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23节

  反正只要这一次试制成功了,那之后的事情就跟胡大老爷没关系了。

  胡惟庸其实很有自知之明。

  他就是个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混子而已。

  上辈子带给他的,固然有超越整个时代的见识和各种乱七八糟的知识。

  但他绝对不会因为这点就小看古人。

  在朱元璋高高举起的鞭子的催促下,这帮人绝对能把事情干得非常好。

  无论是找矿、备料还是建设工坊,对于这些工部官员来说,他们反而比胡大老爷这个压根没在工部工作过的大佬更加熟悉。

  这样就很好了嘛。

  只要这次事情办好,那剩下的活儿包括剩下的功劳,都是这些人的。

  胡大老爷可不在乎这点事情。

  接下来,胡大老爷又开始指指点点的让人再次开始煅烧煤渣、铁渣。

  这两个东西也是要掺和进去的。

  而等到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以后,胡大老爷这次也难得的激动了不少。

  在他的细细叮嘱下,手最稳的老匠人,把四样东西按照比例小心的放到一个大盆里,而后慢慢的搅和了起来。

  等反反复复的搅和了好些遍,感觉基本上到位了以后,胡大老爷终于松了口气。

  “嗯,本官觉着差不多了,弄点水过来,咱们先试一试效果!”

  一听这话,一旁等了半天的工部官员们眼睛都亮了。

  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溜溜。

  甭管之前胡大老爷说得多好。

  这玩意儿到底如何,还是得看效果啊。

  不少人其实心里也在暗戳戳的想着,或许,弄不好就是个笑话呢?

  可实际上,不知道该说是运气好,还是胡大老爷上辈子了解到的知识太过精辟。

  反正,仅仅只是放在那儿半天时间,大家伙吃了个午饭回来。

  原本如同稀泥一般灰扑扑的水泥,就已经勉强凝结成硬块了。

  而胡大老爷看了一眼后,点点头,吩咐人记得浇水,但用量也别太大。

  说完,他便扭头回自己职房去了。

  至于记录的问题,以及多弄几个“对照组”方便发现问题这种小事儿。

  压根不用胡大老爷开口,早就有各种试制经验的工部直接就已经上手了。

  开玩笑,堂堂一国的工部!

  看似在六部之中不起眼,那也是大明六部之一啊。

  他真正发动起来的时候,谁能怀疑工部的能量?

  这不,胡大老爷老爷仅仅只是弄出来了一份看看效果。

  这边工部转头直接就是弄出来了几百份。

  然后按照比例不同、温度不同、浇水量不同等等不同的变量开始了试验。

  而到了第二天,眼见着试制结果不错的工部尚书章善,直接就在朝会上把这一喜讯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下朝之后,半刻都不想耽搁的直奔工部而来。

  他确实是想看看效果。

  毕竟如果真跟胡惟庸所描述的那样的话,那作用可就太大了啊。

  可等到朱元璋真正看到那烧制出来的“灰桩子”,在扛住了刀削斧凿各种劈砍,甚至还亲自上手砸了两锤子以后。

  朱元璋彻底惊呆了!

  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有了这等刀枪不入的神器,那以后大明有福了啊。

  不仅仅是堤坝、桥梁,那么以后边关是不是能用这东西。

  还有,是不是建造房屋也能用这东西?

  可以说,单单这一件东西,对于大明来说就足以改变太多太多了。

  朱元璋这一刻不仅再次感叹起来。

  惟庸,真乃我老朱家的福将!

第282章 令人发愁的奖赏

  第二百八十二章令人发愁的奖赏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水泥桩子,惊讶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良久,他猛然间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好啊!好!”

  朱元璋很少有在臣子面前这么放松的表露自己心情的时候。

  由此可见,他是真的高兴!

  一番畅笑过后,朱元璋依旧有些兴奋的在章善肩膀上重重一拍。

  “好你个章善,干的不错!”

  “咱没白让你当这工部尚书!”

  朱元璋这身子骨、大巴掌,那可是正儿八经战场上打熬过的。

  哪怕是这些年建国当皇帝了,他都时不时操练一下自己的刀法和拳脚功夫什么的。

  而章善嘛,标准的文臣!

  因此,朱元璋这一巴掌下来,明明是夸奖、赞赏,但章善好悬没被这一巴掌直接给拍得倒地上。

  看着章善刚刚龇牙咧嘴一下,然后赶紧忍住的模样,朱元璋好悬没当场笑出声。

  不过,刚刚他那放声大笑的行为已经够张扬了,这会儿得保持皇帝的威严了。

  当即,他看向那正熊熊燃烧着热气逼人的火窑问道。

  “眼下这个什么水泥是吧,能有多少产量?”

  章善偷偷的揉了揉肩膀,这才小声答道。

  “回陛下,眼下工艺才刚刚掌握,熟练的匠人还不大够。”

  “另外,因为是新物事,所以这原料方面也没准备。”

  “因此,眼下最多日产百斤!”

  “但只要过个十天左右,工部保底能日产千斤!”

  听章善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有些头疼。

  这东西好归好,可是一下子没法拿到太多啊。

  不过,章善这话倒也说得实在,不像是故意推诿。

  因此,朱元璋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就算是知道了。

  挥了挥手,让其他人各自忙各自的,朱元璋转头兴致勃勃的拎着一把小锤子一个个水泥墩子的敲了起来。

  他倒不是闲的无聊,而是在做试验。

  这个想法自他听说这些墩子实际上是不同比例、不同火候的水泥方子时,他就有了。

  他很想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有多硬。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朱元璋此时就像个不知疲倦的小铁匠一般,拎着那把小锤子敲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越敲,朱元璋心里就越发的开心。

  作为一个皇帝,他看待某件事物的眼光,自然跟普通的臣子不一样。

  在臣子们眼中,这玩意儿就得赶紧弄去修堤坝,然后就是修桥、修房子。

  可放在朱元璋眼中,这玩意儿最应当去的地方则是边境。

  有这等神物在,那岂不是说轻易就能在某个地方建起一座小城?

  大城不说,那耗费太大,可一个占地不大的小城用来驻军、屯粮,应当没问题吧。

  尤其是这东西不仅能替代石材,运输起来还方便,这可就太合适了。

  要知道,在许多边境,实际上哪怕想要建造一座屯兵用的小城,那也千难万难。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用来当做城墙的石头没地方找!

  尤其是跟草原上那帮子北元残余交界的地方。

  想要修建一座屯兵小站,需要的石块,居然要跋涉上百里乃至几百里才能运过来。

  这中间耗费的人力、物力简直就是天价。

  可如今有了这水泥,那就不一样啦。

  只要能运粮的地方,那小心一点别沾水,带上几百斤水泥简直轻而易举。

  而且这里边还有个朱元璋越想越高兴的地方。

  那便是,这水泥建造起来简直不要太快。

  按照章善刚刚所说的,这水泥只用了一天就凝固了?

  那岂不是说,实际上用上个十天时间,就能完整的建好一座城墙?

  这种突然之间建好一座城的神奇手段,放在两国交战之时,那简直犹如神兵天降好吧!

  朱元璋越想思维越是开阔,越想越觉着这东西能用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

  甚至,朱元璋此时颇为自豪的想着。

  有此神物在手,还有谁能打破大明的城门?

  想到这,朱元璋心中振奋,这个混凝土,好啊。

  作用已经不能简单用巨大两个字来形容了,可以说,这东西,绝对当得起“神物”两个字!

  兴致勃勃的朱元璋,刚回到宫中,便让宋利去叫胡大老爷去了!

  他这会儿说什么也得见一见胡大老爷!

  主要是,胡大老爷这不声不响的,刚被他调到工部上差这才几天啊。

首节 上一节 223/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