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0节

  你要说这些人都是因为敬仰、憧憬燕王殿下,所以义无反顾的投入了燕王麾下,那就有点侮辱人的智商了。

  说白了,都是提前就勾搭好的老关系,只是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胡惟庸担心的就是这个,他最怕这会儿还有些稚嫩的朱棣,兴冲冲的上门一把拉着自己的手,就要说自己的“宏图大略”!

  好在,经过朱棣这么一说,胡惟庸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了。

  这时候的朱棣远不是后来朱标薨逝、年岁渐长以后那么成熟、老练的存在。

  这会儿的朱棣,还是个热血小青年呢。

  这不,被他爹交代了个任务,被他大哥撺掇了几句,然后兴冲冲的就跑到他府上来了。

  朱棣压根就没想过,自己一介皇子,跟一位前任丞相接触放在旁人眼中是多么的犯忌讳。

  反正他一听大哥这么一说,吭哧吭哧的就跑来了。

  胡惟庸这会儿看着一脸诚恳的看着自己的朱棣,心里也是哭笑不得。

  得!

  这位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如今终究还是个小年轻来着。

  算了,反正府上肯定有锦衣卫盯着,那该咋滴咋滴吧。

  想到这儿,胡惟庸直接一挥手道。

  “走吧,燕王,咱们也别这么坐在这儿喝茶干聊了,直接去地里,让你亲眼看看这东西是怎么弄的,你反而更容易理解!”

  对于这种实物教学,朱棣显然更加能够接受,所以乐滋滋的就跟在了胡惟庸身后,直接朝着后院的小花园走去。

  这里原本被胡惟庸团团围住的小园子,此时也没有荒废,只是胡惟庸暂时没想好种什么而已。

  拿出一个自家留种的土豆,胡惟庸一步步的开始给朱棣细细地讲述,这土豆种植时的各种细节。

  看着朱棣那毫不犹豫就抄起农具自己开始翻土,然后直接下地开始学着丈量间距,同时对各种细节追根问底的认真模样,胡惟庸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得不说,农户出身的朱元璋,对于子女的教育,其实是非常靠谱的。

  始终把百姓记在心里,始终让自己的孩子记得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些基本道理,并且敢于放下身段、乐于走入民间,这些思想无疑让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胡惟庸格外的认同。

  说实在的,呆在明初这个时代,胡惟庸之所以从头至尾只想着躺平,中间固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性格以及系统要求。

  但其中未尝没有对于朱元璋这位有史以来得位最正的皇帝的认可。

  他是唯一一个跟百姓站在一起,用怀疑和鄙视的眼光看待官员的皇帝;

  他也是唯一一个能把自己的儿子赶回凤阳老家,真就老老实实下地干活的皇帝。

  这样的皇帝,胡惟庸不愿意也不忍心去折腾。

  真要有什么想法,老朱虽然不忍心折腾也不怎么敢折腾,这不是还有大朱嘛。

  正好,大朱跟他关系不错,嘿嘿,到时候躲在后面暗戳戳的出出主意,蛮好!

  正是这样的考量、出发点,才让胡惟庸此时教朱棣真就教得格外用心。

  因为他觉着,这种善心、这种行为,值得鼓励、值得奖励。

  就当是胡大老爷心善积德,让天下早日免收饥荒之苦了。

  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听得认真,时间便过去的格外迅速。

  就在胡惟庸感觉该教的都教得差不多了时,自家小侄女噔噔噔的小跑着冲了过来。

  “大伯,大伯,月儿有事儿请教!”

  看着气色明显好了不少,精神头更是旺盛了至少一倍的小侄女,胡惟庸嘴角的笑容就快藏不住了,一时间都忘了旁边站着的朱棣了,快走几步迎了过去,笑眯眯的问道。

  “咋了?又有何事啊,小月儿!”

  胡馨月倒是看见朱棣了,可胡惟庸没主动介绍,胡馨月自然不会主动跟一个陌生的外男打招呼,干脆看着胡惟庸问道。

  “大伯,那书上说,女人需独立、自强,才不枉在这世间走上一遭!”

  “可往日里爹娘却告诉月儿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孝敬父母、公婆,将来为夫家生儿育女便好!”

  “这……到底哪个是对的啊!”

  胡惟庸闻言嗤笑了一声,道。

  “伱爹娘懂个屁!”

  “什么叫无才便是德?”

  “女子有才而隐才且不善妒,自称无才方是有德!”

  “意思就是你其实啥本事都有,只不过平日里不显露出来,只是谦虚一二罢了。”

  “真要是无才,那叫蠢货!”

  “这世间自有阴阳调和、男女之分,男子固然要顶门立户,可有时候女子也是能顶半边天的!”

  “月儿,好好学,将来大伯给你找户好人家,就得咱月儿能当家做主的,到时候让人看看,我家月儿多有本事!”

  胡馨月最听胡惟庸的了,如今一听胡惟庸这么一说,顿时小脑袋笑眯眯的连点。

  一旁的朱棣听着这叔侄俩的对话,再看着这小家碧玉却灵动不已的姑娘,心里不由得的感叹道。

  “这姑娘,好生特别啊!”

第95章 朱老四又有幺蛾子了

  第九十五章朱老四又有幺蛾子了

  朱棣那略有些招风的小耳朵,这会儿恨不得立马能扩大个两三倍,就为了方便听清楚二人的谈话。

  甚至,他刚刚明明为了避嫌,落后胡惟庸几步远距离。

  可如今呢,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一脸好奇的快走到胡惟庸背后了。

  此时的他,所有的注意力,全在对面那位说话“格外有意思”的女子身上了。

  作为已经搬出皇宫开府的封号皇子,自然不是那些深宫之中尚未出宫的皇子能比的。

  至少消息方面,朱棣就比他那些弟弟们要灵通了不少。

  所以,胡惟庸胡大丞相家里这位闹出了“退婚”风波的侄女,他虽然没见过真容,但至少知道有这么个人。

  当时应天府里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毕竟事涉一位现任丞相和一位刚刚退下去的前任丞相。

  两家原本还是关系莫逆的儿女亲家、老乡、老兄弟,结果一夜之间闹到亲自上门退亲的地步。

  这事儿,他很难不知道。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朱棣看着眼前这位“格外有意思”的女子,感觉格外的诧异。

  胡馨月算不得国色天香,但有一说一,面相、身段绝对比普通人家的女子要强上不少。

  最难得的是,良好的家教、出身以及胡惟庸这位大伯的宠爱,让她有着一股子由内到外油然而生的独特气质。

  更别说,胡惟庸好死不死的,死马当活马医一般的给了她两本书。

  这两本书,放在后世世纪之交的时候,都能掀起一阵阵波澜,更何况是这个古板、封建的时代。

  由此就可以想到,这两本书对于胡馨月的冲击得有多大了。

  虽然书中有很多地方胡馨月还没看明白,或者说胡馨月觉着是不是有些太过离经叛道,因此有些不敢接受。

  但仅仅是她看到的那些、能接受的那些,就足以让她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

  仅仅几天的功夫,原本还有些幽怨之色的胡馨月,腰杆直了、头扬起来了,双目都愈发有神了。

  这放在胡惟庸眼里,是自家小侄女终于恢复过来了;

  可放在朱棣眼里,那可就成了“格外有意思”了。

  于是,这一来二去的,听着胡惟庸和胡馨月聊着聊着,朱棣不由自主的就冒出了些小心思了。

  “咳咳,胡公,既是您府上家眷,怎的不给小王介绍一二,小王也好打个招呼啊!”

  朱棣的话看似在埋怨,可看着他那腰杆挺得笔直,胸脯子恨不得鼓荡得老高的臭屁模样,典型的是想在女孩子面前嘚瑟一二。

  不过胡惟庸也没想太多,就当这傻小子啥也不懂臭嘚瑟吧。

  于是,他还真就给胡馨月和朱棣互相介绍了一下,并且让二人互相见礼。

  可胡惟庸这老油条这回也是打眼了。

  他太小看这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了。

  为何古代会有一见钟情这个词?

  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虽未到明中后期那等礼教变态的地步,可实际上抓得还是挺严的。

  因此,年纪轻轻的痴儿怨女,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见上了那么一面,结果就看对眼了、惦记上了,那还真不是玩笑话。

  而显然,眼下的朱棣就是看上胡馨月了。

  他倒没有啥其他心思,就是觉着这妹子“太特别”了。

  而且身份、出身啥的,天生就合适啊。

  能不能正儿八经娶回家,暂时不知道。

  但这会儿正是青春年少、荷尔蒙爆棚的朱棣,眼睛里已经看不到胡惟庸了。

  他这会儿就一个想法,“我得跟这姑娘聊聊!”

  他本就不是什么扭扭捏捏的性子,既然想要跟人多聊聊,那干脆就直接开口道。

  “胡姑娘,本王有一问,你方才说要做一独立女性,那究竟何为独立女性?”

  胡馨月陡然间面对这么一位藩王,倒也没觉着多害怕。

  毕竟这么些年,胡家因为胡惟庸的原因过得还不错,尤其是她这个时不时跑到胡府的小侄女,跟着胡惟庸那是长过不少见识的。

  因此,面对朱棣的发问,她坦然的直视着对方双眼道。

  “回燕王殿下,所谓独立女性,首重人格独立,在民女看来,若是连自己都不看重自己,把自己看做娘家、夫家的依附物,那其他的独立都是空中楼阁。”

  “而其次则是经济的独立,最好有些能捏在自己手上,能养活自己甚至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孩儿茁壮成长的产业。”

  “有了这两点,才能说一声独立女性!”

  朱棣一听对方这谈吐、想法,顿时眼前一亮,可他嘴里却不动声色的问道。

  “哦,如你这么说的话,怕是很难做到吧!”

  胡馨月莞尔一笑,绾了绾耳畔的青丝,温言答道。

  “确实很难!”

  “甚至可以说若是一般人家的女儿家,想都不用想!”

  “但民女不同,民女虽既无诰命、品级亦无封号、爵位,但民女的大伯乃是陛下心腹、前任宰相。”

  “民女将来哪怕嫁到夫家,凭借着大伯的支持,得到些许经济独立,还是能做到的。”

  “至于说人格独立,归根结底,还是得看民女自己,若不自尊自爱,那便是空谈!”

  这番话一出,胡惟庸乐了。

首节 上一节 70/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