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第38节

  范闲点了点头说道:“好!”

  随即,范闲开始打量起御书房之中的种种陈设。

  首先是一进门,一副盔甲被摆放在了那里,那甲虽然范闲没有近距离观察,但却是能够判断出来,绝对是军中最好的铠甲,可挡硬弓射击。

  然后是正中间有一个床榻,周围一圈则是书卷,而在床榻前不远处,有一个火炉。

  另外,旁边还有一个架子,上面摆放着很多的弓箭。

  对于这一点,范闲早就知道了。

  根据四象殿探查到的消息,庆帝喜欢制弓和锻造箭头。

  再结合之前的一些消息看,庆帝的军事才能很高,早年经常带领军队冲锋陷阵,也是因为庆帝把原先的魏国打崩,才让北齐的开国皇帝战清风找到机会篡位。

  如此想来,庆帝应该身负武艺,而且,武艺还不弱。

  这倒是并不奇怪,作为一个马上皇帝,要是不会武艺,那才让人感到奇怪呢。

  不过,听说当年庆帝曾经身负重伤过,也不知道如今武艺还在不在了。

  就这么的,范闲左思右想间,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几分钟。

  范闲见状,勾了勾嘴角,然后便是喊道:“陛下,陛下,我在外面等着呢!”

  而另一边的庆帝,被范闲这么一叫,不由得深吸了口气,然后便是走了出来。

  说实话,这一刻的庆帝,有些紧张了。

  而候公公看到庆帝从范闲的身后走出来,当即提醒道:“跪下!”

  范闲闻言,自然察觉到身后多出来了一个人,但他就跟没发现一样,紧跟着问道:“陛下,我要跪吗?”

  庆帝的声音紧跟着便是从他身后传来。

  “你想跪吗?”

  范闲这个时候才转过身来,看向眼前的庆帝,接话道:“自然是不想的!”

  庆帝走上前来,拍了拍范闲的肩膀,笑道:“不想,那就不跪!”

  范闲赶紧拱手行礼道:“多谢陛下!”

  而在这个时候,范闲才终于看清了庆帝的面容,该说不说,庆帝差不多小五十岁的年纪了,但保养的很不错,妥妥的一个中年帅哥。

  而在范闲看庆帝的时候,庆帝也在看着范闲的面庞。

  不自觉的,庆帝将范闲的脸带入到叶轻眉和自己,发现这范闲确实是结合了他和叶轻眉的所有优秀基因,长得那叫一个标致。

  范闲紧跟着问道:“不知陛下今日找我入宫,所谓何事啊?”

  庆帝闻言笑了笑,便是开口说道:“刚才来的时候,门口的那个刺客,看到了吗?”

  范闲闻言,虽然奇怪,但还是装作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说道:“见到了,但我可不认识他,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闻言,庆帝转头看向一旁的候公公说道:“候公公,跟他说说吧!”

  说完,庆帝便是转身向着一旁的书架旁。

  而候公公听到庆帝的命令,便是走到范闲的身边解释道:“此刺客来自北齐,进京的第一天,鉴查院就已经把名字送到了陛下的案前了。”

  “此人的行刺之心,源自于去年的十月,数月间,相继六人通过旁击侧敲的方式,为他坚定了刺杀的信念,终于让他下定了决心,进入皇宫行刺。”

  范闲一脸惊叹的说道:“连这都能查出来吗?”

  候公公闻言,微微一笑解释道:“那六人,皆是我庆国的暗探。”

  几乎是一瞬间,范闲便是已经把所有事情过了一遍,大致明白了情况。

  但他此刻的人设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需要藏拙。

  当即,就见范闲大惊失色的说道:“这些暗探为何要那刺客行刺陛下?难道暗探之中出了问题,想要对陛下不利?”

  紧跟着,庆帝的声音传来。

  “是朕让他们这么做的!”

  此言一出,范闲顿时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可陛下为何要这么做呢?要让刺客刺杀自己?”

  庆帝轻笑一声,拿着书看向范闲解释道:“与齐国一战,筹谋已久,不可无由啊!”

  范闲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原来是这样,有了这北齐的刺客刺杀一事,就有了动手的理由了!”

  庆帝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嗯,就是痕迹重了点,不过,正好赶上牛栏街一事,原本加上此事,已经万无一失,只是你已经收服了程巨树,却是又让开战的理由变得有些不太充分了。”

  范闲闻言,当即面上便是有些急了,当即问道:“这可如何是好,怎可因我之事,坏了庆国的大计,可有什么补救之法?”

  庆帝深深地看了范闲一眼,然后嘴角一勾说道:“自然还是能够挽回的,鉴查院来报,那司理理,乃是潜伏在京都的北齐暗探,如果能够抓住司理理,伐齐更好的理由也就有了!”

第65章 面圣(下)

  范闲闻言,深鞠一躬,拱手道:“请陛下让我去抓捕司理理,以挽回局势!”

  庆帝闻言,沉默了片刻后,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个范闲,确实是不简单,他可不相信,在这样的局势下,面对着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他都能三言两语掌控住话语主动权的人,会是一个看着一副人畜无害的小子。

  庆帝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看向范闲开口了。

  “那好,便由你担任此次追捕北齐暗探的主理人!”

  就当庆帝下达了由范闲追捕司理理的命令后,范闲的脑海中,系统也是紧跟着发布了任务。

  任务正是追捕司理理的,而任务要求是,将司理理抓捕回鉴查院,关入到地牢之中,而奖励,则是200气运点和一次白银级抽奖。

  范闲也是发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是难度差不多的任务,奖励却是越来越好了。

  正当范闲的心神沉浸在系统的时候,门外传来声音。

  “陛下,太子和二皇子求见陛下!”

  庆帝闻言,眼珠子一转,看向范闲问道:“你想见他们吗?”

  范闲闻言,心中迅速过了一遍之后,低头回道:“全凭陛下做主!”

  庆帝闻言轻笑一声,然后开口道:“那就让他们在殿外候着!”

  范闲明白,这是庆帝对自己的考验。

  不说见,也不说不见,就让人在外面候着,等范闲离开的时候,肯定是要碰面的。

  碰了面,很多事情就要做了。

  紧跟着,就见庆帝微微抬头看向上方,然后再看向范闲,问道:“你说,牛栏街刺杀,你是如何看的?”

  范闲闻言,思索了一下庆帝的意思以后,便是低头回道:“陛下,臣不敢妄言!”

  庆帝轻笑一声然后说道:“让你说你就说!”

  范闲见状,便是沉思了片刻后,这才开口道:“回陛下的话,臣推断,此次的牛栏街刺杀一事,应该和此前的儋州刺杀是同一人所为,但这个人是谁,臣也不知。”

  “臣初至京都,对于京都之中的大小衙门都没认清呢,所以,对于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之人,没有什么判断!”

  庆帝点了点头,走到床榻上坐了下来,然后看向范闲说道:“你继续说!”

  范闲当即便是继续说道:“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此人权势很大,而且能量也很巨大,要不就是特别有钱,而且,手下有高手!”

  “儋州刺杀一事,涉及到了鉴查院,而此次的牛栏街刺杀,又涉及到了北齐和东夷城,而根据程巨树和臣所说,他是被一名九品箭手抓获,然后看到了北齐锦衣卫令牌,这才对臣出手,而能够同时对鉴查院、北齐锦衣卫和东夷城剑阁有影响的存在,恐怕.”

  范闲没有说下去,但庆帝已经明白了范闲话里的意思,同时也明白,范闲实际上已经知道到底是谁对他进行的刺杀了。

  虽然皇子不能干涉鉴查院,但可以预见的是,必然会有一些投机之辈暗中投效太子或者二皇子。

  单纯的鉴查院,是不能判断幕后主使之人是谁的。

  但是,能够同时影响到鉴查院和北齐锦衣卫再加上东夷城的存在,在整个庆国,却是少之又少了。

  而掌管着内库财权的长公主李云睿,只能是唯一的那个人选。

  因为只有掌握着内库财权的长公主李云睿,才能通过内库的财权,利用行商天下诸国的便利,联络北齐和东夷,从而做成这件事情。

  庆帝看着眼前的范闲,不由得笑了。

  这个小东西,搁那说哑谜呢。

  仅是凭借一些仅有的信息,就判断出幕后主使之人,这样的磨刀石,也不知道太子能不能扛得住。

  庆帝想知道的东西,也都知道了,当即开口道:“行了,你还要去追捕北齐暗探,朕就不多留你了,候公公,送范闲出宫!”

  范闲闻言,含笑对庆帝郑重的行了一礼。

  随即,便是跟着候公公走出了御书房。

  一出门,范闲就在门口看到了等待着的太子和二皇子。

  太子和二皇子刚准备说什么,范闲便是开口道:“二位殿下,范某刚接了陛下的命令,需要尽快去追捕潜伏在京都的北齐暗探,却是没办法和二位殿下叙旧了,咱们就此别过,回头我做东,请二位殿下吃饭如何?”

  见状,二人皆是看向旁边的候公公。

  候公公见状,也是说道:“陛下确实下令让范闲主理北齐暗探一事!”

  没办法,两人不能留人了,只能让范闲离开。

  范闲出了皇宫,便是直奔鉴查院,找到了王启年,说明了此事,同时借调王启年协助追捕司理理。

  两人先是去到了程巨树此前待的院子之中,在那里找到了一枚北齐暗探的令牌。

  很快,范闲便是从鉴查院的案卷之中,找到了那枚令牌的相关记载。

  那是北齐锦衣卫的令牌,持有此令牌之人,可以调动潜伏在庆国各地的北齐密探。

  换句话说,持有此令牌的人,便是北齐暗探在庆国的暗探首领。

  范闲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得笑了。

  “还真是小瞧了这个司理理啊,一介女子,竟是北齐安插在庆国密探的首领!”

  随即,范闲看到王启年问道:“我记得当日的那些刺客所用的弓弩,好像都是军中劲弓,可能查明来处?”

  王启年闻言,不由得摸了摸鼻子,然后说道:“大人,我或许知道那批弓弩的来历!”

  “此前,巡城司曾丢了一批弓弩,我想那些刺客所用的,应该便是这其中的物件!”

  范闲顿时有些疑惑的看向王启年。

  “这事你怎么知道的?”

  王启年嘿嘿一笑,便是解释道:“鉴查院有查检诸军的职责,那负责库房的参将,此前曾来找过我,想把此事给隐瞒过去,我呢,就帮了他。”

  范闲瞬间明白了一切,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启年,问道:“收了多少银子?”

  王启年连忙说道:“都是补贴家用,没多少,没多少!”

  范闲也没有跟他计较的意思。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参将,可能和牛栏街刺杀一案有关系!”

第66章 追捕司理理(上)

首节 上一节 38/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