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31节

  压根就不是常规意义上能够对抗的对手!

  按照后世的说法的话,那就是在原本满级大号的基础上,来了个BUFF.

  还是那种皇家阵营亲密度+10、阵营BOSS好感度+10、个人影响力+10等一系列BUFF疯狂迭加的那种。

  而这种地位转换,在年后胡惟庸第一次去礼部坐班的时候,体现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以前胡大老爷固然在礼部也是横着走的,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不少人看胡大老爷是有些看不上的。

  毕竟,在他们眼中,胡惟庸固然之前混得不错,但眼下不是都落魄了嘛。

  这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你自己都从宰相之位上下来了,那自然就没有再上去的道理了。

  那……光剩下一个翰林学士和一些关系在,有什么好怕的!

  可这一切,都被一封圣旨给彻底搞没了。

  傻子都知道了,如今的胡大老爷,已经彻底“神格稳固”了。

  更何况,有些消息稍稍灵通一些的,更是隐隐约约知道。

  胡大老爷可不仅仅是在皇家、官场这边稳固了,就冲着陛下所说的那个亩产三十石的“仙粮”……

  但凡大明百姓,只要还吃饭的,高低也得给胡大老爷磕一个。

  说白了,就是胡大老爷早已预定了青史留名的位子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这辈子过得怎么潇洒了。

  因此,当胡大老爷走入礼部后,面对的便是比往日热闹了三倍、亲热了五倍的问候。

  甚至不少演技不够好的官员,就差没把跪舔俩字写在脸上了。

  好在胡大老爷那也是吃过见过的。

  开玩笑,前身刚当上宰相的时候,人们还不是一样的疯狂?

  可那又如何?

  这是能让胡大老爷睡得更舒服呢还是让他多吃几口饭呢?

  啥也不是!

  日子最终不还是得自己过嘛!

  平常心!

  胡大老爷笑眯眯而又游刃有余的应付完一应人等后,再次来到了一个年假没见到过的职房内。

  还是自己地盘舒坦啊。

  今儿个寒风萧瑟的,倒是不适合出门晒太阳了。

  可胡大老爷不晒太阳就没法子消磨时间了?

  笑话!

  小暖炉、茶炉、茶壶、点心、杂书……

  再加上一张铺着褥子的躺椅和一张小毛毯……

  啧啧,美滋滋啊!

  胡大老爷这状态,但凡礼部哪个官员来了,哪怕是礼部尚书章善来了,也得看得直摇头。

  羡慕啊!

  但是,也仅仅能羡慕而已。

  毕竟,胡大老爷那一副摆烂的样子,是因为有底气,甚至如今因为跟皇家结亲了,摆烂的底气又足了几分。

  可其他人可没这个资格!

  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雄心壮志在的!

  所以,他们只能收敛起自己的羡慕,老老实实地准备干活。

  因为,随着春节气氛的消散,本届恩科的乡试,终于要开始了。

  这里也要插一句题外话,去年不是一共是考了童生三试嘛!

  可明明三场考试把礼部上下忙活得不行了。

  但落在朱元璋眼里,还是觉着不够。

  他觉着,礼部的人还是偷懒了。

  因此,他要求这一届科举要更快一点!

  别那么磨磨蹭蹭的!

  咱给了俸禄了,那你们就得干活!

  因此,他随手一划,给礼部下达了一个指标!

  今年必须把之后的考试全部考完。

  好嘛,这事儿一弄,那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

  礼部可从未把行程安排得这么紧张过!

  但是吧,这是朱元璋的要求,谁有胆子跟他龇牙?

  于是,刚开年没多久,礼部又开始陷入的疯狂的忙碌状态。

  不过,礼部怎么忙碌跟胡大老爷都没关系。

  他只需要摆烂就好了,反正这些小事不用他出马。

  不过,一想到考试的事儿,他就琢磨起年前跟方孝孺、解缙等人的聚会来了。

  尤其是聚会之后的两次狂欢!

  啧啧,现在想想还是挺刺激的呢。

  可如今方孝孺都落榜了,唯有解缙一人参与考试。

  那自然原本的聚会也就不在了,甚至以后他们也不会聚会了!

  只是如此一来的话,就不能一起去逛窑子了啊,有点可惜啊。

第169章 考生抱团出题

  第一百六十九章考生抱团出题

  关于乡试的一应安排,随着礼部的消息渠道,不断的朝着外间扩散着。

  至此引起的波澜,没有去年童子试那么广,但深度却远超过往。

  实在是,两者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啊。

  童子试,是谁都能来考。

  但凡你读书识字,身家清白,那你来就是了。

  拢共三关,一步步来,一步步考,但凡能通过,就能拿到童生乃至秀才功名。

  虽然这功名压根没啥具体的政策,但有了这个功名,那就可以跟县太爷挺直腰杆子对话了。

  或者说,到了这个时候,这人才有资格说上一句自己是读书人。

  但乡试……这可不一样了啊。

  首先,乡试的参与者,那可是有门槛的。

  只有通过了童子试的,才有资格报考乡试。

  光是这一点,就拦住了至少八成的读书人。

  毕竟,多少人多少考下来,最终连个童子试都拿不下来着。

  这也是为何会说乡试在影响广度上,比不过童子试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的原因,就足以证明,为何乡试的深度是童子试比不了的了。

  但凡通过乡试,并且上榜者,将获得举人功名!

  而举人,就可以享受大明所规定的一应优惠政策,同时,举人是可以做官的。

  没错!

  拿下举人功名,就可以做官。

  固然这里面还有些弯弯绕,而且天花板也比那些进士出身的同学要低不少。

  但……就是可以做官了啊。

  甚至,举人做官,要比进士做官容易得多。

  只要你不介意品级什么的,举人功名动手的时候,就可以申请诸如县丞之类的九流官员。

  如果说县丞还需要碰碰运气的话,那么县衙之中某个班房的司库长官,那便是手拿把攥了。

  当然了,若是不想担上举人做官的“恶名”,那也可以先给来自己老家的县令当个幕僚、师爷。

  这样一来,既能挣到钱,又能攀上一层关系,多好。

  而这,仅仅是举人中的一种路径而已。

  往上走,可以在六部里混个底层官吏,而且干得好还能继续升职的那种。

  若是不想走官场,那也可以老老实实在本地接受旁人“投献”的土地,挣点大明特意给他们准备的钱。

  可以说,举人,才是大明读书人真正的基石和底层。

  那么,也正因为如此,决定能否成为举人的乡试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因此,随着乡试时间的确定,这才刚刚过完新年,整个大明境内一众童生们,便纷纷捧起了书本。

  没办法,他们听到了那个如同噩梦一般的消息。

  去年折磨了一众读书人整整一年,搅动得整个大明士林纷纷扰扰的梦魇,胡惟庸胡大老爷这次重出江湖了。

  这消息,足以震惊他们一整年!

  去年的童子试,县试、府试、院试,三道关卡是何等的难缠?

  那是不少哪怕已经高中进士的前辈都得头皮发麻的存在。

  不少早已经童子试的“前辈”们,异口同声的认为自己若考的这届的话,自己都不一定能过童子试!

  这不是玩笑话,而是他们真心实意的感叹。

  而这样的话,显然足以让一众考生们哀嚎遍地了。

  更别说,他们自己回过头去琢磨的话,也会觉着自己能通过那三关多多少少也有些幸运在里面,并不是完全凭借的本事来着。

  那么反过来,对于即将到来的乡试,他们就愈发的害怕了。

  许许多多的问题,都开始在他们的脑海之中萦绕。

  胡大老爷这次又会出什么奇葩考题?

首节 上一节 131/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