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美综世界的大奥术师 第402节

  李察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大军进攻,拥有上帝视觉的他可以轻易发现对方的弱点,然后直接指挥大军猛攻。

  很快汪达尔人就承受不住了,大量伤亡让汪达尔人的防线处处都是漏洞。

  就在这个时候,城中的奴隶们趁机开始暴动,汪达尔人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镇压。

  城中很快就变得混乱,这些起义的奴隶开始冲击城门,而李察也立刻命令士兵压制城门,然后趁机猛攻。

  很快腹背受敌的汪达尔人再也支撑不住。

  城门失守,城墙失守。

  大量高卢士兵冲入城中开始对汪达尔人进攻。

  仅仅一天时间,迦太基这座北非首府就被李察的大军攻占,并且伤亡也出乎意料的少。

  接下来大军开始对城中进行清缴,同时恢复城中的秩序。

  李察并不打算摧毁这座城市,所以在占领这座城市的第一时间,就命令降者免死,同时派出执法队,任何敢于趁火打劫,烧杀抢掠的人都被斩杀。

  接着,李察又发布安民告示,宣布废除奴隶,所有的奴隶都获得了自由,成为自由民,同时又让人控制府库,打开粮仓开仓放粮。

  一边是军队负责维持秩序,另一边则是发放粮食,很快整个城市就被他控制。接下来李察再一次祭出均田法。

  对城中普通百姓均分土地,均田法的推行成功让他获得了这些百姓的支持。在完成了对迦太基的占领之后,李察在这里同样推行了军事管理。

  接着开始以北非迦太基为基地,对北非的其他区域进行征讨,重新将这些土地纳入罗马的统治。

  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均田令这件法宝的配合下,整个北非几乎可以说毫无任何波澜的就被他彻底平定。不管是以前的汪达尔人,还是那些北非各地的部落,全部都被李察打服了。

  接下的来的均田令直接瓦解了,那些人的统治根基,整个北非恢复了和平。

  解决了汪达尔人之后,李察重新设立了北非行省,然后以迦太基为省会,开始恢复重建工作。

  李察留下了一万大军在北非镇守,然后又将那些希腊学者也留在这里。

  这些希腊学者精通数学,又系统的学习了政务,已经是合格的官员了。

  打下来的土地经过肃清后,开始统计人口,然后丈量土地,给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们分配土地。

  至于那些汪达尔人,除了一些不投降的被杀死外,剩下的全部被贬为奴隶,这些人会被送到高卢行省,在耕种几年之后,才会被赦免成为普通人。

  同时高卢行省中以前的日耳曼蛮族奴隶也会被释放,然后被运送到这里,分配土地。

  通过这种方式,李察平衡各地的人口,然后以法律为手段进行融合。

  基本上只要不乱搞,这些地方就乱不起来。

  同时,李察使用了这些希腊学者成为官员,多神教的信仰也开始在这里飞快扩散。

  北非行省以前是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经过汪达尔人和李察两次战争后,大量阿里乌斯教派的信徒开始信奉多神教。

  一神教?给分配土地吗?能救我们于水火吗?能让我们摆脱奴隶身份吗?不能?那我信个der啊。

  现在这一切,都是为了李察陛下给的,李察陛下让我们信奉什么,我们就信奉什么。

  这些被李察释放并且分地的奴隶,对于李察的崇拜已经彻底超越了以前的信仰,如果李察愿意,这些人立刻就会将他当做神灵来崇拜。

  只可惜李察并不打算封神,也没有组建教会的打算,所以不需要这些信徒。最终多神教开始在这里快速发展。

  北非地区土地众多,为了镇守这片土地,李察准备在这里推行府兵制度,迦太基地区拥有大量良田,而人口却不多。

  李察准备在这里设置五千府兵,每一个府兵分配一百亩土地,以及牛羊战马,同时将俘虏的那些女人们分配给这些府兵。

  让府兵在这里成家立业。

  经过他的这一番操作之后,李察安置了五千府兵。

  有了这些府兵镇守,一二十年内,北非行省不会出现问题。同时等北非恢复元气,发展起来之后,等到李察进攻西哥特王国的时候,完全可以从北非和高卢以及海上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到时候西哥特王国也就到了灭亡的时候了。

  只要将西哥特王国灭掉,西罗马帝国的土地基本上就全部收复了,至于说海外的不列颠岛屿,等西哥特王国灭亡之后,再组建海军征服就可以了。

  现在的不列颠岛屿上,一片混乱,自从罗马人撤离之后,凯尔特人,威尔士以及盎格鲁撒克逊人就开始了乱战。

  可以说,整个不列颠人口几乎锐减到了不足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之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据优势。

  按照历史发展,不列颠群岛至少要乱上两百三百年。

  李察有的是时间去收复这里。

  至于说那些凯尔特人会不会欢迎罗马归来,这些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海盗和北方蛮族轮番吊打的凄惨的凯尔特人,正几次派出使者向帝国求救呢。

  没有了帝国的保护,这些凯尔特人最后硬生生的被杀成了少数民族。

  帝国若是进入不列颠岛屿,那些备受欺压的凯尔特人只怕是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罗马帝国的重建已经提上了日程,而一神教的衰落也越来越快,实际上,不仅仅是罗马公教,就连北方占米兰的阿里乌斯教派也衰弱了。

  因为战争的缘故,大量人类死亡,而李察支持的多神教的快速发展,也挤压了一神教的人口,现在只有诺斯底教派受到的影响最少。

  但是等到李察开始统一东西罗马的时候,到时候诺斯底教派必然也会衰落。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多神教的重新复兴,希腊区域的多神教也开始悄然复苏了。

  东罗马帝国中,人口最多的就是希腊群岛,第二才是君士坦丁堡,这些多神教的出现,很快就得到了那些希腊人的认同。

  毕竟希腊这里曾经就是多神教的大本营。

  如今距离彻底禁绝多神教不过数十年,一些年纪大的人还清楚的记得多神教的辉煌。

  李察抬头看着天空,代表着一神教神国的区域已经开始收缩,原本被挤压的几乎消失的多神教神国范围正在扩张。

  看到这种情况,李察心中盘算,他和那位造物主的神国之战已经不远了。

第619章 登基

  北非,迦太基。

  经过两个月的征讨,北非行省再一次被李察收入囊中。不过虽然将北非收回,但是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北非的人口数量下降的厉害。

  这个时代的北非沙漠化并不严重,很多地区都是水草丰美,适合农牧。

  李察宣布废除奴隶制度,释放所有的奴隶,并且给这些奴隶分配了土地房屋,奴隶制度的废除立刻让原本那些饱受欺压的奴隶们欢呼起来。

  这些人成为了平民之后,对于李察是最拥护的,再加上他留在这里的五千府兵,整个北非行省固若金汤。

  至于那些以前的贵族还有那些部落头人们,基本上不是被汪达尔人解决了,就是被李察顺手清理了。

  北非这片土地,几乎没有什么贵族了。

  奴隶制度的废除让北非多了几十万自由民,这些都是帝国的根基。李察准备在各地推行废除奴隶制度。

  实际上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那些贵族、奴隶主们掌控了大量人口和土地,在各地已经可以和帝国抗衡了,这不符合帝国的利益。

  所以李察从根本上废除了奴隶制度,并且废除了贵族们的免税权利,所有的人,包括贵族都必须缴纳赋税。

  而北非经过李察的这一番改革之后,原本还拥有不少信徒的阿里乌斯教派几乎直接沦为小众教派。

  毕竟阿里乌斯教派不能给他们分配土地,不能给他们自由之身,不能让他们摆脱汪达尔人的压迫。

  相比起信奉上帝、造物主,这些被释放的奴隶们更愿意信仰李察。

  于是根本不用李察刻意去推广,多神教就在这些奴隶和平民之中快速发展起来。现在的多神教教义已经被李察改良了,以前的多神教更多的是走上层路线,现在的多神教已经开始走基层路线。

  在李察的支持下,多神教也是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并且他们还要求信徒们纳税,禁止偷税漏税逃税,禁止所有的宗教人员以任何形式去收税,将这一条直接写入了教义之中。

  多神教宣称,人间的事物,归君王,神明的归神明。

  这种不和人间国王皇帝争夺权势的教派,很容易就能获得当权者的追捧。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国王或者皇帝愿意看到自己头上还有一个教皇管着。

  以前是因为一神教势大,再加上各地动乱,蛮族入侵,各地的领主、国王们并没有太在意这些东西。

  现在多了一个多神教来传教,立刻就让这些人察觉到双方的区别了。多神教这种明显就是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这些人也不傻,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李察将阿蕾雅暂时留在北非迦太基,当初阿蕾雅在北非就有不少庄园,对这里很熟悉,李察让她暂时负责北非的事务,他准备回罗马后再派遣一些官员来这里协助阿蕾雅。

  返回罗马的时候,李察率领五千大军进入罗马。

  经过三个月的修缮,罗马城已经焕然一新,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罗马焕发生机。原本倒塌的废墟已经清理干净,并且进行了重建。

  所有的罗马民众都被分配了房屋和土地。现在的罗马人视他为帝国皇帝,奥古斯都。

  在得知他凯旋归来,罗马城中的民众自发前来欢迎。

  万众瞩目之下,李察率领大军来到凯旋门前,这一次所有的罗马民众都欢呼着他的名字,高呼‘李察·奥古斯都’。

  早就在城中准备好的德莱诺斯立刻驾驶一辆战车来到李察战马前,然后翻身下车向李察单膝跪地道:“伟大的李察·奥古斯都,请您登上这辆战车,检阅您的帝国!”

  李察看着眼前的一切,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登上战车,德莱诺斯则是作为御手,驾驶战车,在他身后,则是浩浩荡荡的军队。

  伴随着李察登上战车,一面金色的雄鹰旗帜升起,高高飘扬在半空中。

  周围的民众也再一次开始欢呼。

  李察冲周围的罗马民众轻轻挥舞手臂,顿时原本就高涨的欢呼声又提高了几个度。

  高大的凯旋门上雕琢着精巧的图案,这些图案是历次罗马出现伟大胜利后,铭刻上去的。

  罗马的凯旋门并不是一座,而是有好几座,每一次有重要的战役获胜后,罗马皇帝们都会建造一座凯旋门。

  凯旋门上还雕琢着战争的过程,以及功臣的名单。

  在李察身后的大军中,最前面的是二十名超凡骑士,这些骑士后面则是莱茵军团,外籍军团,最后的是高卢军团。

  一队队百战老兵带着肃杀之气穿过凯旋门,其中不仅有罗马人、高卢人、法兰人、日耳曼人,甚至还有匈人。

  这些士兵一个个挺起胸膛,在无数帝国民众的欢呼声中,昂首挺胸穿过凯旋门。

  罗马大道两侧,无数民众对其欢呼,甚至还有一些热情大胆的姑娘冲进去将编制好的花环戴在那些英俊的士兵头上,引来一阵阵欢呼声。

  最终,李察率领大军来到了皇宫门前,皇宫已经被重新打扫干净,宫殿周围布满了鲜花,一个个罗马少女恭敬的站在道路两侧。

  紧接着,一队罗马贵族们来到战车旁边,向李察单膝下跪。这些人都是罗马各地的总督以及实权贵族和将领。

  在李察前往北非的时候,留守的那些骑士们并没有闲着,几名骑士率领军队将意大利以及巴尔干半岛区域中那些不服的全部打了一遍。

  基本上所有人不是宣布臣服效忠,就是被杀死。这些人今天来这里就是向李察表示臣服。

  与此同时,这些人恭敬的托起一个箱子,箱子上面放置着一座精美的王冠。

  李察随意的看了这些人一眼,没有下车,手臂一抬,直接用旁边的旗幡将皇冠挑起,然后伸手接过皇冠,戴在自己头上。

  他并没有让教皇来为他加冕。在他看来,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不需要任何人质疑。

  让教皇为他加冕,那是在抬升教皇的地位,罗马的皇帝,皇冠只有自己为自己加冕。

  “我看到罗马帝国的皇冠掉在地上,我用长枪将它捡了起来!”

  李察扫视了周围,所有人在他的目光中都低下了头颅。

  在这些人后面,教皇利奥则是带领着教廷的主教们站在后面。此时的教皇利奥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风采,整个人苍老了很多,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行将就木。

  罗马城的陷落虽然是必然的,但是他的谈判加快了这一过程,并且带来了严重后果,这让罗马公教的声望大跌。

  就算是在罗马,也有大量民众不再信奉罗马公教,这让罗马教廷的影响力几乎跌入了谷底。

  就算是李察没有下达任何行政命令,但是罗马教廷的实力也在飞速萎缩。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多神教的影响力在快速扩张,罗马城中,多神教的信徒已经超过了一神教。

  在这种情况下,一神教们也只能向李察低头,想要重新获得李察的支持。

  李察看了这些人一眼,并没有什么表示。

首节 上一节 402/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