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所有敢于反抗的人全部都被杀死,留下来的都是温顺的绵羊。村子中最大的一间屋子里。
德莱诺斯正在处理善后:
“统计一下俘虏,所有的年轻女人不要让人侵犯,等回去后按照战功发放,孩童和投降的男子关押在一起。”
“粮仓找到没,将所有的粮食全部都带走,这里的粮食有多少?我们这一次劫掠阁下是定的有目标的!别只记得杀人!”
“还有那些牛马牲畜也都带走,那些年老的,有病的全部杀了,让厨师做,直接吃掉。”
“做不完的腌制好带走。”
面对他的询问,一名队长行礼道:
“大人,粮食已经找到了,简单的统计过,大约有五千磅,牲畜圈中有牛羊上百,亨特已经派人去处理了,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差一万磅。”
“看来还要再找两三个村子劫掠。”德莱诺斯说道。
“奴隶和女人呢?抓了多少?”
“这些可都是给你们自己的,别到时候分不到女人来找我闹!”
“头,放心吧,所有的女人都好好的,我让人看守起来了,还给她们送了食物,加起来有五十三人。”
“投降的奴隶数量不多,只有二十一个,而且有几人受伤了。孩子有十几个。”
“受伤了?影响行动吗?影响行动的直接杀掉。”
“我们必须要保证快速行军,不能给那些日耳曼部落反应时间。”
“好的,我这就去做。”
那名将领转身就走。
“对了,这一次我们进攻村子,村子里还有不少奴隶,大约有四十人,这些奴隶怎么办?”那名队长问道。
“将他们全部放了,告诉他们,他们现在是平民了!”德莱诺斯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在来的时候,李察就已经告诉他了,如果发现有日耳曼人的奴隶,全部都释放,给他们平民的身份。
这些被日耳曼人奴役的人很多都是被他们劫掠到这里的人。这些人对日耳曼人充满了仇恨,是可以拉拢的。
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平民身份,然后让他们在莱茵领开荒,这些人就对他们感恩戴德。是他们坚定的统治基础。
虽然德莱诺斯看不上这些奴隶,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用,但是李察的命令他还是要认真执行的。
在得到命令之后,这些被日耳曼人奴役的奴隶们立刻欢呼起来,同时德莱诺斯也给这些人分配了食物和武器,虽然没有他们的丰盛,但是足以让这些人感恩戴德。
于是这些刚刚释放的奴隶开始帮助他们看守俘虏、战利品,帮助他们驱赶牲畜,处理后勤,一下子就让德莱诺斯发现轻松了很多。
很多原本繁琐的后勤事务完全不用他们处理了,这个变化让德莱诺斯对于释放奴隶的事情有了更多的看法。
很快在,完成了一个村庄的劫掠之后,德莱诺斯开始向下一个村庄前进。
拥有猎鹰侦查的他,可以轻松避开那些日耳曼人的岗哨,然后再一次发起偷袭。
第572章 制度的变化
伴随着领地中的人口不断增长,原本领地中简陋的制度就需要完善。同时军队的数量也需要增加。
首当其冲的就是税收政策,按照李察的想法,领地中绝大多数的土地肯定是要分配给平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税收。
他将领地的税收分为田税、牧税和商税三部分。制定的税收也很简单,因为将税收制定的复杂了就会给下面的人上下其手的机会。
开荒的田地在耕种三年之后,这片田亩就会成为个人的私田,只需要去各地行政大厅中登记即可。
登记完成之后,开始缴税,前面三年需要缴纳十分之一,从第四年开始缴纳四分之一。牧税则是每年需要缴纳五分之一。
商税同样需要缴纳五分之一,不过商税只需要缴纳一次即可,只要是在莱茵省,商税都只需要缴纳一次。
这个时代的商税可以说非常繁琐,几乎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缴税一次,甚至一些地方会在沿途设卡,每一次都会被收取一次商税。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有大贵族的商队才能生存下来,并且赚取利润,其他的商队根本不敢进行长途贩运。
李察承认平民拥有自己的私产,只要进行登记就可以。
他制定的规则看上去很简陋,远没有罗马帝国的规则完善、合理,但是效果却非常好。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制度被认真执行了,而罗马帝国的制度早就已经崩坏的没救了。
现在的罗马帝国的官员几乎都是在上下其手,他们能为帝国收取一枚第纳尔,那就会往自己口袋里放两个第纳尔。
指望这样一群人,帝国财政能维持下去才见鬼了。
而且即便是这些税收帝国也不是将钱花在刀刃上,而是帝国皇帝先享受,各级官员再拿点。至于说帝国的军队,吃空饷,喝兵血可不是只有东方大国才有的。
罗马帝国可以说是毫不逊色。除了少数一部分军队能够拿到全额军饷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没什么钱的。
而为了凑足兵员,这些罗马贵族们就会将破产农民、奴隶等等全部都送入军队中充当炮灰。这也是为何罗马帝国的军团会出现大量逃兵的问题。
连军饷都不给,不跑留着等死吗?
李察推行的制度更偏向于古代东方大国,同时又结合了欧洲的一些情况。他在领地中设立了五个军镇,每个军镇下设三军,每个军下面设置三个团,每个团下设三个队,一队则是百人。
如果完成全部军队编制,那么他麾下就会有一万五千人。这个军队数量已经很多了。
一个正规满编的罗马军团人数大约在五千到六千人,李察的五个军镇也就相当于三个罗马军团。
当然现在莱茵省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士兵,甚至就连三分之一都养不起。现在莱茵省的军队只有三千人。
如今他麾下有百姓六万人,可是这六万人现在基本上全是要他来养着。想要让这六万人产生收益,至少也要第二年后才可以。
当然除了这六万人外,还有几千奴隶,这些奴隶基本上都是劫掠日耳曼蛮族获得的。不过李察并不打算将他们一直都当奴隶来用。
他已经规定了,只要奴隶参军,斩获一级就能被赦免为民,斩获三级还能被提拔,并且会获得房子和土地。
李察虽然推行奴隶制度,但是并没有像罗马的奴隶制度那么严苛。在这里只要你奋勇杀敌,就会获得奖励。
奴隶们只要有了上升通道,能够看到希望,那么他们就会奋勇杀敌,而不是去想着怎么造反。
这个道理古代东大用几千年时间验证过了。
毕竟,每过几百年就出现的一次大洗牌可不是闹着玩呢。这些洗牌一部分是因为人口增长土地矛盾,天灾人祸,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升通道被堵死。
如果底层人生活困苦,难以生活,完全没有上升渠道。而上层又腐朽奢靡、贪图享乐。那么底层的百姓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饿死,另一种就是造反。
陈胜只是第一个,但是他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后来这个问题到了唐朝时候换了一种方式,科举制度的出现给了底层人一个上升渠道,虽然这个渠道限制重重,并且口子还非常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限制重重,毫不公平的渠道,让一代代寒门庶族为之努力。
可等到这个通道被彻底堵死之后,战乱就到来了。黄巢让后人们知道,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更容易。
后面的统治者看到历史后,吸取了教训,他们扩大了科举的名额,让科举变得更公平。
但是这个制度因为种种缘故变得很僵化,僵化的制度导致了一些人屡次落榜,特别是在最后一关的殿试环节。
最终导致了张元的出现。这位屡次殿试被罢黜的落榜生,让宋朝见识了一下什么什么叫你不给我官位,我就帮别人打你。
也正是因为张元的出现,让宋仁宗修改了规则,殿试不再罢黜。
实际上这个办法就是笼络那些有些能力的人,只要给这些人一个官做,或者将这些人拉进体质内,这些人就不会再去造反。
科举的目的一个是选拔人才,另一个就是让各地那些不安定因素进入体质内部,给他们一个约束。
普通的老百姓造反是很难成功的,必须要有领头的人才行,这也是为何宋朝会对那些造反的头头们进行诏安。只要诏安了,就会分一个小官做。
用这种制度,宋朝剿灭了大量农民起义。
现在莱茵领这里自然是用不上这种复杂高深的制度,他只需要使用军功授赏制度就可以了,
简单来说,就是当年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的变种。
当然这里的军功授爵制度没有那么复杂严谨。
李察计划用三年时间让领地人口达到二十万,正规军达到一万五,辅兵和农兵两万人。这个目标很大,李察需要不断收集人口和资源才可以做到。
除了这些外,李察再莱茵领建立了一座学校。
学校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多神教的祭司,这个时代,也只有这些神殿的祭司掌握了大量文字和知识。
想要来学校中学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李察挑选的一批外,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和士兵,需要立下功勋后才可以来学校中学习。
这些人很清楚,只有学习知识,他们才能够富贵长久,成为真正的贵族。如果没有知识,撑死了只能成为一个百夫长。
在听到李察宣布的建立学院的消息后,那些将领和士兵们纷纷高喊着
“阁下万岁!”
罗马帝国之所以被那些蛮族仰望,即便是罗马帝国灭亡几百年,欧洲各国却一直对其向往无比?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的先进文化、知识,和他们的强大。
可以说在整个欧洲,罗马帝国都是独一档的。即便是罗马帝国灭亡了几百年,中世纪的那个王国各方面的科技文化都不一定有罗马帝国时期先进。
这些人在听到了李察建立学校允许他们来学习知识后,一个个对李察感激涕零。
仅仅凭借一个军功授赏和学院制度,李察就将整个领地掌控。
接下这些士兵们对于战斗更加兴奋,一个个都想要立功受赏,立功封爵。
同时李察也开始从这些人中挑选那些有资质的人进行训练。他手上还有十几瓶血脉药剂。
全部使用的话,可以制作出来三十个人间巅峰战力。之前的十几个人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让无数人感到震惊。
所以在李察再一次挑选的时候,所有人都想要成为其中之一。
接下来,李察从领地中的这些人里面经过仔细挑选之后,在对这些人进行专业的训练,在通过所有考核之后,然后再给他们融合血脉。
第573章 学院
在这个时代,读书学习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个时代的欧洲可没有纸,就算是现在的东大,纸张的使用都还没有普及。
一直到唐朝,纸张书籍才开始渐渐普及,这才有了宋朝的科举盛世。现在的东大正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现在的欧洲想要记录知识,使用的都是羊皮纸。这种羊皮纸远比纸张厚重,并且每一张羊皮纸最少也要一只羊来制作。其成本非常高昂。
一本书籍需要几十张羊皮纸来制作,制作而成的书籍造价极高,同时书籍厚重,却记录不了多少东西。并且这种羊皮纸书籍的保存也不易。
想要学习知识的成本极高,只有贵族才有这个条件。李察手中的书籍一部分是他自己编写的,一部分则阿蕾雅等这些多神教的祭司们带来的。
李察统计过,现在整个领地中,能够识字的人加起来不过一百出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多神教的祭司和神殿守卫。其他的也基本上都是贵族或者为贵族服务的。
不过对于这些,李察并不怎么担心,现在人数不够,等过上两年,就会有大量学者来这里了。
现在的罗马帝国看上去还是歌舞升平,繁华依旧,等到明年后那位上帝之鞭阿拉提卷土重来,一举攻入意大利,包围罗马。到了那个时候,那些贵族、学者们只怕是要纷纷逃离罗马了。
李察只需要稍稍引导一番,就能够收获不少人才。至于说罗马帝国的奢靡、享受等会不会污染莱茵省,对于这一点,李察根本不担心。
莱茵领的生产力根本不允许,更何况有李察在,这些人翻不起什么浪花。想要在这里生活,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李察的命令做事。
在罗马他们是贵族,有权有势有人脉,但是在这里他们就只是一个工具人。
经过筛选之后,李察建立了一座小规模的学校,老师加起来不过八人,学生暂时只有五十个。
这五十个人是时李察培养的基层官吏,他可不准备完全依靠这些贵族和多神教祭司来管理领地。
按照他的计划,每年他都要培养五十到一百人的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会成为基层官员,一部分会成为军队的基层将领。
实际上,一年培训这么点人,对于莱茵省来说完全不够用,但是培养学生的成本太高了。
哪怕是书本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但是老师的俸禄还有各种纸、笔、粮食、衣服等等的消耗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了这些学子外,那些使用了超凡血脉药剂,成为骑士贵族的人也都是需要学习的。就算是成为超凡者,如果没脑子,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高级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