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324节

  “滚!”

  三连长再次朝远处站了站。

  附近的战士一看这情况,得,心里更是对新营长的手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特么哪是秀才啊,简直就是阎王,逮谁整谁。

  连两个犯错的干部都能吵起来,也是没谁了。

  另一边。

  陈默乘车返回黄龙王沟营区,这边的营区食堂够大,军区也安排了炊事排过来负责。

  吃饭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饿了几乎一天的两人,也没什么讲究,在食堂顺了十几个馒头,几根黄瓜,急匆匆的返回办公室。

  兑着水,吃饱喝足后。

  王建勇下楼抽烟,陈默则是拿出白天在附近观察时,所画出的地图,开始研究不同地形时,蓝军营怎么快速展开集群动链。

  信息化首先满足的就是合成,而合成就不能打那种单一兵种的规模,集群突击,必须全营动起来,穿插作战。

  不能像跟188师演习时,坦克营一堆,炮连一堆,高射连一堆,那种打法碰到编制稍微大点的遭遇战。

  全营很容易被打掉一部分兵种火力,那蓝军营的实力会被大幅度削弱。

  规划训练大纲是一件很耗精神,同样耗时间的事。

  陈默往办公室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到了晚上九点多,跑到训练区查看时。

  发现夜间照明条件太差,分队集训压根没办法进行,各连之间没有默契,不敢集训。

  陈默干脆又出歪点子,带着一群干部视察战车,指定雷区,让工兵去模拟排雷。

  协同嘛,那肯定就是所有连队,都别想好过。

  打仗后勤很重要,机动时维修必须跟上,所以陈默就拿着几张破纸,在战车群里乱逛。

  随机让战车出“事故”,纸贴在哪辆战车,哪个战车就是出事故。

  事故情况还不一样,有些是该换炮管子,有些是该更换机油。

  更可耻的是,好好的坦克,被贴上纸,那就要拆履带。

  老炮本来就是装甲方面的技术大牛,这家伙,陈默坑人也算是坑到了自家班长的头上。

  搞的大半夜,老炮要带着一群后勤兵,叮叮咣咣的砸履带。

  两吨重的履带,砸下来,再一节节的安装上去。

  医疗分队的女兵不是娇柔嘛,手不能提,腰不能弯的,胆子还小,人还笨。

  那更简单。

  陈默专门在全营挑选块头大,体重够份量的同志,让他们模拟伤员。

  于是。

  集训场上就出现了很扎眼的一幕。

  十几个生龙活虎的士兵,瘫坐在各个地方冒充战损,要求医疗队的女兵,通过对讲机快速定位。

  要么抬着担架,要么推着小车,四处乱蹿着跑来跑去救治伤员。

  陈默敢打保票,说让全营的人,在出发西北之前,把每天当做战争末日来过,可不是吹牛的。

  他的原则挺简单。

  哪怕是一头猪来到蓝军营,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身份,变成一头会踢正步,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军猪。

  一直折腾到晚上十一点,陈默才放各连的战士回去。

  但士兵可以回去。

  干部必须参加会议,总结今天训练的不足,商量并公布后续的要求。

  晚上开会的内容,要在第二天早上五点碰头会议上,重新复述一遍。

  要的就是折腾,不折腾,出不了新纪律。

  时间来到后半夜。

  也就是8月3号凌晨一点左右,陈默刚刚宣布散会,放走了那帮怨气比鬼还重的干部回去休息。

  黄龙王沟营区内,热风拂面,刚刚得以放松的陈默,卷着裤腿,穿着背心,嘴里叼着烟卷,坐在路牙子上抽烟。

  战士累了一天,躺那也不管热不热,有没有蚊子,一个个睡得呼噜响。

  可他睡不着啊。

  留给各连集训的时间越来越短,想想出发前,陆院领导的送别。

  这压力就跟重重山峦背到身上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来气。

  王建勇也没睡,陪在跟前坐着。

  两个人仰着大脑袋,只顾抽烟,连一点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连续抽了五六根,就在陈默感觉到嗓子眼都疼痛,要起身回去休息时。

  王建勇却一直扭头看着营区外的方向。

  “怎么了班长?”

  陈默寻着目光望过去,却什么都没发现。

  “营长,外面应该是来人了,我刚才隐约听到发动机的声音。”

  “这时候来人?”

  陈默怔了一下,他当侦察兵的时间很短,各方面牵扯到专业的话,不如连里的老兵警觉。

  他没有怀疑王建勇的话。

  快速起身,朝着营区大门的方向走去,王建勇紧随其后。

  等他们来到营区外时。

  隔着老远,就看到一个长长的车队,正在缓慢的朝着这边行驶。

  车队里面有军用皮卡,拉着一个个大黑盒子,还带着天线,在昏黄的路灯下都能看清。

  除此之外,后方还隐隐约约能看到一排206车载无人机的影子。

  注意到这个车队,陈默咧嘴笑了笑:“首长效率还挺高。”

  “这应该是响箭的人来了。”

  “响箭?”

  王建勇闻言一怔,他是侦察兵,自然知道东方神剑特种大队的名号,当初京都军区在很多空降兵部队和侦察兵集训营,挑选过人。

  号称皇牌部队。

  名声很大。

  只不过特种部队在现实中,根本没有电视剧上吹得那么夸张,也不是人人都想去。

  九十年代末,说起特种大队,顶多算是神秘一些,没有鼓吹的那么猛。

  王建勇也只是愣了一下后,才仰头踮脚,朝着远处张望。

  “营长,你怎么知道这是响箭的人?我啥也没看到啊。”

  “这是我找首长要的人,没有他们,信息化营就不算完整。”

  陈默笑了笑,没有过多的解释。

  有关信息化机密文件上,记录了所有新研发武器的配装以及研发设计单位的记录,就是为了方便信息化实验时,可以随时调动。

  只不过,王建勇没看过那些文件。

  陈默也就没必要过多的去解释了。

第220章 模拟战情,这才是真正的战争末日

  瞧着车队越来越近,陈默走到营区门口,命人抬开障碍。

  王建勇则是从哨岗处拿出指挥旗,为车队打旗,指引大队进入营区。

  刚才距离的太远,看得不太真切。

  如今随着车队一辆又一辆的开进营区,陈默大致数了下响箭的车队,足足三十多辆,一大半都是装着车载无人机。

  一小半运输着一些设备。

  车队靠着路沿停下后,车门“咔咔咔”的打开,一队队戴着钢盔的战士下车,快速集合。

  响箭的战士大概有十九人左右,一个个看起来精瘦,个头也不高,普遍在一米六多到一米七多。

  军装都被穿得灰仆仆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颇有种长途跋涉的沧桑感。

  看着大队的人集合。

  陈默也挺感兴趣,他以前没怎么见过特种兵,七大军区时代,每个军区都培养的有,号称着王牌中的精英特种大队。

  各有各的历史,信奉老山精神,后来合编成五大战区,信奉塔山精神,这种七大军区的时代才彻底结束。

  响箭又称东方神剑,是京都军区下辖的特种大队,名头非常响亮,但是真要比的话,他们排名也只是在第七名而已。

  只不过因为建立的早,战斗次数比较多。

  凭这个排名,就知道各大军区的王牌精锐,有多卷了,在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年代,都是拿命拼。

  陈默这边盯着正入神呢。

  列队完毕后,其中一名像是干部模样的战士,大步走到跟前。

  瞧见陈默挂着中尉军衔,联想一下军区调动文件上,对于信息化营编制的介绍。

  对方一眼就认出陈默。

  “你好同志,你是陈营长吧?我叫汪建斌,电子对抗二队队长,很高兴认识你。”

  汪建斌先是敬礼,而后很热络的伸手。

  “你好,我叫陈默。”

  陈默回礼,客气的伸手跟对方握了握。

  “汪队长应该不是头一回,跟信息营打交道了吧?”陈默上下打量几眼笑道。

  他看过以前实验的数据以及细节,里面详细记录了各个参与的单位。

  整体上,就跟在基地送别时,陆院领导说得一样,每次实验,上面都是把最好的军官,最新的武器调过来使用。

  而担任营长的人选更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一次实验,就是这个汪队长担任,其他几次有部队的人,也有陆院的,反正级别都不低。

  陈默这次披挂上阵,已经算是最低配的了。

  以前实验都是陆院做主导,学院申请调动响箭,相对来说要比军区参谋长开口,容易得多。

首节 上一节 324/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