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28节

  李开祥本能的第一个想到了胡惟庸胡大老爷。

  可他却非常自信的把这个正确答案第一时间排除掉了。

  因为在他看来,若胡仁彬真是胡惟庸胡大老爷家的,那怎么可能就当个县尉?!

  他固然是个县令,但怎么说也是应天府辖下的县令啊。

  这消息多多少少还是比较灵通的。

  那他自然清楚的知道,如今的胡府,那可是皇亲国戚来着。

  也就是说,如果胡仁彬真是胡大老爷家的,那么连太子妃都是他堂妹?!

  这等出身,来当个县尉?

  这不说其他的,岂不是丢了他妹夫当朝太子的脸?

  李开祥反正想不出这样做的理由。

  因此,他非常轻松自如的就把这个正确答案给扔到一旁去了!

  而后,他开始绞尽脑汁的琢磨着,淮西派系里还有哪家是姓胡的呢?

  可李开祥想来想去,还是想不明白,胡仁彬到底是个什么出身。

  这让李开祥无比的郁闷!

  要知道,这些年从他授官担任这上元县令开始,他其实一直就在想办法走门路攀关系来着。

  可一般情况下,关系哪里是那么容易攀上的?

  没有一定的渊源或者说利益关系在,谁会轻易接纳一个官员的投效?

  因此,李开祥忙忙碌碌好几年,却仍旧是孤家寡人一个。

  可如今他才发现,难怪自己攀不上关系啊。

  这天大的关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有真佛在眼前不去拜,反倒去寻那些远在天边的假罗汉,难怪自己一直没法晋升。

  敢情是自己眼力不行啊!

  想到这儿,李开祥眼珠子一转,满脸笑容的问道。

  “胡县尉,这次回应天府办差,倒是本官的不是了。”

  “都忘了胡县尉乃是应天府本地人,当让胡县尉回家一趟看看父母的!”

  “这样,哪天抽个空,本官再陪胡县尉走一遭。”

  “本官到时候也到贵府跟伯父、伯母赔个不是、问个好,不知方不方便?”

  胡仁彬一听这话,好悬没当场笑出声!

  去我家?

  呵呵,别说李开祥这八品的县令了!

  当初多少三品、四品官儿去我家见着我爹都是直哆嗦来着?!!

  你一介八品县令去了,怕是见着老管家伱就得战战兢兢了。

  作为胡惟庸的独子,胡仁彬可是清楚的,府上的老管家胡义,在外边没少结交一应官员。

  虽然打得都是自家老爹胡惟庸的旗号,但……管用啊!

  以至于像今天这种事儿,若是李开祥能让府上的老管家胡义吱一声,那都不用自己出马照样能办好。

  不过,胡仁彬哪怕知道自家这位上官是在摸自己老底,他还是打算糊弄过去。

  没办法,他怕他爹!

  “谢过县尊一番好意了!”

  “不过家父前段时间身体抱恙便辞官回家休养了!”

  “如今府上基本上不见客,倒是不方便接待县尊了!”

  因为今天在还户部闹出了这么一出。

  胡仁彬倒也没有继续说什么自己乃是富商之子了。

  只不过他仍旧没有表露身份,而是九真一假的说出了自家的情况。

  毕竟,他爹因伤辞官关门闭府的事儿可是真的!

  李开祥这会儿一听这话,顿时一个激灵。

  好家伙,果然有来头啊。

  不过,他也在琢磨,这胡县尉的话里到底有多少水分。

  他可不相信一个辞官休养的人家出来的孩子,能让户部这等衙门里的官吏都客客气气的。

  这摆明了就是胡仁斌背景通天啊!

  于是,回到上元县后,李开祥对胡仁斌的态度那叫一个客客气气啊!

  真就是有商有量、半点架子全无啊!

  县衙的人都看呆了!

  李开祥那可是县令啊!

  这可是一个县的主官,主管全县生杀大权的那种!

  怎么对县尉大人这么客气了?

第288章 江南水患解决!胡惟庸终于可以

  辞官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江南水患解决!胡惟庸终于可以辞官了

  李开祥李大县令在为了自己辖区以及自己的前程而努力的时候。

  其实朱元璋以及六部此时更加的忙碌。

  江南此次的水患,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可以说来的那叫一个措手不及啊。

  一点准备都没有呢,一场波及甚广、影响巨大的水灾就此发生了。

  结果就是饿殍满地、民不聊生的惨烈局面。

  固然官老爷们的日子不会过得那么凄惨。

  可要知道他们头顶上还有个朱元璋呢!

  朱皇帝这脾气一上来了,他可是不讲理的!

  地方上溃堤了,那甭管你这当地父母官是不是刚来的。

  也不管这堤坝是不是你任上修缮过的。

  反正你这儿出事了,那就是伱的责任!

  然后,朱皇帝还非常“仁慈”的给了对方一个机会。

  若是灾民安置得当,并且灾后重建做得好的话,那么也不是不可以免罪,甚至还能升职加薪哦!

  说白了,老朱这明明是个农民、乞儿出身,可活生生的无师自通后世资本家的各种手段了。

  这打一棒子给一甜枣的手段,简直不要太熟练。

  可一众官员能咋办?

  还不是得吃这一套!

  毕竟,这可不像后世,还能跳槽什么的。

  哪怕是打算学胡大老爷那样直接辞官,那也得好好琢磨才行。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跟胡大老爷一样,哪怕辞了官照样还能过潇洒日子,在官场上仍旧横行无忌的。

  因此,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吃这一套!

  吭哧吭哧的给朱皇帝老老实实干活。

  好在,救苦救难的胡大老爷闪亮登场了。

  只怕所有人都不曾想到,胡大老爷信手弄出来的混凝土,居然会有这么大的用处。

  这段时间,工部可以说绝大多数工匠全调派过来生产水泥了。

  而且,各地的矿场还在疯狂的采集石灰矿。

  一时间,水泥这个刚刚出现在世间的物件,几乎在最短的时间里送到了洪涝最为严重的地区。

  有工部熟悉业务的官员在,关键是还有朱元璋亲自选派的押运水泥的锦衣卫以及内侍在一旁监督。

  整个堤坝重建工作进展的那叫一个顺利啊。

  原本还想嘟囔两句的地方官,哪怕背后站着谁谁谁。

  可面对着内侍以及锦衣卫这样的天子近臣,那叫一个老实听话啊。

  因此,水泥的威力在工部官员严格按照胡大老爷吩咐,以及工部试验结果的流程使用的前提下彻底爆发了。

  首先一个就是加工方便!

  不像是原本的堤坝,这要是弄奠基用的巨型石块,那叫一个麻烦啊。

  采集、运输、雕琢、摆放,这每一道工序都是耗时耗力,让人叫苦不迭的存在。

  可如今呢?

  就在现场,水泥、河沙、水,搅和搅和往模具里面倒就是了。

  要多大的、多长的、无非就是模具调整一二就行了。

  然后等着干了以后把模具一敲,规规整整绝对扛得住敲打的“奠基石”,就此搞定!

  至此,原本耗时数年、耗费无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堤坝修筑,居然在工部官员的调配之下成了流水线一般的快速修建了!

  无数当地百姓看着这等情形,简直跟看到了神迹一般。

  而水泥运用的地方,可不仅仅是堤坝修建啊。

  这不,在修建堤坝的同时,遭了水患的各地,在城墙以及房屋的修缮方面,水泥更是大放光彩。

  不得不说,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会思考的能工巧匠。

  他们固然不懂生产水泥所需要的各种流程,也不懂水泥里面所包含的各种知识。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使用方面的经验突飞猛进。

  从水泥搅拌到抹腻子,一个个精通级泥瓦工,压根没用多长时间便培训出来了。

  这些人直接就被调配到了各地,作为大匠,现场指挥当地的工匠干活。

首节 上一节 228/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