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36节

  可……胡大老爷这压根不在府里的搞法,这就不行了啊。

  府里的姬妾们,一天两天的也就忍了。

  可长此以往,她们能忍住才怪!

  这家伙,她们虽然出身跟宛如、如诗这些青楼出身的不一样,可干的同样也是以色娱人的事儿啊。

  所以,这要“娱”的目标都不在了,她们还嘀嘀咕咕的混个屁啊。

  好不容易逮着胡大老爷在家的机会,那还不可劲儿闹腾啊。

  看着身旁这一个个泫然欲泣、泪眼迷离的美人儿,胡大老爷说实话也是头疼。

  这帮人吧,漂亮自然是漂亮的。

  而且,各有各的风情不说,还有各种技艺,吹拉弹唱都会!

  可以说,放在其他人府上,这等美人儿,那绝对得是宠到天上去的。

  雅!

  太雅了!

  进能跟你坐而论道谈论诗词歌赋,退能跟你琴瑟和鸣高歌一曲。

  更枉论这长相、身材……

  简直不要太诱人啊!

  可惜……这些其实胡大老爷并不是很在意。

  作为一个上辈子见惯了夜总会、酒吧、会所里各种小姐姐尽情摇摆的欢场老司机。

  他对于眼下这种软绵绵的“古风”音乐,是真喜欢不过来啊。

  尤其是这里间唱的歌词儿,伱还得在脑子里好好琢磨琢磨,才能明白对方唱的啥意思!

  好嘛!

  对于素来吃荤,讲究的就是个精神肉体双刺激的胡大老爷来说,这素雅的玩意儿,未免太素了啊。

  胡大老爷自认为自己还是很有逼数的。

  他就是一俗人!

  酒色财气样样都爱!

  那些诗词歌赋、吹拉弹唱啥的,偶尔来一下,行;

  可要是天天来,那他就受不了啊。

  他这人啊,还是喜欢那等直来直去的,吃肉!

  而偏生,府上这些美人儿,都是按照文人、士大夫们最喜欢的那一类培养出来的。

  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唯独就是在某些“技艺”上,没有经过训练,更不会什么花样。

  甚至让她们配合一下,她们还扭扭捏捏的有些放不开呢。

  当然了,她们也不是没优点。

  她们这群姑娘,最大的优点就是梅兰竹菊各有姿色不说,还可以好几个凑在一起啊。

  这就是宛如和如诗比不上的地方了。

  而眼下,胡大老爷就是被这群女人给缠住了。

  而且还是死死缠住的那种!

  可若是要胡大老爷彻底放弃宛如和如诗她们俩,天天待宅子里?

  呸,心早就野了的胡大老爷岂会不知家花不如野花香的道理?

  而恰在此时,宋利上门了。

  “哟,胡大人,您这是?”

  “哈哈,老宋啊,让你看笑话了,这不,后院的姬妾跟我闹着玩儿呢,怎么,陛下找我有事?”

  宋利也没多言,他一介内侍,按理来说连臣子的事儿都不应该多打听,更何况还事关对方内宅呢。

  “胡大人,陛下有请,至于什么事儿,老奴怎敢多问,不如您去了跟陛下面谈如何?”

  胡惟庸也没多想,他知道宋利这人其实哪怕再清楚,嘴里也听不到什么话流出来。

  毕竟,但凡做不到这一点的内侍,怕是早就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来到谨身殿,看着坐在那儿满脸郁闷的朱元璋,胡惟庸见礼过后,直接问道。

  “不知陛下唤臣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跟胡惟庸也没啥好含糊的,直接问道。

  “惟庸啊,咱今儿叫你来,其实也没旁的意思,咱就想知道一件事儿。”

  “你这乡试,怎么就出了这么一道稀奇古怪的考题来了?”

  胡惟庸一听这个,顿时脸色一黑。

  好啊!

  礼部的这帮子庸才,旁的事儿不会干,这告状倒是积极啊。

  不过,好在胡惟庸早有准备。

  他冲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道。

  “陛下,臣出这道题,多少是有一点想法的!”

  一听这话,朱元璋来了兴致了。

  “哦,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胡惟庸先冲着其他人挥了挥手,郑重其事的把其他人都给赶了出去,然后才看着朱元璋道。

  “陛下,这乡试不同于之前的童子试,乡试过后,可就是举人了!”

  “而举人,可是能为官的!”

  “可以说,这乡试,才是真正的抡才大典!”

  “因为他选出来的才,是能为陛下所用的!”

  “那难度,自然就得跟童子试不一样吧!”

  朱元璋听到这儿,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这确实没错!

  胡惟庸见此继续说道。

  “这题,考的其实不是旁的,而是应变!”

  “如果考生是那死读书,不知变通的木头脑袋,那他就不配通过我大明的乡试!”

  “反过来说,若是能看到这等题目都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然后写出锦绣文章的话,活该他当官啊!”

  “陛下以为如何?”

第175章 乡试终于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乡试终于开始了

  朱元璋对于官员的严厉要求,那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

  可以说,只有他这个真正出身草根,吃过苦、饿过肚子、见识过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景象之人。

  才会真正知道,百姓到底要什么,官员需要做到什么。

  在朱元璋眼中,官不聊生,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民不聊生,才是真正的惨剧。

  当官嘛,你若是一直高高在上,那要你何用?

  你不好受,说不定伱辖下的百姓就好过了呢?

  因此,其实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自己招揽的士子、官员能够更加优秀一点。

  只有优秀的官员,才能治理好一方;

  只有优秀的官员,才能经营好大明这一方天地。

  可以说,朱元璋比任何人更明白,官员的优劣对于一方疆域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当胡惟庸说出他的理由之后,朱元璋一琢磨,顿时了然的点了点头。

  没错!

  为国举才,还是乡试这等出来就能为官的重要考试,那难一点怎么了?

  只要考的是正经学问,那你管他题目怎么出呢?

  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不就行了?

  不然的话,还要怎样?

  非得按照那帮子老酸儒一般咬文嚼字难道就成了?

  瞧瞧过往的科举,都选上些什么人吧。

  能臣干吏没见选出多少,可郭恒一案,他朱元璋杀了三万余人!

  他赤红着双目整夜未眠的一一翻阅卷宗,却发现个个都有取死之道。

  而那三万余人之中,那些官员,可都是从科举之中走出来的啊。

  难不成,他们辛辛苦苦给咱为国举才,就举了这么些玩意儿?

  那还不如放手让惟庸来呢。

  至少惟庸这番说法,咱是认可的!

  当官,你要是个木头脑袋,那你还不如别来!

  因为这等木头脑袋成了官员之后,唯一学会的本事或许就是欺上瞒下,然后榨取民脂民膏了。

  这些思绪,在朱元璋脑海之中翻飞了半天之后,终于落妥了。

  而胡惟庸的这一关,也算是彻底过了。

  不过,胡惟庸这回多少还是有些意见了啊。

  怎么的?

  礼部那帮子废物,不敢在礼部跟咱当面锣对面鼓的对峙,反倒是会告状了?

  行!

  既然你们都玩出越级上告这等手段了,那就别咱胡某人哪天对着你们下重手了啊。

  胡大老爷气鼓鼓的回到了自己府上。

  他可没忘记,这会儿府上还有一帮子欲求不满的姬妾需要他安慰呢。

首节 上一节 136/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