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的事就这么拍板了。
至于怎么执行,那不用问,肯定是秦全安带着陈默去打秋风,能要几个是几个。
大概过去有五六分钟。
傅宏毅才放下手中的规划文件,道:“一营九连的编制相对来说,建营的困难会大幅度增加。”
“不过,这种合成作战的方式,同样是目前咱们内部要研究的体系之一,编制我支持,后续陆航都会到位。”
“七大军区陆陆续续都要建设信息化营,既然要做,就做到他们前头。”
“98式主战坦,我会联系总装那边调配,但目前最多能够支撑起一个连的配置,多了没有。”
“95式步枪,那存货倒是有一些,最近会往士官学院调配一批,新营新气象,不走老路,不兴老黄牛这一套,从观点上来讲,没什么问题。”
“除了人员,武器配置,我代表军区党委,再给你们营三十个提干名额,十个晋升名额,十个三等功,一个二等功,作为你手中的利剑。”
“陈默!”傅宏毅神情变得极为严肃。
“到!”
“我要你挥起这把剑,两年之内,做出成果给我,能不能做到?”
“保证完成任务!!”
陈默抬手敬礼,接下了军令。
宣传的风波结束后,傅宏毅并没有在晋阳军部多呆。
临近月底,粤南军演已经开始进入运兵阶段。
羊城,金陵两大军区集体运兵。
规模不小,必然要引起一些外网的重视,他需要赶回去坐镇京都,随时配合京都方面的军队一切调动工作。
耽误不得。
若非军事科学院出面,这种时候,外援还真不一定能够请来。
长官都离开了,过来寻思着打秋风的几个军区领导,也都悄摸的蹿了。
连声招呼都没打。
毕竟,这时候谁还敢打啊,上面人都说了,示范营要人给人,要装备给装备。
作为大军区直属师范单位,虽说营区位置在63军辖区内,但不影响人家确实有理由可以去自家要人啊。
现在,躲避还来不及呢。
谁还能上赶着再去找麻烦。
送完首长离开。
再次返回会客厅,政委廖红军从政治部宣传局,叫过来一名年龄30左右的少校。
对着陈默说道:“那什么,你们示范营方面,上面首长也没提编制人员的问题。”
“这是方培军,在宣传局担任思想文化建设以及宣传教育工作,也有六七个年头了。”
“先去你们营担任教导员,配合你们的建营工作。”
“陈默。”
“到!”
“方培军个人经验非常丰富,我希望你们两个能够精诚合作,尽快把营里的工作做好,做出表率。”
“放心吧首长,保证完成任务。”
陈默抬手敬礼,而后转身和方培军握了握手。
二人表现的都非常热情。
只是,陈默的兴致并不高。
对于军区安排的这个搭档,陈默以前就认识,政治部下辖宣传局的干部,只要资历稍微老一些的,他基本都认识。
印象中,这个方培军没什么背景。
做事方面也属于中规中矩,挺实诚的一个人,安排他过来,足以证明,军区是没有打算安插谁的人去示范营任职。
都是走流程而已。
但同样也表明了,老领导的思维跟前世差不多,哪怕这一世他折腾出一点动静。
那种根深蒂固的机械化发展,才是强国基础的思维,还是没有怎么改变。
军区一号的看法,间接的导致别的单位,都是一致的认为。
信息化建设,顶多到营也就停止了。
毕竟,一营九连的合成规模,一旦按照比例,成立团,旅,甚至是师,那指挥难度将会疯狂飙升。
说得不好听点,眼下没有几个师级干部,有能力指挥一个合成师性质的单位,也没有能力指挥具备信息化科技的单位。
无论是体系局限,还是思维局限,都不是现在一个示范营,能够打破的。
但没关系,随着信息化营的建设成功,辅战式的信息化部队,大概率也会重新登上舞台。
因为凭借眼下的国力。
根本支撑不起示范营这种规模,顶多小范围,小单位的实验。
以后推行旅试点或者师试点,还是要走辅战性质的路线。
陈默还就不信了,凭借这几年的努力,改变不了老领导的看法。
政委廖红军并没有看出,陈默情绪有哪些不对的地方,继续说道:“行了,宣传的事已经结束。”
“需要的人员编制,你尽快草拟一份名单,军区会负责帮你协调,但记住,你要发展,别人也要发展,下手轻点。”
“别一下给其他单位搞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明白吗?”
“是,首长!!”
“嗯,回去吧,名单尽快拿过来,耽搁越久,人员就越不容易协调。”
“是!”
陈默再次敬礼后,转身离开会客厅。
如今,金城军区安排过来的一批人,已经到了士官学院,正在熟悉那里的文化课。
而各单位抽调的学员,也在最近陆陆续续到位。
目前,示范营只要等新的一批带兵干部,技术骨干抵达,就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了。
至少目前来看,还是蛮顺利。
更何况,这次上面的首长,可真是给了他一把利剑啊。
只要这把剑在手,就不怕搞不定后续过来的干部。
第253章 再遇故人,心思活络的小满
过来军区时,前路不明,甚至陈默自己都没有把握这次的事情,到底会以什么形式收场。
毕竟,走军事科学院的渠道请外援,也只是临时决定,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说能不能压住今天过来兴师问罪的几个首长。
这些都是未知。
如今,事情解决,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从军部行政大楼出来,陈默扶了扶额头,还真有一种脱力的感觉。
跟这帮老头子打交道,大半天下来,比跑十公里都累得多,就连说话,都不能像平时那么自在,需要斟酌再三。
确实挺累人。
“那陈营,我先回去收拾下行李,等下见。”
“行,不急,等下门岗那里汇合。”
“可以。”
跟着一起出来的方培军打了声招呼,急匆匆的朝着政治部所在的方向快步离开。
在楼下等了许久的王建勇,瞧见秀才出来。
他也快步跑到跟前,先是认真观察了下陈默的神情,确保自己没看出什么,才开口道:“营长,上面这次怎么说。”
“人能给咱们吗?”
“问题不大。”
陈默笑了笑,又抬手指了指远处门岗的位置:“军区给咱们安排了个教导员,是政治部宣传局的人,把车开到门岗处等着吧。”
“等会咱们带着教导员一起回去。”
“诶,得嘞!!”
不用详细的解释,就单单安排政工干部到示范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至少从军区层面,开始真正重视建营的问题。
陈默倒是没有王建勇这么乐观。
等到方培军带着行李汇合,他一直坐在后排座上思考接下来的营建问题。
只要大量军官,骨干到位,营级组织架构就能着手搭建起来。
途中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数个月内,建营都会以猛烈的速度变化,不缺装备和人员,那单位必然能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营建,磨合,梳理,就是后续的工作重点。
可难点也有不少。
士官学院沿用太山基地,就算扩大学院面积,也很难支撑起全营所涉及的后勤,装备,人事,经费,分队场地划分等等问题。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为骨干的事忙碌奔波,都没来得及去学院看看扩建的情况,连分配的榴弹炮营营区,都没有好好的规划。
这随便想想后面,要面临的问题。
陈默就是一阵头大,想要缕清后续的思路,就必须分清主次,分清哪一项才是绝对效率和权重优先原则。
想到兴起的地方。
陈默干脆从车里找到一个记录簿,用铅笔,像是写工作日记似的,把眼下需要做的工作,大大小小列举了几十条。
坐在一旁的方培军认真的看着,但他偏头的幅度并不大,尽可能的不让自己搞出动静,影响陈默记录的思路。
王建勇坐在驾驶位开着车,时不时扭头看看后排两人的配合。
瞧着这么默契,连他都舒坦的松口气。
说实话,在老王的印象中,秀才这个人虽平时表现的比较随和,但主意太正了。
往往想一出是一出。
如果上面安排过来的政工干部,不能保证合作顺利,两人一旦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