次击球的步点都精准计算过落点距离。“
“他不是在消耗体能,而是在像操盘手一样管理能量曲线。当贝内特乌膝盖出现状况时,你们发现了吗?顾诚的发球落点突然集中在对方反手位,这种战术嗅觉堪比顶级猎手。“
莫克侃侃而谈,让人根本看不出他的心虚,众多记着渐渐也开始相信,莫克主席是真的对网球很有研究。
特别是对顾诚,研究的很透彻,不然说不出这么多的东西,也拿不出那张表。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莫克所拿出来的表,只不过是澳网预选赛时某个选手的曲线图,他将表头右上角的位置给很好的挡住了,没有让记者看到。
“当然,顾诚作为顶级猎手的实力很强,但作为二号种子的两人实力也不差,他们的坚持打动了我。”
提到双打二号种子的顽强抵抗,莫克的语气转为凝重:“贝内特乌在第 8局的变线切削其实破解了逆鳞回切的初始轨迹,但顾诚的二次启动速度达到了每秒 8.3米——这已经是短跑运动员的反应阈值。”
没人知道莫克这些数据从哪里来的,可记者们此刻却说不出任何质疑的话出来。
“你们注意到记分牌显示 40-0时,顾诚的眼神吗?那不是胜券在握的傲慢,而是在计算如何用最少的动作结束比赛,这种冷静才是最可怕的武器。“
突然有记者举起手机:“莫克先生,社交平台上现在疯传顾诚可能同时参加单打、双打、混双和青少年赛,您认为这在体能上可行吗?“
“这个话题我记得顾诚受邀参加澳网正赛的时候我就解释过吧?”
“不过,既然大家还是有疑惑,那我继续说说吧!”
莫克望着远处球员通道的方向,嘴角扬起意味深长的笑容:“当一个人能把网球玩成流体力学的艺术时,体能边界就不再是用常规标准衡量的。”
“你们还记得他说'我现在很快乐'吗?在顶级竞技层面,这种纯粹的热爱往往比肌酸激酶更能突破生理极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至于能否包揽四冠?我只能说——当逆鳞回切划破墨尔本的阳光时,所有不可能都正在重写定义。“
第157章 德约 费天王双打滑铁卢
墨尔本公园的阳光裹挟着南半球的热浪,在下午时分,将球场炙烤得如同金黄色的熔炉。
当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并肩踏出球员通道的刹那,现场所有的观众爆发出的声浪几乎要掀翻可开合的穹顶。
现场 DJ激昂的报幕声被彻底淹没,巨幅 LED屏上循环播放着两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20座大满贯得主费德勒的优雅单反,17冠王者德约科维奇的钢铁防守,此刻却在双打搭档的身份下,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比赛在裁判的宣布下很快就开始了。
费德勒甩动白色毛巾走向底线时,腕带上的瑞士十字标志在阳光下闪烁。
他习惯性地轻弹拍弦,熟悉的震颤感却让掌心微微发紧。
身旁的德约科维奇正调整着护腕,塞尔维亚人棱角分明的侧脸看不出情绪波动,可当两人击掌时,指尖相触的短暂瞬间,费德勒敏锐察觉到那股力量比往常少了几分笃定。
“别大意,这两人虽然不是双打的种子选手,但实力不差,有拿双打冠军的潜力和实力,咱们两个也算是第一次组队双打,可别在第一轮就翻车了。”
“那……应该不会吧?”
“不好说,我们没打过双打,配合和默契度什么的就不用说了,等于没有。”
“不知道顾诚那边什么情况。”
“他们面对的是二号种子选手,张铭在单打时消耗体能比较大,应该会打的比较艰难吧!”
两人做着简短的交流,随后走向自己的位置。
看台上,挥舞着“Fedal 4Ever”标语的塞尔维亚球迷与高举瑞士国旗的球迷们,共同编织着横扫对手的金色幻想,却没人注意到两位传奇眼神交汇时那抹不易察觉的迟疑。
对面的意大利组合伯莱里与弗格尼尼正在网前跳跃热身,荧光绿的球拍弦折射出冷冽的光。
伯莱里摩挲着拍柄上的防滑胶,余光紧盯着德约科维奇的脚步。
弗格尼尼则用球拍轻敲网柱,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世界排名第 47位的他们,此刻像蛰伏的猎豹,等待着撕开传奇组合防线的时机。
他们不是澳网双打的种子选手,但两人自认为不会比任何一个双打组合要弱。
哪怕自己的对手时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两人同样有着必胜的信心。
双打不是单打。
真要那么容易,这些人早就组合双打,拿尽了网坛所有的荣誉了。
“伯莱里,我听说这两位参加双打比赛,是因为顾诚也参加了双打比赛,打算在双打这块阻击对方?”弗格尼尼拉住正准备走向位置的伯莱里。
伯莱里回过头:“是有这么一个说法,但是不是真的不好确定。”
弗格尼尼耸耸肩:“那还用说吗?肯定是真的了,之前也没见他们组队双打,这次突然这么搞,十有八九是因为顾诚。”
“说起来,顾诚好像面对的是二号种子的罗杰两人吧?”
“是的。”
“那他这次恐怕要遭了,罗杰两人的双打你我都见识过的,不是一般的强,二号种子选手,可不是ITF青少年赛那群小喽啰能比的,他如果真把两人当小孩子,会输的很惨。”
“站好位吧,争取拿下。”
“还用你说?”
“一定的。”
……
首局。
德约科维奇的发球局便弥漫着诡异的气息。
塞尔维亚人标志性的外角 ACE球依旧能飙出 205公里/小时的恐怖速度,可当伯莱里以一记贴网截击拿到首个破发点时,费德勒在网前的反应慢了半拍。
他看着本该由自己封网的直线球擦着边线飞出,耳中回荡着现场突然凝滞的惊呼声。
“我们的站位间距比训练时宽了 30厘米。”德约科维奇擦着汗走到他身边低语,声音里藏着不易察觉的焦虑。
双打,果然跟单打不同。
防守的区域变小了,可难度却是变大了。
两人都以为对方会去接,但其实,两人都没有跑动的意识,单打的话,为了拿分,哪怕再有难度都会主动上去,可双打,没有配合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双打和单打的区别。
两人刚组建双打,完全没有默契可言。
单人的实力是强,比对手要强的多,但……术业有专攻。
弗格尼尼的反手切削如同毒蛇吐信,精准地落在两人站位的真空地带。
费德勒俯身救球时,能听见膝盖发出的轻微弹响,而德约科维奇在后方的补位也稍显迟缓。
当意大利人以40-15拿到破发点时,球场的电子屏上,“爆冷概率”的实时数据从 12%骤升至 27%。
看台上,塞尔维亚的球迷们攥紧的围巾已经皱成一团,瑞士球迷手中的欢呼也不再整齐,加油声甚至都小了很多。
而与之不同的是,对手的球迷却是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虽然只是第一局比赛,可作为资深球迷,从这几球基本上就能看出来,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的默契度真的很差,配合有一点,但不多。
跟对手比起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两人想进入双打第二轮的希望不大。
德约科维奇深吸一口气,将网球在掌心反复揉搓。
阳光斜斜切过他的睫毛,在眼底投下阴影。
第二发球的时速比首球慢了一点,但球速依旧极快,单打一号种子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这也是他刻意为之的战术调整——角度刁钻的旋转球擦着边线飞向弗格尼尼的反手位,却不料意大利人早有预判,一记干脆利落的平击回球直取两人中间的空当。
费德勒与德约科维奇同时启动,白色与蓝色的身影在底线处交错。
球拍相撞的脆响惊起全场倒抽冷气的声音,网球改变方向后绵软地落在界内。
伯莱里如灵猫般从网前扑下,截击得分的瞬间,看台上意大利球迷的欢呼声浪中夹杂着金属哨子的尖锐声响。
“交换场地!”主裁的声音刺破喧嚣。
德约科维奇扯下湿透的护腕重新缠紧,指节因过度用力泛着青白:“他们在研究我们的移动习惯,每次我换位费德勒补位都会慢半拍。”
费德勒用毛巾擦着额头,汗珠顺着棱角分明的下颌线坠入衣领:“试试轮转战术?我发球时你提前向中路移动。”
两人急促的交因为比赛的进行被割得支离破碎,罗德拉沃尔球场的空调系统发出低沉嗡鸣,与观众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交织成网。
伯莱里的发球局展现出教科书般的双打配合。
他的第一发球精准压向德约科维奇的身体,迫使塞尔维亚人仓促回球。
弗格尼尼立刻从网前俯冲而下,拍面几乎平行于地面削出一道贴网短球。
费德勒飞扑救球时,肩膀重重撞在球网上,金属框架的震颤声混着他压抑的闷哼,在寂静的球场格外清晰。
当这局以 Love Game结束时,电子屏上的比分来到 3-1,爆冷概率攀升至 41%。
“他们的截击提前量至少比我们快 0.3秒。”德约科维奇用球拍轻点地面,划出的痕迹很快被汗水晕开。
费德勒盯着远处意大利组合击掌的背影,注意到弗格尼尼每次击球前都会用球拍在地面轻敲三下——这是明显的战术暗号。
当他把这个发现告知搭档时,德约科维奇的瞳孔骤然收缩:“下一局我接发时你绕到我的右侧,赌他们发外角球!”
然而意大利人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
弗格尼尼罕见地采用下手发球,绵软的抛物线让德约科维奇的强力抽杀失去准头。
伯莱里趁机上网,一记轻巧的放短球将费德勒调离最佳防守位置。
当网球擦着底线落地时,转播镜头捕捉到德约科维奇捶打大腿的动作,他的膝盖旧伤处缠着的肌效贴在汗水浸泡下已微微卷起。
比分来到 5-3,伯莱里手握两个盘点。
意大利人将球拍抵在下巴处沉思片刻,突然发出一记时速仅 168公里的慢速旋转球。
德约科维奇的回球略显急躁,网球擦着拍框飞向费德勒的防守区域。
瑞士天王跃起截击的瞬间,阳光正好刺进他的眼睛,白色球衣在空中划出的弧线最终定格在界外。
“Game,set!伯莱里/弗格尼尼,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