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242节

  毕竟,实验时需要打仗,需要冲锋陷阵的不是教员,也不是教务的人,而是过来接受培训的战士。

  陈默看完资料,他觉得有必要去跟罗主任说说相关的问题。

  倒不是怕罗耀武想不到这点,人家师级参谋长出身,对基层的事情,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

  但人家清楚是人家的事。

  自己去提就是自己的功啊。

  但也不着急,现在车上人多,陈默打算到了基地之后再谈谈这事。

  看着窗外车辆还在半路上行驶,他拆开一部分课题,认真观看了一下。

  装甲与通讯的课题,没什么意外,大多都是围绕库尔斯会战时,汉斯国装甲部队携行补给,与突击结合方式的保障特点分析。

  还有二战时,坦克大会战方面的种种特点分析。

  除此之外,这个专业也没什么可学习的了。

  毕竟,重装部队九十年代初才出现,本身接触也没多少年,自家没有像样的战役去进行研究。

  可不得一直往前推,去研究以前国外的战役,用来补充自己的缺点。

  昨天晚上,罗主任说会打仗的没几个,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确实没几个。

  单单是眼光和经验方面,局限性就太大了,这还是处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已经爆发的前提下。

  若是没有爆发。

  这种研究装甲作战的课题,怕是还要更加滞后,连军事学院的课题都在研究这些。

  可想而知,装甲单位基层里面,有关步坦,炮坦,空坦动态以及静态作战协同的必修科目,有几个单位目前能做到?

  不经历这些,那些装甲单位,充其量也只是装备重装的摩托化单位而已。

  发挥不出装甲部队的威力。

  事实上,世纪末这段时期,野战军的机械化程度大概在60%。

  这只是装备方面的统计,并非应用。

  若是只论应用的话,全军只有10个甲种集团军,才能做到有模有样的机械化,另外10个乙种集团军,充其量就只是摩托化。

  没办法啊,大时代如此,国家闷头发展。

  很多训练所用的油料,弹药,装备保障等等方面,就是差远了。

  “都准备一下,马上下车了。”

  陈默正看着手中的课题入迷时,大巴前方突然传出声音。

  到地方了。

  陈默急忙收起手中的文件,他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用红砖砌成的围墙,连水泥都还没刷,墙体绵延数百米,一眼望不到头。

  由于车身高度有限,加上距离的远,他看不到基地内的陈设。

  不过,里面新挂的国旗正迎风招展,红得耀眼,也红得夺目。

  这就是士官培训基地啊。

  陈默快速收拾东西,准备排队下车。

  盼了这么久的基地,终于是来了。

第177章 筹备大会,气急败坏的裴助理

  两辆大巴车缓缓驶入大门,可不光是陈默对这个所谓的基地感兴趣。

  连带着很多随行教员都在转头,看向外面的陈设。

  基地地处晋阳西南方向,紧临太山,位置比较偏僻,跟陈默想象中的杂乱不同。

  基地内虽说杂草也有不少,可还是沿袭了陆院喜欢搞绿化的风格。

  有不少绿植都被移栽过来,远处独属于军营的清新整洁感,迎面扑来,别说,看着还挺得劲。

  经常在部队里面呆的人,反而不太喜欢军事学院的气氛,学院一般都在嘈杂的闹市,设施也更现代化,城市化。

  军营则相对偏一些,有种远离尘世的庄严感。

  如果说环境能带给人熟悉感,那么标语,就能把这份熟悉感变得更加立体。

  进基地大门,径直往前走,六栋四层高的建筑并排建立,这些建筑整体已经竣工,外墙都刷成奶白色。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陆院校训,都第一时间安排上了,就在楼顶矗立着。

  墙面上“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标语也在,还有什么“这里最舒服的日子是昨天”的标语也没落下,通通整上了。

  人还没下车,奋进,全力备战的压力,照着脸就扑了过来。

  陈默坐在后座观察一圈,这新基地,装潢新不新不太清楚。

  但胜在面积足够大,占地估计要有二三十万平方米,两个装甲团在这边,怕是都能拉开阵势,面对面的干一场了。

  车辆最终停在矗有校训的楼前,人员陆陆续续下车,陈默也提着背包,携行包下车。

  那些教员级别高,身份特殊,早就有专门的人员接待。

  一行人有说有笑,议论着进到临近的楼房内。

  陈默和一帮教员带过来的学员,则是老实巴交的提好东西,列队,顶着大太阳站在楼前等待。

  裴帅军是罗主任的助理员,而罗耀武又是基地主要负责人之一,很多杂活安排的事自然就丢给他了。

  不过还好。

  这小子虽说常年呆在学院,基本没怎么跟部队打过交道,但,能跟在首长身边的人,多少还是有点能耐的。

  看着列队都已经到位,裴帅军从随身的背囊中抽出一份名单,仰头大声道:“同志们,你们身后的这栋楼就是临时宿舍,后续会不会变动暂时不清楚。”

  “今天就按照名单先分配住宿的问题,后续有通知,我会另行安排。”

  “下面点到名字的,六人一组,每组一间宿舍,分完后谁互相认识想调宿舍可以找我申请,但严禁私下自己更换。”

  “被我发现一例,直接上报处分,都不是第一天穿军装了,我就不再啰嗦。”

  “王亚龙。”

  “到!”

  “李煜博。”

  “到。”

  “董建军。”

  “到。”

  “.”

  这次第一批过来基地的学员,加上陈默总共也就二十一人,裴帅军哪怕没有带兵经验,他一个上尉安排一个排的人住宿,还是挺容易的。

  大概六七分钟,点完名,有学员申请互换宿舍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就被料理的差不多了。

  最后人家都有宿舍了,就剩陈默独自一人提着行李,还傻愣愣的站着。

  瞧着人家都走了,陈默来到裴帅军跟前,还没等他开口,裴上尉就左右看看,先他一步开口道:“叫我老裴就行。”

  “是问宿舍的事吧?”

  不待陈默回应,裴帅军便继续道:“你跟我一间宿舍,不然你手里拿那么多课题,整丢了怎么办?”

  “罗主任特意交代让我带带你,正好,我就是装甲通讯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啥问题只管问我就行。”

  “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跟我提,我能解决的一定解决。”

  “是!”

  陈默挺了挺胸膛,他表情很庄重,但内心却没太当回事。

  还真不是咱自傲啥的,裴帅军的知识储备,可能还比不上侦察连的梁红杰呢。

  老梁好歹在部队也实习了那么久。

  他之所以千方百计的想要推动培训,而后想方设法的进来,无非就是打着成为第一重装突击部队的指挥官。

  只不过眼下,任重而道远啊。

  不过也没事。

  基地已经来了,浪潮将至,不必惊慌失措,大不了就是亲自踏入潮流漩涡,如那红日初升。

  强行压下内心的激荡,来到基地陈默还真有些莫名的激动。

  分配完其他学员的宿舍,陈默提着东西跟上裴帅军来到三楼,301宿舍。

  还真别说。

  基地虽说建立时间尚短,但设施挺全。

  二楼其实还有空房间,但裴帅军连看都没看,也不去给自己安排,反而专门弄到三楼。

  进到里面才知道,这里是干部宿舍的待遇啊。

  整间宿舍大概有二十多平,进屋就东西两侧各放一张大铁床,室内空调,风扇,桌椅,文件柜应有尽有。

  单单两张床的距离,都有六七米,晚上这要是躺下想聊个天,都要靠吼才行。

  裴帅军进宿舍就把空调打开,而后叉着腰笑道:“怎么样陈默,我说让你跟我在这住不亏待吧?”

  “罗主任说了,让我多照顾你,在这边住,平时有课你回来也能专心学习,我还能帮点忙。”

  “行了,咱们赶紧收拾收拾,等会可能要召开大会,安排后续的工作。”

  “是!”

  陈默点点头,他提着行李,大步走到西侧的铁床旁,刚准备铺床时。

  窗外忽然传来汽车的引擎声,基地这里目前除了有陆院的人,还有武警,工兵团,以及水电方面的人还没撤走。

  场地虽空旷,但也算热闹,至少能看到不少别的单位还在忙碌,执勤站岗的也是武警部队的战士。

  裴帅军听到动静,走到窗户旁扫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着急忙慌的下楼。

  被他这动静吸引,陈默也起身走到窗户旁,确实是有车来了。

  同样是那种运兵的大卡车。

  此时,车上哗啦啦的下来二十多人,这帮人一瞅就跟陆院来得人不一样。

  不光是军衔以及军装的制式,单看下车后左顾右盼的姿态,就是一帮部队里面的老油子。

  由于距离的太远,陈默看不清军衔,但老兵通常都会有个很特殊的能力。

  那就是部队里面的老兵,按照条例规定走路,他们虽然走得也是齐步,但看起来松松垮垮。

  跟新兵还有学员兵那种提线木偶式,一板一眼的走法不一样。

  你要说他们走路的姿势不对吧,可又找不到不对的地方。

首节 上一节 242/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