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42节

  “方兄,你我都是读圣贤书的。”

  “寒窗苦读这么些年,那终究还是要在官场上走一遭,才不负这么些年的努力。”

  “今年方兄确实倒霉了一点,没能更进一步。”

  “依照你的才学,不说一定一甲,但二甲、三甲还是有把握的。”

  “正好,方兄你参加的这一届,乃是新增的恩科,不纳入往常的科举计数。”

  “因此明年你便有机会再战科举!”

  说到这儿,罗贯中笑呵呵的凑到了方孝孺跟前,玩味的说道。

  “可是啊,孝儒,你总不能这一年什么都不干吧?”

  “那与其在这报社里当小吏,还不如去教坊司呢!”

  “要知道,你在这儿,撑死了将来熬到主编的位子,就没了!”

  “可若是去了教坊司,你眼下固然还是小吏,可将来呢?”

  “要知道,这可是那位胡相亲口点你的将的!”

  “若是你能好好表现,入了这位的眼,将来不说平步青云,但至少你的路要比其他人好走太多了!”

  这番话,彻底把方孝儒给干沉默了。

  他这会儿终于明白罗贯中要表达的意思了。

  说白了,就是劝他与其在这报社这里当个跑腿的小吏,还不如赶紧凑到胡大老爷那里去。

  毕竟,去了很有可能就能收获一个大靠山来着。

  而且,方孝儒心中更加明白的是,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机会,并不是什么才学过人。

  实际上,这完全都是机缘巧合之下提前认识了胡大老爷,并且还陪着去了两次青楼的结果。

  但……在青楼再怎么放荡,这都不足以改变胡大老爷妥妥朝堂大佬的身份。

  正如罗贯中所说的,有了这种大佬在背后,那以后的路怕是要好走太多太多了。

  若是以前的方孝孺,或许会对这种“歪门邪道”嗤之以鼻。

  可如今的他,在报社里呆了这么长时间,接触的全是当初胡大老爷从礼部带出来的人。

  这些人当初之所以跟着胡大老爷来这个对他们来说一无所知的衙门。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胡大老爷的面子和权势,让他们既没法反对,同时也是想着搏一把。

  可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在礼部也不过是底层,压根没有话语权吗?

  这些人在平素里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让方孝孺知道太多东西了。

  底层的倾轧、挣扎、无力,这些事情都是方孝儒这个原本眼睛只会朝着“上边”看的书生压根不知道的。

  这些礼部官员可不仅仅只有不入流的小吏,中间还有好些个都是正正经经的科举过来的七品来着。

  他们的经历,可以说给方孝儒正儿八经的上了一课。

  “你学问再好又有何用?”

  “你到衙门里当差,是需要你写时文还是要你吟诗作对了?”

  “你的上司只会让你跑腿、干活!”

  “没个赏识你的靠山,那么你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尤其是当初科举之时还不如你的人平步青云!”

  方孝儒想起当初这位老前辈的话,再结合着方才罗贯中的劝告,最终咬了咬牙,点头了!

  因为他琢磨明白了!

  他的老师宋濂,不可能庇护他!

  纵使他有青云之志,宋濂也不可能为他提供什么登天路。

  但……胡大老爷却能轻易做到这一点!

  想到这儿,方孝儒冲着罗贯中勉强一笑,而后步入报社去找主编了。

  他要走,总得交接一下吧!

  翌日,处理完了报社交接事务的方孝孺,略带些许羞涩和忐忑的来到了教坊司。

  见着方孝儒终于过来了,胡大老爷很高兴啊。

  这下终于有人跟自己一起玩耍了。

  当即,胡大老爷便随手封了方孝孺一个教坊司小吏的官职。

  这样一来,至少方孝儒在这教坊司至少有个身份,同时呢不仅能名正言顺的过来,还能有份收入。

  已经转过心思的方孝孺,倒也放开了。

  至此,两人便在教坊司潇洒了起来!

  平日里都是花魁伺候,日子过得贼舒服。

  而到了这一刻,历史上迂腐的方孝孺也算是改变了命运!

  至少,他知道攀附权贵了。

第305章 李善长要栽了?

  第三百零五章李善长要栽了?

  有了人作伴以后的胡大老爷,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潇洒。

  对于他来说,之所以要把方孝儒拉到身旁来。

  一方面固然确实是因为一个人玩儿没意思。

  另一方面,则是他的一点点私心!

  方孝儒、黄子澄之流,可是后来建文一朝最后闹到改朝换代的“核心人物”!

  可以说,没有他们日以继夜的教导,朱允炆不会废柴到那个程度。

  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好好的皇位继承人,教导成了一个天真、眼高手低的纯粹的读书人。

  权谋手段、战略眼光、人性把握、御下……

  这些本该有的东西,朱允炆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反倒是那种正牌文人习惯有的清高、自视甚高、眼高手低的毛病,他是一个不少的都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手里一把好牌,最终却打得稀烂,让自家好四叔最终绝地翻盘的关键。

  削藩不算什么,但太急;

  疑心病也不算什么,但不会收尾;

  执政能力若更不算什么,但不会用人……

  这些,才是朱允炆顺风局被人打得逆风翻盘的地方。

  而这些,可都是方孝孺、黄子澄这些人教出来的。

  若是以往,胡大老爷看都懒得看一眼。

  你朱允炆、朱棣打生打死的,难不成还要牵扯到他这退了休在家摆烂的老咸鱼?

  可如今不一样了啊。

  奶奶的,朱元璋这老瘪犊子不讲武德,把咱家小月儿跟忽悠成他家儿媳妇儿了啊。

  说白了,大明下一任皇帝是朱标,再下一任,可就是他外孙了啊。

  甚至如果真跟历史上那样朱标早早挂了的话,这“建文帝”说不定就是他外孙了。

  这到时候他还能避嫌?

  避个屁哦!

  不过眼下小月儿都还没怀孕,倒也不用操心那么多。

  只不过信手在棋局之上布一手倒是没什么。

  这不,方孝儒就被他潜移默化的给拉过来了。

  如果将来这老小子真能成为皇孙的老师,那到时候自己再想点“不一样”的办法。

  到时候自然就不会让他的外孙变成朱允炆那样的废物了。

  当然了,黄子澄那边,他将来若是有机会的话,也会照顾一二的。

  总不能让这老小子就这么把大明大好的局面给祸害了吧。

  不过,眼下这些考量都是针对以后的。

  如今来说,方孝儒还只不过是个今科科举未中的小菜鸡。

  老朱这样子也还有十几年好活!

  所以啊,接着奏乐接着舞!

  胡大老爷倒是潇洒了,可另一边的李善长那儿,小日子有点不好过了。

  李善长这人吧,这没当丞相之前,那作派倒还看得过去。

  至少明面上那作派、那模样,谁见了也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来着。

  可当了丞相之后,就有些不一样了。

  或许是因为拍马屁的人实在太多,把他拍得自己都不知道几斤几两了吧。

  这不,明明他都已经年近七旬了。

  可他最近却人老心不老的娶了一房十几岁的妙龄少女。

  好家伙!

  六十大几的人了,不怕马上风?

  关键是,李善长可不是什么打熬过筋骨、身体好得不行的军中猛将。

  就他这小老头的模样,他能应付得了家里现有的姬妾还能对付一个刚抬进门的新嫩妾室?

  反正胡惟庸是觉着够呛!

  毕竟,李善长又没开挂!

  这件事胡大老爷压根没放在心上,但朝堂里的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固然大家伙个顶个的实际上都好这一口。

  可有些事儿,你不能明着来啊。

  你喜欢,伱养着就是了。

  为啥非得大摇大摆的抬进来呢?

  真以为六十大几的老头子抬进来一个十几岁的妙龄少女,这消息听起来很好听?

首节 上一节 242/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