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72节

  朱元璋干脆从御案背后走了出来,直接拉着胡大老爷一屁股坐在了殿内御陛之上,苦笑着说道。

  “唉,如今能这么跟咱说话的,也只有惟庸你了!”

  “标儿劝过咱,宋利也劝过,连皇后都劝过咱,可是……”

  朱元璋说到这,停下嘴不说了。

  就那么怔怔的看着殿门口。

  胡大老爷这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这老小子明显是自己魔怔了啊。

  哦,对了,他把丞相之位废了!

  没了丞相,那么所有的事情就只能朝着他这儿而来。

  累吗?

  当然累!

  他原本的政务就已经够多的了,如今再把丞相原本要干的事儿也揽了过来,这不累才是怪事。

  但他不能说!

  更不能抱怨!

  在朱元璋朴素的价值观里,自己既然废黜了丞相制,那么就绝不能让人有任何理由对此置喙。

  因为那样一来,之前自己的举动岂不是显得很蠢?

  所以,哪怕之前朱元璋实际上已经累得不行了,但他仍旧咬牙坚持着。

  不仅自己坚持着,还拉着自家胖儿子一起埋头苦干。

  然后……就累成了如今这个逼样!

  刚刚胡大老爷那番话,还有自家胖儿子的那番抱怨,朱元璋自然听进去了。

  实际上,他坚持到如今,也真有点扛不住了。

  少了两个丞相帮忙,这确实累啊。

  可朱元璋这人,这辈子就好一个面子,主打的就是一个强硬。

  他能轻易服软?

  因此,沉默了片刻以后,朱元璋转头说起了“正事”!

  “惟庸,这个官员招考的事儿,你是干得真不错!”

  “尤其是这回六部衙门乃至百姓之中就没有不夸这考试公平的!”

  “最难得的是,能给咱选一批来了就能干活的能吏,而不是以前那种书呆子!”

  “这点就很好嘛!”

  “你觉着这事儿,以后能不能再来几次?”

  胡大老爷眼见着朱元璋压根不在自己差点过劳死一事儿上多说,顿时心里叹了口气。

  不过,他今天已经做得有些过分了,再弄下去,那多少有些不知进退了。

  因此,他干脆顺着朱元璋的话头说道。

  “此事,若是要成为常例,那么就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首先,陛下要确认一点,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报名这个考试?”

  “如果是有功名之人才能报考,那么什么功名才是标准?”

  “若是所有人都能报考,那么是不是跟科举相冲突了?”

  “毕竟有了这么一个考完直接就授官的考试在,好些人可能就不去科举了!”

  “这对于朝堂来说,可不仅仅是多了场考试那么简单!”

  朱元璋闻言沉默的点点头。

  没错,考试可远远不仅是考试!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猛然间弄出了个“上升通道”出来。

  这对于有的官员们以及士林当中的某些人来说,那就有些不好了啊。

  因为原本的科举,在他们这些人的眼里,那都是有各种千年以来的规矩和传承的。

  说白了,他们的话语权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这猛然间冒出来个能跟科举竞争的新式上升通道,他们能忍?

  因此,当朱元璋问起这事儿的时候,胡大老爷先说的不是应当怎么怎么办。

  而是这里间必须要考量、解决的问题。

  眼看着朱元璋以及朱标父子俩都陷入到了沉思当中,胡大老爷慢慢的继续说道。

  “其次呢,这事儿还有个问题。”

  “这次咱们是缺什么就招什么,官品、职位都是对应的。”

  “这招人既没有考虑六部之间的平衡,亦没有考虑品级之间的差别。”

  “不论什么衙门、不论是八品还是九品,居然都是同一水平的考试、流程。”

  “这实际上多少是有些不大规矩的!”

  “所以啊,这里间多少还是需要琢磨琢磨。”

  “以后若是再举行同样的考试,那到底拿出多少职位来招人,品级是如何安排的。”

  “然后各部是否都是统一考试,还是说各部单独招考?”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陛下斟酌的!”

  “臣只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交给陛下!”

  朱元璋缓缓点了点头。

  胡大老爷刚刚提的这些问题可不是玩笑话。

  内里实际上涉及的问题看似不大,但细究的话,却是相当敏感的。

  就好比品级问题,同一场考试、同一批报名的学子、走同样的流程,可居然最后上榜以后,有八品的有九品的。

  这就问题大了啊。

  因为按理来说,正常情况下九品升八品既要功劳也要资历来着。

  这些问题,可都是需要朱元璋考虑的。

  胡大老爷眼见着朱元璋没多说话,干脆告辞离开了。

  可结果这刚从谨身殿离开,却被一小内侍给拦住了,说是马皇后有请!

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

  第三百四十四章胡惟庸的新招

  一边默默往后宫走,胡大老爷一边在心里暗自琢磨着。

  这马皇后,找自己究竟何事?

  要知道别看朱元璋这人一口一个“后宫不得干政”的,那规矩定得那叫一个严实。

  可实际上呢,马皇后干政也不是一两回了。

  关键是,这干政还真不是马皇后自己跑过去凑热闹或者揽权。

  而一般情况下都是马皇后出面为朱元璋擦屁股。

  说白了,当初一路走来,朱元璋那暴脾气动不动就要弄死谁谁谁。

  更别说平日里跟那些老臣子意见相左的时候吵起来了,那是真能吵出真火来着。

  那些当年的老臣子,可都是一路跟朱元璋相伴走过来的。

  他们那些人远远不是君臣二字就能形容的。

  所以,朱元璋这发了脾气惹了麻烦以后,很多时候就只能马皇后出面去替他赔不是。

  更别说很多时候朱元璋那脾气上来了非要杀人,也只有马皇后能劝住。

  说白了,马皇后才是大明开国时期那个粘合君臣关系、稳定大明朝堂的压舱石。

  这种人,可不会专门大张旗鼓的把自己叫过来就为了扯闲篇。

  这不,到了坤宁宫,跟一身正式凤袍在身的马皇后先是见礼,而后寒暄了几句家常以后。

  马皇后终于说出了她此番把胡大老爷请来的真正目的。

  “惟庸啊,咱把你请过来,其实还是为了重八!”

  “你刚应当也是见过他了,你瞧瞧他那模样,咱是真担心他扛不住!”

  “他那人性子倔,如今就是在死撑!”

  “不仅自己撑着,还拉着标儿一起死撑!”

  “咱看着他们爷俩着急啊!”

  胡惟庸略有些惆怅的看着马皇后:“皇后,伱我相识多年,我也不跟你说什么客套话。”

  “放在在谨身殿,其实我就因为这事儿跟陛下闹过一回了!”

  “可他那人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在他看来,一旦松口,那就是打脸、没面子!”

  “他好强了大半辈子了,好的就是一个面子,这人年纪都上来了,性子就更倔了!”

  “我是真劝不动啊!”

  听胡大老爷这么一说,马皇后也是喟然一叹。

  他知道胡大老爷所说的是对的。

  自家夫君是个什么臭脾气,她难道不清楚?

  她可太清楚了!

  而且,有些话,她没有明着说,但实际上她心里是有数的。

  朱元璋如今这股子倔劲儿,实际上就是在为了废黜丞相制一事。

  跟朝堂上的百官倔,但与此同时也是跟自己再倔。

  这一来二去的,杠上了可不就形容枯槁了么?

  其他事情,或许马皇后还能再看看,可涉及到老朱以及自家胖儿子的身体健康,那马皇后坐不住了啊。

  但胡惟庸这边说的,那也是实际情况。

首节 上一节 272/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