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8节

  “李善长这厮,不适合执掌大权。”

  ‘这才多久,就看不起前任丞相、老兄弟了!’

  ‘那要是再继续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当是看不起咱了啊!’

  想到这儿,朱元璋低下头,继续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着之前的奏本,嘴里却看似随意的答道。

  “原来如此,看来胡惟庸这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不过,也不打紧!”

  “胡仁彬的年纪不大,还能慢慢改!”

  “正好胡惟庸如今成天在家,教子的功夫肯定是有了!”

  “对了,胡惟庸是不是还有个侄女来着?”

  “善长,胡惟庸这侄女如何,你可知道?”

  朱元璋似乎真就是顺着话题,继续说着胡惟庸家里的小辈。

  聊的也好像是跟刚刚一样的八卦,可此时的李善长却没有了刚刚的轻松。

  听到胡惟庸侄女这个字眼,李善长便心里一突。

  他不自觉的抬头看了朱元璋一眼,却发现朱元璋似乎压根没功夫搭理他,正埋头翻着奏本呢。

  手里更是还捏着一只朱笔,在那上面写写画画。

  那模样,就好像李善长答不答、怎么答都无所谓一般。

  但李善长此时已经把警惕心提到最高了。

  因为朱元璋嘴里这位胡惟庸的侄女,正好和他侄子李佑有婚约。

  本来两个年龄正合适的小年轻,在父辈的张罗下结下婚约,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若是女方有个当过丞相的叔伯,男方又有个正在当丞相的叔伯……

  那这桩婚事,可就太不一般了。

  朱元璋这么问起,也是摆明了内有深意啊。

  不过李善长此时虽然紧张,倒也不至于自乱阵脚。

  当即,几句车轱辘话糊弄了一下,连忙把这事儿糊弄过去了。

  朱元璋似乎真就是随口一问,没有再聊了,只是道了声丞相辛苦,便让李善长退下了。

  可缓步走出宫门的李善长却非常清楚。

  朱元璋这话的意思,可太明显了。

  那便是不希望看到如此显赫的两家成为联姻亲家。

  不然,朱元璋怎么会记得这等小事,更不会在宰相汇报政务之时提出来。

  想到这儿,李善长也不禁微微一叹。

  看来,这门亲事得作罢了啊。

  他再傲也不会因为这点事跟朱元璋对着干。

  真那样的话,除了触怒朱元璋然后挨骂乃至贬官以外,啥好处都没有。

  甚至,陛下若是要处理这件事,但凡见李善长动作慢一点,他完全可以跟胡惟庸说一声嘛。

  以胡惟庸那厮的机灵劲儿,但凡陛下说一声,肯定忙不迭的就会解除婚约。

  那与其等胡惟庸开口,还不如自己先开口呢。

  回府后,先是和侄子李佑说了下情况,并且安慰了对方一方后。

  李善长当即决定,自己亲自走一趟胡府,跟胡惟庸当面谈谈,然后,退婚!

  这门亲事,不成也罢!

第38章 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

  第三十八章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

  坐在前往胡府的马车上,李善长的神色,格外的复杂。

  论及二人的关系,其实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

  首先,二人都是淮西出身的老臣子,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帮人。

  同为文人,还都是老乡,那么自然早早就相识了。

  关系不说到了同生共死那份上,那也确实是属于非常好的。

  甚至,当初胡惟庸能上位当丞相,里面都有李善长的推荐。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双方因为各种心思、想法,最终定下了双方侄子、侄女的婚约。

  那时候的他们,确实是结成了同盟,在大明官场上共同进退的。

  但……再好的关系也会出现裂痕的一天。

  毕竟当时李善长的官威没有那么显赫,可胡惟庸却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天下官员尽皆掌控在朱元璋手里,而有一半是掌控在胡惟庸手里的。

  所有的政务都得经过他处理,所有的政令也得经过他来落实。

  当一个人能决定整个大明的人事、财政、政务的时候,哪怕只有一部分,那他跟皇帝的区别其实已经并不是很大了。

  猛然间成了宰相,本就比李善长年轻不少的胡惟庸一下子就支棱起来了。

  胡惟庸倒没有说刚当上宰相就翻脸不认人。

  他没那么猖狂,更没有那么傻。

  只不过,原本的小兄弟如今地位在自己之上以后,二人之间说话都微妙了不少。

  胡惟庸更加意气风发,李善长在胡惟庸面前也没了那么多指指点点。

  毕竟,一朝宰相,岂能轻慢?

  正是这种地位变化带来的膈膜,便让原本携手共进的二人,渐行渐远了起来。

  虽然二人之间一直不曾翻脸,但早已没了往日里的亲近了。

  甚至,这种疏远哪怕到了胡惟庸下台,李善长如今贵为丞相,依旧没有改善。

  之所以没有改善,其实双方都有责任。

  李善长是觉着自己本就是老大哥,如今更是既有国公之位,还贵为宰相,胡惟庸作为小老弟、前宰相,那总不能自己这个老大哥先服软吧?

  而放在胡惟庸这里,就更不用解释了。

  因为芯子都换了啊。

  新来的胡惟庸听到李善长这名字,躲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愿意往上凑啊。

  所以,这种种巧合碰到一起,便使他们的关系一直不好不坏、不尴不尬的这么维持着。

  当然了,双方曾经定下的婚约倒是没反悔。

  李善长觉着没必要,毕竟胡惟庸只是因病辞官,又不是被人整下去,或者得罪了朱元璋被贬官。

  天知道什么时候这老小子又冒出来了?

  不过是自家侄子娶妻而已,能维持和胡惟庸的政治联盟,那为啥要取消?

  而胡惟庸嘛,压根就是忘记还有这回事儿了。

  他天天美人儿在怀、美食在口的,还惦记着钓鱼、种地歌舞一大堆的美事儿,哪还记得有这么个婚约在啊。

  不过……这些都是曾经了。

  眼下李善长再怎么不乐意,也得坐着马车去胡府,亲自找胡惟庸说说退婚的事儿了。

  没办法啊,他即便想和胡惟庸结亲,也架不住朱元璋忌惮啊!

  他总不能跟朱元璋对着干吧!

  尤其是之前的空印案,眼下还有余波在呢。

  李善长此时,愈发觉着这丞相的位子不好干了,似乎跟个高危职业似的。

  每日里工作量大得惊人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朱元璋下手太狠了。

  要不是李善长始终相信朱元璋不会冲着一应淮西老兄弟下手的话,他恐怕早跑了。

  唉……想想都是泪啊。

  就在李善长脑子里思绪乱飞之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下了马车,看着眼前这熟悉的大门、牌匾,李善长喟然一叹。

  “去吧,跟门子说一声,就说李善长来访!”

  胡义跑得气喘吁吁的赶到后院,从脂粉堆里把胡惟庸给拉了出来,告诉他李善长来了。

  如今正在正堂里喝茶呢。

  胡惟庸一听李善长上门,顿时有些纳闷。

  这位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按理说,但凡李善长有点政治智慧,都应该离自己远远的啊。

  前后两任丞相若是关系太好的话,那朱元璋能睡得着?

  但眼下李善长来都来了,怎么着也不能拒之门外。

  毕竟是当朝宰相,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因此,急匆匆的换了身衣物以后,胡惟庸脚步匆忙的赶到了正堂,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李善长。

  二人见面,自然是一阵虚情假意,但却又必不可少的寒暄。

  而等这些话都说完以后,李善长终于说起了正事。

  “惟庸,今日里为兄来访,却有一桩糟心事想要你帮忙,还望惟庸能施以援手!”

  胡惟庸心中本能的一个咯噔。

  要遭!

  这老毕登是不是要搞我?

  得亏胡大老爷也是见过世面的,多少有点城府了。

  哪怕心里着急,但脸上却不动声色的问道:

  “哦,善长兄但说无妨!”

  嗯,自然不能先答应,谁知道这老小子要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哪有先答应的道理。

  这会儿胡惟庸都有些后悔让人进门了。

首节 上一节 28/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